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是题中应有之义又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文明风12月20日讯 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晋江市将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推进,常态化开展督导,确保该项工作落实落细,让移风易俗之风盛行,让文明、简朴的殡葬新风深入人心。 下发《关于做好党员和公职人员带头遵守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有关规定和弘扬时代新风的通知》,进一步引导党员和公职人员发挥移风易俗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浓厚社会氛围。 依托五店市家风家训馆、梧林百福轩,常态化开展“家风书场”展演,制作家风家训馆宣传片《古厝扬新风》,进行广泛宣传。深化“移风易俗宣传月”,开展“移风易俗破陋习 文明新风润人心——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推出移风易俗歌曲《一路清风》、群口快板《为移风易俗点个赞》,营造良好乡风社风。 坚持每日辖区移风易俗动态监测处置报告措施和月通报制度。联合晋江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市民政局,开展丧事暗访督导,发现违规出殡案例,立即联系相关单位劝导,并到属地街道协调相关事项;下发暗访情况通报,责令属地落实整改。 倡导文明殡葬,推进移风易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晋江将加大宣传力度,探索更多元化的宣传途径,让移风易俗之风盛行,让文明、简朴的殡葬新风深入人心。(晋江市委文明办 张燕妮) |
云洋村溪埔自然村处处都是亮丽风景线。同安区委文明办 供图 “这是属于我们云洋村的‘中山路’!”如今,走在村中的主干道上,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溪埔自然村的村民们发自内心地骄傲。 踏入云洋村溪埔自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村道,两旁色彩明艳、充满艺术气息的墙绘与质朴的农家小院相映成趣。 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移步换景,随手一拍就是乡村大片。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助力美丽乡村换新颜,云洋村溪埔自然村在2024年厦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资金支持下,深入推进文化氛围营造工作。村中新增了多幅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墙绘作品,让村里处处是亮丽的风景线,真正实现增“颜”又增“值”。 在云洋村溪埔自然村,各式各样的墙绘随处可见。有的墙绘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有的展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的描绘了文明乡风的温馨和谐……这些主题鲜明、创意十足的墙绘,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成了一面面集教育、宣传、美化、警示于一体的“文化墙”,让文明乡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这个项目是从今年10月份开始的,花了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云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清海介绍道,他们请专业人员设计,为村里1000多平方米的墙面量身定制了“美丽乡村”“生态环保”“文明乡风”等主题的墙绘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墙绘项目启动前,村里还对主干道进行了改造,铺上了平整的沥青路。改造后,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都对新的文化墙赞不绝口,甚至有人戏称云洋村也有了自己的“中山路”。“现在,村民们没事就喜欢在文化墙前逛一逛、看一看。”陈清海笑道。 这些文化墙既漂亮又有教育意义。游客来我们村,看到这么漂亮的墙壁,都会拍照发朋友圈。 村民李先生表示,这些墙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的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此外,这些墙绘还成了云洋村对外展示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生动地展现了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据陈清海介绍,云洋村当前正积极推动农业、旅游业以及手工面线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其中,云洋村的丽田园,作为厦门一处不可多得的乡村休闲旅游点,集乡村原生态景观、闽南民俗文化、闽南古民居、休闲体验、文旅观光等项目于一体,吸引了大量游客。此外,云洋村还拥有众多不同年代的文化建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 据了解,接下来云洋村将继续深化“一村一品”云洋面线的特色优势,着手打造面线产业基地。这一基地将充分利用村内的闽南特色古厝进行改造升级,建设无尘车间,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了解面线制作工艺、体验面线制作、品尝面线的场所;同时,云洋村还将推出研学相关项目,旨在通过产业、园区、学习、销售、文化创意等多方面的融合,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与收获。(东南网 吴晶晶) |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由宁德市委文明办、古田县委文明办主办,黄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金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单位承办的“弘扬孝道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主题活动在金翼村举行。 活动现场。朱文丹 摄 活动现场,古田县闽剧艺术中心的老师们表演了传统剧目《百善孝为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孝”与“善”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古田县“新时代好少年”叶梓歆朗诵《红高粱》,故事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热血与坚韧,蕴含着对英雄们深深的敬意。 表演现场。朱文丹 摄 表演结束后,古田县书法家协会相关负责人为在场群众宣讲孝道文化及现场书法教学“孝”字,大家一起在笔墨挥洒间领悟一字千钧的深刻哲理。 活动最后,金翼村巾帼志愿者宣读“弘扬孝道文化”倡议书,倡导群众从小事做起,常念父母之恩,常怀感恩之情,常扬敬老之德,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以实际行动做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 义诊现场。朱文丹 摄 此外,主办方还开展义诊,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折页,宣传厚养薄葬、文明殡葬理念。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恩意识、孝敬之心和社会责任感,营造了良好的孝道文化氛围。(宁德文明网) |
