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是题中应有之义又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文明风4月7日讯 在移风易俗的时代浪潮下,连江县浦口镇积极探索宣传宣讲新路径,创新打造“窑江之声・亭讲”活动,将凉亭这一充满烟火气的场所,转变为基层微宣讲的前沿阵地。4月1日,第一期“窑江之声・亭讲”宣讲活动在保福书院盛大开启,各村(居)宣传员与部分群众热情参与,共同奏响文明殡葬新风的乐章。 此次宣讲活动以“推进移风易俗 共建文明乡风”为核心主题,浦口镇宣传部门聚焦殡葬领域新风尚,对《关于进一步做好殡葬领域“一系统一整治清单”和移风易俗常态化宣传引导工作的通知》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解读。宣讲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大力倡导“厚养薄葬”的现代理念,引导群众深刻反思传统丧葬观念,让大家意识到真正的孝道在于老人在世时的悉心陪伴与照料,而非身后的大操大办。 活动现场,宣讲员不仅阐述理念,还针对传统祭祀节日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借助“村村通”广播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在特定时段循环播放文明殡葬知识;利用微信群信息传递便捷的特点,推送相关政策解读与文明祭祀案例;在人员密集场所,通过LED屏幕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悬挂横幅海报营造浓厚氛围,引导群众践行网络祭祀、节地生态安葬、从简治丧等文明举措,摒弃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丧葬陋习。 这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成效显著,参与活动的各村(居)宣传员和群众深受触动。他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会化身文明殡葬的传播者,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文明理念,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移风易俗的行动中来,推动文明殡葬理念在浦口大地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窑江之声・亭讲”第一期宣讲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浦口镇在宣传宣讲方式上的创新突破,更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举措。未来,连江县将持续深化这一创新模式,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助力打造文明、和谐、美好的新连江。(连江县委文明办) |
文明风4月7日讯 为进一步加深群众对于移风易俗的认识,提升群众自觉参与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殡葬新观念的意识,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的祭扫方式,连日来,宁化县各部门、乡镇、学校纷纷开展“文明祭扫树新风”主题宣传活动,将文明殡葬理念融入系列活动中,引导市民群众以鲜花祭祀、网络祭扫等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的方式缅怀先人,移风易俗成为新风尚。 志愿者发放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多渠道宣传,倡导文明殡葬 在清明节前夕,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传播文明殡葬理念。线上,通过宁化在线官方网站、“文明宁化”、“宁化民政”等部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移风易俗 文明八闽”及“移风易俗 文明殡葬”宣传视频、移风易俗“十提倡十抵制”宣传广告、殡葬惠民政策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线下,在社区、街道、殡葬服务场所张贴文明殡葬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设置殡葬惠民政策、文明祭扫倡议书展板等,积极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扫方式,引导群众摒弃传统祭扫中的烧纸钱、放鞭炮等陋习。此外,各部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公园广场、社区、村组和辖区革命纪念园,发放“新风拂万家 文明润心田”殡葬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手册、文明祭扫倡议书等资料20000余份,面对面为市民讲解文明殡葬和文明祭扫知识,耐心解答民众疑问,切实推动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宁化县开展“赓续·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特色祭扫活动,践行文明理念 清明节期间,宁化县委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局、曹坊镇、水茜镇、中沙乡、宁化一中、连冈小学、城南小学、名远幼儿园等全县各有关单位、乡镇、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分别前往城区北山革命烈士纪念园、乡镇辖区革命纪念园等地,积极组织开展“2025·百园千校祭英烈”、“文明祭扫树新风”、“清明祭思文明为礼”、“清明祭思童心缅怀”、“清明祭英烈,丰碑砺青春”等主题活动80余场次,通过奏唱国歌、默哀致敬、敬献鲜花等,表达对先烈们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同时,各单位和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红色故事宣讲、清明板报、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制作青团、清明手工创作、“网上祭英烈”等多种祭拜形式,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进一步宣传绿色殡葬理念,倡导以鲜花祭扫、网络祭奠、文明祭扫等环保方式寄托哀思。 宁化县民政局、葛藤凹社工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城郊镇茶湖江村联合开展“清明祭扫 不忘敬老”移风易俗主题活动 安全环保祭扫,树立文明风尚 为全力营造安全、文明、绿色的清明祭祀环境,宁化县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强化祭扫服务保障,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发布温馨提示,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做好环境交通秩序疏导管控,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确保清明祭扫工作安全有序。