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新风鼓荡 乡村振兴扬帆
——南安市开展“和谐村(社区)”创建活动综述
码头铺前村春节联欢晚会。
近年来,南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建设大局,以乡村发展带来的各类不和谐声音为问题导向,于2017年2月创新性地启动开展“和谐村(社区)”创建活动,出台“六好、六无、六奖励”政策,引导全市424个村(社区)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村级组织建设好
一摞笔记记满村庄大小事
村庄和不和谐,班子是面镜子。可以说,村级组织班子是乡村发展的核心、根基,只有强有力的班子,才能带领村庄走向更加和谐的未来。
赶在春节放假前,金淘镇南丰村党支部书记黄华忠带着村委会常务副主任黄祖生,再次来到前进水库附近,察看水库脚水沟和顶坝蓄水池修整情况,来来回回走了几遍,看到清澈的水从修整一新的水沟流向农田,他们也松了一口气。忙活了一年多,这件民生大事总算落地了,也让全村2/3人口,3000多名村民得到实惠。
“终于能在笔记本上给水沟修复工作划上一个勾了。”黄华忠有记笔记的习惯,自2000年任村干部以来,他已经用了43本笔记本,记录了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在他的笔记本里,有村庄发展、精准扶贫等大事,也有建房申请、邻里纠纷等小事,他称呼它为“民情日记”。
“笔记本上的白纸黑字,不仅记着我们要完成的工作内容、目标,也时时提醒我们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在黄华忠看来,村级组织团结有力,村庄才能合力发展。为此,他不仅记笔记,还组织召开“周实事”会议,让村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听声音、找短板,并梳理出每周重点工作。“村干部有紧迫感、有责任感,不是等工作,而是主动找工作,效率才能高。”
多年来,南丰村十分注重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参与创建“和谐村(社区)”以来,坚持抓村级效能,规范干部作为,改变懒散作风,对村两委成员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分工到位、管理到人,促使干部能立足本职,明确自身责任。
这摞厚厚的笔记本就是最好的见证。记者翻阅发现,“水库脚水沟修复”这几个字出现的频率颇高。“村民反映下大雨后,水流进家里。等下去现场了解下”“初步勘察,进水原因是台风导致前进水库脚水沟坍塌,沟渠被堵,水流不畅”“有村民反映顶坝蓄水池存在掏空现象,长期漏水,亟须解决”……
村民黄阳地的农田就在水库脚附近,破损的水沟让他很郁闷,“水都没法流到农田,农业灌溉是个问题”。村民们只能各显神通,家近一点的能多挑几担水,远一点的就从水库下拉条水管到田里,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为尽快解决村民的需求,我们将水沟修整工作列为南丰村2018年重点为民办实事项目。”黄华忠说,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由村里出资修整水沟。2018年11月初动工建设,2019年1月9日完工投用。
“村干部动作迅速,村民们自然很支持。”得知水沟即将修整,作为一名老农,村民黄种举主动参与进来,跟着村干部实地勘测,商讨、完善修整方案,村民黄阳地则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农田。当时村干部跟他说水沟要拓宽,会占用到一部分农田,黄阳地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这是大好事,村民们都能受惠,需要多少你们直接征用”。
在修整顶坝蓄水池时,村道与水池中间是农田,机械车无法进入。南丰村的村民们直接让机械车从田里开过去,“车子压过农田事小,水池修整事大,村民很明事理”。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村干部和群众的合力下,一条事关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的新水沟顺利完工投用。
和谐村(社区)创建,最关键的就是发挥党员和群众的力量。为全面深化和谐村创建工作,南安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基本保障等举措,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坚强基层党组织,形成“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干”的良好共建氛围,为和谐村创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并注重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
