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屏南县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http://wmf.fjsen.com 2019-08-23 17:37:51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屏南县古村落龙潭村   屏南文创、屏南县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8月23日讯   近年来,屏南县结合全域旅游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有利契机,以村落为平台、文化为基点、创意为关键,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新路径,构建“党委政府+艺术家+村民+古村+互联网”运行机制,打造文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在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示范村落文创旅游、培育乡村新型业态、改变村民精神面貌、对外树立文创品牌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文创村落逐步成为有情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

一、基本背景

屏南县地处鹫峰山脉中段,福建省东北部,平均海拔830米。县内村落众多,小而分散,星罗棋布,总量近千。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与全国许多乡村一样,人口外流,产业凋敝,老屋荒废,村落衰败,文化式微,廖廖数人甚至空无一人的村落并不鲜见。尽管目前全县保存较为完整的村落仍有200多个,中国传统村落22个,然而传统风貌遭遇侵蚀乃至衰退消亡的趋势仍在延续。

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文化根脉。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中华历史信息和核心的中华文化基因,比一般乡村更具独特价值。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中央和省区市遵循“应保尽保、能保尽保”思路,先后公布了五批总数为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和若干省级传统村落,但是,对于全国52.58万个行政村、261.7万个自然村而言,保护比例仍然有限,而且,仅靠一般性保护是很难避免“空心村”大量出现之势。

面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农村传统文化传承日渐丧失活力的困境,2015年,屏南县工作思路从物化保护调整为活化利用,将创意作为村落活态发展突破点和引爆点,建立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运行机制,确定漈下、双溪、龙潭、厦地、前洋、棠口、前汾溪等首批10个传统村落试点推行文创计划,以期达到引才引智、聚人聚力、活业活村之效。

二、主要做法

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对村落文创这一新生事物,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在组织力量、资金投入、机制创新、氛围营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村落文创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点上深化、面上扩展。

(一)提供三项配套

一是政策措施配套

先后出台《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屏南县加快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明确战略目标、产业布局、政策支持等事项。规划建设东北线、东南线、西南线三条文创线路,在文创村落打造比传统农村更高级的生活和创业方式,建成有情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以点带面促进文创村落逐步实现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振兴。

二是资金投入配套

在财政基础薄弱情况下,明确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文创工作专项资金,用来聘请文创专家、维护文创基地、补助众创空间、开展文创活动等文创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工作。同时,争取和整合上级项目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倾斜支持文创村落建设。

三是公共服务配套

在文创村落,优先建设通村公路“单改双”工程,优先开展河道治理、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等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优先满足医疗站所建设、完全小学复办、文化场馆配建配置等需求,优先提供民居修缮和空间改造专家免费设计,弥补基础性短板,增强个性化服务。

(二)建立三大机制

一是组织管理机制

每年将村落文创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进行推进,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成立以县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总负责、县政协主席具体负责、其他相关县处级领导分工负责的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指挥部,抽调和聘用人员充实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乡镇、村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在文创村落指定县处级领导挂钩帮扶、派驻专家策划指导,构建县、乡、村三级力量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土地流转机制

对文创村落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采取征用方式解决;对外来村民出资修缮旧宅,采取租赁方式解决;对国有和集体投资收益项目涉及的旧宅基地等,探索村民自愿返还,村集体有偿收回等方式解决。目前,普遍采取租赁旧民居、旧宅基地方式,有期限流转使用权和经营权。这其中,村级组织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统一由村委会与产权人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再与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租期分为15年、20年、30年三档),这种中介式间接流转方式,可减少中间环节消耗,避免出现哄抬租金、权益纠纷等无序现象。

三是乡建管理机制

为减少项目审批流程、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屏南县出台试行村级小额工程招投标管理、村账乡管等一批“接地气”文件,并鼓励文创村落敢于改革、先行先试,创新村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熙岭乡由此出台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制度,龙潭村试行采用“工料法”计算工程成本,允许村级组织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做好材料入仓、出仓、用料、用工、施工等全过程监督,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增加务工收益、确保廉洁建设。同时,普遍采取“代建制”,由村委会以“人工费+材料费”方式计收承租人房屋修建费用,以经济高效方式修复利用旧宅,破解传统村落“保”与“用”难题,使众多闲置、荒废的老屋“变废为宝”。

(三)着力三个引进

一是引进高端人才

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抓,对古村活化利用具有引领作用或重要影响的专家,不分体制内外,均视情提供一定资金等方面支持,充分信任和支持专家在所驻村落自主发挥作用。先后引进林正碌团队、瑞典籍华人程美信团队、复旦大学张勇教授团队、中国美院陈子劲教授团队等一批专家,在多个村落开展驻创活动,主持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

二是引进新老村民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创业平台、开展创意活动,打造比传统农村更高级的生活和创业方式,传统村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引来大批城市居民入住、大批外出村民回流,让一批传统村落日渐出现复兴之势。如龙潭村,原有1400多人口,实施文创计划时,仅剩100多人,如今新老村民已达600多人。

