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共建乡风文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是题中应有之义又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资  讯 

城厢区全力打造文明殡葬新风尚

即时 | 2025-06-03 18:59

文明风6月3日讯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城厢区以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改革为抓手,大力倡导绿色、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连日来,“清风润莆田 和善满城厢”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全面铺展开来,借助立体化、多层次的宣传矩阵,扎实推动殡葬改革不断向前迈进。

城厢区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网络。线下,利用社区公告栏、宣传海报、标语横幅、宣传手册等传统载体,广泛普及殡葬改革政策法规与移风易俗理念;线上,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通过居民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推送殡葬法规政策解读文章、文明祭祀倡议书等内容,实现政策信息“指尖触达”。特别是在微信公众号上,以生动活泼的漫画形式,将《殡葬管理条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场景,引导居民采用鲜花祭扫、网上追思、社区共祭等低碳环保方式缅怀先人,让文明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群众心田。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宣传阵地,城厢区组织多场殡葬移风易俗专题宣讲会。宣讲中,志愿者围绕殡葬改革意义、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结合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引发的环境污染、火灾隐患等现实案例,向居民群众深入剖析问题。针对群众关注的殡葬改革热点问题,现场逐一答疑解惑,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推动文明殡葬新风落地生根。

志愿者化身文明使者,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入户宣传。每到一户,志愿者向群众发放《殡葬移风易俗倡议书》和移风易俗宣传手册等资料,以传统殡葬陋习与文明殡葬新风对比为切入点,结合大操大办导致资源浪费、加重家庭负担等典型案例,生动阐释生态安葬、简约治丧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截至目前,已开展入户宣传活动1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近 2000份,群众对殡葬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和认同感显著提升。

此次系列宣传活动以“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为目标,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城厢区将持续深化殡葬改革与文明实践融合,推动文明新风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建设和谐文明城厢注入强劲精神动力。(城厢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平潭:殡葬改革进农村 文明新风入万家

即时 | 2025-06-03 18:59

为进一步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习,弘扬文明新风,5月30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我在文明实践站过端午”活动,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金井镇务里村开展“文明殡葬有礼仪 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宣传,通过“政策入户+案例讲透”引导村民摒弃丧葬陋习,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张贴“简约祭扫”“厚养薄葬”等宣传海报,发放殡葬移风易俗、殡葬政策科普等宣传折页,向村民普及殡葬移风易俗相关知识,并耐心讲解传统丧葬陋习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村民自觉摒弃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厚养薄葬、节俭治丧、文明祭扫新风尚。村民王大爷感慨:“过去觉得葬礼办得越大越孝顺,现在才明白活人厚养才是真孝心。”

针对村民关心的政策法规,志愿者们结合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读《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现场演示殡葬服务费减免申请流程,解答村民的疑问。村民李大爷说:“政策讲得很实在,村里的老人都听得懂,这样的宣传我们支持。”

“移风易俗重在行动,文明殡葬贵在坚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进社区’‘进农村’系列活动,提升群众对殡葬移风易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让‘丧事简办不减孝心’成为社会共识,让文明殡葬成为平潭乡村的亮丽名片。”实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说。(平潭文明网 季亚军 蔡翔翔)

蕉城:以声传文明 以情聚民心

即时 | 2025-05-28 08:45

5月26日晚,由蕉城区创城指挥部、蕉北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主办的2025年“文明有我 唱响蕉城”群众性歌咏比赛在蕉北街道单石碑社区九号广场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文艺为纽带,以文明为主题,吸引了辖区数百名居民到场观看,共同见证了一场充满激情与温情的文化盛宴。

image.png

活动现场,原创歌曲《星星的宇宙》、合唱《人民需要我》《明天会更好》等节目亮点十足。畲族舞蹈、乐器表演等轮番上阵,不断点燃现场氛围,将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image.png