通过宁化电视台、宁化在线、宁化公安等公众号、短信群发平台,向广大群众开展宣传,并准确告知本辖区天气信息和路况信息,严防恶劣天气下发生交通拥堵与重大交通事故。公安、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在重点祭扫场所及周边区域做好宣传教育、人员分流、交通疏导、火源管控等工作。各乡镇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和管控措施,通过“宣传引导+志愿服务+巡查管控+应急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明祭祀树新风,平安清明护青山”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公墓区进口、宗祠门口、进山路口等重点祭祀场所,对过往群众进行森林防火和文明祭扫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祭扫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文明祭扫意识,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绿色的祭扫环境。 随着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让文明殡葬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了殡葬移风易俗的持续推进,为建设文明、绿色、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殡葬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的殡葬新风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宁化县委宣传部 巫连珠) |
活动现场 近日,“我们的节日•清明”暨“文明大篷车”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走进吴航街道西关村,进一步倡导殡葬改革,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村民在祭奠英烈、追思先人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节俭、厚养薄葬的丧葬理念。 活动现场,文明创城、移风易俗、平安三率、绿色低碳环保等各类宣传摊位依次排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摊位和展板前尤为热闹,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志愿者热情地向村民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讲解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志愿者还组织村民有序参与文明殡葬相关的小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感受文明新风倡导文明节俭、厚养薄葬的理念。 “现在提倡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不搞封建迷信,我觉得非常好。真正的孝心,不在于子女摆多少桌筵席,而在于平时对我们老人的照顾和关爱。”一位90岁的奶奶拿着投壶游戏赢得的鸡蛋十分高兴,她笑着告诉记者,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思,也让她在玩乐之余学到了很多知识。 垃圾分类和普法宣传区域同样人潮涌动,志愿者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法律知识。平安三率、“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金融知识等宣传摊位也吸引了众多村民了解咨询,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宣传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此外现场还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爱心义诊摊位前医护人员认真地为村民测量血压、解答健康问题;义剪区域理发师们精心为村民修剪头发。 此次活动不仅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祭扫的理念,更营造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该活动由长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吴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吴航街道西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金融学院和教育学院承办。(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
文明风4月7日讯 城厢区积极响应莆田市委文明办关于以“新风善美、德润莆田”为主题持续深入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的部署,坚持以教育服务群众为核心,以移风易俗为关键,聚焦问题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低碳祭扫的文明理念。 “孝老爱亲传美德 厚养薄葬扬新风”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近日,霞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各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孝老爱亲传美德 厚养薄葬扬新风”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深入阐述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厚养薄葬的孝道理念、文明节俭的丧葬礼俗及健康环保的祭祀风尚,引导群众摒弃封建迷信思想,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和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华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区民政局及各文明实践站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华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区民政局及各文明实践站,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设立宣传点、分发资料、现场讲解和入户宣传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普及文明殡葬与祭扫的知识。