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6月21日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深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传承弘扬优良家风,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长乐区高度重视文明家庭建设,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一、以家风家训丰富文明家庭创建内涵。长乐人文鼎盛,英才辈出,具有丰厚的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资源,长乐区各级各部分通过挖掘本土资源,弘扬传统家风家训。区纪委选录冰心、郑振铎、黄勉斋等11个姓氏、23则长乐历史名人家规家训和24幅长乐楹联作品,编印《长乐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一书,向全区8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发放。区委文明办组织开展优秀家规家训和家风故事征集活动,评选出50篇优秀家风故事和20条优秀新创家训,并收录我国古代经典家训和历代名门家训,汇编成《家风纪事》一书,向干部群众发放。玉田镇提炼符合时代特点的优秀家风家训,编印家风教育系列丛书《先贤家规》《红色家训》,出版优秀家风故事读本,组织修订家庭美德公约、村规民约。
二、以阵地建设营造文明家庭创建氛围。航城街道琴江满族村通过搜集家教故事、开办满语学堂等一系列“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使村民潜移默化的受到琴江先人优秀品质的熏陶,被推荐为“福州市家风家训家教示范基地”。猴屿乡结合当地侨乡特色,积极挖掘、整理、运用猴屿村传统家风家训、名人故事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建成猴屿“番客家道”文化街,共包涵“一代廉吏郑丙”“《郑氏规范》家风家训”“廉语走廊”“家风万里”四个主题,将家风建设融入乡村建设。江田镇依托南阳陈氏祠堂打造乡贤之光事迹陈列展,通过挖掘乡贤的思想精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培育文明乡风和优良家风。长乐“廉园”开辟了“长乐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专题展区,展示部分长乐历史文化名人的家规家训及好家风故事。
三、以典型示范激发文明家庭创建活力。区委文明办、区妇联抓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推荐评选活动,通过选树榜样,激发文明家庭创建的内在动力。2017年以来,林美珍家庭、黄香平家庭等获评全国“最美家庭”,陈锦秀家庭获评省“文明家庭”,100户长乐家庭被授予2015—2016年度长乐市“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1000户家庭被授予为2017年度长乐市“星级文明户”荣誉称号。2017年,区教育局、区妇联联合开展“最美家长”评选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构建了新型家校关系,提升了共育质量。
四、以家庭教育筑牢文明家庭创建根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于文明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区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良好家风的重视。区妇联依托城乡“妇女之家”、社区“四点半”学校和儿童之家等平台,建立29个社区家长学校,开展重点面向农民工、留守母亲、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等家长群体的“家教新课堂”活动,以“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等为主题,通过心贴心、手把手的方式宣传好家教好风气,提倡科学引导孩子成才,传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家庭小氛围和幸福、平安、和谐的社会大氛围。至今,“家教新课堂”活动已开展30多场,受益人数达2000余人。
五、以各类活动助推文明家庭创建高潮。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发挥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功能。在春节举办“迎春送福进社区,移风易俗过大年”道德讲堂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在拗九节举办“百善孝为先,人间重晚晴”免费送粥活动,传承和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在端午节举办“粽叶飘香过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主题活动,增进邻里感情。区直机关工委、区妇联在“三八节”开展以“传承优秀传统 弘扬时代新风”为主题的“家风、家训、家教”分享会,倡导全区广大家庭、女性同胞做优良家风家教的示范者和传播者。区妇联成立了由401名巾帼志愿者组成的“移风易俗贤内助宣传劝导服务队”,在各乡镇开展以“传家风·倡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六进”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2018年“六一”留守流动儿童关爱行动,针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给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区纪委将家风建设融入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航城中学、金峰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通过诵读《朱子家训》、表演《家风颂》等方式弘扬好家风。
文明家庭建设是培育文明风尚的前提,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我区将持续深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区广大家庭弘扬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提升文明素养,以良好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中共长乐区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