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共建乡风文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是题中应有之义又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资  讯 

厦门:文明婚俗新风尚 定制公交当婚车

即时 | 2024-09-18 21:35

image.png

新人林先生、庄女士在亲友陪伴下乘坐“幸福婚车”。

定制一辆公交车当婚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9月16日上午,新人夫妇林先生和庄女士就体验了一回,他们选择公交车作为婚车,用特别的形式开启幸福旅程。厦门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租用公交车当婚车,这在厦门尚属首例。

9月16日上午,在厦门万丽酒店,记者见到了“小林和小庄的婚车”。这是一辆被精心装饰过的约巴,大红“囍”字挂在公交车头,横幅海报“我们结婚啦”“欢迎参加我们的婚礼”以及卡通婚纱照贴满车身,将接亲的仪式感“拉满”。新人林先生、庄女士身着华美婚服,在亲朋好友的共同见证和陪伴下,一起登上这辆“幸福婚车”,向幸福出发。

用公交车当婚车,是新娘庄女士提出的,“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用公交车作为婚车,我们觉得不仅形式新奇,而且氛围特别好,亲朋好友能够同时坐在一辆车内,一起分享我们的幸福喜悦,所以就想大胆尝试一下。”新郎林先生也说:“来接亲的路上,婚车格外引人注目。”

人群中,观礼的宾客们也动了心。宾客小许告诉记者,她已被“种草”,“对比传统的婚车,定制公交婚车的设计别出心裁,让接亲的仪式深刻又浪漫。”

“此次推出的‘公交婚车’服务,是落实‘公交+文旅’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业务拓展。”厦门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厦门公交支持“公交婚车”定制业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新人的喜好、路线长短等,为其量身打造、配备司机。

承担本次婚车任务的李江山师傅开心地说:“能给新人开公交车当婚车,我觉得很荣幸。”

记者手记

公交当婚车 浪漫又低碳

在厦门,选择公交车接亲还是头一回,但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公交婚车的视频和照片点赞可不少。

因为形式新颖、价格划算、气氛热烈等原因,公交车已成为部分新人婚车的新选择。不少新人认为,公交车当婚车既倡导了勤俭节约传统美德,还能让婚礼变得独特而浪漫,是一种文明的新风尚。

此外,相较于豪华车队、沿街放炮等传统迎亲方式,用新能源公交车当婚车,更环保、更绿色、更低碳。相信有了第一对之后,今后选择用公交接亲的人会越来越多。(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三明:移风易俗让贫穷村变示范村,村民住上别墅

即时 | 2024-09-14 20:32

“小蕉村吃上‘旅游饭’,走出致富路,就是精神文明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典型。”9月1日,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原主任、二级研究员郑有贵评价说。

当天,福建省纪念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40周年座谈会在三明市举行,与会人员前往万寿岩遗址、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等地考察,调研精神文明建设的“三明经验”。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福建省的示范村,源自小蕉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用精神文明建设带动村民移风易俗、转变观念,再赋能乡村在环境、经济上的全面振兴,小蕉村守好青山绿水,吃上“旅游饭”,让村民们住上了联排别墅。

吃上“旅游饭”,走出致富路

从三明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大约10公里的车程,便能从繁华闹市抵达静谧乡村——小蕉村。

8月29日,澎湃新闻重访三明,走入小蕉村,眼前一片开阔,周围森林环绕,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一排排村民别墅整洁有序,犹如世外桃源。

但在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村民的记忆里,过去的小蕉村村居破旧,道路泥泞,各家各户旱厕随意排放,污染沟渠;而村民居住的老房子夏天炎热不堪,冬天阴冷透风……不要说外来游客参观,就是本村人的生活也有诸多不便。

据三明日报报道,2009年起,小蕉村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全国各地学习先进经验,并决定将“乡风文明”作为村庄建设的核心动力。2011年起,小蕉村一面抓村居环境治理改善,另一面抓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小蕉村党支部副书记练玉英向澎湃新闻介绍:“小蕉村全村只有78户367人,是一个小而美的村子。这几年,我们通过重新规划改造,把村民们旧的木头房子拆除,新建了一期17栋‘联排别墅’。同时,还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污水管网、煤气管网全部下地,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外,小蕉村又打造了5个美丽“微景观”,近两年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新农村社区样板村、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等称号。

如今的小蕉村,不仅留得住村民,也留下了游客。

练玉英介绍:“我们坚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对村中的一些老房子进行活化利用,比如改建咖啡屋、农家乐小院等,在扩大业态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原主任、二级研究员郑有贵认为,小蕉村吃上“旅游饭”,走出致富路,是精神文明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典型,这是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探索,促进了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他还表示,三明市小蕉村等一大批集体经济发达村的实践也表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是一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破除红白喜事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在小蕉村,“焕然一新”的不仅是环境,还有村民们的生活观念。