经过激烈角逐,比赛评选出六大奖项:孤独症儿童艺术团小组唱《明天会更好》荣获“最佳组织奖”,独唱《把未来点亮》获“最佳活力奖”,吉他弹唱《春风十里》获“最佳创意奖”,消防救援大队小合唱《人民需要我》获“最佳风采奖”,原创歌曲《星星的宇宙》获“最佳演唱奖”,老年大学合唱队《我们的时代》获“最佳表演奖”。获奖选手纷纷表示,活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让文明理念通过歌声深入人心。

image.png

活动还特设“文明新风宣传区”,结合垃圾分类、移风易俗、消防安全等主题开展互动宣传。各单位志愿者通过设立展板、分发宣传单等方式普及文明知识。此外,助残公益展、惠民义诊等主题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

这场全民参与的文艺盛会,不仅展现了蕉城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以歌声为媒,让文明之花在蕉城大地绚丽绽放。未来,蕉城区将继续以文化活动为抓手,深化文明实践,凝聚奋进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文明蕉城的新篇章。(大梦蕉城)

丰泽区举办“粽香传家风 文明润佳节”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移风易俗主题活动

即时 | 2025-05-28 21:05

粽叶飘香处,丝竹绕梁时。近日,丰泽区委宣传部、东湖街道联合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等文明实践一条街(东湖街)成员单位在东湖社区苏氏家风家训馆开展“粽香传家风 文明润佳节”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移风易俗主题活动,以非遗为经、以温情为纬,编织出别具闽南风味的端午画卷。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在苏氏家风家训馆,参加活动的居民和小朋友,将现场围得满满当当。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李伟强老师介绍,当天他们的演员带来高甲戏《送水饭》《赏花》的精彩片段。2024年获评中国戏剧(丑行)领军人物的褚育江到场表演。《送水饭》系高甲戏傀儡丑代表作之一,属于典型的高甲“丑旦戏”。剧中傀儡丑与俏花旦相互配合,妙趣横生。

褚育江和其他演员的表演,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挺诙谐的,想不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高甲戏!”居民苏先生说。大家也发现到,传统戏曲让小朋友们目不转睛。

粽叶翻飞间,台上台下的界限悄然消融。刚下台的演员们,挽起袖管,与居民、小朋友们共包粽子。在大家的帮助指导下,曾佳彤小朋友包好第一个粽子,兴奋不已。

一名小朋友高兴地举起她包粽子向旁人展示

湖心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魏孜烨和家人包过几次粽子,这次化身小老师,帮助同学和幼儿园小朋友们包:“在动手包粽子中怀念爱国诗人屈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浓厚的氛围。”

现场还准备了艾草、菖蒲,供大家体验包香包。叶子的清香,裹着欢声笑语,一个个香囊在指尖诞生,将端午的祝福密密缝进绸布。

温情的画面出现在慰问环节。主办方邀请了环卫工人、困难群众、外卖员等群体参与,并给他们送上粽子等慰问品。“我来泉州30年了,早把这里当成家,这里到处都是熟人、朋友。”四川广安的夏师傅,年轻时是建筑工人,参与过社区不少民宅的建设,老了以后就当起环卫工,“每到节日,社区都关心慰问我,给我送礼品。”

丰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条街(东湖街)联袂打造的端午盛宴,在传承中复现了端午节古老习俗,也让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进了市井巷陌。(丰泽区委宣传部 泉州文明网)

省委文明办领导赴龙岩调研

即时 | 2025-05-31 09:25

晋江“移风易俗进万家”陈埭专场举行

即时 | 2025-05-23 10:46

现场合影

5月21日下午,“小满”节气至,移风易俗行。21日下午,晋江市“移风易俗破陋习 文明新风润人心——移风易俗进万家”陈埭专场主题宣传活动在紫峰里举行。

以艺化俗,奏响文明新声

当天下午3时许,紫峰里古厝群戏台广场边人潮涌动。由晋江市青年艺术团带来的舞蹈《和谐盛世幸福来》,拉开了“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文艺会演的帷幕。此次文艺演出节目形式丰富多样,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闽南答嘴鼓《守约无陋俗 风清气自来》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将陈规陋习的危害和移风易俗的好处娓娓道来,引得台下观众频频捧腹大笑,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新风尚的理解;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铿锵有力的声音,抒发着对文明新风的向往与追求,让现场观众深受感染。

