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砌坑村村庄面貌全景图。晋江市委文明办 供图
文明风6月30日讯 作为革命老区村与乡村振兴示范村,晋江市内坑镇砌坑村以“全国文明村”创建为抓手,围绕“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探索乡村振兴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环境整治提颜值,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聚焦“生态宜居、美美与共”,砌坑村将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与产业发展、村情村史相融共促,相继完成村道白改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愁记忆馆、革命史陈列室等文化空间修缮,打造兼具红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村容风貌。
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一处净”到“全域洁”,砌坑村持续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创新推出“党员包片+群众参与”环境治理模式,持续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文明、和谐、和美的新农村画卷徐徐绘就。
乡愁记忆馆
文化铸魂育新风,厚植文明根基
深挖革命老区基点村红色内涵,砌坑村整合红色资源,串联福建省劳动教育基地力豪小鲜甜农场、砌坑革命史陈列室、乡愁记忆馆、非遗文创馆、思母山文化、康养道田园风光等阵地,打造“红色教育、培训体验、乡村旅游”的砌坑红色文化体验,推出《革命老区砌坑——我们的家园》校本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约1.2万人次。
此外,砌坑村积极探索“文旅农商”融合发展新模式,成立晋江市聚乡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乡村产业发展运营。打造红色旅游与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红色研学+农事体验”特色产业链;建立“统一承包+连片流转+高标改造+收益共享”土地承包流转模式,累计盘活闲置土地2000亩,村民亩均增收1000元,集体亩均创收300元;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筹集社会资金1300余万元,有力支持村级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建设,形成“产业反哺文明创建”良性循环。
在砌坑村乡愁记忆馆开展“金蛇送福·清风传家”书赠春联活动。晋江市委文明办 供图
多元文明实践,厚植精神沃土
立足村情实际,砌坑村推出“阵地+队伍+活动”三位一体实践体系,组建网格管理队伍、乡贤赋能队伍、志愿服务队伍“3”支队伍,建设文明实践站“1”个阵地,全力构建“法治、自治、德治、共治”乡村文明善治工作机制。以1500平方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依托“银发宣讲团”“巾帼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定期举办理论学习、文化交流、科普教育、健身娱乐、南音文化表演等各类群众性活动,开展红色故事会、家风讲堂等活动20余场。
将文明实践与邻里服务联抓联创,并延伸到乡村建设、爱老助困、奖教奖学等方面,整合便民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青少年宫、邻里乐享空间、白兰花家庭驿站、儿童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食堂”助餐点、一体化卫生所等场所,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着力实现“事有所办、病有所医、幼有所育、食有所安、居有所乐”。
移风易俗树新风,破除陈规惠民生
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抓手,砌坑村积极践行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嫁娶操办规范》,明确各项标准。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积分”考核,对践行新风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通过“村村响”广播、入户宣传、典型案例引导,村民主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覆盖率达95%,铺张浪费现象减少60%以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如今的砌坑村,党建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文明风与产业兴相得益彰。从环境整治到文化传承,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服务,这个全国文明村正以扎实行动诠释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为革命老区村发展提供可复制的鲜活样板。(晋江市委文明办 张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