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招治:“薄饼嫂”匠心传承同安味道
http://wmf.fjsen.com 2019-01-03 11:37:42 来源:厦门市委文明办

 

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都是家所在的地方。故乡,不仅仅是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尝到过的滋味。舌尖上的厦门,有一种味道不能忘却,薄饼的味道、封肉的味道,都是吴招治对于同安这片土地的深情记忆。

吴招治薄饼制作技艺,2009年6月入选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5月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她也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几十年来,有着“薄饼嫂”美誉的吴招治,匠心传承同安味道、家乡味道,也给海内外游子留下了家乡的记忆。

“薄饼嫂”匠心做薄饼,做出了传统“家味”

吴招治,土生土长的同安人,从1948年继承祖传手艺开始在同安卖薄饼,因为薄饼味道好且待人亲切,她被很多人亲切地唤作“薄饼嫂”。6岁到60岁,吴招治专注于一件事——做薄饼。从6岁起,她跟着爷爷炸海蛎饼、做薄饼。吴招治爷爷是蔡家后代,相传厦门吃薄饼习俗源于明代蔡复一的夫人,明代后期,五省巡按、同安人蔡复一,勤于政务常废寝忘食,蔡夫人担心丈夫饿坏身子,于是想出一办法:把面粉做成一张薄薄的面皮,再包上各种菜烩,给丈夫就餐,这样既不耽误政事,也误不了吃饭。从此,蔡夫人做薄饼助夫的故事传为美谈,也为民间广为效仿。由此,同安吃薄饼习俗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如今,每年春节、元宵、农历二月初二、三月初三、清明节等重要民俗日子,闽南多数地方保留着吃薄饼的风俗习惯。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清明节祭拜祖宗,薄饼必不可少。一家人扫墓后,都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

要吃薄饼,薄饼制作方法极其考究。购买新鲜地道食材是极为重要的开始,每天吴招治都要自己到菜市场买菜,挑选最新鲜的食材,有海蛎、豆干、胡萝卜、三层肉等,“东西要好吃,买的材料一定要好。不一定要很贵,但一定要新鲜。不是为了便宜去买菜,是为了买到好料才去买。”她说,比如买红萝卜,必须买十万粒的品种,煮起来很甜很软很好吃,买芥蓝球要买小的,小的比较嫩,买肉就必须买三层肉。她说,采购到好东西,用心去煮,煮出来的东西绝对好吃。

好吃的薄饼,有众多食材搭配,要分开来煮。吴招治说,比如红萝卜、芥蓝球可以一起煮,花菜和高丽菜可以一起煮,蒜、荷兰豆、豆干、海蛎、三层肉等则要分开炒,然后混在一起拌成菜烩,色香味俱全。薄饼皮很关键,面粉要好,配比合理,做出的薄饼皮又薄又Q,标准的薄饼皮一斤有30至35张。有了好的薄饼皮,有油饭,有10多样的薄饼菜,才能做出正宗的好薄饼。

一辈子与薄饼打交道,吴招治从中悟出了生活哲学。“薄饼包起来,里面有10多种的菜,放到嘴巴里,满满的,有酸有甜,就像是生活的味道。”从她开薄饼店起至今,天天有人来吃薄饼,吃到的薄饼,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做薄饼这么多年,吴招治把薄饼做出了“家味”和“乡味”。吴招治说,到现在虽然没赚很多钱,但已经不再需要为生计而做。薄薄的一张薄饼皮,包容了很多东西,让她学到了人生的包容。“我现在就想给家乡同安做一件事,薄饼是家乡的味道,坚持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老同安的味道不能失传,我还要继续做下去,直到有一天做不动为止。”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