郑福财是率先响应小蕉村“移风易俗”号召的村民,见证了村里风气与观念的改变。他对澎湃新闻回忆:“2019年,我父亲去世,我就想积极响应村两委提出的移风易俗,简办丧事。”

起初,郑福财这样的想法却受到了家人和村民的反对。“当时村里也传出一些声音,有些人就觉得丧事怎么可以办得这么简单。但我觉得,老人在世的时候,子女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尽到了孝道,老人过世我们也没有留下遗憾。”郑福财说,通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村两委的引导,最终和家人达成一致,响应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将一般7天以上的葬礼缩减为2天,30桌以上的席面缩减为3-4桌,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时间,也避免了食物的大量浪费。

练玉英表示,郑福财起到的带头作用意义很大,村党支部给他颁发了移风易俗典范奖牌。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争相效仿。村委会则趁热打铁,引导村民破除陈风陋俗,村里的风气为之焕然一新。

“原先,村里有攀比(风气),你办几桌,我要办得比你更多,好像这样才能体现孝顺,浪费严重。现在好了,大家都简化了流程,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了。”郑福财说道。

十多年过去,一个宜居、宜游的小蕉村呈现在众人眼前。据练玉英介绍,小蕉村还搭建了文明实践大舞台,通过自编自演节目、政策宣讲等形式,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小蕉村还成功举办“蕉野乐”、“小蕉夜市·乡村文旅嘉年华”、乡村音乐节、荧光夜跑、红歌赛等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这些举措带动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打响了小蕉村的文旅品牌,真正成为三明市西部的城市后花园。”练玉英说道。澎湃新闻记者 郑舞)

厦门翔安:艺术点亮乡村 孕育文明乡风

即时 | 2024-09-12 23:15

邱义娟畅谈如何以音乐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夏菁 摄)

文明风9月11日讯 9月11日上午,由厦门市翔安区委文明办主办的“促兴翔谈”田间小讲堂活动(第七期)在澳头社区北欧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为了进一步利用文化艺术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勃勃的“年轻力”,带动旅游产业升级,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三位宣讲员分享他们独特的见解。

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工作者、北欧当代艺术中心执行总监张亚涛将北欧当代艺术中心七年来如何以自身影响让澳头看见世界,也让世界看见澳头的故事娓娓道来。

厦门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厦门十大歌手、厦门大学艺术硕士、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员邱义娟结合自身音乐特长,将音乐融入宣讲内容,与大家畅谈了如何以音乐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挖掘更多更新的亮点。

德国钢琴技师索恩·斯坎普从事钢琴制造已有30年,如今他也在澳头成立了自己的手工钢琴工作室。在他看来,澳头并不大,但是处处充满了艺术气息。他带着专业技艺和热情来到这里,为爱好钢琴音乐艺术的弹奏者制作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钢琴,同时开展钢琴匠人技术培训,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大家参观超旷美术馆(夏菁 摄)

据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赋予文化艺术的重任与使命。近年来,澳头社区深挖“三海一侨”文化内涵,着力推进“三美”乡村建设,倾力打造超旷美术馆、北欧当代艺术中心、村史馆等8家文化艺术空间,并成功举办了60余场文化艺术季活动。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澳头社区不断以文化潜移默化地助推文明共建共享。“家门口”的文化滋养,带动了整个澳头文化艺术的氛围,让更多人开始认识艺术、感受艺术、喜爱艺术,在文化滋养中享受美好、孕育文明。

活动现场,社区一线工作者、宣讲员们还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北欧当代艺术中心、超旷美术馆、斯坎普手工钢琴工作室等地,近距离感受澳头浓厚的艺术气息。(夏菁 蔡惠婷)

德化三班镇: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即时 | 2024-09-09 19:26

宣传活动现场 三班镇供图

“以前我们都没有这方面意识,现在推崇移风易俗是好事,正能量和新风尚是会‘传染’的,大家当然要一起出力。”路过的郑大娘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大加赞赏。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风尚,近期,德化县三班镇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多方调动村民移风易俗的积极性,涵养文明新风,全力助推乡村文明风尚再上新台阶。

联系群众,强化宣传氛围

“文明新风靠大家,你不攀比,我不浪费,省事省心又省钱。”志愿者一边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一边入户宣讲着,向大家积极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陈规陋习,提倡文明、节俭、绿色的生活理念。同时,还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向村民们阐释了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对社会、家庭和个人所造成的危害。今年以来,三班镇已发放倡议书1000多份、宣传页1200余份,逐步引导群众改变观念,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移风易俗的行动中来。

巧借普法,树立文明新风

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了关于彩礼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婚姻家庭纠纷的典型案例,向村民们说明了高价彩礼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他们理解抵制高价彩礼的重要性,进一步引导村民破除攀比浪费的风气,抵制陈规陋习。“现在婚恋更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和态度,过多的彩礼反而会冲淡这份真情,收个心意就够了,倒不如双方父母协商一下,将彩礼交给两个年轻人,为他们的小家添砖加瓦。”现场群众表示。

