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 坚信 坚守 ——谢积安
http://wmf.fjsen.com 2010-03-17 17:05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谢积安,一个即将退休,生活和工作中扎扎实实、平平凡凡的人。在永定局,一提起他,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似地列举出无数个事例来。然而,当我提笔想要把他的经历整理成文字时,却忽然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落笔。那么,谢积安,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一、坚持,为了心中的那份向往

    一九六六年夏天,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在祖国大地上燃起,从破四旧到打倒一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全国上下的青年学生、工人、农民都被卷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浩劫。而这时的谢积安正在省气象局接受战时报务员的业务培训,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他完成学业从气象干部培训班结业。面对工作,面对人生,何去何从?年仅十七岁的谢积安做出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相信的决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气象战线上最能磨练人的高山站---七仙山去。

    七仙山,海拔1414米,常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0%以上,墙上长年都能见着水珠子;被子也总是湿漉漉地,盖在身上还要靠人体烘干;一年365天有近220天是云里雾里,不见太阳,不见星星;每年的3月到9月都与闪电和雷鸣同吃同住;冬天,最低气温零下15度,刚洗完脸的毛巾不到五分钟就成了一张硬板板,鼻滴都会成冰;如此天气里观测员还得穿着草鞋、踩着齐膝深的冰雪到观测场去做整点观测。漫长的冬季需要御寒,唯一的方法就是靠炭炉取暖,而每年冬天烤火用的木炭也都是同志们自己动手砍柴焖烧的。一年四季雪里雾里,风里雨中,风大时竟连风速仪都不能开,否则指针就会被打断,而观测的同志则要用粗绳系着爬出去收集资料,才不至于被风刮跑。至于探亲那年月是一种奢望,探父母三年一次假(没有结婚一年一次),探妻子也就一年一次。这当中还得把握好请假的时机、乘车路线,因为在六七十年代乘车是一件很费神的事儿,由于买不到车票在出发地或转车的地方等上二、三天是"家常便饭"。

    七仙山位于武夷山脉北段,海拔高,环境恶劣,没有在山上呆过的人很难体会山上工作和生活的艰苦、单调、枯燥、乏味,只有在探亲时,才能回一次龙岩的老家,与父母、妻儿有短暂的相聚。一九七二年他的大儿子出生时,妻子住进了龙岩人民医院,而他这里由于人员一时间调不过来,连探亲假都请不了,等请到假回到龙岩时妻子和儿子早已回了适中的老家。他们就这样经受着与常人不一样的磨练,在那样的环境下谢积安一呆就是十四年,从报务员到观测员,从一个青春少年走过了而立之年。当我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他得以坚持,他只轻轻地道出一句---"为了心中的那份向往"!

    "为了心中的那份向往"!?我百思不得其解。莫非他向往高山?难道他乐于艰苦?

    时隔多年,偶尔有年轻人问起那段经历,他会象讲革命历史故事似的,美美道来,脸上总带着一份自豪,而且每当此时谢积安好象又回到了青春岁月,陶醉于幸福之中。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从他的脸上读懂了他心中的那份向往:气象工作涉及面广,气象资料的采集面宽,工作的条件和环境差异很大,有城市、有乡村;有平原、有沙漠;有高山、有海岛,在当时的条件下那一个台站都不能没有人去,否则就会出现资料的缺失。沙漠、高山、海岛条件尤其艰苦,那里是考验人、锻炼人的地方,那里更需要意志坚强的人。"用我的辛苦能够唤取他人的幸福,我何乐而不为呢"!呵,这是一种多么真挚、多么朴实的情感啊,这是一种爱,一种无私的爱,这是一种大爱!在我们的祖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加呼唤这种最善良的人性的回归,但愿我的同事们能将它发扬光大。

    二、坚信,蓝天下会实现我心中的梦想

    随着恢复高考后的一批新生力量的注入,1981年底省局决定让谢积安等较早上山的同志到市县气象台站工作。这期间他原本有机会调入厦门市气象台工作,但是1985年永定局实施台站整体搬迁,一时间人员奇缺,而时任永定局头儿的张兴兰找到谢积安要求他到永定地面组从事测报工作。在异地他乡干了将近二十年气象工作忽然要回到家乡去,可要去的却是永定而不是龙岩,怎么办?谢积安没有提任何条件和要求愉快地应承了。因为他坚信只要守住自己的那份责任,认真履行好地面测报的岗位职责,信守职业道德就不论在龙岩还是永定都一样能为家乡的气象事业添砖加瓦。

    在最初建站的日子里,测报人员要兵分两头对比观测记录,两边观测两边跑,人员就显得更加紧缺,有些同志不习惯吃苦产生一些怨言。此时,作为一名在高山站工作了十几年的谢积安总是耐心地开导大家:困难和辛苦都是暂时的,更何况这点困难和辛苦与艰苦台站比比算不了啥呀,如果需要帮忙你们跟我说说我随叫随到。几句贴心的话说得大家心理热乎乎地,怨言没了,动力和合力也就有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期顺利地完成了对比观测任务。在永定局的这些年里,谢积安同志以自己一种特有的精神,以对气象事业最原始的热爱和执着,坚信在这片蓝天下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铁打的台站,流水的观测员。新人来了,谢积安与老观测员一道手把手地教,从每个数码字的规范到每组电码的编写;从能见度观测到地面规范的正确应用;从每组数字的记录到整份报表的制作。一批又一批的观测员成长起来了,又一批一批地调离地面观测岗位,不变的是谢积安和他的测报岗位。当年的谢大哥已经成了谢老哥、如今更由"谢叔叔"升为"老谢叔"!如果你认为这是随着年龄增长大家在更换对谢积安的称呼那就错了,错了呀!让我们看看从小在永定局生活、成长的张惠莲眼中的"老谢叔"吧。