此外,积极利用各村居的LED电子屏等,循环播放“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敬重生命,殡葬从简,文明向善。”“绿色低碳寄哀思 文明环保树新风”等宣传标语,并在村务公开栏、社区服务中心等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海报,营造出“随处可见、随时可感”的宣传氛围。 常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新风善美 德润莆田”持续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系列活动 常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新风善美 德润莆田”持续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系列活动,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组织志愿者上街宣传、指导各村文明实践站入户宣传等形式,广泛普及殡葬改革政策和文明祭祀知识,积极倡导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良好社会风尚。 东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绕“倡导文明殡葬,树立时代新风”主题,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城厢区委文明办) |
文明风4月7日讯 近日,晋江市“移风易俗破陋习 文明新风润人心”——“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深沪镇,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文明新风吹遍万家。 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移风易俗不再是生硬的口号,而是化作一场场精彩节目、一次次贴心交流,融入百姓生活日常,助力文明之花绚烂绽放。 对口快板《文明殡葬树新风》。晋江市委文明办 供图 当日下午,活动在舞蹈《和谐盛世幸福来》中拉开帷幕。舞蹈演员们以灵动的舞姿展现出新时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随后,闽南答嘴鼓《守约无陋俗 风清气自来》 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员们通过幽默诙谐的表演,让群众深刻认识到摒弃陋俗、遵守约定的重要性,现场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在对口快板《文明殡葬树新风》节目中,倡导文明、环保的殡葬方式,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传递出移风易俗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歌曲《父母的心声》等,每一个节目都紧扣移风易俗主题、寓教于乐,倡导文明新风。 与此同时,现场设置的20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市同样人气爆棚。晋江“第一生产力”科普志愿服务团设置“流动科技馆”吸引群众近距离沉浸式体验神奇的科学现象;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时代新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通过设置“移风易俗十提倡十反对”游戏连连看等趣味互动宣传移风易俗,志愿者们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册,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耐心讲解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的危害,倡导践行文明新风尚。现场还设有爱心义诊摊位,医护人员为居民们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普及健康知识,传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移风易俗互动游戏受到群众欢迎。晋江市委文明办 供图 活动现场的互动环节妙趣横生。“‘一约四会’指的是什么?”……“移风易俗知识问答”吸引了众多群众踊跃参与,群众纷纷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不少群众表示,通过参与知识问答,对移风易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次“移风易俗进万家”活动,不仅为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更搭建了一个宣传移风易俗的良好平台。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文明新风的熏陶,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截至目前,晋江“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已相继走进池店、龙湖、金井、深沪等镇街,接下来,晋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在晋江英林等镇村巡回开展“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把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每个人心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地生根、“声”入人心。(晋江市委文明办 张燕妮) |
又是一年清明至,集中祭扫迎来高峰期。随着“绿色、文明、环保”祭扫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福州人选择敬献鲜花、网络祭扫等形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缅怀。有福之州,吹起一股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之风。 鲜花祭祀 让清明更文明 不点蜡烛、不烧纸钱,青山绿水间,鲜花寄思念。不同的纪念方式,折射出市民观念的改变。3月15日至4月15日,市民政局联合市委文明办,开展主题为“传承榕城文脉,共护清明新风”的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采取制发殡葬改革宣传册、文明祭扫倡议书等方式,让文明祭扫内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情感认同。 “现在都倡导文明祭扫、绿色清明,我和家人选择用鲜花和老人生前爱吃的水果、点心代替鞭炮和纸钱。”一位祭拜亲属的市民表示,清明祭扫,重在心意。 今年清明假期,部分陵园推出了“纸钱免费置换鲜花”活动,在园区内设置多个鲜花兑换点,鼓励市民用鲜花代替传统的纸钱和香烛。陵园方面还免费为群众提供补种绿植、墓碑清洗等服务,倡导以文明、绿色、安全的方式进行祭扫。 “云端”祭扫 思念跨越时空 身穿肃穆服装,手捧一束鲜花,到达指定墓地后,清理墓碑及周边环境,献上鲜花,深深鞠躬……连日来,福州不少陵园工作人员忙碌不停,陆续为身在外地、行动不便等群众提供代祭扫服务。他们还以拍照、录制视频等方式,实时记录代祭扫流程,弥补家属不能到场祭扫的遗憾。 此外,网络祭扫也日益成为清明祭扫新风尚,越来越多群众选择云祭扫方式慎终追远,表达对逝去亲人、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仰。福州殡葬协会5年前就上线了“清明纪念”网络祭扫平台,公众据此可为逝去的亲人创建专属纪念馆。如此一来,怀念永别的亲人,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福州日报) |
