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乡愁话振兴绘蓝图 莆田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
http://wmf.fjsen.com 2019-06-27 17:50:19 来源:湄洲日报

  去华亭镇西许村,体验铁皮石斛鲜花采摘,去萩芦镇崇福村,倾听鸟语清脆动人,感受步道曲径通幽,去四黄乡村记忆博物馆,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近年来,莆田市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生态牌”的同时,把地域文化融入建设,凸显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让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当地徐徐铺开。

   山清水秀好风光涵江区崇福村做好生态文章推动乡村振兴

  初夏时节,清风徐来,漫步在涵江区萩芦镇崇福村的滨湖栈道上,两岸溪流潺潺流动,鸟语清脆动人,步道曲径通幽。余晖中,游人们正徜徉在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中,享受着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乡村生活,流连忘返。  借力独特的乡村资源变身亮丽生态典范,崇福村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提档美丽乡村,让百姓感受到生态宜居的满满幸福感,更打造出“生态文化”“生态 产业”的模式。  “生态 ”首先要生态佳。崇福村依托萩芦溪怪石、太平坡古迹、乡村独特的秋水湖和山地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等资源,结合发展主题,构建了“一带、两环、四区”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该村围绕域内南北贯穿的水系,通过亲水空间和水体周边景观的联合打造,形成具有视线凝聚力的中心景观带;根据地形分布因素及其使用功能,串联起环秋月湖景观游线的滨湖景观内环和串接各个功能区及外部景观点的康体健身运动外环;打造滨水景观休闲区、运动健身体验区、乡村文化体验区、综合服务区“四区”,展现出一幅“人在画中走,心浸生态游”的美丽乡村现代农家景致。  生态和产业是拉动发展的两大引擎,崇福村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 ”具体化、项目化,把产业加进去,让乡村更宜业。该村因地制宜引导开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类项目,实施原生态保护,建设特色林果、苗木花卉等基地,并实施森林人家生态标志,加快开发森林旅游、森林体验等新业态。同时构建以秋月湖“山谷赏月”为特色景观的文化体验,宣传培养“山谷赏月在崇福”共识,规划环湖步行道、设计赏月亭,打造秋月湖赏月水上项目,并对周边绿植景观进行规划,全方位培育山谷赏月旅游景观。  发挥“生态 ”优势,崇福村不断拓展内涵,打造出“生态运动养生”模式,让乡村更宜游。该村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及相关运动设施的齐备化,将运动养生、休闲接待作为崇福景区的核心功能吸引力,推广登山、徒步、高空滑绳、山体滑车、露营、森林探险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举办自行车赛事,组织家庭露营、青少年营地、主题活动等,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的影响力。  生态兴则发展兴,“生态 ”促生态更佳。新建荷花池景观、环库栈道,实施溪仔桥溪边两木栈道、村主干道扩宽等工程,清除路边野广告,添置鲜活靓丽的文化墙……近年来,崇福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优,景区变靓了、道路宽畅了,村民们的心情也更舒畅了。  环境不断提档升级,村风民风更加和谐,靓丽了崇福形象,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如今,崇福村的一项项生态红利让乡村振兴发展更具活力。  