    "无论是烈日炎炎、寒风刺骨,不论电闪雷鸣、暴雨滂沱,他们都坚守在观测场、值班室。日复一日,昼夜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观测场和值班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这,就是地面气象观测员,我们的谢积安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员。虽然他已两鬓斑白,却炼就了对气象事业一颗不老的心。"

    "测报工作很辛苦,要使观测结果准确无误,需要的是慎密、细心,认真和过硬的技术本领。要取得百班等荣誉,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百倍的努力。工作中老谢叔他严格遵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严肃对待每一项观测、每个数据、每份电报和每份报表。对于数据,哪怕微小的出入,他都反反复复地推敲。同事们都戏称他是一个"比女人还细心的男人"。几十年来,他预审的报表数不胜数,但出错的却是少之又少。这是刻苦努力换来的,更是爱岗敬业结下的硕果。他常说:'只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工作中一丝不苟,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完不成的任务'。"

    "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对于局里分配的重活﹑累活、脏活,他从不讲条件,从不讲价钱。谁家有事,他主动为他们代班,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旦遇上恶劣天气他即使不当班也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值班室,遇到观测仪器出现毛病他也总是及时帮助检查维修。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清晨,风自记仪器出现了故障,经过检查分析确定系风的感应部分出了问题,于是老谢叔爬上十几米高的风向杆修复被冻固的风杯,因结冰杆滑,同事们都在为他担心,为他捏着一把汗。可他说:'我是老观测员,我不上谁上?!只要风杯转起来,记录不缺测,这点活算什么'!2007年,在全国范围的气象业务大调整中,永定县气象局升格为国家观象台,每天必须进行24小时气候观测,工作量突增好几倍。由于当时的客观原因,整个测报股只有5个人值班,年轻的观测员都喊累,他却毫无怨言,默默的坚守工作岗位。任务增加了人员也随着增多,每当新同志报到他总是亲自带班,'带班既要带技术也要带作风,才能把新同志带好'。他对新同志既严格要求又诲人不倦,既言传身教,又分析问题举一反三,不厌其烦。于是乎大家都说他有张婆婆嘴,有颗敬业的心,亲切地称呼他'老谢叔'"。

    你知道了吗?"老谢叔"就是他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代名词;你明白了吗?就是这些个平平凡凡才交织成了谢积安心中的那份梦想!

    三、坚守,一生不变的追求

    张宇,一个到站才一年的大学生用他自己独到视角和流畅的文字描述了谢积安: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傅,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不经意间,几十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就,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天,他依然还坚守在自己的测报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神圣的义务和职责,从自身做起,塑造着新时期气象人的光辉形象。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老谢叔"--谢积安老同志"。

    "奉献、敬业、忠诚、责任",这一词组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重要的位置呢?有的人也许会认为这些都不是成功的要素,但她却是"老谢叔"一生的座右铭。也许更多人看重的是文凭、机遇、熟络的人际关系和八面玲珑的处事能力,这样的人也许会给我们一种工作灵活、办事周全的表面现象,但是如果这些人不把奉献、敬业、忠诚、责任放在眼里,那将可能使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危险和灾难。就象一座座如彩虹般美丽的桥,行将垮塌;象一艘艘满载着无数生命的船,转眼即沉……;如果是这样,我们的事业和未来咋办?我们的希望何在?我们以至整个社会的责任何在?!

    "责任"!此时此刻,我觉得这两个字是那么地沉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想一想,自己的肩上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的责任是为人师表,传授知识,培养孩子们成长为祖国的栋梁;威武的军人,他们的责任是服从命令,保家卫国,为了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令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他们的责任是救死扶伤,拯救生命。作为气象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是科学测报,服务社会,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和老谢叔相处的时光里,从点点滴滴之中,在老谢叔的身上时时刻刻都体现着奉献、敬业、忠诚、责任所焕发的力量。

    气象测报工作是一项很平凡的工作,但是,要在这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就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技术、坚韧无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位哲人说过,伟大往往是在平凡的夹缝中闪光。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常听到有人这样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辈出的年代,要不然我也会扬名天下!或许还会听到类似的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露露脸!是啊,和平年代,普普通通的岗位,简简单单的工作,我们真的很平凡。但是,伟大却寓于平凡之中,平凡中,我们一样能高扬起脸;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并且在奉献中得到升华。

    悠悠永定河,青青凤城山;春去秋来,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客家聚居地,在这方倍受世人瞩目的红土地上,谢积安在默默地奉献着: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更有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别人都会往屋子里躲,他却要往观测场跑;冬天,寒风刺骨,别人都在家中享受着那份温暖时,他却要定时地往返于观测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轱辘似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他眼观雨季变化,耳听雷鸣轰响,身验寒暑交替,心中却始终揣着万家灯火下人间的冷暖,即使生命如流星般地逝去,也要让自己的人生折射出光彩!这就是谢积安,一个出色的观测员,一个特别能战斗的人。怀着对气象事业的无限深情,他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铸就着一生不变的追求!

    如今的谢积安已经五十九岁了,离退休的日子仅有一步之遥。在一般人都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年龄,老谢啊,你该歇歇了!然而,我们的谢积安此时想得最多的是在退休前如何做好传、帮、带,怎么样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把自己毕生所积累留给永定局的地面测报,留给自己钟爱一生的气象事业。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力提倡和弘扬的气象职业道德;这,就是我们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今天最最呼唤的岗位责任!是啊,就是这种责任!在气象部门的几十年里炼就的岗位责任使谢积安为地面测报耕耘了一生,也就是这种责任才是谢积安同志这一生永远不变的追求!

    谢积安,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在平凡中默默耕耘、默默奉献的人!


责任编辑:叶玲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