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共建乡风文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是题中应有之义又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资  讯 

厦门同安祥平街道:多举措宣传文明殡葬 新风尚深入民心

即时 | 2025-08-26 15:45

文明风8月25日讯 为切实提升群众对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殡葬,近日,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通过一系列多样化的宣传引导活动,让文明新风吹入百姓心中。

祥平街道专门召开文明殡葬宣传会议,对移风易俗常态化宣传工作进行部署,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聚焦殡葬领域突出问题,结合辖区资源与街道实际,调动各方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提升全街道文明殡葬新风尚覆盖率。

在街道统一指导下,各村(居)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讲活动。在凤岭社区,“文明一堂课:解读殡葬新规 深化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上,厦门市殡葬事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刘东就厦门殡葬政策、村居骨灰室管理、违规硬化违建坟墓、节地生态宣传等四个方面向居民进行授课,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新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殡葬理念等实用知识。

芸溪社区则携手同安区家庭教育协会,开展“倡导厚养薄葬 弘扬时代新风”专题讲座。讲座通过生动案例,深刻阐释了“厚养薄葬”的内涵,强调老人在世时应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关怀,离世后则应以简约环保的方式治丧,摒弃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等陋习。讲座引导居民正确甄别传统丧葬习俗中的糟粕与精华,树立科学的丧葬观念。

街道其他各村(居)也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除集中宣讲外,各村(居)还充分利用线上微信群平台以及线下发放传单、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宣传。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厚养薄葬、节地生态安葬等理念,耐心解答居民关于殡葬改革政策的各类疑问,鼓励大家摒弃陈规陋习,争做文明殡葬的践行者,带动家人和邻里共同遵守规范。

据了解,接下来祥平街道将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引导更多居民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破旧俗、立新风,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融入日常,让文明殡葬的理念深植人心,共同守护良好家风与社区新风尚,为建设文明祥平贡献力量。(同安区委文明办 欧璐 施溪法)

德化:文化惠民润民心 移风易俗新风传

即时 | 2025-08-26 15:45

活动现场。德化县委文明办 供图

8月20日,德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德化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南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开展“文化惠民润民心 移风易俗新风传”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挂钩南埕村的文化特派员张明贵用质朴易懂的语言,聚焦“抵制高价彩礼”这一话题,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展开讲解。他将移风易俗的新理念化作亲切的“家常话”,讲述身边人家嫁娶不收彩礼、婚事新办的真实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高价彩礼带来的负担和危害。

此次活动还组织村民观看移风易俗主题微电影《新民宴》,影片以“四菜一汤取代流水席”为主线,生动讲述主人公杜阿三原计划借由“佛生日”大摆宴席,在妻子、家人的劝阻和村长的耐心开导下,逐渐转变思想、幡然醒悟的过程。电影情节贴近现实、情感真挚,以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巧妙传递文明新风尚的“大道理”,引发群众反思旧俗,树立简办红白事新观念。

另外,现场还设置了“明辨新风旧俗”和“告别陈规陋习”等寓教于乐的移风易俗互动游戏,吸引了众多群众踊跃参与。美术爱好者现场创作移风易俗画作,将原本抽象的“移风易俗”理念转化为生动画面,增强了宣传的感染力与共鸣感。   

“通过本次活动,村民们对婚事简办、崇尚文明的新风尚有了更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的意识。”南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埕镇将结合自身实际,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新意的文明实践活动,带动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共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东南网记者 林婕 通讯员 陈燕婷 彭雪茹)

村民们一同观看移风易俗主题微电影《新民宴》。德化县委文明办 供图

移风易俗互动游戏。德化县委文明办 供图

葛坑镇龙塔畲族村:厚植畲乡文明 绘就振兴画卷

即时 | 2025-08-26 15:45

活动现场。德化县委文明办 供图

日前,“畲乡新风尚・文明共传承”主题活动在德化县葛坑镇龙塔畲族村的畲族民俗文化展览馆内举行。作为泉州市唯一保留畲语习俗的畲族村,龙塔畲族村一直以来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此次活动更是吸引众多村民和文化爱好者参与,为推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文化铸魂:让畲族文脉可感可触

