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7月17日讯(通讯员 曾凤清)“生命在闪光,我们传递爱心的力量,生命在歌唱,我们一起飞翔……”这是三明的志愿者之歌,传唱山乡,与善意一起传递,让文明之花遍野。
三明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一座新兴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建设之名相聚于此,共垦一片新天地,同时也种下了文明与善良的种子。
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上世纪80年代的三明广泛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擎起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旗。与文明二字休戚相关的志愿服务,也在三明早早萌芽。
早在1971年,三明就成立了全省第一支面向社会的学雷锋先进集体——陈金刚学雷锋小组。数十载风雨无阻,一代代薪火相传,如今的三明,志愿服务体系已遍布城乡基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守望互助涓涓细流汇聚爱心海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明的志愿者服务汲取着民间的自发力量,始终是一股有源活水。
“陈金刚学雷锋小组”成立于1971年,源于三明化工总厂一名普通工人为工友义务服务的凡心善举。看到工人的鞋子很容易坏,陈金刚就萌发了帮工友义务补鞋的想法,善举带动了周围的人,成立了学雷锋小组。这一坚持就是近半个世纪。47年里,学雷锋小组的接力棒在9任组长的手中传递,组员换了一拨又一拨,服务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地更新补充,可是,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回馈社会的赤诚之心。陈金刚学雷锋小组也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闪光的善念到一段坚持的善举……三明有着太多这样充满着正能量的志愿服务团体。
每个周末,王桂珠都会和她的三明义工联伙伴们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个老家闽南的女子,早已经把三明当作自己的家乡。2008年,王桂珠得知三化生活区有一户人家,户主老颜,家中还有生病且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十年来,王桂珠坚持每个星期,都到老颜家做义工。有时候遇到自己出差或家中有事,实在去不了,她就会叮嘱义工联的其他伙伴一定要去看望老人一家。
爱心总是在寻求另一颗爱心,然后碰撞出更多奉献社会的正能
量。2009年,王桂珠加入三明市义工联。2011年,她成为义工联会长。每个周末节假日,义工联都会组织关爱帮助老人、留守儿童、困难人群等志愿服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采访三明的志愿者,无论其得到的荣誉级别有多高,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足称道,只不过就是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可正是这份凡心善举、守望互助,成就了三明独有的城市文明基因。
如今,三明全市像这样经常性开展做好事活动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有近2000支,实名注册志愿者14.7万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志愿服务让山城爱意涌动,也为这座城市在文明标尺上一次次标刻下新的高度。
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志愿服务常态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如何推动志愿服务组织这一活跃力量的发展,如何发挥这些来自民间、自发自主的积极力量,如何推动他们进一步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深入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要依靠民众的自觉参与,更要党委、政府的组织、引导。三明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顶层设计方面,不遗余力地做好引领和保障工作。
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生长点,被纳入三明市文明县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景区等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作为衡量精神文明创建成效和水平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为志愿服务普及和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一方面,根据各时期社会服务重点,市委文明办精心制定每年度志愿服务工作计划和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强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另一方面,志愿服务被要求列入文明单位创建重点,纳入文明单位动态管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加强督查,把动态管理记录作为文明单位届期总评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鼓励志愿服务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也在探索建立,三明建立起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制度,每两年举办一次志愿服务表彰活动,以此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工作,扩大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激励更多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2017年9月1日,三明市政府出台《三明市市区文明行为促进办法》规章,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对市区市民文明行为进行规范,倡导和支持市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制度的保障推动着队伍的壮大。2007年4月,三明市社会志愿者协会成立,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立起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网络管理平台,实施“互联网+”管理模式,按照制度化任务分工逐步建全完善了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党团员带头参与、表彰激励等机制。如今,协会共下设23个直属分会、2个服务总队和12个县(市、区)分会,12支学雷锋志愿服务支队,在1998个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这是三明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引导而非领导,协会充分发挥协调、支持、帮助功用,促进三明志愿服务良性循环并发展。
市社会志愿者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培训,选送优秀志愿服务骨干参加全省志愿服务礼仪培训,每年定期举办志愿服务培训班,着力提升志愿者文明礼仪、网络文明传播、文明交通服务能力,培训志愿者骨干1200多人次,由此带动提升了全市志愿服务水平。
三级志愿者服务网络架构的组建,也得以推动三明志愿服务的开展,从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化转变,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由以青年人为主向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转变。
品牌打造叫响三明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
2012年,三明率全省之先,率先统一志愿者标识、传唱三明志愿者之歌《一起飞翔》,打造志愿服务文化。全市统一了志愿者服务着装和道具,红马夹、小红帽、公共文明引导小旗子和口哨,如今,志愿者的新形象已成为三明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品牌规范化建设的背后,三明市志愿服务一个个响当当的品牌掷地有声。
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爱心敲敲门”、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无偿献血……一批有影响力、有道德高度的“品牌化”志愿服务,成为高质量志愿服务的代言人,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明市妇联发起的“爱心敲敲门”关爱活动,始于2012年8月。三明市妇联宣教部部长陈春华介绍说,此项活动推行之初,试点社区、村庄首先对孤残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等需要帮扶的困难人群进行摸底,并优先在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的邻里、楼宇内开展结对帮扶,既方便又有效,也增强了邻里守望的良好氛围。