宣传贯彻创新理论进村入户 近年来,漳平市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基层文化思想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重点,建立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常态化多形式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板凳课堂”“田间走访”“院落坐”“以考促学”等形式进行宣讲,和群众面对面“聊变化、话发展、说体会”。 同时,全市扎实推进 “福”文化宣传推广工作,打造漳平特色“福”文化品牌。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特色点、基地联动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发动漳平市福小宣“岩”讲家、菁华“岩”讲家讲师团等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与“福”文化融入诗歌朗诵、舞蹈小品等文艺表演中,用乡音乡语传递党的“福”音,讲好漳平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新风。 创建城乡文明机制融合发展 漳平市通过抓好道德讲堂、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载体,将移风易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列入文明村镇考评体系,突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漳平市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农村延伸,将创城任务细化分解至各个乡镇,着重开展公益广告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农贸市场整治,文明家庭(文明集市)创建活动等,每年组织开展清单式督查,跟踪整改,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位。全市36个龙岩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51个文明实践所(站、特色点)结对共建提升,并延伸打造榉子洲公园、台品樱花园2个特色点及黄建平院士基地、漳平台创业园区、漳平工业园区3个文明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和实践基地建设持续深化。 香寮村“功德银行”评选人物张榜公告 治理社会风气问题取得实效 漳平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重点,广泛宣传,倡导村民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同时利用清明、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创城“一月一主题”活动开展移风易俗线上线下宣传,把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群众的心中,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 赤水镇香寮村率先试点“功德银行”创新模式,成立由退休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等组成的“功德银行”理事会。理事会制定详细章程和评选规则,明确“功德币”的存储标准和使用规则,每月收集好人好事,每年定期评选,为持有“功德币”的村民发放证书、张贴红榜,并在年终总结会上树立“功德碑”褒扬“储蓄大户” 同时,漳平市完善乡(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共成立村民议事会191个,道德评议会64个,群众性自治组织逐步发挥作用。 东坑村文化墙彩绘 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取得突破 走进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只见村里的文化墙上,一幅幅表现文明新风的墙绘美观大气,与村景相映成趣。和平镇东坑村以实施旧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为契机,打造文化艺术墙绘,将优秀文化知识融入东坑一景一物,彰显新时代乡村文化内涵,让村民崇尚新风,自觉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 漳平市不断完善各乡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市目前共建设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9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6个农家书屋。积极引导各村镇立足传统文化、本地特色,建立多形式的群众性活动队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墙(廊)、宣传栏等为阵地,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间文化、地方戏曲和“三下乡”活动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龙岩市文明办 漳平市文明办) |
文明风12月18日 一直以来,泉港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移风易俗为重要抓手,抓好典型树立、主题宣传、阵地建设等“三张牌”,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促进城乡融合,引领文明新风尚。 泉港区集体婚礼现场 陈嘉纬摄 打好“典型牌”,引领新风尚 泉港区紧盯移风易俗成效不明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实效等问题,抓好贯彻落实和专项整治分享借鉴各地移风易俗积分制、红黑榜、捐资做公益、完善修订村规民约等典型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做好“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和关怀礼遇。抓住身边人、身边事,结合“我们的节日”,邀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通过茶话会、家风故事分享、倡议书学习等形式,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文明中国”、中国国际电视台到泉港区采访惠屿岛、“中国好人”肖锦璋并作专题报道。开展新春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送祝福活动,发放慰问金、慰问品4万余元。 移风易俗宣传墙 陈燕燕 摄 打好“宣传牌”,释放正能量 围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泉港区以“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为主题集中开展10项宣传引导工作。10月组织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传播文明理念,涵养文明乡风。举办“山盟海誓情定泉港 福寿之乡颐爱绵长”为主题的2024泉港区青年职工集体婚礼暨“520”幸福泉州·情定泉港系列活动,组织30对青年新人进行移风易俗倡议,倡导简约节俭、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婚恋新风尚。