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

小提琴与诵读《推动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更是创意十足,悠扬的小提琴旋律与饱含深情的诵读声相互交织,宛如一首文明的赞歌,在紫峰里的上空回荡,将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以艺术的形式缓缓诉说;歌舞《水润中华》则以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动人的歌声,展现出文明新风如潺潺流水般滋润中华大地的美好愿景,为演出画上圆满句号。

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市民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深刻感受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

现场互动问答

“移风易俗倡导的婚丧嫁娶新风尚包含哪些内容?”现场互动问答环节便点燃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踊跃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个个举手争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通过这一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检验和提升了市民对移风易俗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让文明新风的理念深入人心。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市

以行践俗,传递文明温度

活动现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市同样人气爆棚。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时代新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晋江市弘缘志愿者服务队、晋江低碳宣传志愿服务队、晋江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出爱服务总队、晋江市阳光志愿服务队、晋江祥和志愿服务队、陈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10多支志愿服务队分别带来义务理发、中医义诊、环保宣传等便民服务。在这里,文明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暖心服务,是志愿者们用行动传递的文明力量。

此次“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丰富多元的形式,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晋江“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已相继走进池店、龙湖、金井、深沪、陈埭等镇街,接下来,晋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在晋江英林等镇村巡回开展“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更多贴近群众生活的主题活动,让文明新风在晋江大地蔚然成风。(文明晋江)

福清市首届“山盟海誓 情系玉融”结婚登记集体颁证活动举行

即时 | 2025-05-23 10:46

新人们从颁证嘉宾手中接过红色的结婚证,齐声宣读结婚誓言。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5月20日上午,福清市首届“山盟海誓 情系玉融”结婚登记集体颁证活动在福清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温馨举行,8对新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开启人生新篇章。

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响起,新人们身着婚纱、礼服牵手走上颁证台。在庄严而温馨的氛围中,在众人的见证下,新人们从颁证嘉宾手中接过红色的结婚证,齐声宣读结婚誓言,许下相伴一生的郑重承诺。

互赠情书环节,新人们交换亲手写就的《未来情书》,用含蓄的文字表达对彼此的爱和承诺。新福清人陈市和王小斌夫妇上台分享了他们在福清相识、相知、相爱的动人故事,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仪式上,新人代表宣读了《婚事简办倡议书》,随后全体新人在文明婚俗承诺墙上签名并合影留念。到场的亲朋好友纷纷拿出手机,拍下新人互动的幸福瞬间,成为他们“人生重要时刻”的见证者。

“我们原本打算在5月21日领证的,偶然在公众号上看到这个活动,觉得特别有仪式感,于是就报名参加了。”新人方玉娇满脸幸福地说。

新人方玉娇和张如鹏是高中同学,今天的集体颁证仪式为他们多年爱情长跑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我们今天举行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是全面推广婚俗改革、深化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文明节俭、弘扬新风正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福清市婚姻登记中心主任王财茂表示。

当天上午,记者在福清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婚姻登记中心看到,前来领取结婚证的准新人坐满了大厅,办理窗口前工作人员正忙碌地为准新人们办理登记业务。

“从5月10日实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新政后,异地户籍新人领证更便捷,加上‘520’登记小高峰,今天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增加不少。”王财茂告诉记者。

据悉,截至20日17点30分,福清市共办理结婚登记262对。其中,福清市婚姻登记中心办理166对,5月10日以来,全市办理结婚登记398对。(福清市委文明办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长乐区举办“长乐和鸣·周韵良缘”集体婚礼

即时 | 2025-05-23 10:46

活动现场

5月20日,在长乐区委、区政府指导下,“长乐和鸣·周韵良缘”2025年福州市长乐区集体婚礼在和平街166号广场举行, 12对新人汇聚于此,他们身着玄纁周制婚服,以集体婚礼为媒,将真挚爱情与文明新风完美交融,把传统婚俗直接玩成浪漫天花板。

