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图片新闻 > 正文
年“味”

2014-01-26 09:39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临近春节,寓意美好、以传统手法烹制的、带有泉州“烙印”的“年食”,为餐桌增添“古早”味。

临近春节,寓意美好、以传统手法烹制的、带有泉州“烙印”的“年食”,为餐桌增添“古早”味,过年美食蕴藏诸多闽南文化的精髓,泉州特有饮食文化延续其中

特定选材,精细做法,年味通过美味传递,图为永春当地老人正在以传统方法制作过年美食金橘糖。

本报讯(记者 陈士奇 陈森森/文林劲峰/图)临近春节,年味渐浓。泉州城中的人们开始加紧置办各式年货,翻看采买的年货中,除了崭新的衣物之外,也有着不少传统的食物。

关于泉州人过年的情形,在民间俗语中曾将之描述为:“炊糕炊果炊菜包, 做衫做裤穿年兜。”自古以来,在泉州这座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古城中,有众多与民风、民俗相伴而生的特色美食。过年之时,被寓意着各种美好祝愿的年味小吃、大菜,借由其特定的选材、精细的做法,让人得以通过这些美食细品“年味”。

穿梭在城中的古街旧市之中,便可找到始终依照古法手工制作的糕点。纵观闽南风味的过年食物,有将各种祝福之意包含其中的米粿,还有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的油炸小食。而去到山村乡野之地,亦能通过当地人用应季肉品、鲜蔬、佳果制成的年味大菜,以及农家酿造的美酒。这一切,都能让人感受属于当地独特的过年氛围。

回望这些因过年而创造出的各式美食,在历经了各个年代的传承之后,伴随着传统手艺人的代代相传,形成带泉州“烙印”的“年食”,沿承至今,成为泉州人过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民俗专家认为,这些过去在岁首之时,用于祭拜祖先、神明的传统美食,不仅与传统的年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蕴藏诸多闽南文化的精髓,保护这些闽南传统的年味美食,无形之中,就是在守护着属于泉州特色饮食文化。

碗糕“笑开花”,有吉祥之意。

来历

有心栽花,过年“蒸糕做粿”合有好寓意

新春佳节将至,各式“古早”糕粿店迎来了售货的“高峰期”。溢满四处的糕点香气,诱起了店外行人的食欲,勾起了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许多老泉州人总会忆起儿时家中长辈忙于“蒸糕做粿”的热闹场面。“过年煎粿蒸糕‘发’新年”,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前夕,泉州的城里城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开始淘米磨浆,着手准备制作过年的糕点。粿,在泉州年味小吃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象征“好彩头”的菜粿,到寓意“甜蜜美满”的甜粿、用于祝愿长寿的“红龟粿”,再到代表“兴旺吉祥”之意的冬米白粿,这些在闽南地区,过节期间常见的米制粿点,虽用材相似,但因用了不同的做法,而各具特色。

能够“开怀大笑”的碗糕、发糕等,既含着与“发”字相关的美好之意,同时,也是祭拜先祖的物品。泉州锦绣庄泉台风味美食馆主厨许月锋回忆说,过去在小年夜前置备好的糕点,往往是为祭灶之用,意在让供奉于家中的灶王爷在吃过甜糕后,嘴上沾着了糕点的甜味,回天庭面见玉帝时,能够多为百姓美言几句,以让来年风调雨顺,平安祥和。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变,各地饮食习惯差异的相互影响,如今,许多常见的年味糕点,在做法与用材上也有了些许变化。在泉州经营碗糕作坊已有十多年的柯阿姨介绍说,在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过年时所做的碗糕,大多只能加红糖调味,由此制作出的碗糕,最终呈现的是咖啡色,入口颇具嚼劲,且糕肉上还有螺肉般的纹理。与之不同的是,如今的碗糕,在制作时改为添加白糖,柯阿姨说,白糖不仅有助于米浆的发酵,也能让蒸出的碗糕拥有雪白的靓丽色泽,并有松软而绵密的口感,吃起来更为适口。

与碗糕一样,作为传统过年糕点之一的发糕,在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做法。来自永春的泉州锦绣庄泉台风味美食馆大厨张水生说,与泉州市区常见的、用鸡蛋与面粉制作的发糕不同,在永春,当地人更习惯用发酵后的“老面”制作发糕,由此让它在入口后更具有嚼劲。在揉制面团时,还会加入一些在冬季采摘的野生小金橘,以此让蒸出的发糕,在散发面香之余,也拥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同时,借用金橘中隐含的“吉祥”寓意。