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宣讲、文明实践、培训活动等30多场,依托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刊播移风易俗宣传视频65条,深化群众认识。 泉港区“文明家庭闹元宵 移风易俗立新风”主题活动现场 陈燕燕 摄 打好“阵地牌”,激发新活力 泉港区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平台”阵地建设,依托家风家训馆、文明乡风联系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将移风易俗融入传统节日,开展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宣传活动40多场,推动移风易俗向社会延伸。召开移风易俗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关于建立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X”监督工作机制的通知》精神,重点围绕高额彩礼整治进行部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涂岭镇白潼村入选第五批市级文明乡风联系点。发挥村规民约在倡导公序良俗、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前黄村村规民约入选泉州市第二批优秀村规民约。(中共泉港区委宣传部 陈艳棋 陈燕燕) |
文明风12月18日讯 “红白喜事简办好,铺张浪费要摒弃。”在建阳区潭城街道考亭村,这句标语已深入人心,一场移风易俗的文明变革正在悄然上演。近年来,考亭村积极组建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让村民们在婚丧嫁娶之事上有了新的遵循,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考亭村红白理事会自成立以来,迅速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章程与制度。理事会成员由村中有威望、热心服务的村民代表组成,经过多番讨论与修订,最终确定了婚丧嫁娶的操办流程与标准。无论是婚礼的宴请规模、彩礼数额,还是丧事的停灵时长、丧葬用品选择,都有了明确且合理的规范。 村内宣传栏定期更新红白理事会的工作动态与典型案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文明新风的内涵与实践成果。广播喇叭每天定时播放移风易俗倡议书,让村民们在茶余饭后都能听到文明的声音。 为确保红白理事会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考亭村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理事会成员对村内红白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同时,设立举报电话与意见箱,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监督。此外,理事会还注重对村民的引导与教育,定期组织文明新风培训活动,为村民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性与现代文明礼仪知识,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与道德水平。 潭城街道考亭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在红白理事会的引领下,考亭村将继续沿着文明之路大步前行,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建阳区委文明办 潭城街道 胡慧敏) |
连城县莲峰镇开展“摒弃婚丧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宣传活动 “像这个事例里的大哥,如果把大操大办的钱用在他父亲生前的赡养上,是不是他父亲晚年的生活会更幸福,他自己是不是也会被更多亲朋好友称赞?”近日,龙岩市新罗区曹溪街道莲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在社区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向社区居民讲解殡葬改革政策,宣传生态殡葬、节地殡葬理念,并结合具体事例倡议厚养薄葬,革除殡葬陈规陋习树新风。 新罗区曹溪街道莲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龙岩市委文明办将推动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倡导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推进,制定下发《龙岩市文明办系统进一步做好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方案》,并常态化开展督导,确保该项工作落实落细。今年以来,龙岩市委文明办已指导各县(市、区)委文明办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活动56场。 永定区凤城街道东兴社区开展“文明治丧树新风 移风易俗倡文明”宣传活动 “殡葬移风易俗是一项春风化雨的长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12日,龙岩市委文明办联合市民政局、市融媒体中心在全市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倡导活动。”市委文明办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宣传倡导活动以“文明节俭 绿色生态”为主题,倡导厚养薄葬,尽孝重在生前赡养,而非丧事大操大办;倡导生态安葬,让生命回归自然;倡导文明祭扫寄哀思,减少安全隐患;倡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通过活动,引导群众从以物质载体为重逐步转变为选择以精神寄托为主的安葬方式,把文明节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时代理念落到实处。”(龙岩市文明办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段勇彬) 长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在龙潭公园开展“抵制天价彩礼,革除殡葬陋习”移风易俗专项宣传活动 殡葬移风易俗倡议书 为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的文明殡葬新风,全面推动殡葬改革,共建文明宜居家园,特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厚养薄葬。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尊老敬老孝老,重在悉心赡养,而非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摆阔。 二、生态安葬。科学、理性对待生死,倡导绿色低碳、节地生态安葬理念,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回归自然。 三、文明祭扫。采用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寄托哀思,减少安全隐患。 四、率先垂范。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争做文明殡葬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带动身边群众参与殡葬移风易俗。 中共龙岩市委文明办 龙岩市民政局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12月12日 |