金淘南丰村党支部书记黄华忠把村里的大小事写进笔记本。
落实任务实效好
一个项目高效推进实现和谐征迁
今年春节,在省道215线(原省道307线)康美段,出现了一个和往年不太一样的场景,宽阔的马路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通行顺畅。“往年,这里路况较差,春节车流量大时就经常堵车,现在出行方便多了,护栏、人行道等设置,大大提升了道路安全水平。”康美镇福铁村村民傅志东谈起在自己房屋前的道路变化,连连点赞。
而这,是省道215线丰州至洪濑段改造工程带来的利好。2018年年底,该项目康美段实现双向全面通行,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除了道路通车带来的欣喜之外,福铁村村民谈起省道改造项目还有些许自豪感,原因是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福铁村可谓是征迁“排头兵”。
改造工程全长14.04公里,其中康美段福铁村路段有3.1公里左右,涉及房屋50余栋,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土地约80亩。2017年3月开始,康美镇启动征迁工作,福铁村迅速行动,率先完成了征迁工作。
“征迁是项目推进的一大‘拦路虎’,起初也有群众不理解、有疑惑。”谈起征迁工作,福铁村村委会主任傅剑文表示,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无非就是耐心和用心,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想问题、办事情。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村两委实行责任到户工作制度,几乎不分白天黑夜、工作日和节假日,分组分队走村入户,将征迁政策解释清楚,把项目建设利好讲解透彻。“对于个别不配合的群众,我们就多与他们沟通,细致地帮助群众解决疑问和实际困难”。
渐渐地,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一份份协议签了下来,半年左右的时间,省道215线丰州至洪濑段改造工程福铁村段基本完成征迁,“和谐征迁”的主旋律在村庄奏响。
记者了解到,这般“落实任务实效好”的场景在福铁村并不是个例。目前在建的兴泉铁路项目,在福铁村段约有2.6公里,涉及土地190亩,房屋32栋,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2017年3月,兴泉铁路泉州段石砻隧道在福铁村开工,开工前的3天时间,所涉及该村40多户村民纷纷签下了协议,并做好土地丈量确认,完成了20多亩土地征迁工作。
短时间,高效率,和谐有序,这样的征迁工作是如何完成的?2017年3月13日,该项目中标,南安市兴泉铁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随即与福铁村村两委碰头讨论征地事宜,随后对涉及征迁的40多户村民进行一一走访,并通知他们隔天到项目现场开会;14日上午,40多户村民如期来到项目现场,村两委现场解释动员,详细说明征迁政策和铁路兴建的意义,一场解说下来,村民纷纷签下协议,而后,土地丈量确认、施工点及施工面红线内用地丈量和果苗清算等工作顺利进行;当天下午,工程队便开始进行进场道路和施工现场平整工作;15日下午完成道路和施工现场平整等开工准备工作。
短短三天时间,20多亩土地征迁一气呵成,为石砻隧道顺利开工开了好头,也吹响了福铁村推进兴泉铁路项目征迁的号角。“突出责任到户、任务上墙、进度跟踪等工作制度,坚持和谐征拆的工作理念。”带着这样的态度,福铁村在拆迁工作上不断高效推进,目前,该项目征迁协议签约率已达100%,完成拆迁量约80%。
“公路拓改、铁路修建,一个个项目的有力推进,都将推进村庄的整体发展,同时,对‘福铁山庄’项目也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傅剑文说。
一个个的“小和谐”不断会聚,构建成“大和谐”。记者了解到,南安开展创建“和谐村(社区)”以来,不断推进村(社区)完善组织保障、制度建设等工作,切实保障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构建南安乡村和谐新局面。
诗山镇在南音等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上可圈可点。图为红旗村南音协会正在排练节目。
社会治理成果好
一支队伍化解基层矛盾于萌芽
