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月31日讯(通讯员 高上钗)大田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6户8483人;有34个贫困村、38个空壳村,吴山、武陵2个市级贫困乡。2018年,全县有25个贫困村、19个空壳村和1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武陵乡)实现摘帽。截至日前,全县共2814户8473人实现脱贫,脱贫率99.88%。这些成绩来自不易,岩城百姓欢喜,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基层干部群众全力配合,在实施工作中,做到“三个强化”和“五个精准扶”。
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县、乡(镇)精准扶贫组织机构,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县扶”贫办配备7名工作人员,每个乡(镇)配备至少2名扶贫专职干部,每个建制村配备1名扶贫协管员。
强化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大田县扶贫攻坚三年会战(2016-2018年)实施意见》和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帮扶、产业帮扶、易地搬迁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金融帮扶、党建帮扶“八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脱贫攻坚“四季攻势”行动,实行对标攻坚、挂图作战,采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实行每季度一次现场会、每月一督查一通报、“3+1”约谈等制度。
强化目标责任。建立镇村主体责任、牵头部门主导责任、县直单位包扶责任、党员干部挂包责任、企业社会帮扶责任“五大责任体系”,年初向各乡镇下发《脱贫攻坚责任书》,明确扶贫目标任务。各乡镇(东风农场)比照责任书,逐条梳理,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脱贫攻坚承诺书》,确保目标责任落实。
突出产业“政策扶”。全县大力推广“一家四业”产业扶贫模式,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一是建好一个家。2016-2017年共有2249人(国定1358人,省定182人)异地安下了新家,2018年611人正在实施中。如华兴镇仙峰村,采取统规统建的形式,以大田土堡为原型,设计了25㎡、50㎡、100㎡三种可供选择户型,建成“福平楼”,有效解决部分贫困户因人口少用地选址、配套设施难问题,实现“拎包入住”。二是“房前”劳务业。通过“公司+贫困户”的形式,建设“扶贫客栈”,引导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务工不出乡、不出村。有16%贫困农户通过“房前”劳务业增收脱贫。三是“屋后”种养业。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扶贫大棚”,引导贫困户发展原生境金线莲、林蜂养殖、肉兔养殖、果蔬种植等特色种养业。有35%贫困户通过“屋后”种养业增收脱贫。四是“院内”手工业。引导贫困户制茶、编制小手工艺品、来料加工等手工业;同时,引导龙头企业组建“扶贫班组”,开展送技术、送设备、送原材料和成品包销的模式,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在家上班,实现“增收不离家”。有33%贫困户通过“院内”手工业增收脱贫。五是“屋顶”光伏业。鼓励贫困户发展光伏产业,全县完成建设规模16.425兆瓦,年可发电1804万度、收入1768万元,实现每个贫困户年增收7500元,每个贫困村年增收4.5万元,每个贫困乡年增收30万元。今年1月12日,国网福建电力“服务光伏发电·助力脱贫致富”新闻发布会议在我县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福建电视台等20多家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了全县光伏扶贫经验。有74.42%的贫困户、91.18%贫困村通过“屋顶”光伏业增收脱贫,实现“借光”脱贫,“点亮”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