长乐区政府副区长林宇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喜结连理的12对新人致以热烈祝贺与诚挚祝福,并深情寄语。活动现场,尽管天空飘洒“福雨”,却丝毫未减众人热情。从灵动的暖场歌舞到气势恢宏的开场舞,每一帧都美到窒息!舞台上,身着素雅茶服的舞者化身春日精灵,在《春茶暖意》的旋律中翩然起舞,举手投足间尽展长乐山水的灵秀;喜娘手持竹板,以清脆利落的节奏展演《移风易俗谱新篇》,将文明新风融入朗朗唱词;舞蹈《三条簪》以福州传统头饰为灵感,舞者摇曳身姿,重现古早闽都风情;随着鼓点渐密,《好运连连》的喜娘打鼓表演热烈登场,红绸翻飞间传递吉祥祝福。

随着气势恢宏的开场舞《龙耀九州》在礼乐声中完美落幕,12对身着玄纁配色周朝婚服的新人,踏着悠扬古乐,携手缓缓步入婚礼会场。

在现场,十二对新人跨越地域界限,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许下爱的誓言。他们依次行天揖礼、土揖礼、肃拜礼、交手礼,通过信物盟心、合卺结发、采纳呈吉等传统仪程,将千年婚俗的庄重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仪式结束后,新人代表现场宣读《移风易俗倡议书》,铿锵字句号召婚事新办、抵制高价彩礼,尽显新时代青年风貌。随后,几位“特邀嘉宾”为新人颁发结婚证书,并送上美好寄语,将整场婚礼的文明新风推向高潮。

“我和爱人在长乐相识、相恋,原本担心异地办婚礼麻烦,没想到在这里既能体验完整的传统礼仪,又能感受到文明新风。”新人卢慧琳表示,长乐婚俗改革氛围浓厚,身边不少朋友结婚都选择简办,社区还常组织婚恋讲座,让“新长乐人”也能深度融入。“这场婚礼直接美到心巴上,亲戚朋友刷到视频都疯狂点赞!”新人刘婷兴奋地补充道。

这场热闹喜庆、简约文明的集体婚礼,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有机融合,既弘扬了新时代婚嫁新风,又展现了中华传统婚俗的独特魅力,现场观众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难忘的时刻。

各相关单位的志愿者向过往群众发放婚姻新风倡议书

集体颁证后,趣味十足的游园活动和一站式婚博会让新人和嘉宾们沉浸其中。各相关单位的志愿者们积极行动,不仅向过往群众发放婚姻新风倡议书,还热情宣讲婚事新办、简办理念,让文明婚俗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中。

近年来,长乐区在移风易俗工作上持续发力,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婚恋交友、集体婚礼等活动,引导群众转变婚嫁观念,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明显减少,婚事新办、喜事简办逐渐成为新风尚。同时,作为婚俗改革试点地,长乐区以创新实践重塑婚俗新生态,建成福州首个婚俗文化馆,打造移风易俗文化长廊、幸福公交等流动风景线,推广领导颁证、集体婚礼等新型婚俗,让“婚事新办”理念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幸福图景。(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520,全省7589对情侣领证

即时 | 2025-05-23 08:36

image.png

20日,漳州市举行“才遇良缘 囍爱漳州”2025年集体婚礼,百对新人共聚一堂,身着礼服,跨马鞍、过火盆、撒五谷,同读新婚誓词,许下“相守一生、白头偕老”的承诺。图为百对新人现场进行对拜礼。李妙珠 游斐渊 摄

东南网5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21日,记者从福建省民政厅获悉,今年5月20日,我省共有7589对情侣领证结婚。结婚登记最热门的三个设区市分别是泉州市(1594对)、福州市(1431对)、漳州市(1028对),共占全省总量的53.41%。结婚登记最热门的三个县(市、区)是泉州晋江市(385对)、厦门市集美区(268对)、福清市(262对),共占全省总量的12.06%。

据福建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热衷于在2月14日、5月20日、七夕“扎堆”结婚的我省青年越来越多,结婚登记数约是平常的10倍。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严静认为,这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社交媒体流行带来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心理放大,在通过社交媒体与亲朋进行深度情感链接的流行现象下,“晒朋友圈”不仅流行而且“很炫”“很甜”。二是在婚恋观念上,传统和现代共生共存,对婚姻的信仰如果通过“仪式感”加强表达,不仅是讨喜、示吉和祈福,也是对“百年好合”心理暗示和行动表白的加强。