“我马上就到。”撂下“警报”电话,汪清流立即出门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后,汪清流心里先松了一口气,这次的问题并不大:一户居民挖地基时伤到邻居的车库,双方有了矛盾。汪清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户居民答应尽快将邻居的车库恢复原貌,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柳城街道柳东社区的一场基层调解,汪清流既是社区干部,也是社区调解队的一名调解员。迅速将基层矛盾化解于萌芽,是柳东社区调解队的宗旨。
柳东社区由于历史原因,干群关系一度“紧张”,产生了不少误会,曾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有些问题久拖不决,便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社区居民的积怨也就越来越大。”柳东社区党支部书记汪世奔发觉:社区要和谐,矛盾先化解。为创建和谐社区,汪世奔带头成立一支社区调解队,首先从老访户的问题着手。
居民老汪就是其中一个老访户,“他的问题在于老房子,早年房子划入南安职专红线范围内,有关部门无法批准重建要求。但我们走访时看到房子已经存在多处漏雨、坍塌等现象,确实有重建的需要。”汪世奔告诉记者,老汪的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石结构房,早已破旧不堪。
对于此事,仅凭社区之力无法解决。调解队先将此事向街道领导汇报,邀请领导到实地察看,再商量解决办法。在获得上级批准后,调解队又奔波于规划局、住建局、国土局等多个部门……从争取到落实再到办理,这烦琐的手续办下来,耗费了半年多,一同解决的还有其他两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如今,老汪的旧房子已经进行原地翻建,盖起了新房,再也不用为房子漏雨问题而忧心忡忡。这一事件的解决,改变了一些信访户的看法,汪世奔和社区干部们也从“局外人”变成了“主事人”,信访户也愿意和干部“打开天窗说亮话”,说出自己的诉求。
打铁要趁热,对于信访问题,社区采取“因人施策”方式:对于有着合理诉求的群众,社区联合街道干部全力帮助解决;针对不合理诉求的群众,则采取面对面谈心方式。柳东社区的所有信访问题在调解队的努力下得以全部化解,2017-2018年再没出现上访、非访、越访现象,社区也获评首批“和谐村(社区)”,成为从“上访村”逆袭为“和谐村”的正面典型。
如今的柳东社区调解队,已不再局限于社区干部,还邀请社区有威望的老人及乡贤加入,建立“微信群 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发动群众力量,依靠群众智慧,让“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激发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带动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内现有居民6000多人,新旧小区39个,虽然矛盾时有发生,但都能迅速解决。”汪世奔说。
据了解,南安开展创建“和谐村(社区)”以来,集体访、越级访、进京越级访均呈现下降趋势,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反映信访诉求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级缠访、闹访现象明显减少,信访形势稳定好转。
石井田东村黄育龙用小儿子婚礼省下的资金为村里老人发红包。图为黄育龙家人入户送红包。
乡风文明风尚好
一场婚礼节省费用做公益
说起年前腊月黄育龙家的那场婚礼,石井镇田东村的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规模特别大,宾客特别多吗?恰恰相反,婚礼的规模相比往常来说更小了,宾客也更少了。村民们交口相赞的原因是黄育龙将节省下来的钱捐出做公益事业,让更多人受益。
黄育龙有三个儿子,此次要操办的是老三的婚事,婚期定在农历十二月二十。黄育龙原本计划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毕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是100多桌的喜宴,老三就比照着来。”
得知黄育龙家将办喜事,田东村党支部书记黄华亮就主动找上门了。两人泡起了茶,黄华亮直接进入主题,讲起移风易俗的种种好处,“现在都在提倡婚事简办,而且我们村正在创建‘和谐村’,也不能给外人攀比的印象”。然而黄育龙也有自己的顾虑,“家里是做生意的,婚事简办了会不会让其他人瞧不起?”