活动伊始,德化县文化特派员庄绍尊带领大家开启一场畲族文化馆探秘之旅,深入解读畲族文化历史“凤凰史话”。从畲族独特的图腾崇拜,到其迁徙历程,庄特派员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让在场众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着畲族先辈们的生活点滴,对畲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活动现场,众人共同观看的微电影《银针》,这部曾获《人民日报》关注报道的佳作,巧妙地以光影为媒介,将村里畲医畲药的悠久传统搬上荧幕,生动演绎畲族先民坚守诚信、济世救人的感人故事。影片中展现的精神内涵,与展览馆内陈列的畲药标本、古老诊疗工具相互映衬,使得畲族“一语一歌一医一药一舞”的文化基因不再抽象,变得真实可感,让大家对畲族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赞叹不已。

在参观环节的尾声,庄绍尊还为大家讲解畲族民歌的独特韵律与魅力,分享每年“三月三”畲族活动的热闹场景。从对歌时的悠扬婉转、情意绵绵,到竹竿舞的欢快节奏、活力四射,大家仿若身临其境,深切体会到畲族文化那蓬勃的生命力与热情洋溢的民族性格。

“畲乡新风尚・文明共传承”主题活动现场。德化县委文明办 供图

新风拂面:让文明种子落地生根

活动当天,葛坑镇慈善分会“圆梦金秋”奖学金发放仪式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今年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苏小萍等2名龙塔畲族村优秀学生获得了奖助学金。

多年来,葛坑镇坚持奖学助学这一善举,不仅为学生家庭缓解经济压力,更在全村乃至全镇范围内营造出“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浓厚文明氛围,与畲族“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为培育新时代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活动现场,学生家长代表上台发起“文明升学”倡议活动。家长们呼吁大家切实行动起来,带头抵制“大摆升学宴”等不良风气,将关注点重新聚焦到优良家风的涵养与纯正学风的培育上,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这一倡议得到现场群众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表示,将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为营造文明、和谐、节俭的社会风尚贡献自己的力量。

畲族活动的热闹场景。德化县委文明办 供图

聆听故事,传承文明火种

最后,庄绍尊为现场群众带来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畲族传统故事分享会。从古老神秘的神话传说,到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真实事迹,一个个故事在庄特派员的讲述下娓娓道来。这些故事不仅是畲族历史记忆的珍贵载体,更深深蕴含着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美好品质,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发起大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文明的强烈使命感。

此次“畲乡新风尚・文明共传承”主题活动,是龙塔畲族村传承民族文化、倡导文明新风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文化展示、奖学激励、倡议引导和故事传承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畲族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文明新风的力量。未来,龙塔畲族村将继续以文化为引领、以文明为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迈进,让畲乡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增添亮丽色彩。(葛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江丽影)

长泰区开展“游文庙,学礼仪,守文明——做文化传承好游客”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即时 | 2025-08-25 15:59

文明风8月25日讯 为进一步弘扬文明旅游新风尚,不断提高市民旅游文明素质,以实际行动争做文明旅游人,近日,长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长泰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联合武安镇外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长泰文庙开展“游文庙,学礼仪,守文明——做文化传承好游客”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在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文庙重点建筑前,活动讲解员都生动解析了文庙独特的布局规制与精湛的雕刻艺术,深入讲解其中承载的礼仪文化内涵。尤其在讲述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故事时,更是娓娓道来,从“仁义礼智信”的核心理念到流传千年的美德典故,让在场人员在漫步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游览途中,讲解员巧妙结合场景开展文明引导,轻声提醒大家:“在文庙这样的文化殿堂里,轻声细语是对历史的尊重,爱护文物是对文明的守护。”从“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等基础文明规范,到“不触摸古迹”“有序参观”的具体细节要求,一步步引导着大家将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活动现场还准备了贴心的文明旅游小礼包,印有传统礼仪插画的小礼物传递着文化温度,精心编制的文明实践倡议书则成为实用指南——既收录了“拱手礼”“避让礼”等传统礼仪知识,也列出了公共场所言行规范、垃圾分类等现代文明准则,方便大家在活动后继续学习践行,助力文明意识真正落地生根。