寸枣也是泉州过年待客的传统零食。

无心插柳,为延长保质期而出现的油炸美食

在保鲜手段落后的年代,油炸成为延长食材保质期的最好手段。由此,民间意外创造出了许多油炸美食。这些美食代代传承之后,成为如今泉州传统年菜中必不可少的菜品。

既有被当做款客小点心的油角、寸枣、麻粩等,也有被当做充饥主食的浮粿、“炸枣”,同时还有在“围炉”时用作配料的炸醋肉、炸带鱼、炸紫菜丸等。除此之外,晋江好再来固本钱美食店老板庄固本说,五香鸡卷也是一样不可或缺的年味油炸菜品。这道看似与鸡肉有关的菜品,实则是以猪肉为主要食材,将其切丁后,拌入荸荠、葱白、鸡蛋等,再加进盐、糖、胡椒粉、五香粉、酒、酱油等进行调味,用豆腐皮包裹卷成长卷,放入蒸笼蒸熟。过去人们大多在年前一次性蒸好多条鸡卷备用,待正月里,再一条条拿出来加工使用。最常见的鸡卷“二次加工法”,就是将长条状的鸡卷切成块状,再下锅油炸,直至其表皮变得焦香酥脆,最后蘸着甜辣酱或酱油醋下饭。

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补充介绍说,用于包裹鸡卷的外皮,旧时是用从猪内脏掏出的“网纱油”,那可算是一张天然的卷皮,残留着少许猪油,以其包裹馅料制成鸡卷后,经过蒸煮,会为鸡卷增添一抹猪油香,这股独特的香味,则是豆腐皮所无法给予的。

发酵制成的鸡蛋糕,有“发酵幸福”之意。

制作

工序不简单,

或费时力或选材挑剔

九重粿层层蒸九次

在南安,九重粿是一样颇具代表性的粿点,这道相传起源于重阳节的“古早”味粿点,由于从侧面看,其呈现着层层叠叠的样子,当地人亦将它视为有“节节高升”之意,是过年时必吃的一道点心。

虽带有吉祥之意,但长年在南安从事糕粿生意的蔡师傅却感叹道,过去逢年过节,每家每户必做的九重粿,现在就算是在糕粿店中也很难寻觅到它的踪影。“最大的原因在于制作的工序繁琐,十分费时费工。”依照古法,在制作九重粿前,先碾磨好米浆,还需在米浆中调入少量的小苏打和盐巴,之后把米浆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炊布”上蒸煮,待第一层米浆半熟凝固后,再往上面倒入新的米浆,如此反复九次,直至米浆最终熟透,并呈现出九道断层,才算初步将九重粿做好。倘若为了节省时间,将温热的米浆直接倒入炊具中蒸熟,可能会导致做出的九重粿失去柔韧的口感,变得十分“生硬”。

蒸煮的九重粿与冬米打磨制成的白粿一样,直接食用只有淡淡的米味。当地人研究出了诸多品尝九重粿的花样,如把放凉的九重粿切成片状后,放入油锅中慢慢煎熟,或者是直接将九重粿蘸上少许白糖作为甜食吃。此外,在过年时,若年菜中出现了一盘红烧肉,还可将九重粿切块与之搭配吃,软嫩的粿块和肥瘦得宜的肉块在口中交缠,迸发出的滋味,别具风味。

将芥菜梗汆烫后撕成条状所制成的年菜,被称为“长寿菜”,是泉州传统年菜。

“久糟菜”腌制整整一年

寒冬不经意地为一些耐寒的蔬菜带去了“养分”,由此被“打磨”成适宜烹制年菜的优质食材。

在各式越冬蔬菜中,对于闽南食俗颇有研究的德化烹饪餐饮业协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廖鼎辉认为,被寒霜“打”过的芥菜口感脆嫩,味道清甜亦有回甘,可算是冬季里上好的时蔬,能烹煮成年夜饭桌上传统菜品。廖鼎辉说,在闽南传统年夜菜中,有一道意寓“福寿安康”、名为“长年菜”的菜品,它所选用的食材就是芥菜,这道菜选用的芥菜菜梗要求新鲜而肥厚,备料时需将整段菜梗截取,并保留头尾部分,烹煮时也不再进行任何切割处理,只是将它直接过水汆烫后,便可摆盘上桌。在用餐时,席间的各个家庭成员都要吃上一棵“长年菜”。并且在吃的时候,也不能直接从中将菜梗咬断,而是要用手将菜梗撕成一条条的长丝,再逐一放入口中吃。“以这样的吃法才能将此菜赋予的祝福之意完整纳入腹中。”

而芥菜除了可以鲜食之外,在春节前后,德化当地人会赶在芥菜开花之前,将其砍下,在菜叶菜梗上洒满盐巴,进行反复揉搓后,再将一棵棵芥菜放入大缸中腌制成“久糟菜”。待到下一年的春节到来,再把这些“尘封已久”的腌菜取出,与其他食材进行烹煮成菜。廖鼎辉说,随着腌制时间的增长,“久糟菜”不仅会带有怡口的酸味,还会含有一定的药效,在烹煮成菜后,可成为滋补养身的药膳。