“要不你把婚礼省下来的钱捐出去,捐给希望小学也好,捐给村里做公益也好,既做了好事,说出去也体面。”黄华亮提出了建议。黄育龙的小儿子小儿媳也非常赞同,“我们觉得这样的婚礼更有意义。”于是,黄育龙决定将原本计划的100多桌喜宴桌数缩减为30余桌,省下的菜金10万元就用来做公益。
听说镇里的成功医院要迁建,“医院事关民生,必须支持。”黄育龙捐了5万元。黄育龙还向村里老人会捐赠3万元,村里27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能领到100元的红包,余下的作为老人会的经费。最后,黄育龙向田边狮仔份宗亲捐5万元慈善款。
“我觉得这个做法非常好,喜事不攀比,还做公益,值得称赞,更值得推广。”采访中,村民如是说。
据了解,南安将创建“和谐村(社区)”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结合起来,随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的倡议不断深入民心,在南安的乡村中、社区里,大操大办、炫富摆阔等陈规陋习越来越少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新风尚持续充实村民生活;一笔笔公益捐款不断被投入公共项目建设中……清新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此外,南安还将家风建设作为“和谐村(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积极策划开展“家 征文”“家 文明”“家 楹联”等“家 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以家庭为主体单位,大力传承弘扬优秀家风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近年来,扶持培育建成英都镇良山村家训馆、官桥镇“和铺老爹”家风展馆、码头镇畲族文化展馆等3个家风建设阵地,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培育树立良好家风。组织开展“家 阅读”活动,培育建成18个“百姓书房”,评选挂牌10个星级“百姓书房”,构建起群众身边的书香文化圈。
过境康美福铁村的省道215线(原省道307线),经改造后路况得到极大提升。
村容村貌形象好
一张照片见证乡村新变化
草坪、树丛、花丛、石头长椅、铺满鹅卵石的小路……初春的午后,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漫步在水头镇朴一村的乡村小道上,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干净,让人感觉十分舒适。村民吕良山和几位老友闲坐在家附近的小公园里泡茶、聊天,好不惬意,而像这样的小公园在水头镇朴一村随处可见。
“从这张照片就能看出,村庄村容村貌的变化了。你看,原来都是一些破旧的古厝、土坯房,现在都建成了小公园或是宽敞的村民活动广场。”朴一村党支部书记吕子孟说,在过去,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朴一村的生活环境并不令人满意。其中,村里尚有部分历史悠久的土坯房,大多已无人居住,房屋破败不堪,存在一定隐患。参与“和谐村(社区)”创建以来,为合理利用空间,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朴一村创新地将拆除的地方打造成10多个活动广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规整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
后洋路是朴一村村民通行的主要道路,早前是泥土路,道路狭窄,车辆难行。2017年4月,朴一村多方筹资150多万元对双溪水闸全面进行河道清淤、路面硬化、岸边填埋改造提升等,拆除沿溪周围全部违章搭盖,并规划建设沿溪休闲场所和1.2公里绿化走廊。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三三两两作伴,相约双溪口,或树下乘凉闲聊,或组队跳起广场舞,很是惬意。
村容村貌的保持仅靠村里,难以长久。为此,去年朴一村成立了环保义工队,将每周日定为“环保义工日”。村干部和乡贤带头,走到村里,看到有垃圾就捡起来,村民们看到后,也纷纷加入行动。
每个星期日,在朴一村都可以看到一群穿着义工服的村民无偿进行清洁,队伍也越来越庞大。“现在环保义工群里有280多人了,上到88岁老人,下至七八岁小孩。村民的环保意识变得特别强,连垃圾桶都保持得很干净。”朴一村村干部说。
为了巩固和谐村创建成效,更好地美化朴一村的村容村貌,今年年初,朴一村村委会购置了700多个分类垃圾桶分发到村里每户人家。走在朴一村村道上,你能看到每户人家都配备了城市里常用的分离式垃圾桶,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以往经常出现的垃圾撒漏问题,进一步改善了村里的卫生环境。
“通过几年来的乡村建设,朴一村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谈起村庄变化,村里老人们很欣喜。如今的朴一村,道路干净整洁,环保垃圾桶、路灯、便民服务中心、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村民吕良辉说,过去村路难行,没有路灯,连块平整的活动场地都没有,村民吃过晚饭就早早休息;如今,到了晚上八九点,很多村民都会聚在广场上跳广场舞。