福建省民政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近3年的5月20日,我省婚姻登记数量稳步增长,分别是2023年(6272对)、2024年(6987对)、2025年(7589对)。其中,25岁~29岁是登记最密集的年龄段。

严静指出,结婚登记火热的背后具有足够的社会文化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比如,风靡各大短视频平台的“萌娃网红”,客观上促进了生育文化的热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生育与婚姻紧密关联,对“养小孩”的渴望也是很多适婚青年做出婚姻选择的动力源。

福建省民政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20日,全省共有113处婚姻登记服务场所为情侣提供结婚登记服务。其中,有29个户外婚姻公共服务点,共包括7个公园(景区)式婚姻登记点,以及22个户外颁证点(根据实际或可登记或可颁证)。

据福建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介绍,我省是第二批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地区。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政策发生变化。双方均是内地居民的结婚登记属于全国通办的受理范围。一方是内地居民,另一方是外国人、港澳台居民或者华侨的结婚登记也属于“全国通办”的受理范围,可以在任一有相关婚姻登记权限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image.png

20日,惠安县在崇武镇开启“山盟海誓”520新人集体颁证活动,18对新人在别具闽南风情的婚俗文化中携手迈入婚姻殿堂。邓文祥 庄钊滢 摄

image.png

20日,连城县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迎来一对对新人,他们在登记过后纷纷在文明婚俗签名墙上郑重写下名字,表示将树立健康婚姻观。徐士媛 黄水林 摄

厦门翔安:殡葬新风劲吹 文明之花绽放

即时 | 2025-05-23 10:48

“文明殡葬树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主题宣传活动(翔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5月22日讯 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殡葬入民心。近日,厦门市翔安区琼坑村、黄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以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率先在殡葬领域掀起文明新风,一系列亮眼实践引发广泛关注。

琼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幸福院内开展“文明殡葬树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主题宣传活动。长期以来,农村殡葬旧俗根深蒂固,老一辈对传统习俗的坚守由来已久。面对这一挑战,实践站的志愿者们主动出击,化身“移动宣传队”,通过面对面讲解的方式,深入剖析传统祭祀存在的铺张浪费、环境污染等弊端,同时细致阐述文明殡葬的诸多益处与具体要求,大力弘扬“生前厚养,死后薄葬”的理念。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还组织大家观看翔安区《丧事简办新风尚》宣传片,用亲切的闽南语方言进行解说,将丧事简办的新政策、新举措和实际好处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在场的老人们听得聚精会神,纷纷点头认可,文明殡葬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殡葬改革 厚养薄葬”抵制封建迷信志愿服务活动(翔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黄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芳华礼堂举办“殡葬改革 厚养薄葬”抵制封建迷信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知识讲座、案例分享、互动问答等形式,向村民们普及文明节俭治丧、绿色低碳祭扫等新风尚理念。这场活动犹如播种机,将文明殡葬的“新风尚种子”播撒到每位参与者心中,营造出浓厚的文明殡葬氛围。

琼坑村和黄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创新实践,为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提供了生动范例。未来,翔安区将持续深化相关工作,推动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让文明新风吹遍辖区每个角落。(夏菁 洪党育)

安溪:户外集体登记结婚 弘扬文明婚俗新风

即时 | 2025-05-21 16:54

活动现场 安溪县委宣传部 供图

在5月20日这个浪漫的日子里,一场以“茶香浪漫·重情尚俭”为主题的结婚登记户外集体颁证仪式,暨“安溪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溪禾山婚姻登记点”揭牌仪式,在安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歇会茶馆举行。

活动现场,10对新人携手走上舞台。与会领导为新人们逐一颁发结婚证书,现场洋溢着温馨而庄重的气氛。随后,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新人们集体宣读婚书,并由新人代表宣读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广大青年践行简约婚礼新风。