三是引进社会投资

政府主导、政策引路、文创搭台、市场唱戏。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传统村落已成为可以满足多种需求的大舞台和招引社会投资的大平台。除引进50多户外来住户出资在龙潭、四坪等村落修缮民居外,还引进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南京先锋书店、上海巴罗阿图教育集团、宁德千乘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企业和个人在棠口、厦地、前汾溪、龙潭、双溪等村落投资文化、教育、农业等项目,市场化和民间性投资氛围逐步形成。

(四)突出三个培育

一是培育新理念

有序推进“文创种子工程”,在村落实施文创计划之前,由相关村选送部分村民到双溪安泰艺术城,接受一两个月“人人都是艺术家”油画公益培训,培训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让村民学习油画创作及新媒体销售画作,更主要是让其学会与外来学画和驻创人员打交道、交朋友,摒弃旧观念,接受新理念,提高自我价值认同,回村后更易与引进的新住民沟通融合。

二是培育新业态

采取对村落首批民宿、艺术空间等给予减免租金或资金补助等措施,以文创带动新业态培育,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农业、商贸等不同业态跨界融合,在龙潭、双溪、漈下等村催生文创旅游、旅居养生、研学旅行、生态农业、文体消费、餐饮住宿等新业态;艺术创作室、培训空间、图书馆、写作营、咖啡屋、茶室、酒吧、餐馆、民宿等新兴经营主体已达100多家。

三是培育新社区

探索给“新村民”颁发居住证,强化其归属感,调动其积极性,共同参与村落卫生维护、生态保护等公共事务;支持新老村民开展地方戏曲等非遗项目传习和举办传统节庆、文艺表演、美术展览、文创集市等文化活动,促进新老村民交流融合、密切关系。通过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培育有温度高品质的农村社区,由此也将带来农村治理方式转变。

三、主要成效

四年来,在各试点村落,通过文化创意活动吸引人留住人,为乡村聚“人气”;通过改善人居和创业环境培育新兴业态,为乡村揽“财气”;通过活化村落增强村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为乡村兴“文气”;将偏僻之地打造成为文化输出地、优质生活社区和新型创业空间。

(一)推动传统村落保护

村落文创工作,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村落资源的珍贵价值,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更多人参与到村落保护,有力推动了村落整体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程美信团队在厦地村驻创期间,对全村63幢古民居中的近50幢进行主体加固、防漏、排水等修缮处理,还原石板路面约3公里,拆除无序拦河坝10多处,重建石拱桥,新修环村步道等,村落环境和空间极大优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漈下、厦地、前洋、龙潭、四坪、棠口、降龙等村落,不仅得到很好保护,还有序修复部分重点传统建筑,并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村落文创为乡村带来人才和智力支持,有效促进农村文化事业进步。一些文创村落相继建设了公益艺术教育中心、美术馆、博物馆、酒博馆、音乐吧、图书馆、影像馆、儿童乐园等各种公共文化设施,极大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同时,自主文艺活动频繁,文化氛围十分浓郁。举办了黄酒节、艺术节、戏曲文化节、导演电影节、农耕文化节,艺术展、美术展、文献展、摄影展、陶瓷展,音乐表演、实景演出、影视拍摄、电影培训、文学创作、歌曲创唱、学术论坛,等等。传统村落转变为大型文化艺术空间,各种文化艺术形态与传统村落文化交相辉映,各展魅力,对外界产生强大磁吸力。

(三)催发文化艺术扶贫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决策。通过开展油画创作、创意产品创作等文创项目实施,丰富了扶贫工作手段,促进了精准脱贫。相关村落选送8批120多人次村民学习油画创作和营销,人均实现创收5000多元。特别是对一些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既增加收入,又增强自信,促进了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残障人士沈明辉、杨发旺、薛美兰、杨夏妹、林苑松等人,通过学画售画,年收入少则过万,多则超10万,其作品被选送参加法国里昂界外双年展、武汉双年展等,被北京798画廊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成为一群励志榜样。

(四)带动乡村文创旅游

文创因发生于传统村落而倍受关注,传统村落因开展文创而日渐兴盛。每年吸引成千上万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艺术爱好者驻留屏南数天甚至数月,不少人还选择留下过节过年,俨然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吸引了纷至沓来的乡村旅游、文创体验者。2018年,相关传统村落全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各种众创空间、共享空间、青年旅馆、文化休闲吧等新型业态、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为村落带来新鲜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五)扩大文创品牌影响

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获得各界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0月至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就刊播相关报道90多条;接待领导调研、专家考察、党政参观等120多批800多人以及省内外党校现场教学45批2000多人。

四坪村“乡村文创集市”列入宁德市传播“闽东之光”工程十大品牌活动;漈下村列为福建首批特色文化文物示范村;龙潭村、漈下村入选住建部乡村营建优秀实例和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文创推进乡村振兴”机制创新项目在宁德市2018年度绩效考评中位列第一名,列入省委深改办第二批全省改革典型复制推广;省住建厅全省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座谈会在屏南召开,下发《关于学习借鉴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经验做法的通知》;由省委党校组织编写,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文创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屏南路径》现场教学教材;熙岭乡乡建项目“工料法”被总结吸收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培训班”现场考察点设在屏南县。(屏南文创、屏南县文明办)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