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使越来越多老年人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在调结构、促内需、保增长的新形势下,不失时机地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全国老龄办最近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的养老服务产品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包括养老服务产业布局不合理,服务水平不高,性价比不高等等。
针对这些“老”问题,各地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探索各种举措,力图破解一些长期以来的掣肘——
“浙江省确定了以老年福利事业为重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构建适度普惠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吴桂英介绍,浙江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目前是762万,占全省户籍人口的16.8%。为了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个省专门制定了财政补贴民办养老机构制度和优惠政策,县、乡镇、村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建设整体推进。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正从城市向农村扩大覆盖。”吴桂英说,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生活的后顾之忧,更使他们活得更有尊严,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不只是浙江,北京、上海等地也同样有着各种新的举措……一些代表委员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中国正努力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们的确看到了让中国走出“银发尴尬”的希望所在——“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如何让老年人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怎样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老龄人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如何建立起老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如何促进各项老龄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银发一族”的生存状态牵动代表委员的心,他们纷纷建言献策——
致公党中央提交的提案这样写道:建议从现代服务业的角度去定位养老服务产业,突破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对养老服务产业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解决日益突出的发展滞后问题。
“还应该进一步加大社区助老服务的力度。”全国政协委员洪天慧表示,社区助老服务对于缓解家庭长期照料护理的困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也可以为长期照料者提供短期照料帮助和精神支持,有助于改善照料提供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福利水平。
“建议将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加大对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福利事业过程中的财政补贴,提高金融信贷、土地供给、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的操作性。”吴桂英代表说,这样将会推进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 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