此次宣传活动创新性地将文化体验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让参与人员在沉浸式参与中既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有效提升了文明旅游意识。下一步,长泰区将持续依托各类文化场所,策划并开展更多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的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全力助推社会文明素养整体提升,让文明新风尚融入城乡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辖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长泰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王芙蓉

闽侯后福村:以文明为笔,书写新时代“和福”故事

即时 | 2025-08-25 16:00

青口镇后福村。林双伟 摄

在闽侯县青口镇,有一个被誉为“青口后花园”的村庄——后福村。从破旧村落到宜居家园,从传统产业到文化IP,这个总人口1100余人的小村庄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建设典型村、福州市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福州市乡村振兴四星级村等称号。

文化赋能:

非遗传承与产业融合焕新颜

“我们村的肉燕手艺传了几代人,现在有了博物馆,这门手艺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在后福村肉燕博物馆内,村民刘依伯一边说,一边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示燕皮制作技艺。

2022年,后福村投入150万元打造这座集文化展示、非遗体验、直播带货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让传统肉燕产业焕发新生。同时,通过与北京大学、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后福村将肉燕产业与高校研学深度融合。

沿着沥青铺就的“后福裡厝”村史步行街漫步,立体墙绘、灯光亮化等现代化装饰方式与街角老宅景象相映成趣,呈现出人文、历史、产业等多元素的融合共生。“将破旧民房改造成文化街区,既保留了乡愁又有了看头。”村民刘大姐说。而在移风易俗主题公园中,四和亭、福水长流廊等景观建筑也成为村民日常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干净整洁的村道。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生态蝶变:

水清岸绿绘就乡村新画卷

后福村之美不仅在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对生态的保护。走入村庄,干净整洁的街道、清澈见底的河水,优美的乡村景色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

“以前这条河水体浑浊,现在能看见鱼虾了!”村民刘依伯指着清澈的梅溪河感慨道。近年来,后福系统推进环境整治,完成安全生态水系治理及污水管网接驳等工程,实施村主干道“白改黑”改造及道路两侧绿化、路灯亮化项目。

“这是由村民个人捐资、今年新建的小桥。”后福村党支部书记刘祥安指着架设于肉燕博物馆后面小溪流上的一座精巧石桥说道。当村民行走在碧水之上,绿柳之侧,正是一副自然与人文之美相融相生的动人画面。同时,青翠草地旁,以“福蕴后福、动见未来”为主题的新运动场也即将投用。

“自从村庄进行环境整治之后,我们的家园水清、河畅,景观优美,大家生活的幸福感提升了,也更有热情投入村庄建设了!”村民小刘告诉记者,在村委会的引导下,他家的庭院也改造成了整洁有序、观赏养眼的“微菜园”。

村民在移风易俗主题公园度过悠闲时光。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文明润心:

移风易俗与志愿服务树新风

“以前村民逢红白喜事便大操大办,现在流程简化了、人情负担也少了。”村民刘大爷说。在移风易俗主题公园,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成员正用方言向村民宣讲新规。刘祥安介绍,后福村以村干部、党员代表、乡贤、退休干部等为主要力量建立了平安巡逻、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5支志愿服务队,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积极力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几位村民正在农家书屋翻阅书籍,隔壁多功能厅内,几位老人正聚精会神收看电视新闻。“现在没事就来这儿看看书、聊聊天,比在家里打麻将强多了!”村民刘奶奶笑着说。

近年来,后福村还积极开展“文化惠万家•方言传新风”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评话巡演活动、“我们的节日•春节迎春送联”、传统肉燕手工展示、“迎冬至送温暖”爱心慰问、“我们的节日•拗九”敬老送粥等各项文明实践活动,并通过“积分制”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村庄管理。