巾帼志愿者们通过“爱心敲敲门”活动,当好三种角色:“贴心女儿”,从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等方面关心空巢老人;“爱心妈妈”,以捐款捐物、结对帮扶、心灵沟通等形式关爱留守儿童;“同心姐妹”,通过就业创业、生殖健康、精神生活等渠道关注留守妇女。一个个温暖的举动,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不空心”。
三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累计无偿献血1000毫升以上的会员,如今已占到77.8%。1998年成立的三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作为我国第一家成立的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如今已成长为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同类型社团。目前,协会拥有个人会员3036名,团体会员40家。
无偿献血理念,随着协会发展不断深入人心,为广大群众所认同。如今,无偿献血在三明各地蔚然成风。协会累计无偿献血1000毫升以上的个人会员就有2363人。2002年,协会制定“终生荣誉会员”1万毫升无偿献血标准,比当时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标准还高2000毫升。那时,全市只有1人符合“终生荣誉会员”标准。如今,协会终生荣誉会员高达223人,其中209人累计无偿献血1万毫升以上。
“终生荣誉会员”之中,还有一类极其独特的群体,那就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会员。三明在捐献造血干细胞领域的志愿活动,不论是开展的时间,还是成功捐献的数量,都走在全省前列。爱心的涌动,带来了一片片生命的绿洲。
与此同时,三明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与项目运作相结合,全市169个社区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建成文明爱心微城、青年志愿服务驿站、光明驿站等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常态化为市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以“满意在三明”为主线,三明扎实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推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党员先锋、文明引导”绿道志愿服务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
典型引领志愿服务走向抱团发展之路
三明是座“好人城”。近年来,全市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5人,福建省道德模范14人,三明市道德模范63人、1个群体。全市入围中国好人榜79人,入围福建好人榜89人。
传递好人效应,放大向善力量。如今,三明的主干道有不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传“一条街”,同时,三明还积极落实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礼遇帮扶制度。好人好报、德者有得,在三明,好人成为群众心中的“明星”。
在三明市梅列区,有一个特殊的志愿服务团体——三明市梅列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联谊会。“荣誉不应是一个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联谊会会长邱菊珍说,这是2012年成立梅列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联谊会的初衷,将众多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汇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放大他们想做好事、会做好事的特点,防止出现“荣誉到手服务到头”的现象。2015年,他们正式向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社团组织,并成立相应机构,由专人安排活动和筹措资金。
“每一个模范都是一个亮点,每一个团队都是一面旗帜,汇聚起来就是一股爱的强大力量。”邱菊珍自豪地说。
联谊会释放“好人+”效应,116名好人志愿者积极参与城市保洁、义务献血、关爱他人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近年来,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7000小时,人均近100小时,协力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联谊会中每一个成员,又在各自的志愿服务领域发光发热,凝聚更多的爱心与善意。
成员之一的庄彩男,20来年,坚持每月15日免费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免费理发。2017年4月,彩男爱心发屋牵头成立三明市彩男爱心公益联盟,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加入到爱心公益事业中,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理发服务转变为提供心理咨询、陪聊、家政等多元化志愿服务。
典型引领、抱团发展,三明的志愿服务逐渐连接成为一个彼此互补互助的网络。
专业发展打造志愿服务的升级样本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趋强烈,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多样,对志愿服务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明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发展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业志愿者和专业志愿组织,推动着专业志愿服务的发展。
三明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全市各机关、学校、医院、文化、企业单位等立足本职工作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有效利用社区、大中小学校等资源,积极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义诊志愿服务队等,与乐龄家园、盲人按摩协会等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相结合,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志愿服务队,制订志愿服务章程,定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为市民提供专业的免费医疗服务;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流动演出、文化传习、艺术培训和文化“送、种、养”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播撒艺术美。
医疗服务志愿者、文化服务志愿者、电业服务志愿者……三明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都活跃着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立足岗位学雷锋,以自身所学回馈社会,为社会和谐变奏曲演绎自己独特的音节。
去年以来,一场关爱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爱心行动在三明开展起来。福建蓝天救援队三明支队在市区多个社区发起免费赠送防走失手环活动。除此之外,这个救援队还担负着水面救援、山地救援等一些专业志愿服务项目。
2010年以来实施的“保护闽江源·关爱母亲河”志愿服务项目,以河流保护、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为目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环境卫生整治、河岸河面垃圾清理、水质监测、植树护林和倡导绿色生态农业、低碳生活等志愿服务活动。
江华带领的志愿者团队是一个特殊的团队——这群全部由盲人组成的市残联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一双手推出健康、一颗心回报社会”主题公益活动。如今,这个服务队还发动尤溪、泰宁、建宁等县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益按摩,他们走进社区、机关、学校,为广大市民朋友义务按摩,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从受助群体到爱心志愿者,盲人志愿者们用一双手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准则推向了升华。
志愿服务精准化、专业化,更多的专业志愿者服务团队走向社会。与此同时,三明市委文明办正筹备建立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对接平台,让志愿服务的供需双方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
志愿者,正在为三明这座城市抹上最美的色彩,传递着大爱之情。(曾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