近日,德化县汤头乡汤垵村的家风家训馆传来阵阵欢笑声,一场移风易俗红黑榜评议活动正在举行,大家在讨论红黑榜名单中感受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 近年来,为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德化县汤头乡通过道德评议、好人引领、信用积分、家风家训等多种途径,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勤劳节俭,宣传孝善美德,以文明新风“小切口”破解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不断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落细落小、走深走实。 汤垵村群众正在进行红黑榜名单讨论 “道德评议”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通知:经村理事会研究决定,定于今晚18:30在村议事厅召开村民会议,讨论移风易俗有关事项,请大家按时参加。”汤头乡汤垵村党支部书记黄庆赢在村民微信群里发了一条通知。 在汤垵村村民议事厅里,村民们各抒所见。经大家热烈讨论,一致确定通过了村里移风易俗“三个统一”的标准,并同意写入村规民约。 “文明家庭”引领道德新风尚 “推行移风易俗以后,红白事不大操大办,大家不用攀比,也不浪费。”在汤垵村,文明家庭代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事例,向大家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 截至目前,汤头乡已成功举办了超过80场次的乡风文明宣讲活动,惠及3300余人次,并有800名村民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 汤头乡群众进行道德积分兑换 “道德超市”激发养成好风气 村民们依据志愿者公布的道德积分情况与自身实际需求,有条不紊地参与了兑换活动。他们纷纷表示,尽管兑换的物品多为日常所需,但这是对他们文明举止的一种积极认可与激励。 下一步,德化县汤头乡将继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特色宣传宣讲活动,让移风易俗“好声音”走进千家万户,共同营造树新风、破旧俗、扬文明的良好氛围。(德化县委文明办 赖美娟) |
“自从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村里的环境愈发优美,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遵守村规民约,为村子的美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在三明市将乐县水南镇乾滩村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积分制表彰大会上,荣获“积分制示范家庭”称号的村民汤远维说。 踏入乾滩村,丰收稻田与冬瓜田边,矗立着一块块粮食、蔬果科普宣传牌。乡间小道上,紫藤与凌霄花缠绕着法治宣传长廊,生机勃勃,翠绿的景致中点缀着各式法治标语。公共晾衣区内,邻里文化宣传彩绘墙格外引人注目。乾滩村的崭新面貌,得益于“村规民约积分制”的实施。该制度将改善村容村貌纳入村民公约,环境整治成为考核重点,形成了村干部监督、村民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风尚,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成为村民的共识,文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乾滩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将“村规民约积分制”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围绕遵纪守法、文明家庭、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公益事业五大方面,进行清单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每户基础分为100分,根据村民贡献进行量化加分,违反村规民约者则扣除相应分值。年底,根据积分排名评选出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积分制示范家庭,并予以表彰。同时,村民还可凭借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以实实在在的奖励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转变为“家里事”,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以“小积分”兑换出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实施‘村规民约积分制’后,村民们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和‘美丽庭院’建设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大家齐心协力,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乾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新表示。 如今的乾滩村,村庄美丽、乡风文明,村民们形成了互学互比互促的浓厚氛围,乡风文明蔚然成风。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将乐县融媒体中心 张丽娟) |
积分兑换现场 富溪镇供图 文明风12月17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志愿服务褒奖激励,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发挥“积分”带动“文明”移风易俗的积极作用,营造“文明实践我行动 时代新风润八闽”浓厚氛围。近日,柘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团县委等部门在富溪村诚信超市开展“移风易俗‘积分制’汇聚文明新活力”文明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一场热闹非凡的移风易俗积分兑换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志愿者先向村民详细讲解了《富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办法》,让更多的村民了解积分制的具体内容、评定标准和开展意义。村民们则满脸期待地挑选着心仪的物品,从家庭必需的油盐酱醋,再到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等。“小奖品”汇聚“大动力”,通过积分兑换活动引导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到志愿队伍中来,用“小积分”激活乡村发展治理“大文明”。“这种活动形式真好,志愿服务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喜悦,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奖励,以后我还会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村民袁先生兑换物品后高兴地说。 