仪式过程中,新人们还共同行奉茶礼,以传统礼仪表达对长辈的敬重与感恩。之后,他们一同前往茶园,亲手种下茶苗。这一株株茶苗,将成为他们爱情成长的独特见证。

此外,各相关单位也精心准备了喜茶、同心花、家庭教育手册等新婚礼物,新人们送上美好的祝愿。

新人共植“同心”茶树 安溪县委宣传部 供图

新人代表李灵玲说:“今天很开心能来参加集体颁证仪式,感觉非常有意义,不仅让我们的婚礼更加难忘,还能为弘扬文明婚俗新风贡献一份力量。”

“在这个特别的520参加‘茶香浪漫·重情尚俭’集体颁证仪式,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今天也感觉特别开心,能在亲人朋友的见证下,在溪禾山这里参加这种集体仪式,还挺有意义的。”新人代表黄渊明表示。

新人代表黄小玥也表示:“今天的集体婚礼活动,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瞬间和精彩的回忆。这个集体活动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祝福和支持,这种集体的温暖和团结感会让人感到非常地幸福和满足。”

活动还举行了“安溪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溪禾山婚姻登记点、颁证点”揭牌仪式。据悉,安溪县把首个户外婚姻登记点、颁证点设在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旨在将婚姻登记服务和安溪婚俗文化、文旅资源相结合,打造一个“茶香浪漫”的领证场所,倡导“重情尚俭”的文明婚俗新风。(安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文瑞 苏雅彬)

蕉城:倡扬移风易俗 培育婚俗新风

即时 | 2025-05-21 16:54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简约适度的婚嫁新风,5月20日,由蕉城区民政局主办的“山盟海誓·挚爱一生”集体婚礼颁证仪式在蕉城区民政局户外颁证基地(世鸿·融泰中心水幕广场)浪漫举行,为新人们送上一场满载幸福与仪式感的温馨记忆。

image.png

活动现场布置典雅温馨,浪漫气息扑面而来,现场分为户外结婚登记、集体颁证、集体婚礼三部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仪式感十足,新人们在亲友的陪伴下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承诺之一。

image.png

一早,新人们身着礼服,在户外登记点完成结婚登记手续,填写表格、拍照留档,每一个环节都洋溢着喜悦与期待。随后,在庄重而温情的集体颁证仪式上,工作人员为新人们一一颁发结婚证,并送上诚挚祝福。

为丰富仪式内涵、增强服务温度,现场还设置了免费婚前体检区、伴手礼赠送区、“官宣”照片拍摄区及婚姻课堂互动区等多个服务点。其中,婚姻课堂通过情感辅导、法律知识普及等内容,引导新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责任感,获得了现场新人一致好评。

image.png

截至5月20日12时,共现场办理结婚登记97对。“这不仅是一次集体婚礼,更是一次文明新风的倡导。”蕉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民政部门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婚姻文化活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健康、和谐、幸福的社会氛围。(大梦蕉城)

古田:倡移风易俗 树婚恋新风

即时 | 2025-05-21 16:54

近日,古田团县委开展“倡移风易俗 树婚恋新风”主题活动,以“游戏互动+知识普及”的创新模式,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image.png

志愿者向群众解释新时代婚恋观核心内涵。

活动现场设置“互动体验”与“宣传教育”两大区域。在“互动体验”区域,群众通过破陋习“丢丢乐”、倡新风“圈一圈”等游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加深自身对移风易俗新风尚的理解。在“宣传教育”区域,志愿者通过图文展板,向群众系统解释新时代婚恋观核心内涵,并向大家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册500余份。

此次宣传活动,助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理念,也让移风易俗的理念传播于心、根植于心。下一步,古田团县委将持续发挥生力军作用,加大对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争做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的践行者和先行者,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内生动力,助推建树文明新风尚。(宁德文明网 朱文丹

宁德:让乡村文艺为乡风文明赋能

即时 | 2025-05-21 16:54

近日,省委宣传部开展“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活动,组织记者走进宁德周宁、屏南等地,记录“艺”彩纷呈的生动场景,讲述“舞”动乡村的感人故事,直击乡村文化振兴密码。