文明风4月7日讯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文明风尚,破除殡葬陈规陋习,今年清明节期间,东山县委文明办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十大行动”,积极营造绿色、文明、和谐的清明祭扫氛围。 谋划部署,绘制战图 东山县委文明办主动发力,抢抓清明祭扫高峰期,提前部署,结合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制定《东山县2025年清明节期间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工作方案》,旨在通过长达1个月(3月7日至4月6日)的宣传活动开展,提高群众知晓度,进一步树立文明殡葬新风。 十大行动,协同发力 清明节期间,东山县通过开展线上宣传等十大行动,全面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等多渠道刊登殡葬移风易俗公益宣传广告,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布《关于弘扬时代新风尚 开展殡葬移风易俗的倡议书》,开展殡葬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普法宣传。4月2日福建卫视新闻还专题报道了康美镇城垵村探索殡葬改革生态路径典型案例。 在公墓区、殡仪馆、吊唁堂、医院、集中安葬区等重点场所,东山县全方位利用户外广告板、LED屏、展架、横幅等多种形式制作或刊播殡葬移风易俗公益广告,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文明殡葬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东山县围绕殡葬移风易俗主题,通过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倡议书》和宣传折页发放、殡葬改革政策宣讲、文明祭祀入户宣传、祭扫帮扶等文明实践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殡葬移风易俗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同时,实施“鲜花换纸钱”行动,在龙凤山、狮山公墓区设立服务点,提供免费鲜花,倡导以鲜花、卡片替代纸钱,并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应急救助、秩序维护等服务,倡导文明祭祀。 推广“云祭扫”,开通线上祭扫通道,并提供虚拟献花、留言追思功能,引导群众参与。 组织全县各机关单位、部门签订《东山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厚养薄葬·文明殡葬”承诺书》,要求党员干部在孝老爱亲、丧事简办、生态安葬、文明祭扫等方面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群众参与殡葬移风易俗。 多批次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和师生代表前往烈士陵园和谷文昌陵园开展祭先烈、为先烈碑文描红等红色主题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优秀作风,汲取奋进力量。 针对清明前后用火高峰期特点,东山县加强了文明祭扫和森林防火知识普及,落实有关野外用火禁令,加大公墓区、集中安葬区巡查力度,持续做好应急灭火及救护充分准备。 积极宣传引导群众错峰、错时祭祀,降低人流、车流集中度。加强交通管控力度,组织交警、镇村干部和志愿者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减少殡葬服务场所祭祀压力。 东山县将孝老爱亲、殡葬移风易俗内容全面纳入全县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并充分发挥红白理事等组织力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殡葬移风易俗,共同推进形成文明新风尚。 群众参与,成效明显 《倡议书》发布后,迅速得到东山县群众点赞和支持,对提倡厚养薄葬和丧事简办表示充分认可,纷纷表示此举弘扬了传统孝亲文化,减轻了群众负担,顺应社会文明进步趋势,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该《倡议书》转发点赞量上千人次,阅读量2万余人次。 在了解到倡议内容后,许多群众主动加入到殡葬移风易俗的行列中,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在办理丧事时,主动调低哀乐音量,腾开办丧物品为公共空间让路,尽量不扰民;扫墓时不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用品,改用鲜花代替;减少焚烧纸钱,劝阻他人野外用火,助力生态保护;家长带领孩子户外踏青,诵读经典,深刻了解清明节日意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认真学习并签订《承诺书》,积极带头孝老敬亲,践行殡葬移风易俗,摈弃陈规陋俗,并向亲属讲解殡葬移风易俗做法及好处,涵养文明家风。 下一步,东山县委文明办将持续做好殡葬移风易俗推进工作,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扩大殡葬移风易俗的理念和政策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殡葬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弘扬时代文明新风。(东山县委文明办) |