奖学助学,弘扬兴学重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激励莘莘学子,三班镇组织商会奖教奖学表彰活动,为优秀学子们颁发奖学金。“家里孩子今年考上了本一,全家人都很开心,原本想热闹一下,但今天却给了她这样一份特殊奖励,是对她努力的肯定,比起办酒席更有意义。”一位三班籍优秀学生代表的家长高兴地说。活动现场,家长、学生们一致认为,兴学重教的家风、学生勤勉刻苦的学风,比起那种大操大办、追求排场的“升学宴”更有意义。他们也表示,将引导身边的其他家庭加入到移风易俗的队伍中来,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做勤俭节约、喜事廉办的表率。

下一步,三班镇将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风貌,鼓励群众争当移风易俗带头人,自觉倡导和践行文明新风尚。(德化文明网 三班镇

武夷山市:村规民约“约”出治理新风尚

即时 | 2024-09-08 16:06

文明风9月6日讯 “我们村是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沿线重点村,村里环境很关键,如果哪个村民家门口脏乱差,是不是让他义务帮忙清扫小组街巷一次;我们村是茶村,村民多是靠茶叶为生,大家一定不能滥施化肥农药,如果哪个村民违反了,是不是直接取消他家‘美丽庭院’、‘美丽家庭’的评选资格……”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正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就村规民约修订内容逐条征求村民代表意见。

乡村“六美”、美在文明,乡风“正气”、正在村规。为进一步推进武夷山市村规民约修订工作,让村规民约更好地贴近群众,融入群众,真正达到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的目的,武夷山市通过成立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组,采取“试点先行、重点推进、全面落实”的方式,深入一线与乡村干部面对面交流村规民约修订程序,点对点指导村规民约修订内容,并用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记得住”的大白话将村规民约贴在村子公示栏上,切实让村民自治有了新“标尺”、让乡风文明有了新“风尚”、让乡村治理有了新“风貌”。

“王婶,这几只鸡要关起来养;老李叔,家门口几块破砖捡起来扔对面垃圾桶里去……”,这是武夷山市上梅乡荷墩村村规民约执约小分队巡查日常,时不时用本地话向未遵守村规的村民发出“提醒”,劝导督促他们及时整改。

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了是第一步,要如何让村规真正把村民“规”住,让村民自觉遵守是关键。为此,武夷山市115个村从威望高的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群体中抽调3—5人,组建村级执约小分队,定期开展巡查工作。通过定期巡查、适时督查等方式,真正让村民把村规放在心上,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真正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六美”建设、人人享有村庄“六美”的良好局面。(武夷山市委文明办 彭美红 陈畅)

安溪长卿镇: 推进移风易俗 厚植文明乡风

即时 | 2024-09-04 20:18

“走”到群众心中的主题宣讲,让移风易俗“有生气、接地气”。婚礼不再讲面子、讲排场,邻里氛围更加和谐……连日来,安溪县长卿镇组织志愿者开展“抵制高额彩礼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让向善向美的文明风气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据悉,为了保障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长卿镇党委、政府将移风易俗活动在全镇26个村全面铺开、同步推进,要求26个村全部建立“四会”组织,修订“四会”章程及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对各村喜事、丧事、佛事的操办细则进行明确规定;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建立服务章程,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劝导服务,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长卿镇镇长王东凯介绍,镇里成立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寻找对策,对症下药,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通知》《长卿镇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多次召开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推进会,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并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夯实责任,大力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佛事不办”新风尚。

与此同时,该镇引导各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宣传栏、文化墙、宗祠祖厝等农民群众身边的各类阵地,设立张贴移风易俗海报、宣传标语,面向群众发放《安溪县移风易俗倡议书》。依托“崇德长卿”微信公众号及26个村利用小微权力监督群向全镇村民积极宣传移风易俗主题内容,大力弘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开展以来,我们村出现了‘三多’现象,就是旅游的人多了、跳舞运动的人多了、捐献公益事业的人多了。”长卿镇西溪村党支部书记苏金峰说。

文明乡风的蔚然兴起,同时也助推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今年来,长卿镇深化落实“项目创优年”工作部署要求,坚持资源禀赋向项目集聚、力量向项目集中,始终保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强劲势头。2024年,共确定县级重点项目7个,已开工6个。

兴家风,淳民风,正乡风。王东凯表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只是长卿镇推进乡风文明的一个抓手,下一步,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文明乡风带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富裕、美丽、和谐、幸福”大美长卿,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章桂林)