在“和谐村(社区)”创建过程中,南安各创建村(社区)纷纷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探索因地制宜塑造环境的新举措。为推进“和谐村(社区)”创建更趋完整,南安大力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引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业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发展格局。
根据水头朴一村村规民约,村民翻建房屋时应适当退让,增加村道宽度。图为村民吕朝阳翻建新房退让后,明显增加了原有村道宽度。
村民群众生活好
一场“村晚”丰富百姓新生活
2月10日是正月初六,晚上6时许,在码头镇铺前村,村民们三五相约地往同一处走,好不热闹。“我们要去看晚会。”不一会儿,这零散的热闹在铺前村土楼里聚集。
晚上7时刚过不久,来自铺前村舞蹈队的14位“演员”齐齐登场,在优美动感的旋律中,铺前村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拉开了帷幕。她们以土楼的天井为舞台,踏着欢快的节拍,为村民们带来了一支红红火火的舞蹈,尽管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音乐声一落,现场掌声响成一片……
晚会开始后,天井四周的观众越来越多,椅子不够坐了就站着,一楼站不下了便站到二楼,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雷女士和彭先生带着孩子早早地来到土楼,在二楼凭栏等待着精彩节目上演。“以前的乡村生活比较单调,现在借一台晚会能和乡亲们聚聚,也丰富了春节的娱乐生活。”雷女士说,对于这场“村晚”,她很期待。
随后,少儿舞蹈《茶山情歌》、小品《家和万事兴》、歌曲《国家》、广场舞《康巴情》、少儿古筝独奏《渔舟唱晚》、舞蹈《卡路里》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轮番上演……在两个小时的晚会中,村民自导自演的节目就有7个,“草根演员”全身心投入,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这是我们村第三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了,演员阵容是由村里聘请的歌友会和村民组成。”说起组织“村晚”的初衷,铺前村党支部书记雷春成告诉记者,通过举办春晚,把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给村民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把村民的心也凝聚起来。
梁梅华是铺前村舞蹈队的演员兼老师,为“村晚”已经忙了10来天。“能以这种形式参与到村里的晚会,感觉很兴奋。”她的侄女和女儿也是当晚的小演员,她希望孩子们在感受村里年味的同时,借“村晚”的平台锻炼一番。
这场热闹非凡的晚会只是铺前村村民春节娱乐生活的一小部分,春节期间,村里还举办了夹弹珠比赛、团体接水比赛、定点投篮比赛和男子拔河比赛等众多文体活动,吸引了200多人次参与,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彩的文体生活热闹了村庄,乐了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是南安各乡村村民生活的普遍写照,仑苍镇联盟村村民黄淑宝便是其中之一,原来是贫困户的她,如今,在村两委的帮助下,自己做起了早餐店老板。“脱贫了,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言语之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不只是码头镇铺前村,仑苍联盟村村民也有属于他们的“幸福感”,而这幸福感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2003年,联盟村建设了坑口车站安置楼和村两委办公楼,将车站安置楼二楼全部用于出租,六层半8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也大半用于出租,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100多万元;2016年,联盟村探索出预留用地出让回购模式,实现村集体资产收益达3000多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就得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联盟村村委会主任洪友恭告诉记者,为了减轻村民支出,提升群众幸福感,联盟村连续近10年为全村村民支付医保、社保和卫生清扫费;此外,建设了61套经济适用房,以成本价卖给村里的住房困难户、“二女户”等,让村民不为居住问题而忧心,2017年,联盟村实现全部脱贫。
如今,纵观南安乡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提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新提升、新发展,“生活更美好、群众更幸福”正在南安的大小乡村里逐步实现。 (海丝商报记者 苏明明 庄晓丽 陈亮亮 李想 黄奕群 文/图)
蓬华华美村的村民在村委会领取“和谐村(社区)”创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