魔芋豆腐先磨浆再蒸煮后冷却

德化当地盛产魔芋,年过五旬的老陈,在该县赤水镇古街上经营魔芋作坊已有多年,过年是他一年中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当地居民很喜欢魔芋豆腐。这种食物是由新鲜的魔芋加工而成,需先将魔芋通过石磨磨成芋浆,放入锅中蒸煮数小时成糊状,再倒入盆内冷却后,才可食用,由于处理过程很是费时费力,老陈说,现今传统的魔芋作坊已越来越少了。

做好的魔芋豆腐既可直接切丝、片、块,可凉拌可炒食,可以与蔬菜、肉类同烹,也可以用于烧烤,或作为火锅材料,由于可以烹煮的方法多样,同时还兼具清理肠道的养生功效,不少人在年前特地托人到当地购买魔芋豆腐回家烹制年菜。

德化的“炣全猪”是当地人过年必吃的肉菜。

发展

年菜催生

特色闽南菜肴

泉州人俗称的“年兜”,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最为隆重的节日。为庆祝这一节日,自古以来,人们就会大量购买年货,置办食材,准备年菜,丰盛的年菜也催生了许多颇具当地特色的菜肴。

一年一度的春节,面对备置的众多肉品,往往都考验着各家掌勺人的功力。德化烹饪餐饮业协会秘书长吴少泉说,由于炖煮浓汤是当地人喜欢的烹调方式,因此每到过年时,将各种肉炖成汤,也成了当地人较为喜欢的一种烹肉方式。“将白鸭、猪脚、猪肚,加上鸡蛋、牛奶梗炖煮的高汤,是一道传统又美味的年味肉菜。”吴少泉说,这道汇聚着多种肉品的高汤,有一个与新春佳节相映衬的名字——“全家福”,喝了这个汤,也预祝全家人在新的一年中都能平安健康。

不同的肉品可以互相搭配,在善于烹煮各种肉材的德化地区,吴少泉说,即便是单一的肉品,人们也能变换方式烹煮出不同的菜品,以此丰富家中过年的餐桌。例如一头现宰的猪,可以先将肥瘦得宜的五花肉取下,切片后拌上红米酒、酱油及地瓜粉,之后将肉片层层铺在芋头片上,再上锅蒸煮成传统的年菜——芋头粉蒸肉。而余下的猪腿肉、猪头皮、猪排骨、猪大骨、猪小肠等部位,则可剁成块状,加入米酒、酱油、当归、牛奶籽一起入锅烹煮成“炣全猪”。

另外,寓意“年年有余”的鱼类菜品,与肉菜一样,是年菜中的重要菜品,而与沿海地区会选用捕捞自深海的生猛鱼鲜不同,吴少泉说,在像德化一样的山区,一般用于烹煮的鱼,是捕至河溪之中,或是放养在稻田之中、池塘之内的淡水鱼,为了去除这些淡水鱼的土腥味,农家自制的茶油、米酒都是烹制鱼肉的重要调味,而烹煮这些淡水鱼的方式也与肉菜相似,多是以“炖”、“炣”为主。

山区年菜风味独特,“红酒鲤鱼”用家酿红酒、自养鲤鱼烹煮而成。

美味年菜

搭配农家佳酿

在佳节团圆之际,一桌美味年菜,自然也少不了美酒相佐。为了酿制一坛香醇的过年好酒,通常未到岁末,山村农家便已开始着手自酿米酒,以备过年之需。

临近春节,永春一都镇黄沙村上的冯记糯米酒坊中,已有三十多年酿酒经验的酒坊主冯逢生,在将一盆盆浸泡多时的糯米放入锅炉中蒸煮后,便急急转身进入酿酒的暗房中,细心逐一查看入冬前酿制的红米酒的发酵进度。指着几缸已经酿制三十多天、色泽匀润、散发着醇香的红米酒,冯逢生介绍说,之所以米酒的颜色会呈现暗红色,是酿酒时在糯米中加入了红粬。在调和入山泉水后,将加入红粬的糯米与泉水一同密封到大缸中,并放入黑暗阴冷的房间中静置,之后任由它静静发酵。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材料会在缸中渐渐融为一体,颜色逐渐由清红色变成深红色,最终才会变成红米酒所独有的暗红色。

说起红米酒的用处,冯逢生如数家珍,他说,这是很好的滋补药酒,除了时常被用于过年款待宾客之外,在入冬之后,不少当地人平日都会喝一点红米酒,以作暖身健体之用。同时,红米酒,还可用于烹煮一些传统菜肴,譬如与公鸡一同炖煮的“红酒鸡”、与鲤鱼一起煲的“红酒鲤鱼”,皆是颇受当地人青睐的传统年菜。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