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建城 精细管城
多年来,漳州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着力优化城市设施,细化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气质。
持续优化市政设施。三年来,漳州在市政交通、公共设施、老旧社区等短板上下功夫,更新改造供水管网144公里、城市道路155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3643个、公交车168辆;“达达通”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项目建成投用;投入3000多万元,升级改造94个无物业管理的社区(小区);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7.1%。
加强公共秩序管理。投入3.2亿元,对主城区三湘江、九十九湾、浦头港、环城河等水系进行全面清淤清障、截污治污、引水建绿,实现河畅、岸绿、水清;制定《市场设施改造奖励办法》,改造提升市区桥南、延通等一批农贸市场;重点加强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建立一批“五小”示范店;进一步完善“文明旅游”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好行前教育、旅行团督导、不文明行为记录、旅游“红黑榜”等制度。始终突出“扫干净、摆整齐、拆到位、保畅通、绿美化、勤督查、严责任、常态化”,持续提升漳州城市品位。
精细化管理城市。出台首部实体性法规《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若干规定》,坚持每月组织市容环境卫生考核评比,并在新闻媒体公布考评结果。2015年,漳州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正式运行。截至目前,共受理案件201万件,处置率、结案率达98%以上,率先在全国开展创建“无癣”城市活动。
移风易俗 树立新风
近年来,漳州市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推动农村社会风气有效治理,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突出价值引领。漳州市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印发倡议书、编印《市民文明手册》等各类乡土教材、制作公益广告、创作客家山歌等形式,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涌现出郭昭军、林丽华等一批批典型模范。发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婚事新办、仪式从简、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文明理事、引领新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破除旧恶陋习。全市各县(市、区)确定2至3个重点问题专项整治项目,所属每个乡镇确定1个重点问题专项整治项目,集中开展重点整治活动。据粗略估计,仅平和县五寨乡年可节约民俗节日支出达1000万元以上。同时,以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订立乡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深化文明创建。
以文化人。近年来,漳州市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今年5月,全市共建成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32个,乡镇综合文化馆121个。同时,深入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乡贤文化资源,打造形成以谷文昌精神、林语堂等为代表的乡贤文化品牌和特色名片,并发掘创作了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保婴记”获全国优秀剧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