另一侧,富溪村党支部书记吴雄英化身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向村民们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深入浅出地阐述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倡导大家树立文明节俭的新风尚,并鼓励村民带头开展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传统孝道传承等移风易俗宣传倡导活动,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实现从移风易俗的“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剪纸活动区域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剪纸老师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剪纸工具,大家以勤劳致富、孝老爱亲、文明新风等为主题创作,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时代新风尚。整个活动现场,人来人往,热闹而有序,文明新风在这里悄然蔓延。 移风易俗“积分制”,汇聚文明新活力。下一步,柘荣县将持续优化积分兑换制度,在“积分超市”管理运行上“做文章”,将积分兑换活动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乡风文明建设等方式,使“小积分”转化为培育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实现以文明积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时代新风尚。(柘荣县委文明办 刘方铃) |
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三明市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树立文明节俭的丧葬理念,积极倡导厚养礼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让文明新风融入百姓生活,营造乡村和谐、崇德向善、孝老爱亲、文明治丧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倡导文明办丧 培育殡葬新风 在三明这片土地上,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正强劲吹拂。 “百善孝为先,孝敬在平时,丧葬重节俭……”日前,“福小宣·五讲四美”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活动,讲政策、说故事,助推文明办丧理念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与此同时,在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新建中心(所、站)、综合文化站等宣传阵地上,流动舞台车、“半台戏”等也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积极破除封建迷信旧观念,努力推动文明、节俭、绿色、节地的殡葬新风尚在农村落地生根。 村规民约是村民行为准则的“标尺”,也是三明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 全市各地充分发挥村“两委”、老年协会、宗亲联谊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过程中,充实丧事简办等约束性内容,对不良殡葬行为进行劝阻,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简办丧事的新习俗。 明溪县盖洋镇温庄村规定置办酒席规模限制在15桌之内,每桌费用不超过650元;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明确丧事办理时限不超过3天;清流县嵩溪镇元山村摒弃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如今,在新村规民约的影响下,各村镇纷纷破除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携手共育文明殡葬新风尚。 此外,三明市还将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把殡葬礼仪规范纳入居民自治章程,大力培育文明殡葬新风。持续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工程,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提供良好法治环境。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厚养礼葬、文明祭扫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 开展创新实践 擦亮文明品牌 宁化县借鉴传统赶集形式,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推出“文明实践集市”活动,宣传孝老爱亲、敬老爱老、厚养礼葬等文明理念,让文明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小而美的“文明实践集市”巧妙地实现了文明实践与乡村文明的“双向奔赴”。 在三明各县(市、区),众多曾经被闲置的村部仓库、学校礼堂、村民旧居等“老旧小”设施,经过精心改造提升,纷纷华丽转身,成为充满活力的文明实践新阵地。 三元区洋溪镇的家风家训馆,前身是宋代理学家罗从彦后人的故宅,承载着理学在当地传习发扬的珍贵历史。在罗氏后人的支持下,洋溪镇将其打造成一座展示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场馆,及“存正心 守正道 养正气”的宣传教育点。开馆后,月均接待游客超千人,引领着群众践行良好家风社风民风,提升文明素养。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跟到哪里。各村居社区扎实开展“文明见行动,满意在三明”“践行‘八不’行为规范 做文明公民”等活动。在清明等传统节日,各地纷纷发布殡葬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文明祭扫,鼓励企业家等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全市殡葬行业加强行风建设,开展“满意在窗口”活动,大力推进“阳光殡葬”,在主要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公开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力提升服务质量。 合力移风易俗 共沐文明新风 近年来,三明市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及乡贤能人的带头示范作用,大力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尚。发动群众革除丧葬陋习,树立厚养礼葬新观念、文明办丧新习俗、低碳祭扫新风尚,用更加绿色、健康、节俭的方式缅怀逝者。 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村民郑梁富,是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他在父亲去世时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打破传统,将村俗7天的葬礼缩短至两天半,简办丧事,开了村里白事简办、退礼且不办答谢宴的先河。 起初郑梁富的行为不被大家理解,但他认为老人患病卧床期间,子女们都悉心照料尽到孝道,老人过世大家都没留下遗憾,应该从自身做起移风易俗文明办丧,践行文明新风尚。一番动情有理的分析,让亲属们采纳了他从简文明办丧的建议。 在泰宁县开善乡余源村,操办红白喜事也有了令人欣喜的大变化。过去余源村村民办红白喜事,过程烦琐且成本高。如今,村里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改造了共享大食堂,村民办红事只需缴纳100元水电费即可使用。 用“新规范”破除“旧礼仪”。村民们共同约定新的红白喜事操办规范,红事每桌16至20个菜品,丰盛又避免浪费;白事每桌8至10个菜品,简约庄重。