龙岩:积分兑好“礼” 文明吹新风

即时 | 2024-09-01 08:38

龙岩市永定区金砂镇西田村巧用积分制建设文明乡风

积分兑好“礼” 文明吹新风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8月29日,龙岩市永定区金砂镇西田村村民熊富兰手拿8张积分卡,兴冲冲地走进镇上的荣发食杂店,用近段时间积攒的60多分积分卡在这里兑换了酱油、洗洁精、牙膏等生活用品。熊富兰表示,近年来,在全家人的努力下,她兑换了200多元的生活用品,积分制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还改变了大伙的生活习惯。

熊富兰口中的“积分制”,是近年来永定区金砂镇西田村为整治乡风而提出的一项巧妙举措。

去年以来,西田村尝试推行积分制,村民可通过“善行公益、移风易俗、表彰奖励、中心工作”等四大类活动获得积分。这些不起眼的“小积分”,涵盖了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乡村振兴的多项内容,并建立了“正向加分、反向减分”评分体系,积攒的积分可以用于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积分制的推行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一些陈规陋习,如随地吐痰、乱丢烟蒂等,在积分制的引导下正逐渐消失,乡村民风淳朴、环境卫生好转、邻里关系和谐。“有了积分制以后,大家会自觉地做好家门口的卫生,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也减少了很多,大家在空闲时候还会主动拿一些工厂的订单在家里面加工,既能赚点工资,又丰富了生活。”熊富兰说。

同时,利用积分制将乡村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激发了群众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的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大家互相比积分、比贡献、比文明,主动参与移风易俗、村庄治理的热情高涨,建设文明乡风不再是政府“一头热”,而是村民的主动作为。

“积分制虽小,但它像一根杠杆,撬动了村民心中的文明因子,让大家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建设。通过这种方式,让村里的文明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也让西田村逐步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永定区金砂镇西田村党总支书记张传甲说。

据介绍,实施积分制以来,永定区金砂镇西田村共发放2万余分的积分卡,兑换资金2万多元,在积分制的激励下,西田村的文明风气日渐浓厚,村庄变化日新月异。

罗源:厚植文明新风沃土 绘就乡村幸福画卷

即时 | 2024-08-31 11:37

文明风8月31日讯 婉转悠扬的畲歌传唱,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乡贤爱心助学,传递温暖与希望;温馨的亲子运动会,洋溢着幸福与活力;志愿清海行动,守护生态文明……文明之花在罗川大地绚烂绽放,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和谐、文明的乡村新画卷。

“畲汉双语”宣讲小分队用畲语和汉语交替宣讲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

畲歌飞扬颂党恩 全会润心育新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致富国家强,改革开放来宣传,改变农村好风光,六清一改整理好,山哈身体更健康……”8月20日,罗源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以及起步镇庭洋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庭洋坂村的榕树广场联合举办“畲歌飞扬颂党恩 全会精神润童心”文明实践活动。“畲汉双语”宣讲小分队用畲语和汉语交替宣讲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并通过编写畲歌顺口溜的形式进行了现场教学。这种创新的宣讲方式使青少年们积极参与,也使得全会精神更易于被群众理解、记忆和传播,从而助力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贤助学扬风尚 筑梦启航励前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捐资助学是善举,兴学育人是美德。8月16日,中房镇林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第一届爱心助学奖学金发放仪式。仪式上,乡贤及宗亲为林家村27位在2024年度表现出色的学子颁发了荣誉证书与共计8.8万元的奖学金,鼓励学子们继续努力,在新的学习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明宣传员为村民讲解移风易俗的相关知识

移风易俗除旧习 文明风尚润人心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宣传工作,8月15日,西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寿桥村开展“文明进村居——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活动中,文明宣传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除陋习、树新风的相关知识,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理念,鼓励大家成为移风易俗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践行者,使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惠及每一个家庭。活动共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200余份,有效提升了宣传覆盖面。

亲子运动添活力 温馨和谐乐翻天

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倡导文明健身新风尚,8月15日,起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县民政局、起步镇农村信用社、起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天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起步村徐登广场开展“有趣有伴 悦动一夏”主题亲子运动会。“欢乐袋鼠跳”“东南西北跑”“熊猫大作战”等一系列趣味运动项目有序开展,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赛出了运动风采。现场呐喊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奏响了乡村文明和谐幸福乐章。

志愿清污护碧海 宣传入户倡文明

8月17日,碧里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60余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在牛澳村、吉壁村开展海上环境治理文明实践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对海岸周边的岸滩及海面漂浮垃圾进行清理,并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单,通过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宣传海漂垃圾治理工作,鼓励村民积极加入海漂垃圾治理行动中来,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培育乡风文明美,畅享幸福好生活。下一步,罗源县将积极推进城乡文明共创共建融合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持续优化乡村环境,让文明乡风与美丽景色相得益彰,共筑幸福家园。(罗源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陈丹)

尤溪:文艺绽放 引领乡风文明

即时 | 2024-08-31 09:00

文明风8月29日讯 文明乡风,文化先行。尤溪县立足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繁荣乡村文化,不断满足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乡风文明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下乡”活动

