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行走在漳州长泰的乡村,在大多数的村民身上,看到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和自豪。无论是宣讲队长林敬中为宣讲创作自学电脑,戴着老花镜用“一指禅”笨拙地打字;还是志愿者不惧烈日,每天到幸福食堂值班服务老人,他们都对乡村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这是乡风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农村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扭曲了农村社会的价值观。故而,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解决乡村思想文化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迫切需要。
“通过村里举办这些活动,把乡风文明的‘种子’种到群众心坎里。”叶高发说,在他看来,乡风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而需要润物无声、长久为功。
在珪后村举办的重阳活动,表演所需的演员、志愿者都由村民担任,让村民“登台唱戏”增加参与感、获得感;活动中,还让村里的孩子给老人送长寿面,让孝老爱亲的家风一代代传扬下去。在林溪村,破除了上下林矛盾隔阂,消弭了攀比之风后,双方都将省下来的钱用作幸福食堂的运营资金,推动乡村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不断向好。
乡风不是空中楼阁,而要呼应“小需求”的温情。长泰区出台《“乡风文明积分制”实施方案》,推行“文明积分制”,对村民参加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弘扬传统美德、参与乡村治理等进行积分量化,并将积分与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相结合,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至目前,已兑换积分100万余分,受益群众达9万余人次,将文明软约束转化为惠民硬支撑。
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举措,让乡风文明的理念浸润到每一寸土地。当文明深扎乡土,古厝便不惧风雨,田畴自会生金。(漳州文明网 福建日报 杨凌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