此举有效遏制了攀比浪费之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村民们纷纷称赞新的办酒方式,让大家在办事时减轻了压力。 余源村的变化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如今,这股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已吹遍各地,融入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之中。 在文明村镇创建中,三明市积极支持鼓励农民开展自创自导自演的文艺活动,同时注重与农业农村部门协同合作,培育特色“村”字号农民文体活动,引导农民摒弃丧葬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以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推动优秀资源下沉,开展以城带乡活动,各单位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助推乡村殡葬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在文明校园中,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 新风伴我行”等活动,让学生带动家庭和社会践行文明新风尚;在文明家庭评选中,弘扬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以良好的家风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三明市通过将殡葬移风易俗工作全面融入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注入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三明市委文明办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睿 通讯员 陈鹏) |
文明风12月16日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以来,新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工作机制,细化治理举措,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塑形”“铸魂”相结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 宣讲员邓爱芹在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提升理论宣讲 “这口‘思源泉’厚植了总书记‘饮水思源、勿忘老区’的为民情怀……”近日,在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思源泉”旁,“东肖红红土初心”银发宣讲团团长邓爱芹正用俚语俗话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一口水井的故事”。 理论宣讲传递文明新风。近年来,新罗区以村为单位,积极建立乡村基层理论宣讲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文化站等,开辟有乡村特色的理论宣讲栏目,将文明新风送到村民家门口,有效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共开展理论宣讲活动90余场,参与人数达5000人次。同时,借助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让微视频、微课堂等理论课堂从“纸面”走向“云端”,让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 拓展文明实践 10月30日,新罗区总工会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在小池镇培斜村举办“工助振兴 共同富美”竹席包边劳动和技能竞赛,以赛促练,进一步提高竹席包边职工技能,激发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为提升群众致富增收技能,除了以赛促练、培训等方式外,新罗区由区农业农村局、区科协牵头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服务队1504支、志愿者11.8万人,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新罗区推进“中心+所+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站、实践点、实践基地等)作用,开展农业知识讲座50余场、研学活动80余场、院士精神宣讲志愿服务230余次;共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红白事劝导、“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356场次。 强化典型引领 “带母亲到这里参观农耕馆、科普馆和家风家训馆、购买无公害果蔬,老人家体会到子女一片孝心,感到很开心。”日前,带母亲到新罗区雁石镇益坑村游玩,感悟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小江如是说。益坑村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村支部书记李仁娟家庭是龙岩市文明家庭,也是廖志添·欧月萍全国文明家庭工作室的一员。该工作室组建“1+3+N”的“师带徒”团队,每月一主题常态化开展活动,三年多来累计开展活动上百场,受益者达上万人。 以先进典型引领带动,新罗区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会,持续推广好家庭、好婆媳、好妯娌等民间道德奖。目前,全区创建各级文明家庭23户,最美家庭300余户,评选好家庭、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好群众“五好”美德模范500余组。先进典型带动千家万户,文明风气为之一兴,截至目前,全区获评区级以上文明村镇146个,其中,全国文明村4个、省级文明村10个。 大池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 深化移风易俗 以文明行动兑换超市积分、以超市积分移转陈规陋习。大池镇在大东村设立积分超市,出台积分办法,将移风易俗内容作为积分重要指标,有效破除陈规陋习。这是新罗区探索特色做法,引导移风易俗的缩影。 在探索特色做法的同时,新罗区积极发挥村规民约“软约束”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强化村规民约对移风易俗的引导作用,目前全区356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率已达100%,今年有80%以上的红白事按照新规定执行;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阵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城、禁毒反诈”等各项志愿宣传服务活动90余场,受众超万人。 北城街道石埠村举办“巾帼心向党,舞动新时代”主题活动 升级文化设施 2024年5月,龙岩市启动“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工程。以实施该项工程为契机,新罗区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提升红色文化地标、丰富乡村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文明素养。 在北城街道石埠村,200平方米的乡村文化广场建成以来定期举办文化活动,月均接待村民超1000人次;在东肖镇,3200平方米的“后田院子”今年已开展两岸青年交流营等80多场活动,红色主题活动10余场,受众超万人次;在大池镇,依托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该镇今年已开展文明实践、邻里守望、褒扬善举、就业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77场,服务人数达1.3万余人次。(龙岩市文明办 新罗区文明办) |