尤溪县积极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满足村民文化需求。尤溪县组织了9个文艺家协会,与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结对服务关系,开展常态化文艺志愿服务,将丰富的文艺元素融入乡村、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实现文艺送到基层、推向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每年持续不断策划举办各类主题的文艺实践活动。依托“三下乡”、流动舞台车巡演、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半台戏”配送、半山村“文化赶圩”等载体,在山乡溪畔奏响自信自强、国泰民安“大合唱”,不断引领乡风文明。

同时,尤溪县大力开展艺术乡建活动,挖掘乡村文化基因。村民是乡村的主体,“艺术乡建”必须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让村民成为艺术的参与者。梅仙镇半山村“新知青公社”为村民提供声乐、舞蹈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成立“半山汶潭农民乐队”“半山白鹭艺术团”等农民艺术团队;策划执行文艺汇演、半山“村晚”等文艺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周末为村民小朋友开展公益艺术课堂,带领乡村的孩子们走进自然,开展公益美育教育。2023年,联合国内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策划并执行首届“遇见半山”“村晚”活动,得到了《福建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和社会一致好评。“公社”还带领半山村群众参加福建省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演出活动,表演原创舞台剧《乡村振兴协奏曲》,通过音乐、舞蹈、影视和语言等艺术的力量传递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半山村春晚

此外,尤溪县还举办了农村“村晚”盛宴,让村民唱主角。洋中镇连续四年举办“洋中草根音乐汇”。2023年“第四届洋中草根音乐汇——通仙之夜”,近3000人参加,现场有近300多桌百家宴,为乡村传递青春正能量、释放无限活力。2024年春节期间,尤溪全县举办多场“村晚”系列文艺活动,舞蹈、戏曲、小品、独唱、合唱、三句半、情景剧等多种文艺表演,让“村晚”成为农民唱主角的平台。西滨镇举办“赏年画 过大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展示活动,现场有年画展览、年画制作赠送、拍摄全家福、书写春联、亲子共画、文艺汇演等多种活动。助力桂峰民俗文化旅游节,小品、歌舞、音乐、三句半等民俗艺术节目为当地百姓、游客呈现文艺盛宴。2024年春节前夕,尤溪县半亩方塘合唱团在洋中镇桂峰村拍摄制作音乐拜年MV《明天会更好》,以歌传情,以情动心,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弘扬文明乡风。(尤溪县委文明办

三元小蕉村:乡风文明 唱响幸福生活主旋律

即时 | 2024-08-30 09:32

盛夏时节,游客陈景怡女士携家人驱车到三元区小蕉村家庭聚会。“这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我们经常来。”

这里镜湖波光潋滟,茂林修竹,农家别墅幽雅静谧,村民热情好客,村居整洁有序。

近年来,小蕉村以深化扩展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为抓手,全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典型“微景观”驰名全国,小蕉村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省森林村庄、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省新农村社区样板村、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等称号。

位于市区西郊群山中的小蕉村,丛林掩映,溪水绕村,全村79户人家,大部分村民都在周边的企业上班,退休后在家自给自足,怡然自乐。

“10多年前这里和现在完全不同。”在村民叶起豪的记忆里,过去这里村居破旧,道路泥泞,遍布院落的鸡鸭排泄物臭味难闻,各家各户旱厕随意排放,污染沟渠,不要说外来游客参观,就是本村人的生活也有诸多不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如何引导村民们动起手来,使村庄旧貌换新颜,让绿水青山成为造福全村发展的幸福靠山?成为全体村民思索的问题。

2009年,全国正兴起“美丽乡村”的热潮。村两委组织村党员、村民代表到全国各地发展先进的村庄观摩学习,特别是在南平市政和县石圳村观摩学习中,了解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将一个长年垃圾填埋的村庄,转变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的事迹后,小蕉村的党员干部们深受启发,将目光放在了“乡风文明”的建设当中。

“打造美丽乡村,‘文明’二字是推动每一位村民共同努力的动力。”小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瑞芳表示,2011年起,小蕉村既抓村居环境治理改善,又抓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村里邀请第三方公司合作成立三明市瑞都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还请来了完成福州三坊七巷改造项目的福建清华建筑设计团队,规划以“山—田—村—水—路”的空间格局为基础,打造村落聚居、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三大生态片区。另一方面,叶瑞芳组织村两委积极联系,将村里的生活污水管网与临近的污水处理厂对接,引导村民们拆除旱厕,修建清洁的卫生区域,做到生活污水统一排放至指定位置,力求将小蕉村农业景观、滨水景观、山林景观营造、保护与乡村人文资源的延续相结合。

漫步在村里的住宅区,但见错落有致的双拼别墅以白墙黛瓦之态映照在青山绿水间,三层小洋楼门口有整修的花圃,也有用空瓶子改造成的盆栽,呈现出村貌融融、乡韵悠悠的一派胜景。