从肉燕飘香的古厝步道到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从志愿红马甲到积分兑换的笑脸,后福村正以文明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和福”故事。(闽侯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遇见闽侯 林奥 邓一飞)

石狮市:芙蓉簪花承新礼 家道传芳启新程

即时 | 2025-08-25 16:00

开展少女成人礼活动。石狮日报 供图

8月22日,由石狮市妇联主办的“芙蓉簪花承新礼·家道传芳启新程”少女成人礼活动,在石狮八卦街温情上演。15名16岁少女与她们的母亲共赴这场以簪花为媒的成长之约。石狮市政府副市长黄明瑄出席活动。

作为闽南地区富有特色的民俗符号,闽南芙蓉簪不仅体现了装饰之美,更是承载祝福、传递家风的礼仪载体。此次活动以芙蓉簪为核心,深入挖掘簪花在民俗礼仪中的文化内涵,为少女们的成长历程烙下文化印记。

在“簪花承礼”仪式中,母亲为女儿亲手佩戴芙蓉菊发饰的瞬间,既寄托了对女儿成长的期盼,也承载着家族智慧的无声传递。在簪艺雅集、家风手札等环节,少女们通过亲手制作香囊耳环、书写家风寄语,进一步深化对“美与礼”的理解。活动中还开展祈愿花寻宝活动,将簪花习俗与八卦街本地文化结合,让母女在探访闽南家风节点的过程中,感受民俗礼仪与地域文化的交融之美。

据悉,此次活动不仅是石狮市妇联推动民俗传承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同时也是以“简办成人礼”的具体方式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中共石狮市委宣传部 李芳怡 石狮日报记者 陈嫣兰)

厦门:殡葬服务 收费透明

即时 | 2025-08-25 09:28

东南网8月23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黄星榕 通讯员 王培珊) 近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殡葬服务“一口清”清单化收费实施规范》。据悉,这是全国首个殡葬服务收费透明化的实施规范。

该规范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市标准化研究院,并选取厦门“一口清”清单化收费的首批试点单位——福泽园殡仪馆、厦门市怀祥礼仪有限公司、中华永久墓园共同参与起草。

该规范通过建立“三公开”(服务项目公开、流程公开、价格公开)机制、统一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设置服务底线要求等,直击殡葬行业信息不对称、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强制消费等行业痛点。

聚焦服务收费“全透明”,该规范通过对前期“一口清”清单化收费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提出49项具体要求,配套印发差异化清单参考模板。如:要求殡葬机构免费提供丧事咨询,在服务前向丧事承办人出具“一口清”收费清单,明确各环节的服务项目、内容、数量、单价及总费用。清单需经双方签字确认,并动态更新价格变动。机构可提供不同等级服务套餐,但须以显著方式提示丧属自主选择单项服务的权利,拒绝强制捆绑消费。 

厦门同安大同街道“组合拳”倡导移风易俗

即时 | 2025-08-22 11:15

文明风8月21日讯 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如何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近段时间以来,厦门同安大同街道广泛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通过政策宣讲、互动宣传等方式,积极推动文明殡葬理念理念深入人心,助力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

高位统筹

织密移风易俗“责任网”

大同街道组织20个村居召开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议,对全街下一阶段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会议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紧盯关键环节与重点人群,做优服务保障,推动“移风易俗 文明殡葬”理念深度浸润;要锚定重点、精准施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注重典型带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让破旧俗、立新风成为广泛共识。

广泛宣传

奏响文明新风“最强音”

各村居迅速响应、积极行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图册、面对面解答疑问、微信群精准推送等多种线上线下形式,向群众细致解读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的相关政策与具体内容,推动“厚养薄葬”新风尚融入居民生活,引导群众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

座谈会、培训会……各村居推动政策落实与理念转化,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及居民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带头践行者、主动参与者、积极倡导者,让移风易俗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活动润心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大同街道以文化浸润与实践引领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纷纷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特别是以青少年为纽带,推动文明理念进家庭,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应。

