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30年文明创建史:滨海宜居城 文明添姿彩
http://wmf.fjsen.com 2018-09-30 15:53:12 来源:泉州文明网

滨海宜居城 文明添姿彩

  石狮召开创城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先进

石狮30年的城市建设发展史,几乎也是一部创建文明城市的历史。建市初期,石狮市委市政府就清醒地认识到,从镇到市,石狮不仅需要经济发展进步、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提升,还面临着大量居民从农民到市民的观念跨越。

30年来,石狮市委市政府以极大的热情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作为构建宜居宜业滨海城市的“基础工程”,作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来抓。同时,充分发动社会参与,使创城成为全民自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创城蔚然成风。1994~2002年,石狮连续九年被评为“福建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首届省级文明城市,2003~2011年,连续三届获得“福建省文明城市”称号。2015年2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17年11月,石狮市以全省提名城市首位的优异成绩,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文明石狮的民间力量

2017年11月9日,一部题为《我在石狮,我爱她》的城市公益宣传片在石狮首映,引起了许多新老石狮人为之打“call”,“我在石狮,我爱她”一度成为石狮社会各界广泛传播的流行语。这部城市公益宣传片由石狮籍影视演员龚蓓苾担任主角,片尾龚蓓苾饰演的年轻妈妈与女儿的对话“你是哪里人?我们都是石狮人!”令人印象深刻、为之动容。“我们都是石狮人”这句话虽然讲得很轻柔,却传递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和精神寄托,承载着无数新老石狮人相似的成长印记、共同的乡情乡愁和深深的家园情结,广大石狮儿女,无论身处天涯海角,还是近在咫尺毗邻,身上都有深深的石狮烙印,都会一直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记得自己是石狮人。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部城市公益宣传片的拍摄主导者并非当地的党政部门,而是一个社会组织——石狮市青年商会。担任创意总监的,是石狮市青年商会创会会长杨紫明。

石狮市青年商会并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似乎与商无关的事。这个由平均年龄36岁的青年企业家组成的社会组织,自2011年成立以来,长期坚持以“抱团学习、引领新风”为核心使命,相继发起了“八点开席·移风易俗”“文明出行·利家宜业”“嫁妆莫炫·婚姻无价”“全家福·孝顺”“石狮有礼了”等新风行动,以及“留守儿童圆梦”“米兰计划·育苗工程”、新石狮少年奖学奖教、爱心图书馆等公益行动。在“文明出行”行动中,青商会成员座驾主动配挂统一的青商车标,接受社会监督;在“嫁妆莫炫”行动中,青商会成员带头参加集体文明婚礼并捐资公益。每一项公益行动,都催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许多做法在社会上传为美谈。

与年轻的青商会类似,更老牌的“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同样为石狮市民群众广泛认可、津津乐道。这个由一群“有钱、有闲、有爱”的中青年妇女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长期坚持扶贫济困,走山区、访贫困户、帮助失学儿童、关爱孤寡老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成立13年来,她们先后募集社会捐款1000多万元,用于扶贫济困、救死扶伤、敬老助残、助学兴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协会先后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第四届福建省道德模范集体”“福建省十大志愿服务品牌”,会长林丽娜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助老志愿者”,上榜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人物。“阳光太太”们倡导的阳光志愿服务理念,辐射带动了一批“阳光”系列品牌活动。

点滴文明,点亮石狮。在石狮颇有口碑的“文明团队”还有很多:

由积极参与海漂垃圾拾捡的海洋环境保护爱好者自发成立的祥芝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由一群守护海泳安全、热心海上救助的海泳爱好者自发成立的海豚志愿者协会,热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善心源”餐饮店,向弱势群众提供免费馒头的永恒阳光馒头店,积极倡导诚信理念的石狮市纺织服装商会等等。这些社会组织,既有公益性社团,又有经济性社团,还有经营性机构,一个最显著的特质就是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影响、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改变,自发地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文明新风成了最炫市民风。每年夏天,石狮街头总会涌现出许多向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解渴”功能的场所,起初是“免费饮水点”,之后升级为“免费奉茶点”,2018年的夏天则出现了多处“爱心冰柜”。石狮人用不断升级的爱心,向社会传递着关爱他人的温暖。这样的爱心,正是石狮文明创建的活力之源、动力所在。截至目前,石狮共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358支,注册志愿者2.3万余人,相继涌现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石狮市志愿者联合会、“全国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石狮市青年志愿者分会、“全国学雷锋示范岗”——凤里公安派出所、“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湖滨街道新湖社区,以及“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王东育、福建“基层最美志愿者”吴金峰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十大“文明新风”行动对石狮文明创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新谋变 引领正能量