东南网4月5日讯 (福建日报 陈汉儿 林海湖) 春和景明四月天。2日上午,在莆田市马涨山城市公益性公墓园地内,“春归自然 静享永恒”莆田市2025年公益集中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现场,10份骨灰被安置于可降解骨灰袋之中,由工作人员填入花坛,埋上新土,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绽放。 “告别繁复的仪式,让逝者伴花而息、回归自然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安葬方式。”马涨山城市公益性公墓管理单位、莆田市民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霖告诉记者,作为殡葬改革的重要举措,节地生态安葬有树葬、花葬、海葬等多种形式,让生命在青山绿水间延续,在草木繁花中重生,既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也能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莆田市马涨山城市公益性公墓于2020年投用,是莆田市公益性公墓生态安葬示范点,也是全省首个获批的市级公益性墓园,规划用地270亩,累计投资约1.8亿元,开放墓位15276座,共分5个墓区建设,绿地率达70%。 “殡”“葬”双环节发力,确保群众“零负担”治丧。今年,莆田市对《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实施办法》进行重新修订,除了免除莆田全域范围内的遗体接运、暂存、火化等4项基本殡葬服务费外,还对城乡困难群众等12类人员减免400元以内的骨灰盒和纸棺费用。该项政策实施以来,莆田市共减免殡葬基本服务费9519万元。 |
东南网4月5日讯(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庄钊滢)日前,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幸福院长者食堂收到5万元捐款,用于充盈爱心午膳的运营经费。据了解,这是港边村乡贤李垂展先生响应泉州市移风易俗号召,简办父亲丧葬事宜节省下的资金。 “这样的美谈佳话,在泉州比比皆是。‘丧事简办,通过做公益传承孝道’已逐渐成为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泉州市委文明办乡村文明工作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泉州市积极引导市民群众转变丧葬观念,摒弃大操大办、重殓厚葬、铺张浪费等殡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等渐成文明新风尚。 过去,泉州传统的葬礼仪式烦琐,停柩时间久、造墓工程大、出葬队伍长、宴席花销高等问题长期存在,甚至还形成了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 “以前那种风气,真的让大家苦不堪言。”老林是德化县浔中镇浔中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理事会成员将“移风易俗文明操办婚丧村规民约”编成“三字经”,配以快板诵读,生动形象地宣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寿宴少办、神事不办的新风尚。 他告诉记者,有了明确的规矩,让村里的殡葬模式大有不同,如今还基本实现村民统一到殡仪馆办丧,丧葬流程更加规范、便捷,并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每年村民因简办丧事可节约近百万元,这笔钱可用于村民的生活改善、子女教育以及村庄产业发展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泉州通过倡议书发放、典型案例宣传、志愿服务引导等方式,倡导群众简化丧葬流程、减少纸扎祭品使用,各地开展殡葬移风易俗活动1000余场。同时,全面推动“丧事简办”纳入村(居)规民约,针对治丧时间、礼金数额等明确倡导性标准,目前已实现2559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 |
东南网4月5日讯(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王玥明)清明前夕,南平市大街小巷的宣传栏上张贴着南平市委文明办制作的“朱子爷爷”系列主题海报:朱子悉心照料病榻上的母亲,诠释“厚养薄葬”;他手持手机,在山水间引领网络祭扫新风;他立于生态墓园前,倡导“让思念在绿色中延续”……这些卡通海报将朱子文化与现代文明诗意交织,为闽北的清明氛围添了一抹雅致的底色,也让市民对文明祭扫有了更深的认同。 “可算不用担心堵车啦!这条免费专线太周到了!”1日上午7时,南平市延平区马站环岛晨光熹微,市民刘大爷攥着一枝黄菊,登上标有“免费祭扫专线”的公交车。车厢内坐满了手捧鲜花的市民,他们神色凝重,静静等候发车。 现场,南平市闽北互动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陈兆福介绍,每年清明,延平区都会开通两条免费祭扫专线。他感叹,虽说现在有车的人多,但清明祭扫人流量大,政府开通免费公交,既便民又降低安全风险,还倡导了绿色出行,与当下文明低碳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据了解,为保障市民祭扫出行,南平10县(市、区)民政部门提前与交警部门沟通,做好交通线路规划,科学设置车辆临时停放点。延平、建阳、武夷山、松溪、政和等5县(市、区)开通12条免费祭扫公交专线,其他县市也协调公交公司开通清明节祭扫专线。同时,在祭扫集中点设立21个免费临时停车场。各殡葬服务机构在清明节期间实行“早到晚撤”,延长服务时间,每天早上6点全员到岗,确保骨灰寄存室有人管理、公墓祭扫区有人服务。 在南平建瓯市龙石山公墓入口,工作人员罗英秀老远瞧见一位女士左手牵着孩子,右手拎着鞭炮袋,赶忙快步迎上:“大姐,放鞭炮会吵着孩子,还污染环境,清理起来也麻烦。我们这里能免费换鲜花,一样能表达心意,既环保又文明。”女士眉头微蹙,罗英秀见状,又掏出宣传册,从减少噪声、保护环境说到传承优良传统…… 此时陆续有市民经过,大家纷纷将手中的鞭炮扔进岗亭旁的编织袋。眼见袋中的鞭炮堆成小山,桶中的黄菊只剩寥寥几枝,女士接过罗英秀递来的黄菊,也将鞭炮丢入袋中。 眼下,南平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鞭炮换鲜花”活动,设置“时光信箱”“丝带寄哀思”“祈愿墙寄思”等特色祭扫点。部分殡葬服务机构还开通网上祭扫、微信公众号祭扫、云祭扫等平台,鼓励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追思先人。 “双亲,又是一年清明,想念您。儿已九旬行动不便,只能网上祭扫,寄托哀思。见谅。”“老妈去看你啦,我今天去不了了,你好好的,我很想念你。”……在南平市殡仪馆官网的“网上祭奠”版块,近3000条祭词饱含深情,弥补了群众不能亲临祭扫亲人的遗憾。 今年,南平市委文明办、南平市民政局联合发出《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联合闽北互动志愿者协会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联动运营商发送清明节文明祭扫温馨提示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清明节文明安全祭扫宣传活动,倡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敬老孝老传统,倡议节俭祭祀,让清明节回归“清”与“明”的本质。 |