随着新村建设,村民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宅院。然而刚开始乱堆乱放、乱丢乱倒的情况依然存在,鸡鸭畜禽也随处可见。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小蕉村党支部副书记练玉英说,新村修建后,村里制定并完善“门前三包”制度,党员、干部做先行者、示范户,实行“党员亮身份”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定期集中开展人居环境“四清理”工作。同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创评,通过村民申报、群众评议方式产生示范户,加强宣传,形成以点带面示范效应,调动村民积极性,自觉做好庭院绿化美化工程,通过教育带动,让文明新风、乡村治理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如今,村里鸡鸭从家门口移到半山腰上集中养殖,村民的家门口已经完全实现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工具堆放区分离,村民自愿参与创建“共建最美庭院,共享品质生活”也成了左邻右舍“比一比、攀一攀”的小目标。目前小蕉村有省、市、区各级“最美庭院”46户。

在小蕉村,面貌一新的不仅是环境,还有村民们的生活观念。

“我们现在的红白喜事都坚持简单操办,在完成仪式的同时,既省下人力物力,又节约粮食,皆大欢喜。”小蕉村村民郑富财一家作为全村率先响应政府移风易俗号召的家庭,见证了村里风气与观念的改善历程。

2020年前后,小蕉村贯彻三元区关于乡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讨论相关事宜。起初附和同意者多,能身体力行的几乎没有。转机发生在2021年,郑富财的父亲去世后,他看着村里的号召,又想起同村村民办了足有数十桌的流水席,深感传统的“大操大办”做法浪费严重,苦口婆心说服了妻子、舅舅、兄弟等亲戚后,又顶着村里的反对声、质疑声,坚持丧事简办。

原本7天以上的葬礼缩减到两天半。在宴请上,将往来不拒吃“流水席”的铺张形式,改变为自家亲朋家庭聚会表哀思,原来30桌以上的席面缩减为3-4桌,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避免了食物的大量浪费。

“一些旧时的习俗与时代的发展不协调,但是碍于亲人及村民们的意见,贸然改变阻力很大。”叶瑞芳说,郑富财的带头意义很大,当村党支部给他颁发了移风易俗典范奖牌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争相效仿。村委会则趁热打铁,进一步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制定完善移风易俗章程,引导破除陈风陋俗,村里的风气为之焕然一新。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一个宜居、宜游的小蕉村实现了乡风文明的提质升级,正绽放勃勃生机。村民们自发将各类蕴含着“村土乡情”的节目搬上了文明实践大舞台,礼赞劳动与丰收喜悦,讴歌如今的幸福生活。村里的志愿者们组织各家各户写春联、拍全家福、参与大舞台活动。近年来,小蕉村已成功举办了蕉野乐、小蕉夜市·乡村文旅嘉年华、乡村音乐节、荧光夜跑、红歌赛等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此打卡。

如今,一览镜湖美景,“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字样赫然在目。行走在小蕉村,环顾100米长的商业古街、450米长的石板道、200米长的引水修渠工程、5亩人工湖改造工程,人文景观之美映衬着村里文明和善的村民们,构成三元区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建设的一幅美丽画卷。(三明日报 三元区委宣传部)

福州马尾闽安村多举措推进移风易俗

即时 | 2024-08-30 09:33

乡风淳,乡村兴。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敬老模范村,近年来,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坚持以推进移风易俗为抓手,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助力打响古镇文化名片。

走进闽安村,只见一幢幢民房错落有致,村道平坦整洁,河畔树木苍翠……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村里越变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美了。”谈起家园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点赞。这些变化,离不开闽安村文明乡风的培育。

闽安村是有名的侨村,旅居美国等地乡亲众多。早些年,一些归国华侨和企业家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时,只顾“面子”,催生出红白事发钱,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2017年,闽安村修订了村规民约,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制度,坚持引导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教育引导群众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长效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过去,一个村民去世,前后要忙活三四天,讲究很多,还要大摆宴席、发放红包,一场丧宴下来随便都要十几二十万元。”闽安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如今,婚事新办、厚养薄葬等观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可和遵循。

为进一步加大丧事简办力度,闽安从“孝”字入手,加大农村孝德建设,并动员村干部、党员、德高望重的村民做移风易俗的提倡者、引领者和推进者,在全村倡导厚养薄葬,以孝德文化建设促进丧事简办。

村规民约,“约”出了乡村好气象。邻里矛盾纠纷少了,房前屋后干净了,村规民约已变成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闽安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推动力,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此外,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闽安村建设了集合志愿服务、阅读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文明实践活动新平台——闽安驿站和邢港书屋,传承乡贤文化,打造地方文明乡风的“闽安样本”。(福州文明网)

厦门翔安:多元赋能乡村振兴 提升乡风文明

即时 | 2024-08-30 09:44

宣讲内容激发了大家对闽南童谣的兴趣(翔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8月29日讯 日前,由厦门市翔安区委文明办主办的“促兴翔谈”田间小讲堂活动(第六期)在大嶝街道田墘社区开展,多元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乡风文明。