  今天的石狮,城市道路通畅有序,市民行车文明守法。而在多年前,交通“乱”是石狮给人的普遍印象。2006年,学府路(原名东环路)杆头路口刚刚装上灯控和违章抓拍系统时,一天内闯红灯车辆竟超过1000辆(次)!那时,石狮的道路大车小车都可以随意掉头,路口随时可能蹿出一辆摩托车来,行人在车流中穿行更是司空见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石狮市区开车成了一个有相当风险的“技术活”。

  改变,要归功于近年来石狮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配套完善,更有赖于石狮持续推动的“文明出行”宣传教育。这其中,不能不提的是石狮在全省首创的“以奖促管·文明出行”交通管理举措。2013年起,石狮每年举办无交通违法车辆(车主)表彰奖励活动,对在石狮登记注册的、经交警部门核查年度无交通违法记录的车主,进行表彰和奖励。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表彰活动,为获奖车主披红挂彩,并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六届表彰活动。石狮市“全年无交通违法车辆”由2013年首届活动时的3349辆,2014年增长至9940辆,2015年增长至12890辆,2016年增长至15383辆,2017年增长至17106辆,2018年则增长至18620辆,是2013年的近6倍!如今,自觉遵守交规、文明行车,已成为石狮人的普遍共识。

  一段时间来,“当好人吃亏”“好人没好报”等种种扭曲的理念进入社会潜意识。这也一度是石狮文明创建面临的难点问题。对此,2015年,石狮出台了《礼遇和帮扶“石狮好人”实施办法》,明确在就业、入学、就医、住房等方面给予“石狮好人”礼遇和帮扶。多年来,石狮先后为江祖争、洪翠瑜两位“住房困难”的道德模范特批宝昌花园廉租房;省市县三级出资60万元为因见义勇为牺牲的道德模范龙志宇家人购置一套房产;落实“子女就学礼遇”,分别为张梅仙、蔡良白两位好人的子女办理入读公办学校……通过兑现落实礼遇帮扶举措,真正做到让“石狮好人”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享关照、社会上受尊重,使人们看到在石狮“好人有好报”,更进一步掀起了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新高潮,石狮也因此呈现出“好人辈出”的生动局面。截至2018年8月,全市共有中国好人21名、福建好人26名,人数和比例均位居泉州各县(市、区)前列。其中,5人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人物。最新上榜的人物是永宁派出所教导员蔡海炳,他以个人工作微博为平台,联合公益机构发动上百次“微公益”活动,带动2万多人参与救弱助残,募集到善款达1052万元,其个人捐款也达到11万元。2018年8月17日港澳台慈善基金会颁布第13届-2018爱心奖名单,蔡海炳与牛根生、林志玲等名人一同入选七人榜单,成为全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人民警察。

  针对制约影响石狮文明创建的突出问题,石狮还先后酝酿推动了三个“十大”行动:精心策划“价值引领、书香狮城、文明出行、垃圾不落地、莫炫嫁妆、厚养薄葬、光盘行动、美在旅途、小城大爱、诚信无价”等十大“文明新风”行动,开展“消防设施、农贸市场、物业小区、小型餐馆、牛皮癣和线缆乱拉、占道经营、停车难、交通违法、出租车、公益广告”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开展“核心价值观扎根、好家风新乡贤带动、乡规民约落地、基层文明创评、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农村文化培育、农村文化品牌塑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领政风、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移风易俗新风扑面