文明风12月13日讯 尤溪县管前镇皇山村历史文化厚重,民风淳朴,祖祖辈辈传承着祖先留下的传统礼仪文化,有着较完整的喜丧习俗,形成浓厚的民俗民风,被誉为礼仪之乡。但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皇山村的喜丧礼仪基本都是各族、各房祖辈传承下来的,出现同村不同礼的尴尬现象,各族群之间都把各自祖辈遗传的东西视为至宝,有着不同的风俗礼仪,特别是在丧事礼仪表现尤为突出。为此,皇山村先以皇会自然村为试点开展以喜丧礼仪改革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文化改革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并逐渐在全村范围内进行推广,最后形成统一的标准。 管前镇皇山村移风易俗宣传 加强组织建设,推动改革进行 为推动移风易俗改革的进行,皇山村成立由村党支部支委、老龄协会主要领导、各族各房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等组成民俗改革小组。通过多次召开改革小组座谈会,对皇会自然村的喜丧礼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改革方案,并制定出《皇会村关于喜丧礼仪的有关规定》,最后经过各族系代表扩大会的通过,形成村规民约,在皇会自然村试行;试行取得良好成效,逐渐将这一村规民约在初石坑、山镇洋等自然村进行推广,最终实现了喜丧礼仪的全村统一。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办丧新风 纠正皇山村丧服祭奠礼仪中一些不合礼制的做法,取消一些不合时宜的繁俗缛节,去繁就简。如丧事原来用白粿、糟菜、肉,“盘”用白粿、糍粑、香糕等实物回礼,现全部改为现金回礼;取消丧事宴席中水果、鸡胗、鸡爪等食物的打包习俗,把宴席上的全鸡全鸭改为鸡鸭拼盘。 大场面得到适当的控制,减少丧事的参与人员,减轻治丧的经济压力。皇上村陈斐家庭属于相对困难家庭,2021年陈斐父亲去世的时候就按照新规治丧,以本族群人员为主,其他族群不参与只随礼,治丧参与的人数刚好可以将整场丧事顺利进行,宴席桌数控制在六桌左右,也不会造成铺张浪费,减轻了死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可以将葬礼举办既隆重又不奢华。 按照习俗,皇山村治丧通常需要进行三天左右,俗称大场;按照改革新规,将治丧时间缩短控制在一天一夜。除一部分长寿老人以及儿孙满堂或几世同堂的老人去世会遵循旧俗办大场外,一般村民家中治丧都控制在一天一夜。 管前镇皇山村圩日开展“深化办丧礼俗改革,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宣传志愿活动 皇山村通过喜丧礼仪的改革,既保护和传承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乡风文明的与时俱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三明市委文明办 尤溪县管前镇皇山村) |
穿过一片木麻黄树林,再经过一汪清澈如镜的池水,沿三角梅簇拥的阶梯拾级而上,近日通过验收的东山县康美镇城垵村生命公园,绿意盎然地镶嵌在山坡之上。“能把‘身后事’安排得这么大气、整洁、漂亮,真是干了一件大好事。我和家人商量后,准备将我爷爷奶奶的坟墓迁过来。”城垵村群众孙坤灵说。 依山傍水,绿草成茵;以树为碑,与花为伴。2024年是漳州生命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像城垵村这样的村级生命公园,今年漳州市共新建370个。 四都村生命公园 今年来,漳州按照“生态性、节地性、公益性”原则,持续创新推进村级小型殡葬服务设施“生命公园”建设,有力破解群众丧葬费用高、传统公墓选址难、生态环境受影响、移风易俗阻力大、祭扫聚集隐患多等殡葬服务难题,回应群众对“逝有所安”的朴素期待。 突出“生态性” 倡导绿色殡葬 在沿海大通道漳浦县旧镇镇狮头村段,道路东侧的狮山山坡上新种植了一片荔枝树和龙眼树,树下四壁黄土的墓穴穴位错落有致,其中将安放可降解的骨灰盒。在这座狮头村生命公园“狮山园”内,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和回归。 漳州市推行小型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生命公园,按照“先公园、后安葬,建设顺序不能乱”“不砍树、多种植,林下空间来布局”的要求,坚持不改变地形地貌,不搞大拆大建、硬质铺装,依山就坡,稍作平整,多种植本土特色果树、林树,将荒山瘠地、低效山林地改造成枇杷园、荔枝园、柚园等集景观、人文、墓园于一体的生命公园,绿化率达到60%以上,并因地制宜推行草坪葬、树葬、花葬等生态葬法,实现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殡葬习俗有机融合。 霞美镇生命公园 在漳州,像“狮山园”这样的生命公园还有很多: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生命公园内蜜柚树繁茂,龙海区海澄镇黎明村生命公园掩映在荔枝园内,华安县湖林乡上田村生命公园则被樱花树环抱……生命公园建成后,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棵树,生命也得以回归自然。 突出“节地性” 发展新型殡葬 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生命公园内,桃树下不少石块半埋在泥土之中,走近观察才发现,那是载有村民情感的“生命里程碑”。 南浦乡后坑村生命公园内,桃树下排列着半埋在泥土里的“生命里程碑”。 生命公园建设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明确“重生态、要节地,面积不超五亩地”“要覆土、不裸露,单穴不超零点五”的要求,严格按行政村人口数测算用地规模,每个墓穴不超过0.5平方米,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原则上每亩安置骨灰盒不少于300个。墓穴上方墓碑为卧碑式的“生命里程碑”,倡导采用天然化、生态化原石,枕地朝天,做到只能卧不能竖、形状自然像雕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 突出“公益性” 坚持惠民殡葬 漳州市坚持生命公园的公益属性,明确“建中心、管资金,公益属性是核心”的要求,建设资金以政府奖补一点、村财筹集一点、乡贤捐赠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明确禁止社会资本参与合资、合作、合建,并提倡为村里特困、低保对象、百岁老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先贤等提供免费骨灰安葬服务。在定价方面,收费标准委托第三方结合建设成本进行评估,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确定通过,确保穴位分配公平、收费合理、价格亲民,单穴价格大致在1000元至5000元不等,减轻群众负担。 大梧村生命公园全景 截至目前,513个已建成、82个在建的生命公园点缀在漳州595个行政村的青山绿水之间,未来可提供超60万个穴位及广阔的草坪葬、树葬、花葬空间,有效满足今后30年群众“就近安葬”“入土为安”的殡葬服务需求。 随着冬至将至,多个验收通过的生命公园将迎来首批迁回的骨灰回乡入园。“建设生命公园,满足了传统文化逝有所安、落叶归根的需求,让前人安息、后人安心,值得点赞。”平和县隆庆村村民蔡东良说道。(漳州文明网 闽南日报) |
