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热点新闻 > 正文
高位均衡,中国义务教育新追求 教师流动应制度化
http://wmf.fjsen.com 2010-03-09 16: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定向切块”,让“择校风”势头渐弱

[镜头]正忙着物色高价“学区房”的铜陵市民吴作兴终于松了口气。由于全市“定向切块招生”的实行,他女儿被派位入学的铜陵七中毕业生考入省级示范高中的已达20%以上,与其他初中差别不大。吴作兴不用为择校挤破头了。

“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翻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已在多省市试行的“定向切块”被列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之中。

这是一组逐年递增的数字——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比例2009年达65%,其中铜陵市超过70%;

河南省2008年均衡分配比例达 40%,2009 年超45%;

河北省唐山市均衡分配比例从2008 年的45 %提高到2009 年的60%……

一所所以往的“薄弱校”深受其益。

“没有一所学校扶不起来,就看你怎么扶。”河北省邯郸市26中校长王海霞已经从学校的成长中找回了信心。

李和平委员目睹了铜陵从“择校热”中逐步走出的历程,深有感触:“改变招生规则和加强薄弱校建设同样重要。优质教育资源应向薄弱校雪中送炭,而不是为优势校锦上添花。”

这种向薄弱校倾斜的招生政策,助长的不是其“等靠要”之风,而是奋起直追之志。

“有了机遇,就有动力。这就逼着学校搞好教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委员说。

然而,仅靠这一政策,依然无力根除沉疴。

“最根本的,还是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否则,虽然‘重点初中’名号取消了,在人们心里,‘重点’的标记将永远存在着。”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委员坦言。

孙惠玲委员也在思考着更深的问题——“不能满足于学生入学机会的均等,更要考虑他们素质发展的需求。”她呼吁,在均衡基础上寻找特色化道路,为孩子拓开个性发展的空间。


责任编辑: 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