志愿者队伍在祭扫高峰期开展文明引导,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同时定期巡查“红白事”现场,发现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行为及时劝阻。

移风易俗,久久为功。大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径,以行动传递温度,让新风正气真正在群众心中扎根、在生活中结果。(同安区委文明办)

浦城县永兴镇开展“纳凉”文明实践宣讲活动

即时 | 2025-08-22 11:15

文明风8月21日讯 8月19日晚,浦城县永兴镇银场村文明实践广场,华灯闪耀,村民们手摇蒲扇,领着孩童,陆续聚拢而来,镇“福小宣·闽北讲习班·‘浦’新篇”文明实践宣讲队趁着村民晚间闲暇,来到这里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纳凉”宣讲活动。宣讲员们走入人群,以“面对面”“零距离”的互动方式,向村民们宣讲政策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共话文明新风。

“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涉及用自己身份信息为陌生人办业务的,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千万别被所谓的‘高回报’冲昏头脑,守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就是守好自家的‘钱袋子’。”活动伊始,永兴镇农村信用社主任、宣讲员范盛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现场群众解释了“职业背债人”的惯用套路。揭露了征信修复、空壳包装、冒名担保、内部通道等四种诈骗话术,提醒大家切勿轻信“无需还款”“快速致富”“快速贷款”“消除不良记录”等虚假承诺,强调保护个人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重要性,还针对村民们关心的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一一作了解答和说明。

永兴司法所所长、宣讲员马福忠以村民们熟知的案例为切入点,进入了司法案例解读的环节。通过剖析发生在身边的民间借贷、乡村邻里、婚姻家庭、合同等纠纷中的法律关系问题,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提醒大家遇到问题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意气用事。

“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听了之后特别有感触,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知道该怎么处理了。”村民王大叔颇有感触地说。

“骑电动车一定要戴头盔,过马路要左右看,农用车不能载人……”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是永兴道安办干部、宣讲员李秀爱反复强调的重点。她结合《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以及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提醒村民无论是骑车、开车还是走路,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绝交通违法行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出行安全。

“阿姨,老人在世时,多陪陪、多照顾,吃好穿暖、心情舒畅,比走后大摆宴席、烧纸扎房子强百倍!咱提倡‘三不’:不铺张、不浪费、不攀比,心意到了就行。”宣讲员们紧扣“殡葬改革、倡导厚养薄葬、破除丧葬陋习、文明低碳祭扫、践行移风易俗”等内容,用最朴实的语言,把推动移风易俗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乡亲们听,让文明殡葬的新观念悄悄地扎下了根。

此次“纳凉”宣讲活动贴近农村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实用,让村民在凉爽的晚风中学到政策法规、安全知识,增强移风易俗意识。下一步,永兴镇将继续深入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宣讲活动,把政策、法律、安全知识等内容送到群众身边,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中共浦城县委文明办 姚华芳 永兴镇 王锦涛)

宁德柘荣:文明新风拂沃野 乡村振兴谱新篇

即时 | 2025-08-22 11:15

盛夏,宁德柘荣县楮坪乡湖头村的千亩茶园,茶农穿梭茶垄间,检查茶树的生长情况。不远处的果园里,水蜜桃树上挂满果实,林间回荡着游客的欢声笑语。

近年来,湖头村以文明创建为核心,紧扣“党建引领、生态筑基、文化塑魂、文明育风、人才赋能”五大抓手,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由于村中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其中理发成了急难愁盼的问题。便民理发服务队了解情况后,便组织志愿者携带理发工具,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还与老人聊天,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便民理发服务队是湖头村坚持“党建+文明创建”双融双促,构建“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治理格局的背景下成立的队伍。此外,还有“红色先锋队”“环境整治突击队”等队伍,年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调解成功率100%。

茶山高处,微风拂过,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茶树像绿色的波浪般起伏。茶农江陈生正察看茶叶长势,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这高山白茶要特别注意防虫,这样茶品质才好。”