清明习俗课堂(金山街道供图) 文明风4月3日讯 近日,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各社区紧扣“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文明祭扫新风尚有机融合,精心策划开展多场特色活动,让居民在诗意氛围中感受清明文化内涵,于盎然春意里播撒文明新风。 金林社区举办“清明诗会”,通过节气知识讲解、经典诗词诵读、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居民在《清明》《寒食》等诗词韵律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金山社区以“以书换春·阅动金山”为载体,通过“清明习俗课堂+图书置换+创意书封设计”模式,引导青少年在书籍流转中传承文化基因。金安社区以《一粒种子的旅行》为切入点,通过绘本解读种子传播智慧,结合“喜上莓梢”种子盲盒、植物生长记录卡等互动体验,将生命教育与节气科普有机融合。 五通社区与湖边社区分别开展清明主题风筝活动。五通社区组织亲子家庭参与“清明纸鸢・踏风而至”活动,让居民在春日放飞中感受传统民俗魅力。湖边社区则邀请30名青少年与5名“五老”志愿者在永镇海疆塑群下绘制春日纸鸢,以艺术创作致敬英烈、礼赞春天。 手作青团体验活动(金山街道供图) 金林社区举办“金林邻里聚,青团话春晖”手作青团体验活动,邀请专业老师现场教学,30名居民分组合作制作青团,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增进了邻里感情。高林社区开展“清明雅韵・春彩纷呈”主题活动,组织青少年制作花艺相框,集体诵读清明诗词,共同品尝清明时令美食青团。金海社区开展清明节养生锤手工制作活动,并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分享清明养生小贴士。居民们既学到了养生知识,又收获了亲手制作的养生锤。 金林、后坑、金湖社区围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节活动。金林社区通过移风易俗宣传片展播与线上“云祭扫”平台互动,引导居民以绿色方式缅怀先烈;后坑社区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通过微信推送倡议书、设置宣传点普及文明祭扫理念;金湖社区组织志愿者入户分发倡议书,倡导居民践行绿色祭祀新风尚。系列活动通过多元载体推动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融合,营造安全低碳、文明和谐的清明氛围。 此外,湖边社区关工委组织辖区30名青少年及5名“五老”志愿者前往五通灯塔公园“永铭在心”纪念碑开展祭扫活动。全体人员庄严肃立,向革命先烈致以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少先队员代表敬献花篮后,全体依次献花并肃立默哀三鞠躬。“五老”志愿者带领青少年重温入队誓词并庄严呼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纪念碑前许下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青春誓言。(夏菁 孙冰梅) |
志愿者、东辉小学学生们以书信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深刻缅怀(东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于春风中缅怀,在清明里传承。连日来,厦门市集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祭扫、移风易俗的新风尚,让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英烈精神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好好珍惜生活,更要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日前,三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讲座+实践”的形式举办清明主题活动,组织社区居民讲述先进事迹、观看红色影片,逐步了解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沉浸式感受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先烈雄风永镇海疆”,清明节前夕,二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社区亲子家庭来到厦门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纪念碑,敬献小白花,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在场青少年还高声宣誓:“继承先烈遗志,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守护国家安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向烈士们许下郑重承诺,寄托哀思和敬意。 集美学村的东南之滨,集美解放纪念碑巍然挺立,陈嘉庚先生陵墓静静坐落。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连日来,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在这里开讲。马銮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亲子家庭瞻仰纪念碑,深入了解纪念碑背后的风雨历程;向陈嘉庚墓献花,从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磁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侨英小学家委举办“清明忆嘉庚,追思励童心”主题活动。亲子家庭走进陈嘉庚纪念馆,通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视频,了解这位爱国华侨的生平经历,感悟嘉庚精神,汲取红色力量。当天,一行人还向陈嘉庚先生墓敬献鲜花,深情朗诵《祭陈嘉庚先生文》,表达对嘉庚先生的敬仰与怀念。 集美人庄尊贤曾投身辛亥革命,在护国讨袁战争中牺牲。东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东辉小学组织青少年前往同安钟楼开展祭奠庄尊贤先生主题活动。活动邀请集美退休教师陈国荣讲解庄尊贤的英勇事迹,朗诵闽南童谣《东辉村古迹传奇颂》中“革命先驱庄尊贤”片段。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还现场展开“与先烈的时空对话”,以书信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深刻缅怀。 志愿者宣传文明祭扫(三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倡导文明祭扫 共享绿色清明 “丧葬陋习败风气,孝心孝道尽心力,厚养薄葬有道理,文明新风扬正气……”3月30日,双岭村巷口社戏台传出阵阵清脆的快板声,双岭村快板说唱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节奏,宣传文明祭祀理念,唱响乡村文明新旋律。 当天,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移风易俗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除了有原创文明殡葬主题快板节目,村民纷纷陆续登台,以小品、演讲等丰富形式,介绍清明的由来与习俗,分享优秀家风故事。志愿者还挨家挨户宣传文明祭祀,呼吁村民告别传统祭扫方式,破除旧俗陋习。 “绿色清明 文明祭扫”“破祭祀陋习 树文明新风”……日前,叶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文明祭扫宣传活动,社区儿童化身文明祭扫“发言人”。孩子们拿起画笔、剪刀,用简短的标语、生动的绘画装点宣传海报,弘扬安全、绿色、文明、节俭祭祀新风尚。当天,他们还手捧亲手制作的海报,走街入户分发文明祭扫宣传单,获得了居民的频频点赞支持。 植树寄哀思,为清明添绿。三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植树活动。挖坑、植树、浇水、施肥……现场,在园艺师的带领下,亲子家庭学习园艺知识,增强绿色环保理念,还亲手栽植树木,手写纪念卡片,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追思。“希望通过清明植树,将传统的祭祀文化与现代的环保理念相结合,赋予节日新的内涵,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三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洪月英表示。 快板宣传文明殡葬(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传承传统文化 打造多彩社区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凝聚着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精神内核,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习俗活动。连日来,集美区各文明实践站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清明不仅是追思的时节,更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 清明时节,放纸鸢寄托了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日前,信毅社区、宁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纷纷以风筝为载体,打造社区居民互动交流平台,传承民俗文化,体验非遗魅力。信毅社区活动现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志愿者引经据典,讲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从寒食溯源到纸鸢祈福,阐释清明习俗背后的家国情怀。亲子家庭还以竹为骨、以纸为裳,携手制作并放飞纸鸢,为春日的社区增添了一抹和谐文明的节日亮色。 吃青团是清明节一项重要的食俗活动。上头亭社区“文明追思·绿色清明”我们的节日·清明暨近亭非遗亲子课堂现场,居民们不仅学习了清明节的由来与典故,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还从揉面、包馅到蒸制全流程学习制作了青团,深入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享受亲子互动、邻里交流的温馨时光。 杏林湾畔的集美塔是集美人文教育地标建筑。清明节前夕,东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社区青少年在这里开展了一次别样的文化“踏青”之旅。拾级而上,孩子们了解了集美的历史变迁、人文故事,领略“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丰富内涵,还通过丰富的互动体验“穿越时空”、忆古惜今,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汲取奋斗成长的动力。 据悉,清明节前后,集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还将持续举办科普宣传、文化文艺、志愿服务、网上祭英烈等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更通过沉浸式、互动化的传播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倡树文明新风。(东南网 李霖) |
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翔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4月3日讯 清明追思不仅是对英烈和先人的缅怀,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连日来,厦门市翔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紧紧围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以多元化形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清风伴清明。 双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铭记巾帼英雄,传承清明精神”主题活动。活动中,许清荣先以答嘴鼓的形式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随后,孩子们聆听了双沪女炮班成员在海防战斗中无畏无惧的英勇事迹,让爱国情怀在心中生根发芽。 新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新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新风寄哀思·文明润清明”文明殡葬主题活动。妙趣横生的“三句半”表演,引得阵阵掌声。传统游戏区,棋改旧俗、射柳、蹴鞠、五彩撞蛋等传统玩法全新登场。志愿者们还穿梭其间,分发“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倡议书,耐心地为居民讲解文明祭扫要点,让文明风尚于细微处扎根。 香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东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巧手绘纸鸢 树立文明新风”活动。现场孩童们用画笔为纸鸢添上绚丽色彩,在欢声笑语里体悟清明民俗韵味。志愿者巧用故事、儿歌,将厚养薄葬理念传递给孩子们,播撒文明种子。 民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生命与自然共生”清明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向幼儿园小朋友讲述了生态保护与文明殡葬的关联,还与小朋友们一起制作生态瓶、种植多肉、绘制环保袋,让孩子们在趣味活动里,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将文明殡葬理念深植心间。 同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清明忆传统 文化共传承”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居民们围聚一处,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制作清明粿。