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5月9日讯 近年来,福建东山县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高举鼎新革旧、激浊扬清的大旗,殡仪改革收到了政治和经济的多重效益:小城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净化,殡葬文化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群众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对外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完善制度,突出“早”字
福建东山县铜陵镇党委、政府持续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在推进殡葬改革的过程中,完善从镇到各社区(村)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先后制订出台了《铜陵镇殡仪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殡仪改革的通告》、《铜陵镇殡仪改革实施细则》、《关于在全镇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转发<关于全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通知>的通知》等制度,倡导“丧事简办”的新观念,号召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并通过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社区(村)、丧事主事人在殡葬改革工作中的目标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协调推进。
据悉,铜陵镇在全县率先实行殡葬改革,早在1986年就废除土葬,实行火化。1997年废除旧式出殡仪式,严禁锣鼓队、铜管队、潮州音乐、高音喇叭上路,既降低了噪音污染,又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
二、设施建设,突出“集”字
改革以前,“请水”“出山”等出殡队伍乱象百出,群众相互攀比,丧事大操大办,送殡队伍越拉越长,锣鼓队、古八音队、潮州音乐、铜管队、高音喇叭等一哄而上,多达数百人,出殡队伍浩浩荡荡,喧天四起,冥纸乱飞,接尸殡葬车随意乱停乱靠,吊唁活动随意在交通道路旁举行,一时人车混杂,严重影响铜陵镇区道路交通秩序,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同时增加群众负担,损坏了铜陵对外形象,群众怨声载道。铜陵镇党委、政府大力提倡丧事改革,废除原先的出殡仪式,“请水”、“出山”只许直系亲属参加,同时实行“三统一”,即统一吊唁地点、统一骨灰存放、统一追悼仪式。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吊唁堂的选址,最终确定原铜兴村造纸厂改造成吊唁堂,严禁乐队、花圈上路,规定所有送客统一集中在吊唁堂举行吊唁活动,仅禁止乐队上路一项就为每户丧属节省费用近2000元。现在,殡仪改革的措施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倡导,丧事大操大办的陋习已基本废除,丧事简办也成了一种新风尚,交通堵塞现象得到了根除。
三、干部带动,突出“严”字
全县开展“倡导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带头行”暨“反对大操大办倡议树文明新风”党员干部签名活动,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破除封建迷信,摒弃旧俗陋习。严格规范全镇干部职工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督促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移风易俗。如遇婚丧喜庆,普通干部报送《婚丧喜庆请示报告》,领导干部必须填写《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单》,详细记录办理时间、办理地点、宴席桌数、每桌金额、参加对象及人数、用车数量等。干部职工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坚持文明、节俭、廉洁的原则,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提倡简朴办事,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将排场、比阔气等歪风。
四、广泛宣传,突出“勤”字
利用网络、宣传栏、LED屏、文化墙、展板、标语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覆盖,使得丧事简办新风尚在群众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入脑入心。2018年分发倡议书10000多份,宣传人次达4万多次;在苏峰社区打造移风易俗专题文化墙,布置宣传海报20多张,让丧事简办观念更加形象地记在群众脑中心中;还在黄道周广场、文峰小公园等地设置移风易俗倡议签名展板,动员广大群众在展板上签名,加入移风易俗树新风的行列,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带头人。召集丧葬主事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明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表明镇党委、政府殡仪改革工作的态度、决心。镇干部和社区(村)干部、老年协会、居(村)民小组长、红白理事会成员持续深入群众家中,讲政策提倡议,晓之以情、动之以情,拉近干群距离,让移风易俗活动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五、文明祭祀,突出“新”字
福建东山铜陵镇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素有“海滨邹鲁”的雅称。近年来,在文明乡风的吹拂下,在殡葬改革的带动下,全镇上下也兴起一股文明祭祀的热潮。镇党委、政府大力提倡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往事等方式来怀念先人,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以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告别祭祀陋习,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组织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网上祭祀,将文明祭祀从小抓起,倡导这种更加环保、更加方便的祭祀新方式。目前,铜陵辖区的逝者骨灰除存放在公墓区土葬外,还有两处骨灰盒寄存点,分别是东门屿和古来寺,民众以鲜花、干果等代替冥纸祭拜先祖,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文明祭祀蔚然新风,古城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
东山县铜陵镇实行殡葬改革以来,治丧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既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又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依法治丧、文明办丧蔚然成风,逐渐成为铜陵民众的自觉行动。促进全镇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建设极具魅力、充满幸福的“美丽铜陵”提供坚定的精神支撑。(东山县委文明办 漳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