依托千亩茶园、300亩林下药材及四季不断的果园,湖头村打造出了独特的农旅融合模式。村口的“微菜园”里,黄瓜、丝瓜长势喜人,几位城关来的游客正体验采摘乐趣。

“现摘的蔬菜特别新鲜,还能带孩子认识农作物,一举两得。”游客赞不绝口。村里还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庭院变成小花园,绿意盎然,景观别致。

接近正午,村里的乡愁记忆馆成了避暑的好去处。锄头、风谷机、石磨、石舂和泛黄的老照片吸引游客驻足。讲解员正演示如何使用传统农具,孩子们轮流尝试,发出阵阵惊叹。

“我们收集这些老物件,不仅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与致敬,也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村党支部书记江坤团介绍,湖头村深挖农耕文化资源,修复古民居建成乡愁记忆馆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展示传统农具、老照片等展品150件,打造“乡愁湖头”文化品牌,年均接待研学团队1万人次。

同时,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湖头村评选“文明家庭”20户、“最美庭院”30个,开展“孝德讲堂”“移风易俗”宣讲活动25场,惠及群众2500人次。2023年,村里的“围炉煮茶”“亲子农耕体验”项目入选宁德市乡村文旅精品线路,以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

夕阳西下,阵阵饭香随风飘来,志愿者正忙着为村里的老人准备晚餐,晚餐做好后依次送到老人家里,解决不便出行老人的吃饭问题。

这种文明之风在湖头村点面开花。村里推行“村民议事会”机制,通过“一事一议”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20余起,村民满意度达98%,全村实现“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获评“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里还将留守儿童聚在一起辅导课业,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闽东日报 刘源 吴诗怡)

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村规民约“三字经”引领文明新风尚

即时 | 2025-08-21 08:58

文明风8月20日讯 为深化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全国文明村——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以“三字经”村规民约为治理核心,通过“三立”“三连”“三建”三大路径,推动陈规陋习破立转型,实现村风民风根本性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明动能。

村规民约三字经、家风家训油画墙。泉港区界山镇 供图

“三立”强宣传,文明浸润入人心

东张村秉持文明培育与乡风建设深度融合理念,构建全方位文明实践体系。以村规民约三字经、家风家训油画墙、移风易俗主题公园为载体,将“孝老爱亲”“崇德尚俭”融入日常生活;持续23年开展“百寿宴·洗脚礼”活动,表彰“文明家庭”“孝亲好媳妇”,以榜样涵养乡风。创新“党员联户+网格包干”模式,党员干部入户宣讲政策;乡贤陈庆堂简办子女婚宴及家人丧事,捐资2000万元助学、100万元扶贫济困、3万元老年福利,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墙等载体,打造移风易俗宣传矩阵;活用“美丽东张”新媒体覆盖超万人次,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在白事共享场所举办百寿宴。泉港区界山镇 供图

“三连”惠民生,香火钱变公益金

东张村创新“民俗活动资金公益化”机制,转化“香火钱”为乡村公益基金。成立老党员、乡贤、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通过透明公示确保资金精准使用。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用于奖教助学、文体中心升级、村道改造、口袋公园、百寿宴及文艺表演等民生项目。通过“文明家庭”评选、“红白事共享场所”建设,形成“节俭办俗事-公益惠民生-文明润乡风”良性循环,实现传统资金焕发新活力。

东张村取消游神活动转型为徒步健身。泉港区界山镇 供图

“三建”促治理,孝德文化赋新能

东张村深耕孝德文化品牌,赋能乡风文明建设。创新“六共邻里”互助模式,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通过高龄补贴、长者食堂、老年运动会等实现“老有所养”。推行“孝德积分制”,将徒步健身、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共建热情。开发“孝亲研学路线”,打造市级“家风家训馆”,带动农家乐、民宿等增收超百万元,实现文明传承与产业振兴融合。

接下来,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将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发展模式,拓展“孝德文化传承基地”“文明实践积分超市”等创新载体,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精神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的县域样板。(泉港区委宣传部 泉港区界山镇供稿)

