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屏南县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http://wmf.fjsen.com 2019-08-23 17:37:51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二、主要做法

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对村落文创这一新生事物,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在组织力量、资金投入、机制创新、氛围营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村落文创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点上深化、面上扩展。

(一)提供三项配套

一是政策措施配套

先后出台《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屏南县加快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明确战略目标、产业布局、政策支持等事项。规划建设东北线、东南线、西南线三条文创线路,在文创村落打造比传统农村更高级的生活和创业方式,建成有情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以点带面促进文创村落逐步实现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振兴。

二是资金投入配套

在财政基础薄弱情况下,明确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文创工作专项资金,用来聘请文创专家、维护文创基地、补助众创空间、开展文创活动等文创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工作。同时,争取和整合上级项目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倾斜支持文创村落建设。

三是公共服务配套

在文创村落,优先建设通村公路“单改双”工程,优先开展河道治理、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等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优先满足医疗站所建设、完全小学复办、文化场馆配建配置等需求,优先提供民居修缮和空间改造专家免费设计,弥补基础性短板,增强个性化服务。

(二)建立三大机制

一是组织管理机制

每年将村落文创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进行推进,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成立以县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总负责、县政协主席具体负责、其他相关县处级领导分工负责的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指挥部,抽调和聘用人员充实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乡镇、村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在文创村落指定县处级领导挂钩帮扶、派驻专家策划指导,构建县、乡、村三级力量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土地流转机制

对文创村落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采取征用方式解决;对外来村民出资修缮旧宅,采取租赁方式解决;对国有和集体投资收益项目涉及的旧宅基地等,探索村民自愿返还,村集体有偿收回等方式解决。目前,普遍采取租赁旧民居、旧宅基地方式,有期限流转使用权和经营权。这其中,村级组织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统一由村委会与产权人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再与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租期分为15年、20年、30年三档),这种中介式间接流转方式,可减少中间环节消耗,避免出现哄抬租金、权益纠纷等无序现象。

三是乡建管理机制

为减少项目审批流程、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屏南县出台试行村级小额工程招投标管理、村账乡管等一批“接地气”文件,并鼓励文创村落敢于改革、先行先试,创新村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熙岭乡由此出台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制度,龙潭村试行采用“工料法”计算工程成本,允许村级组织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做好材料入仓、出仓、用料、用工、施工等全过程监督,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增加务工收益、确保廉洁建设。同时,普遍采取“代建制”,由村委会以“人工费+材料费”方式计收承租人房屋修建费用,以经济高效方式修复利用旧宅,破解传统村落“保”与“用”难题,使众多闲置、荒废的老屋“变废为宝”。

(三)着力三个引进

一是引进高端人才

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抓,对古村活化利用具有引领作用或重要影响的专家,不分体制内外,均视情提供一定资金等方面支持,充分信任和支持专家在所驻村落自主发挥作用。先后引进林正碌团队、瑞典籍华人程美信团队、复旦大学张勇教授团队、中国美院陈子劲教授团队等一批专家,在多个村落开展驻创活动,主持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

二是引进新老村民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创业平台、开展创意活动,打造比传统农村更高级的生活和创业方式,传统村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引来大批城市居民入住、大批外出村民回流,让一批传统村落日渐出现复兴之势。如龙潭村,原有1400多人口,实施文创计划时,仅剩100多人,如今新老村民已达600多人。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