    留住美丽乡愁仙游县“四黄乡村记忆博物馆”重塑乡村魅力

  高考结束后,仙游一中考生家长连新杰带着儿子驱车不到半小时,来到书峰乡“四黄乡村记忆博物馆”,参观农具老物件,接受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  今年3月底,由书峰乡四黄村精心打造、供公众免费参观的仙游县首个乡愁记忆博物馆——“四黄乡村记忆博物馆”开放以来,已吸引了周边和不少外地游客前往探访。四黄村村民黄建忠说,住了四黄新村造福工程安置区里联排气派的新家,家里传了几代人的农具老物件舍不得丢,又搬不进新居,这次乡村联手开了个乡愁博物馆,留住过往的记忆,集中重现了仙游乡村风貌和乡愁文化,可以让人们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忆苦思甜,接受教育。  位于书峰乡中部的四黄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型山区村,全村“地无三尺平”,距县城15公里,海拔380至450米,属低山丘陵山区。全村2600多位村民中,青壮劳力几乎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守的男女村民立足900多亩耕地和3800多亩山地,精心种植“书峰枇杷”2000多亩和“书峰建青黛”100多亩,日子越过越红火。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得益于精准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该村在山旮旯里建起了拥有联排住宅9排36套、套房3幢68套的美丽乡村,今年春节前104户439人陆续搬新居住新村,生活很幸福,老少村民无不感谢党和政府精准扶贫和造福工程的好政策。  “留住乡愁,已经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此次乡村引导村民建成了乡村记忆博物馆,就是为了留住乡愁,恪守为民情怀,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书峰乡党委书记张春志介绍说。在村民们集中入住现代化的社区型新村同时,许多村民家中的老物件不便带入新居又舍不得丢弃。因此,乡里和村两委干部因势利导,集中安置的吾田自然村村民自愿无偿将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的百年集体祖厝修葺一新,用来打造以传承记忆、留住乡愁为主题的“四黄乡村记忆博物馆”。  据四黄村村委会主任黄镜平介绍,全村群众相当踊跃,特别是留守老人纷纷捐献老物件,一个传一个,不断搬出来。现在收藏的老物件中不乏上百年历史的古书、古钱币、眠床、圆角柜、斗笠、稻谷除杂物的风斗、木质水车、老式手动纺车、石磨、手磨、对窝子、锄头、犁耙、摇篮,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等。78岁大爷黄元尾拿出了自己年轻时花费三天时间制作、至今保存完好的斗笠。他说,当年到山上砍回竹子,削成细如发丝的篦,然后先从上向下编,铺上棕丝,做好抠圈穿起来,上面再用桐油糊起来,小小斗笠是过去种田必不可少的随身物,现在派不上用场,但这制作的传统技艺和它见证的艰苦生活值得好好回味!黄大娘主动捐献了已有近八十年历史的织布机。曾经有人出高价购买这台织布机,她一口回绝,她说,这台织布机承载了男耕女织时代的苦难、欢乐等记忆,将它捐给村里,让它成为今天幸福生活的见证。  近日,笔者慕名前往探访,但见古色古香的乡村记忆博物馆,位于四黄村部附近,馆内设有古乐器区、陶艺用品区、传统生活、农业生产四个区域,抬脚进馆宛如时光穿梭,近千件展品真实再现了山民村居的生活场景,增强了对传统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别是青黛印染体验馆,将旧物展览和动手体验结合起来,巧妙地将村里最具特色的青黛产业发展和印染展示、体验结合起来,勤劳的老四黄人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勾起无数记忆。来自仙游县城关的游客谢艳莉激动地说,“这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寄托了那些记忆里再回不去的老地方,仿佛失去的时光被冻结,自己也在这里找到了幼时的家的感觉。特别是真切感受到旧时劳动人民男耕女织生活的不易,而各种物件技艺充满了先人的智慧,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  “乡村记忆博物馆也是广大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熏陶、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并吸引众多游客不断前来参观,也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助推了乡村游的发展。”张春志表示,博物馆将书峰乡村风貌、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文史遗产、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内容巧妙结合,与书峰枇杷之乡的枇杷节、百松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兰石村名贵植物园等乡村旅游资源相映成趣,突出“农、文、旅、商”等多态融合,完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将成为书峰乡知青文化园外的又一文化地标。  

   石斛花开幸福来 城厢区“以花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眼下正是铁皮石斛花开时节。位于城厢区华亭镇西许村的天宇生态园,数万株铁皮石斛花悄然绽放,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体验铁皮石斛鲜花采摘。  6月2日,天宇生态园,一朵朵一簇簇嫰黄花朵开满整个大棚,其形若蝶,气味清香。市民们化身采花能手,一边釆摘,一边低声交流石斛花的食用方法,讨论石斛的药用价值。  据了解,铁皮石斛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铁皮石斛花不仅继承了铁皮石斛本身的功能,在夏天用铁皮石斛花泡水,能消暑及调节肠胃。除了冲泡,还能煲汤、炒鸡蛋、做鲜花饼,味道鲜嫩可口。  据介绍,天宇生态园占地160多公顷,其中智能大棚占地面积为3333多平方米,由天宇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2年投资建设,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等名贵药材。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在生态种植环境中了解铁皮石斛釆摘加工过程,每到花季,生态园都会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提供釆花体验活动。该公司技术总监林峰介绍说:“开花期间,每天都有三四十人来体验采摘,周末更多一些。”  据悉,下一步该公司还将积极探索林下经济与文化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森林、山地自然资源及特色产业的文化资源,建设百花园、户外游戏等系列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