  2018年7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占地300亩、总投资1.5亿元的石狮市城市公益性公墓开工建设。项目将按照城市公益性公墓“公益惠民、节地生态”的理念进行经营和管理,严格控制墓穴的面积和价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让“先人入土为安”的愿望。公益性墓园的建设不仅是石狮市委市政府为民生解忧的重要举措,也为移风易俗、推进文明办丧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死者为大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闽南地区尤其重视丧事的办理,石狮也不例外。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葬礼大张旗鼓办理造成铺张浪费、长时间占用道路停灵等现象非常普遍,既有损城市的管理和文明形象,又给群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2015年以来,石狮大力推进以丧事短办为核心的“文明办丧”。石狮市文明委发出《关于石狮全市范围内推行文明办丧的通告》,明确全市范围内遗体停放、办丧时间严格控制在5天以内。全市128个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镇级红白喜事操办标准,改革超期火化预约审批制度。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5788例丧事均控制在5天以内,节约资金达2亿元。与此同时,石狮大力倡导推行“绿色殡葬”,2013年5月9日,灵秀镇钞坑村在石湖港大坠岛海域为1133位逝者的骨灰进行海葬,创下全国一次性海葬人数最多的记录。此后,又有永宁镇金埭村、鸿山镇郭厝村、锦尚镇奈厝前村等先后为先人骨灰举行集体海葬。截至目前,全市已实行并有记载的“海葬”达5500多例。

  喜事大操大办也是石狮多年来的传统习俗。近年来,石狮积极倡导喜事新办,每年举行“石狮市最美家庭”表彰以及2场大型集体婚礼,先后有2000余对新人参加,社会反响强烈。针对过去喜宴晚上九点后开席,造成大量浪费的问题,推动开展“文明赴宴、八点开席”行动。经过多年倡导,八点开席在石狮已成为习惯。

  与此同时,石狮市积极引导群众把简办红白喜事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支持奖学奖教、老年事业、社会救助等社会公益事业。如今,群众每年简办婚丧喜庆和其他民俗活动,捐资公益的记录都达到上百笔、金额千万元以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福建日报等媒体纷纷点赞石狮市移风易俗工作,进行了持续关注报道。经过多年的新风洗润,“不比阔气比公益,不讲私面讲奉献,不炫富有亮作为”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石狮从城市风貌到精神气质、从市民生活点滴到行为习惯,正向一座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新城,悄然转型。

  常态创城惠民利民

  石狮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市民群众切身感受的最大变化是:街道干净、城市有序。过去常见的公园门前、人民广场周边等人口密集场所占道经营、垃圾乱扔等现象不见了。

  变化,归功于石狮市委市政府2016年起积极推动的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改革。这项改革把以治理占道经营为主的“六乱四摊”管理职能下移,在镇(街道)设立城管办,组建城管队伍,着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一线。2018年初,第二轮改革启动,将市级城管执法大部分力量下放到各镇(街道)城管办,并明确把市容市貌管理、“两违”综合治理全部列为属地管理责任。改革实施以来,基层对城管问题“等、靠”现象减少了,工作主动性明显增强,一些市容问题处理得更及时了。石狮市容环境因此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提升。

  变化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则聚焦到创城体制本身。2017年底,石狮市委市政府明确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由临时机构调整为常设机构,彻底改变创城工作中存在的突击思维。此前,创城办为临时性机构,工作人员均为临时抽调,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突击色彩。改为常设机构后,创城工作真正从体制机制上走向常态化。如今,创城办开发了石狮市文明天气图管理平台,组建文明市民巡访团队伍,启动了常态化创城考评,在全市上下营造起浓厚的创城常态思维。

  文明成于创建,创建成就文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石狮这座城市的福气,更是每位市民的荣耀。可以预见,随着创城常态化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推进,石狮的城市环境将更加优美,市民将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坚信,只要每位市民都向文明迈出一小步,石狮的城市文明必将迈出一大步,文明必将成为石狮这座城市永恒的“精神名片”和最厚重、最靓丽的“人文底色”。(石狮日报)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