周宁县举办“革除陈规陋习,共建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活动

即时 | 2025-08-19 12:22

道德评议会现场 陆淑华 摄

文明风8月19日讯 8月15日,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联合狮城镇中兴社区,在中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革除陈规陋习,共建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活动。

活动邀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及社区居民代表召开道德评议会,评议会深入剖析了铺张宴席、迷信活动等陈规陋习的危害,播放宣传片《新风润社区》,用清晰条款与鲜活案例,明确文明生活的行为准则。同时,现场还围绕社区移风易俗“红黑榜”展开讨论评议,居民积极发言,分享对文明行为的看法与建议。

当天,“邻里情・银龄美”共建文明新风文艺展示活动接力开场。中兴社区银龄文艺志愿队的队员们身着整齐服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水车亭周边。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观看,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社区工作人员穿梭其中,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将文明理念传递到每一位居民手中。

“简约办事不仅省钱,还能减少人情负担。这样的活动特别好,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移风易俗的好处。”社区居民谢永忠说。

“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居民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旧习,倡导节俭适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减轻居民人情负担。举办文艺展示活动,也是为了凝聚社区共识,使邻里交往更轻松,让‘崇德尚礼、简约向善’成为社区的新标签,真正让居民从移风易俗中感受到实惠和温暖。”中兴社区党委书记李立伟说。(周宁县委文明办 陆淑华

罗源县:童声话新风 移风易俗浸润成长路

即时 | 2025-08-19 09:05

活动现场

文明风8月18日讯 “移风易俗就是把不好的习惯改成好的习惯,就像现在大家都用公勺公筷吃饭……”8月13日,罗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儿童活动室里,一场“福暖榕城 争做文明有礼少年”主题宣讲火热进行,来自凤美、五里等社区的孩子们用稚嫩童声道出了对文明新风的理解。这场以“移风易俗”为核心的活动,通过青少年视角传递文明理念,带动更多家庭践行新风尚,为城市文明注入鲜活力量。

活动中,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场,向孩子们解读“移风易俗”:不是抛弃传统,而是摒弃旧习俗中的不良部分,让生活变得更轻松、更美好。接着,详细讲解了“十抵制十提倡”内容,结合本地案例说明铺张浪费等陋习的危害,引导孩子关注身边文明细节。

互动分享环节,孩子们的发言童真且切中要点。有的提到小姨旅游结婚,用旅行照片替代流水席,既浪漫又省力;有的分享家人聚餐时“按需点菜、光盘为荣”的习惯,让每一餐都吃得很开心;还有孩子说起爷爷用鲜花祭祖,既表达了思念,又避免了烟火污染。这些身边的故事,让“移风易俗”从抽象概念变为生活实践。

移风易俗扎根日常,从公勺公筷护餐桌健康,到简约婚俗减家庭负担;从“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到环保祭祖守生态安全,既保留传统情感内核,又赋予文明新形式,让“文明”成为生活方式。

此次活动以青少年为桥梁,让文明理念通过孩子传递给家庭,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良性循环。正如孩子们齐声所言:“移风易俗让生活变好了!”当文明种子在童心扎根,当新风尚成为共识,必将汇聚成推动福州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让城市更有温度。(罗源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陈丹)

宁德福鼎:涵养文明“软实力” 筑牢振兴“硬支撑”

即时 | 2025-08-19 09:05

近日,宁德福鼎市龙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飘着淡淡的墨香,一群小朋友端坐在长桌前,握着毛笔在素白扇面上勾勒心中的文明图景:憨态可掬的卡通垃圾桶举着“可回收”“厨余”等标牌,小小的毛笔字写着“绿色出行”“摒弃铺张浪费”……稚嫩的笔触里藏着对新风尚纯真的向往。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我们每个月不定期举办移风易俗宣讲、村规民约道德讲坛、志愿者‘摆摊’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文明新风浸润龙安街道的每个角落。”龙安党委宣传委员汪明秀介绍。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龙安街道组建了48支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革除殡葬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清风绘新俗扇韵传文明”等系列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相关主题活动16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