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志愿者同步讲解清明知识,追溯习俗演变,深化了居民们对清明背后文化内涵的认识。 文明祭扫,缅怀先烈(翔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内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文明祭扫,缅怀先烈”主题活动。大家怀着崇敬之情,通过敬献鲜花、默哀致敬等方式,庄重肃穆地缅怀先烈。此次活动不仅倡导文明、绿色、安全的祭扫新风尚,更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下后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践行文明祭祀 传播殡葬新风”主题活动。志愿者向居民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讲解传统祭祀的环境影响与火灾隐患,积极倡导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方式。同时,志愿者还主动向居民们普及殡葬改革政策,引导居民树立厚养薄葬新风尚。 马巷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理论+文艺+民俗”沉浸式移风易俗活动。活动现场,宣讲员以“微故事+微宣讲”形式,清晰解读殡葬改革政策;戏剧《讲诚信 说孝道 倡导厚养薄葬》精彩上演,直观展现新旧殡葬观念的冲突。此外,“清明射柳”“套圈达人”等传统游戏穿插其中,巧妙融入“厚养薄葬”“绿色祭扫”理念。这场活动借清明契机,让文明理念扎根人心,为清明注入时代新内涵 。 滨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清明忆英烈,新风拂滨港”主题活动。志愿者巧用多媒体,播放先烈事迹视频,讲述英雄故事,居民们沉浸其中,缅怀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采用对比传统祭扫与鲜花祭扫优劣,播放倡议书、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居民踊跃讨论,既增进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又将文明祭扫的理念根植于心。 下一步,翔安区将继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深挖清明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夯实文明实践根基,深入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夏菁 洪党育) |
文明风4月7日讯 清明期间,罗源县以“传承榕城文脉共护清明新风”为主题,深入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推动文明祭祀、绿色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悬挂文明殡葬横幅,倡导厚养薄葬,杜绝乱埋乱葬,推动移风易俗。洪洋乡 供图 宣传引领 奏响文明殡葬“进行曲” 宣传破旧习,倡导树新风,文明共前行。3月份以来,罗源县印发《推动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宣传折页1万份,分发至各文明实践所、站,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在医院太平间、公墓、殡仪馆、村文化文明墙等场所张贴《文明殡葬》主题海报220余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群众传递厚养薄葬理念,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尚。 此外,“文明罗源”“罗源民政”“罗源公安”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同步发力,发布《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并通过“文明罗源”公众号发布《2025“清明祭英烈”网络祭奠活动》,动员全县各单位、学校参与网上献花、签名寄语等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了文明祭祀理念的“云端传递”,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霍口畲族乡福湖村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霍口乡 供图 多元协同织密移风易俗“文明网” 罗源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宣传阵地作用,推动文明新风理念深入人心。3月29日,霍口畲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福湖村巡回服务点设置《文明殡葬》主题海报展,直观展示绿色殡葬、生态安葬优势及传统陋习弊端,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殡葬、文明祭祀。3月31日,南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移风易俗微讲堂”,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册、知识竞答和趣味游戏等方式,向老年居民和退休老干部宣传“厚养薄葬”理念,引导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4月1日,凤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线上微信群、电子显示屏传播文明祭祀理念,同时线下张贴海报、发放倡议书,引导居民摒弃焚香烧纸陋习,提倡鲜花祭扫、网络追忆等绿色环保方式。 文化浸润厚植时代文明“新气象” 移风易俗不仅要革除旧弊,更要传承文明新风。罗源县将传统文化传承作为移风易俗突破口,创新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实践活动。4月1日,北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县城南幼儿园打造“清明文化体验课”,通过青团制作、彩蛋绘制等传统文化体验,让幼儿在传统美食制作中感知文化内涵。同日,凤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县华佳幼儿园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20名儿童在烈士陵园参与纪念碑清洁养护,聆听英烈事迹讲解,培育家国情怀。 在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征程中,罗源县将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凝聚各方力量,深耕文化沃土,推动殡葬改革与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生机。(罗源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陈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