田墘社区立足“红色文化”“希元文化”“姑婆祖孝廉文化”等特色,倾力打造省级文保单位金门县政府旧址等旅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还引进了“屿宿”“红厢”等品牌入驻,创建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化城市社区。如今,田墘社区已从城中村变成了“城中景”。

为进一步传承历史文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带动旅游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位宣讲员纷纷在活动现场倾囊相授。

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校长、翔安区闽南童谣文化研究会会长戴燕燕带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调动起了现场气氛,激发大家对闽南童谣的兴趣,并以其丰富的创作、传唱经验,向大家讲述了如何运用闽南童谣传播乡音、乡情、乡趣,发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旅发展。

参观文书房(翔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翔来讲”宣讲团成员、翔安区非遗答嘴鼓代表性传承人、大嶝三岛图书馆非公党支部书记许清荣则以答嘴鼓的形式介绍了田墘社区的文化特色,并提出关于如何更好地推进社区发展的一些见解。

爱尔营乡村陪护团副团长、台湾青年廖钰展则分享了如何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产业规划及引入、旅游路线开发等方面进行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在现场氛围的带动下,社区一线工作者、宣讲员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政协文史馆、盐兵楼、文书房等地,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田墘社区文化。(夏菁 蔡惠婷)

武夷山市“四项举措”培育文明新风 推进移风易俗

即时 | 2024-08-28 15:09

文明风8月28日讯 近年来,武夷山市坚持以宣传动员、典型示范、加强约束为主,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实实在在的举措,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展现良好形象,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全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

崇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崇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供图

强化宣传引导 让移风易俗家喻户晓

武夷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作用,利用宣传栏、闽北讲习班、微信公众号、户外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文艺演出、宣讲员宣讲,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在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栏的显目位置,设置移风易俗宣传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送进村庄、社区。志愿者们向村民讲述拒绝高价彩礼、提倡喜事俭办、丧事简办的原因与好处,倡导村民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逐步推进基层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营造了倡导移风易俗、提高群众知晓率,让文明新风渐入人心。

以规立德 滋养文明新风

武夷山市结合实际,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引导各乡镇、行政村(社区)走合法合规的程序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成立了以村(社区)支部书记任会长的红白理事会,建立完善了事前报备、事中监管、事后核查等管理制度。各村社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的行动方案》,规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殡葬改革、文明祭祀等方面落实移风易俗的具体措施,倡导在婚丧嫁娶方面简约文明、节约环保的新风尚。提倡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由红白理事会主持举办,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葬礼提倡环保葬、追思会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目前,《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年轻人能够做到从思想行动上尊敬老人,衣食起居上照顾老人,物质生活上宽待老人,生病就医上护理老人,以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积极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

新人登记领证现场。黄赤米 摄

党员干部带头 弘扬文明新风

武夷山市针对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明确要求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规定了操办婚丧嫁娶的事前或事后报备制度,并由纪委严格监管操办活动。要求各行政村主干,带头签“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移风易俗承诺书,树立一批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组建移风易俗义务监督员队伍,对农村的婚丧嫁娶、祭祀活动等方面,开展常态化的监督工作。共青团武夷山市委员会、市妇相关单位通过召开青年座谈会、茶话会、开展户外宣传、组织青年参加七夕集体婚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妇女站在移风易俗前沿。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带头推进移风易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亲属做起。自觉树立正确婚恋观,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以实际行动营造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摒弃高额彩礼、低俗婚闹等婚俗陋习。

文明实践 推进移风易俗

今年七夕恰逢周六,武夷山市民政局为“爱”加班,在印象大红袍的武夷山市婚姻登记中心户外办证基地,工作人员语重心长地向前来登记的新人宣传新式婚俗的优点,倡议他们破除陋习,简办婚礼。新人们纷纷点头赞同,承诺将把喜事新办、简办。

武夷山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压紧压实责任,利用春节、“五一”、七夕等群众婚嫁密集的重要节点,持续开展文明婚俗新风宣传,结婚登记集体颁证、“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在武夷山市蔚然成风,新式婚礼层出不穷、新人用公交车做婚车等活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

上梅、岚谷乡等乡镇街道积极推行移风易俗积分制推动文明焕新风。充分发挥“积分制”在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引导村民群众主动参与,以公益行动换积分,用“小积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大效能”,让“积分制”赋能乡村治理,“兑”出美丽乡村新风貌。(武夷山市委文明办 黄赤米 王俊杰)

宁德古田:风俗“小改变”带来文明“大提升”

即时 | 2024-08-25 10:26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如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在古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古田县大力开展深化拓展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努力在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形成文明乡风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红白喜事“适度办”深入人心