淮土镇凤凰山村红军万岁门楼。淮土镇供图 文明风12月12日讯 理论宣讲如沐春风、干部带头全民参与、榜样引领凝心聚神、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宁化县淮土镇,通过加强文明建设、提升文明乡风、深化文明实践,让人居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树起来,通过“内外兼修”,让群众感受到乡村的蜕变和文明的力量,在全镇上下描绘出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文明实践聚力:美了“面子”,实了“里子” 走进淮土的传统集市,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便民服务摊位前人头攒动,从健康义诊到免费理发,每一项服务都温暖人心。淮土镇宣传委员黄金珠表示,“县里推出的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让赶集日变成了惠民日。”通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借鉴传统的“赶集”形式,创新性推出集中、定期、多样化的“文明实践集市”活动,为村民送理论、送服务、送温暖、送文明、送实惠、送健康,“文明风”融进了“烟火气”。 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个农家书屋、10个农民文化公园、6个乡村文化戏台等文化阵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众文明素质。电子显示屏上的文明标语、微信群里的正能量分享,都成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写照,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人居环境治理也是文明乡村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镇村干部率先垂范,带领村民美化家园,完成了960余栋客家风格立面改造,绘制了3600余平方米墙面彩绘,打造了乡村环境整治精品示范带,使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彩礼最高不超过10万元,宴席不得超过20桌……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在团结村的村规民约里,写着关于“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5个方面的规定。“现在这样好,我们没那么大负担。”淮土镇团结村村民感慨地说,“过去是比谁家操办得更有排场,现在比的是谁家办得更文明、更节俭。” 从彩礼、宴席的规范,到社会治安、村风民俗的引导,村规民约成为了村民行为的“指南针”,也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2022年起,淮土镇各村立足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吸纳“乡贤”“能人”参与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活动,成功推动了移风易俗,而这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育文明乡风的具体实践。 长征精神领航:燃了“信念”,亮了“前路” 走进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游客们漫步红军街,参观革命遗址,追忆红色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见证了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央主力红军在此集结,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当时宁化县13万人口就有1.6万人参加红军,其中淮土子弟就有3000余名,凤凰山全村160多户参加红军的就有100余人,因此被誉为“扩红模范区”,作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而载入史册。 如今,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已成为游客们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建党”“建军”、国庆等时间节点,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为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淮土镇以建设“长征起点小镇”为契机,依托凤凰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资源优势,恢复周边红色旧址原貌,推动周边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项目,将赤岭、梨树、大王、隘门等多个村的红色遗址遗迹串点连线,打造全域红色文旅联动模式。“国庆假期,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来这里参观”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兴钢说,游客的到来,也让薏米、米酒等土特产供不应求。 “一心为革命 一门四忠烈”这是列宁小学旧址墙上的红色故事,也是淮土镇通过查阅大量史料、访问老红军后人,整理出的红色故事之一。游客们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重温经典的历史事件。如今的列宁小学作为淮土镇党员政治生活馆,用文字、实物、影像等形式,向往来游客展示淮土为何“这样红”。 此外,淮土镇还积极培养红色宣讲员志愿服务队伍,发挥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打造“红色移动课堂”“情景体验课堂”等系列红色课堂,让红色基因在淮土镇代代相传。 乡贤文化助力:聚了“人心”,暖了“乡情” 乡贤文化是地域精神文化的瑰宝,也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纽带。这片土地人才济济,涌现出众多优秀党政领导干部、杰出乡贤企业家及优秀学子,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了充分发挥乡贤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淮土镇积极行动,建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并定期召开乡贤座谈会,为乡贤们搭建起一个交流思想、共谋发展的平台。 奖教助学、敬老爱老、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乡贤们的善举层出不穷,成为引领乡村新风尚的重要力量。通过建设商会联络群、客商信息网,常态化开展联谊活动,引导乡贤投项目、捐资金、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对帮扶困难群体等,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在发展共兴、基层共治、公益共助、文明共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中,伟文基金及广大社会爱心人士在淮土中心学校举行的捐赠公益活动,就是乡贤助力教育事业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次活动不仅为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了温暖和关爱,更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 在乡贤们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来,淮土镇优秀学子考取“211”院校的人数达到了57名,考取“985”院校的人数也有41名,在全镇营造出了崇文重教、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宁化县委宣传部 张美芹 王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