“看起来简单,上手才知道有多难……”5月15日下午,位于周宁县浦源镇萌源村的月山古龙窑内,拉坯机快速旋转,10多名青年弓着背,手指紧攥泥团。转盘越转越快,陶泥却始终瘫软“不成器”,有人急得叹气流汗,抬起沾满陶泥的手背不时抹一把额头,“手别抖”“慢慢提”的提醒声不时响起。

image.png

青少年在萌源村学陶艺。 林清智 摄

这样的场景,肖家涨见惯了。他微笑着站在工坊角落,时不时走进人群中,弯腰指点示范。周宁传统制硋技艺是宁德市级非遗,作为萌源制硋世家第七代传人,肖家涨常给游客演示拉坯技法,接待各地前来研学的师生。

image.png

年轻人在浦源村鲤鱼溪对着古村青瓦执笔写生。魏知秋 摄

当天来体验的年轻人多是周宁职专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同一时间,约三公里外的浦源村鲤鱼溪文创园内,他们的同学正对着古村青瓦执笔写生。

浦源村传承着800年护鱼敬鱼的乡俗,溪流穿村而过,成群鲤鱼甩尾荡开涟漪,与两岸翘角灰瓦的古民居相映成趣。这里因独特的鲤鱼文化获评“中国鲤鱼文化之乡”,写生学生的画笔正勾勒人鱼同乐的场景。离画板不远处,一位老人带着孩童在广场习练护鱼武术,身后的省级文保单位郑氏宗祠内,闽剧唱腔悠扬飘出,数十位村民坐在长凳上,仰头听得入神。

image.png

老人带着孩童在广场习练护鱼武术。 魏知秋 摄

根雕馆、孝道馆、书画院、文创咖啡馆……沿鲤鱼溪石板路溯流而上,两岸由老屋改造的文化空间次第铺展,屋檐下,一串串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晃。走进其中,墨香茶韵、诗情画意扑面而来。

image.png

一名儿童在浦源村投喂鲤鱼。 林清智 摄

“我们以鲤鱼文化为底色,加入新潮元素,让乡村更有‘文艺范’。”浦源镇镇长陈兆江指着溪边老屋介绍,村里修缮了数十座旧民居,既展示本土特色文化,也引入年轻人经营文创小店,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之余,带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

image.png

群众在观看戏曲表演。魏孙亮 摄

周宁的艺术乡建深耕地方文脉,屏南则选择破局出新。

入夜后的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一座座黄墙黛瓦的老宅子错落有致,亮起暖光——木门推开,里面可能是飘着咖啡香的民宿,也可能是摆满油画的音乐厅;转角处,修旧如旧的小楼里,琴声、歌声与欢笑声从木窗飘出,混着晚风掠过溪畔……

2017年前的龙潭村是另一番光景——荒草丛生,老屋破败,留守村民不足200人。转机,始于一个名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项目。当年,艺术家林正碌带领团队为村民免费提供油画教学,重塑了这里的文化生态,并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前来体验油画创作、感受乡村古韵。

艺术点亮乡村之路就此起步。第一步,是修缮古屋。村委会统一从村民手中流转闲置老宅,再租给创业者改造。2017年底,在福州工作的陈忠业得知消息后辞职回村,成为首批返乡青年之一。村民私下嘀咕:“供他读大学,怎么又回村里了?”陈忠业一边参与村庄治理,一边寻找创业方向。那段时间,他在收获个人成长之余,结识了来此旅游的外地姑娘黄梦婷,两人相识相恋,携手打拼。

image.png

龙潭村的一座名宿。林清智 摄

2023年,龙潭村的省级非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让陈忠业找到了创业切口——他与女友在改造后的自家老宅经营“回村人·龙潭酒博馆”,既展示传统酒文化,又将传统的红曲黄酒与现代饮品相结合,创新推出多款文创产品。“老酒新喝”打开了销路,助他挣得返乡后的第一桶金,也让他成为回村创业的标杆。

