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公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长泰区锦鳞村、林溪村、珪后村、城关村四个行政村榜上有名。这些村庄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本地特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创建路径,共同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文明画卷。
走进锦鳞村的“锦绣新区”,一排排红白相映的“高大上”小洋房整齐排列,道路平整宽敞,门前溪水潺潺流动。这个占地70亩的新型农村社区,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让1565户村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通过旧村改造打造的“锦绣新区”,如今成为了集文化展示、教育培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宣传中心。
锦鳞村村民表示,以前住的老房子又小又旧,现在搬进新社区,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焕然一新的面貌源于扎实的前期攻坚,岩溪镇锦鳞村通过“党建领航+民生工程+产业创新”的发展模式,以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 我们通过‘党员带头拆旧房、做宣传’,让村民从抵触到支持。现在新区不仅环境好,还成了全镇文明创建的样板。”锦鳞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齐骁说。
城关村则另辟蹊径,通过文化赋能实现古村新生。该村充分挖掘红军井、城隍庙、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性地将城关历史、闽南俗语、家风祖训等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墙绘艺术。这些“会说话”的“文明新风墙”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成为传播文明新风尚的重要载体。
城关村村民说:“我是一小的学生,我每天上下学都会路过这些手绘墙,感觉很漂亮,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闽南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知识,这些内容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内容是书本里面没有的。”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珪后村在古建筑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下足功夫。该村在修缮古厝、古树、古井等历史遗存的同时,同步推进旧村改造,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建成8个口袋公园。此外,通过升级改造追远堂、棣芬堂等宗祠文化设施,完善农家书屋、棋牌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法治公园、廉政公园等特色空间,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站”和“长泰乡情馆”,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珪后村党委书记叶艺钢说:“我们珪后村始终把党建作为文明创建的‘红色引擎’,通过升级追远堂、法治公园等文化阵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现在老人们每天到宗祠读报、在公园下棋,这些场所成了传承家风、凝聚乡情的‘文明会客厅’。”
而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林溪村成效卓著。在林溪村上下林祖厝,“7080”老年宣讲队正在用闽南语快板表演新编的《倡导文明殡葬 推进移风易俗》,诙谐生动的表演引得围观村民阵阵掌声。这支由老党员组成的“7080”老年宣讲队用闽南语快板、答嘴鼓等乡土艺术,将党的政策与移风易俗编成朗朗上口的曲目,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200余场。同时,该村还构建了“文娱+医疗+生活”三维关爱体系,通过医养结合、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助洁服务等措施,为老年人打造“乐有欢、病有医、居有净”的宜居环境。
林溪村党委书记林国发表示,林溪村将持续深化“三维关爱”体系,把“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作为文明创建的硬指标。下一步计划扩建老年食堂,不断探索农村养老服务,让“7080宣讲队”的好声音传得更远,真正把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变成群众家门口的“幸福账单”。
从锦鳞村的现代化社区建设到城关村的文化创新传承,从珪后村的历史文化保护到林溪村的基层治理创新,这四个文明村以不同路径诠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展现了文明创建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它们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长泰样本”。(长泰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长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