古田县鹤塘镇南阳村村貌。古田县文明办供图

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一度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是群众的难言之隐、心头之痛。

鹤塘镇南阳村把移风易俗工作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自2020年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来,南阳村制定规章制度,瘦身简化酒席规模与操办仪式。将筹办酒席由原来的2餐减为1餐,将原来的老年人协会会员集体参与送葬,改为逝者所在小组的会员参加,参与送葬人数大大减少,将传统的送毛巾、浴巾改为佩戴小白花以示对逝者的哀悼,并取消发放送葬人员红包,节省花费3-4万元以上,减轻了村民经济负担。

古田县借助“一约四会一榜”等村民自治形式和载体,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婚俗新风。全县289个村(社区)均已完成修订新版村规民约,并实现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和道德评议红黑榜发挥积极作用,极大遏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酗酒赌博、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工作路径“创新办”新风渐起

为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古田县各地量体裁衣,着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让文明新风尚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大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让文明新风尚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城东街道文兴社区志愿者积分兑换活动。古田县文明办供图

古田县凤埔乡苏墩村、城东街道文兴社区等建立了 “文明积分”制度。制度根据村民、居民在遵守村规民约、参与志愿服务、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以在村、社区的“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如食用油、大米、牛奶等。这种方式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及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如凤埔乡苏墩村遵循“一户一档、一事一分”原则,由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老体协会长、村民代表5人组成评分小组,为村民积分,村民可凭借积分券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一汇总,在这样的工作流程下,苏墩村的文明积分制有序运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日益高涨。

古田县第二届“好媳妇”“好女婿评选表扬活动。古田县文明办供图

古田县各地配合县委乡村振兴办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荐“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女婿”等,树立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使乡风文明传递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近几年已评选20名县级“好媳妇”、20名县级“好女婿”,22户县级“最美家庭”和22户县级“五好家庭”。

古田县举办“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古田县文明办供图

发挥文明村镇的示范引领作用,遵循全面推进、重点打造的原则,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整体提高创建水平。目前,古田全县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共244个,其中县级文明村镇182个,市级文明村镇47个,省级文明村镇12个,全国文明村镇3个,占比88.72%。该县以黄田镇、水口镇、大甲镇林峰村等一批全国、省级文明村镇为引领,推动全县村镇参加各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古田县举办“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古田县文明办供图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培育和涵养文明乡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功成,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下一步,古田县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通讯员 朱文丹)

泉港后龙:移风易俗育新风 奖教奖学兴乡村

即时 | 2024-08-21 10:44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子赋能乡村振兴,8月16日,泉港区后龙镇坑仔底虎石自然村举行一场集移风易俗与奖教奖学于一体的活动,展现了省级文明镇“后龙模式”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中的新成效。

在后龙镇坑仔底虎石自然村一场以“育才兴村 教育领航”为主题的第十七届“虎石慈善爱心基金会”奖学助学发放仪式如约举行。现场30名优秀学子及困难家庭学生获得了1000至7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助学金,这份来自家乡的关怀与鼓励,让每一位获奖学子都倍感温暖与激励。

获奖学生黄乐琪说道:“虎石奖学金让我深刻体会到家乡对我深沉的爱与殷切期望,它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鞭策我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立志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栋梁之才。”

据介绍,“虎石慈善爱心基金会”成立17年来,共帮助了250多名该村学生实现求学梦想,从硕士研究生到小学升初中,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它的足迹。弘扬了捐资助学、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泉港区坑仔底村虎石慈善爱心基金理事长黄建华介绍:“1998年在黄绍兴先生倡议和带领下,我们成立‘虎石慈善爱心基金会’,通过奖励优秀学生和扶助贫困家庭,为虎石村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这17年来,我们始终秉持公正、透明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学机制,确保每一份爱心都能精准送达。”

除了奖教奖学活动外,当天一场以倡导新风、摒弃陋习为内容的小品表演受到村民欢迎。这是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以城带乡 以乡促城”战略下,打造城乡精神文明融合新样本“后龙模式”的又一精彩呈现。

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虎石自然村村民黄佳海说道:“这几年我们村变化挺大的,无论在村容村貌还是个人文明素质都有很大提升,我觉得这种变化挺好的,(促使)我们有更加美好生活。”

泉港区后龙镇坑仔底村的文明建设是后龙镇以文明实践助推城乡精神文明创建融合发展的缩影。

泉港区后龙镇宣传办工作人员李晓华表示:“我们镇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明培育活动、建设标准化的固定办丧场所及家宴中心,以及推广‘绿色婚礼’、‘集体婚礼’等新型婚庆模式,有效引导了村民转变传统观念,摒弃陋习,崇尚文明。特别是我们注重实施的‘红黑榜’+‘积分制’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移风易俗工作方法和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泉港区委文明办 泉港区融媒体中心 李昱源 柯铭鼎 林雨欣)

1  2  3  4  5  6  7  8  9  10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