返乡潮悄然涌动。熙岭乡党委书记杨林介绍,伴随着业态丰富,2017年至今,龙潭村吸引了600多名外出村民回流就业,还有130多位像梅宏这样的外地人定居成为“新村民”。

杭州人梅宏的故事带着偶然。结束20年律师生涯后,她四处旅行散心。2018年在屏南县双溪镇,她通过公益美术教学学起画画,并慕名来到了龙潭村。眼前展现的自然美景、宁静生活,让她当即决定留下——租下宅基地,八九个月建成“小梅桩艺术民宿”。如今她多数时间在民宿里进行艺术创作,偶尔接待住客。被问及留下理由,她坦言,既有艺术气息的吸引,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江西人胡文亮与梅宏有着相似的追求。这位曾在吉安从事美术培训的“90后”,2017年考察多地后选择龙潭村——学画画的他被这里自然与建筑之美打动。面对当时仍是空心村的龙潭,他凭借政府担保贷款和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开启创业之旅。

image.png

“五一”假期,龙潭村迎来众多游客。 陈忠业 摄

2019年,胡文亮的妻子曾婉珍带着幼子从江西来龙潭团聚。她拍老宅改造过程的短视频意外走红,2020年7月,夫妻俩打造的复合空间“檀舍”正式营业,这里集民宿、小酒馆、私房菜于一体,不定期举办绘画与研学活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曾婉珍说,她和丈夫虽不再专职从事美术,但工作始终与美相关——在村里举办音乐活动、组织画展,带动村民接触艺术。她认为:“人们都是爱好美的,比如村民学画画看似没什么用,实际上不但陶冶了情操,也吸引了游客。”

杨林深以为然。她说,现在的村民眼里有光。“艺术与乡村的共生,让外来者安放理想,也让当地人重拾信心。(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山海为证 惠安18对新人集体颁证引领婚俗新风尚

即时 | 2025-05-21 16:54

5月20日,惠安县以“海韵传情·惠结同心”为主题,在惠安县崇武镇浪漫开启“山盟海誓”520新人集体颁证活动。十八对新人在别具闽南风情的婚俗文化盛宴中,携手迈入婚姻殿堂,以文明简约的方式践行“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时代新风。

活动现场。邓文祥 摄

清晨的西沙湾假日酒店婚姻登记点,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新人们身着惠安女传统服饰与时尚礼服,在登记间隙甜蜜留影。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闽南传统婚俗体验区,“坐米筛”“绞脸”“上头”“跨火盆”等环节在喜娘悠扬的祝福声中次第展开:“绞脸绞轻轻,夫妻结同心;绞脸绞上来,添丁又进财......”古老的婚俗谚语传递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在崇武古城灯塔下,新人们以巍峨城墙和浩瀚大海为背景,定格"山盟海誓"的珍贵瞬间。海风轻拂新娘头纱,浪花应和着幸福笑声,来自河北的新娘王宁宁兴奋地表示:“第一次穿上惠女服饰就被惊艳到了,这艳丽的色彩就像从画中走出来一样,一定要让姐妹们也来体验。”

18对新人喜结连理。邓文祥 摄

活动高潮在惠女海韵休闲街区上演。伴随着舞龙点睛和喜庆礼炮,新人们集体宣读《文明婚俗倡议书》,用庄重简约的仪式替代大操大办。新人柯佳腾感慨道:“这种一站式服务太贴心了,从登记到打卡全程充满仪式感,‘山盟海誓’的品牌创意让我们感受到婚姻的神圣。”

惠安县民政局副局长张鹏腾介绍,此次活动是响应国家婚俗改革号召的创新实践,通过打造"山盟海誓"文化品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摒弃高额彩礼等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惠安大地。

海韵传情,古城作证。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集体颁证活动,不仅为新人们镌刻下独特的爱情记忆,更标志着惠安县婚俗改革进入新阶段。未来,惠安将持续深化“山盟海誓”品牌建设,让文明婚俗之花绽放山海之间。(通讯员 张惠玲 游雯星)

新人们集体合影。邓文祥 摄

甜蜜留影。邓文祥 摄

1  2  3  4  5  6  7  8  9  10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