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域外文明 > 正文
德国人的时间观念
http://wmf.fjsen.com 2009-03-09 11:05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一到德国,印象最深的就是高速公路。

1930年全球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

  据说高速公路是希特勒发明的,至少是希特勒统治德国的年代发明的。倚仗高速公路,希特勒可以迅速把他的机械化装甲部队从一个方向调到另一个方向,实施他的闪电战。一时之间,在欧洲大地上,纵横捭阖,不可一世。当然,最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还在人心的向背,而不只是技术因素。高速公路并没有能挽救希特勒的命运。

  但是高速公路毕竟是好东西。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半个世纪以来,高速公路已经遍及欧美各国。这几年,中国也修了若干条。在德国,高速公路更是如网络一般密布全境。

德国的高速公路

  德国的高速公路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任何收费站。据说在汽油费中加了价,只要你开车,就得买汽油,就给高速公路交了费。他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节省那许许多多收费站的人力开支,也是为了更充分地利用高速公路。为了避免交费宁可慢一点走老路的车没有了。德国人说,修高速公路就是为了提高速度,节约时间。一个收费站,汽车要减速,交费要停车,耽误了时间,岂不是失去了高速公路的意义。

  德国高速公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路牌多。任何一条路走不远就会有一串醒目的路牌,把前方或近或远(包括国内最远的)城市距离写得一清二楚。这也是为了让路人节约时间。同时,这样做也便于路人选择最佳的路线。

  看来,重视节约时间,在德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早已深入到实践之中。

  二次大战后的德国,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以我看到的,至少有这样三件事。

  一是大办展览会。在许多城市兴修了大型的、特大型的展览会场,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我这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市,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际书市,一年一度,许多国际版权贸易都在此举行。规模之大,到了展场内部需要设置专门的公共汽车的程度。由于高速公路的发达,别的城市的居民都能来参观,所以许多大型展览都愿意在德国举办。办展览在德国成了一个产业,安排了大批劳动力就业,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由于各种展览会的频繁举办,使德国人有更多机会接触新的信息,也推动了德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第二是图书发行业。我参观了一家大型的图书发行商店(还不是德国最大的一家)。任何一本书,无论是书店、单位或者个人提出需要,这家书店都可以在24小时内送到购买者指定的德国境内的任何地点。(后来有人告诉我,在全欧洲范围内,48小时也可送达,但我没有向德国老板印证过。)他们靠的一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大型图书仓库。库房有几十米高。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架上的书不是按学科分类,而是按书的重量分类。在几万种书中,怎样找到需要的那一本呢?工程师说计算机记得哪一本书放在哪里。客户的要求被输入计算机,自动化机械手就自动把指定的书和需要的册书取出来,经过复杂的传递带,把这些书送到带有这个客户标志的柜子里。二是靠高速公路系统发货。有了这样强大的发行手段,各出版社都自然纷纷投入门下,小书商也只能做一点零售买卖,"二道贩子"之类的事自然没人干了。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