文明新风的培育,既需要春风化雨的引导,也离不开扎实有力的实践推动。龙安街道进一步发挥“党员带头示范+网格员劝导”的双重作用,通过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网格员“上门讲政策、入户记诉求”等方式,对辖区发现的大操大办苗头及时劝解。

不久前,得知龙华社区居民朱某奎家里要办丧事,龙安街道移风易俗劝导员第一时间带着政策宣传册上门,细细讲解丧事简办的新规,算起了节约开支、减轻负担的明白账。

“好的,我们就安排1支乐队,自家随行车辆1辆。”朱某奎听完劝导,爽快地拍板,“这个政策好,不会铺张浪费,又能增进大家的感情。”

据悉,像这样的有效劝导,龙安街道已完成28次,并在耐心细致的工作中,不断推动群众告别陈旧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汪明秀表示,龙安街道将继续从“小处”着手,以“小阵地”搭好“大舞台”,“小活动”推动“大实践”,凝聚各方力量,弘扬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助推龙安街道成为一座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涵养的和美之城。(闽东日报 朱灵塬 王婷婷 喻捷余)

平和县:深耕“五进”润万家 文明新知育家风

即时 | 2025-08-19 09:05

文明风8月18日讯 今年来,平和县创新开展公益讲座“五进”项目,培育优良家风家训,有力助推家庭文明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协同联动,绘就文明育人“同心圆”

平和县建立协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职责与资源保障。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政府督导+妇联主责+部门联动”推进模式,将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纳入县为民办实事项目,打破条块分割,形成“目标共担、资源共享、责任共负”格局。夯实资源基础,合力打造县级家庭教育指导站、师资库、课程库“一站两库”平台,为校家社协同育人、共育文明提供坚实支撑。

平和县2025年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启动仪式

按需点单,精准滴灌解“家忧”

平和县妇联创新推出“点单式”精准服务,特邀省市资深讲师团成员“把脉开方”,精心设计“家庭教育”讲座,融合案例分析、互动体验、情景模拟等生动形式,深入浅出传授科学育儿理念、和谐家庭构建方法,有效纾解家长焦虑,化解家庭矛盾,促进亲子关系融洽。项目启动以来,已举办公益讲座60场,惠及家长4000余人次,显著提升家庭成员的文明素养和幸福感。

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技能淬炼,锻造文明传播“生力军”

平和县妇联、教育局精心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技能大赛。广泛动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社会学、法学等领域专业人士,以及优秀家长、志愿者同台竞技,优秀获奖者入选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成为播撒文明家风的“种子讲师”。

名师引路,提升文明宣讲“感染力”

平和县妇联、教育局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特邀省妇联讲师团专家陈立晖老师,围绕“家庭教育宣讲技巧与文明家风传播”等主题授课。内容涵盖科学养育目标、正向家庭关系构建、优秀家风传承等,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生动案例和实操技巧,传播文明理念、讲好家风故事。

举办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培训会

课程提质,搭建家教资源“共享库”

平和县打造层次丰富、内容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共享库”。课程内容涵盖孕期保健、婴幼儿启蒙、青少年心理疏导、亲子阅读指导等多个阶段,既有面向新手父母的“入门必修课”,如《0—3岁宝宝的感官开发》《专注力培养实用技巧》《读懂自己 遇见对的人》;也有针对青春期家庭的“进阶提升课”,如《青春期亲子沟通密码》《守护成长防性侵》《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还有聚焦家庭文化建设的“特色选修课”,如《好家风 行正气》《传承红色家风 汲取奋进力量——我妈妈说》等。同时,广泛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手册,线上微课堂、短视频教程与线下沉浸式讲座相结合,让优质家庭文明教育资源触手可及,助力万千家庭涵养好家风、培育新风尚。

平和县将持续深化拓展“五进”项目内涵与外延,在提升覆盖面和精准度上下功夫,不断丰富活动载体。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平和特色、群众认可度高的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品牌和优秀讲师团队,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优良的家风家教在千家万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平和县妇联 平和县委文明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