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7月17日讯(通讯员 曾凤清)“生命在闪光,我们传递爱心的力量,生命在歌唱,我们一起飞翔……”这是三明的志愿者之歌,传唱山乡,与善意一起传递,让文明之花遍野。
三明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一座新兴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建设之名相聚于此,共垦一片新天地,同时也种下了文明与善良的种子。
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上世纪80年代的三明广泛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擎起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旗。与文明二字休戚相关的志愿服务,也在三明早早萌芽。
早在1971年,三明就成立了全省第一支面向社会的学雷锋先进集体——陈金刚学雷锋小组。数十载风雨无阻,一代代薪火相传,如今的三明,志愿服务体系已遍布城乡基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守望互助涓涓细流汇聚爱心海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明的志愿者服务汲取着民间的自发力量,始终是一股有源活水。
“陈金刚学雷锋小组”成立于1971年,源于三明化工总厂一名普通工人为工友义务服务的凡心善举。看到工人的鞋子很容易坏,陈金刚就萌发了帮工友义务补鞋的想法,善举带动了周围的人,成立了学雷锋小组。这一坚持就是近半个世纪。47年里,学雷锋小组的接力棒在9任组长的手中传递,组员换了一拨又一拨,服务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地更新补充,可是,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回馈社会的赤诚之心。陈金刚学雷锋小组也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闪光的善念到一段坚持的善举……三明有着太多这样充满着正能量的志愿服务团体。
每个周末,王桂珠都会和她的三明义工联伙伴们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个老家闽南的女子,早已经把三明当作自己的家乡。2008年,王桂珠得知三化生活区有一户人家,户主老颜,家中还有生病且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十年来,王桂珠坚持每个星期,都到老颜家做义工。有时候遇到自己出差或家中有事,实在去不了,她就会叮嘱义工联的其他伙伴一定要去看望老人一家。
爱心总是在寻求另一颗爱心,然后碰撞出更多奉献社会的正能
量。2009年,王桂珠加入三明市义工联。2011年,她成为义工联会长。每个周末节假日,义工联都会组织关爱帮助老人、留守儿童、困难人群等志愿服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采访三明的志愿者,无论其得到的荣誉级别有多高,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足称道,只不过就是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可正是这份凡心善举、守望互助,成就了三明独有的城市文明基因。
如今,三明全市像这样经常性开展做好事活动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有近2000支,实名注册志愿者14.7万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志愿服务让山城爱意涌动,也为这座城市在文明标尺上一次次标刻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