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小学生穿汉服习礼仪 感受国学魅力
http://wmf.fjsen.com 2019-08-19 09:26:24 郑也 来源:平潭文明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穿上汉服感受古典魅力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日,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平潭区侨联、平潭两岸国学中心共同承办的2019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福建平潭营在平潭台创园国学中心举行。作为“寻根之旅”的“编外”成员,平潭10位小学生组成小记者团参与其中,和24位华裔少年体验了一把汉服魅力,为中华礼仪之邦彰显风采。

体验汉服 感受古典魅力 

老师正在讲解古代礼仪

为了让此番“寻根之旅”更具仪式感,也为了让青少年品味汉服之美,此次参与活动的孩子们都将换上汉服。

齐胸襦裙、齐腰襦裙、袄裙、唐圆领衫……当天上午,台创园10号楼两岸国学书吧里,一件件或华美或素雅的汉服在等待着小记者团和“寻根之旅”夏令营成员们的到来。

集合时间虽还未到,已有不少等待参加活动的家长们等在门口。“如今汉服和汉礼已经成了议论的热潮,我平时也给孩子们买了几套汉服,但都只是冲着好看买的,还不够专业。我想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汉服的发展及其礼仪文化。”小记者家长陈云对活动充满了期待。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衣裙边,小记者团和“寻根之旅”夏令营的24位成员悉数到达现场。大家对书吧中品类繁多的汉服表示出了惊叹与喜爱,恨不得把每一件都穿在身上。在小记者们挑选合适的尺码时,家长们也没闲着,他们一步一步跟着“懂行”的家长学习如何穿戴汉服、梳头、整理系带等等细节,力求还原千百年前意气风发的少年人“诗酒肆意为人生,鲜衣怒马正当时”的场景。

经过一阵选择和商讨,在场的大多数青少年们都穿上了交领齐腰襦裙。朱红色右衽上衣配上玄色襦裙,领口上用简单几笔勾勒出宝相花纹理,肩膀上的宝相花则绣工精致,寓意着吉祥如意。经典的红黑搭配把在场所有的青少年都映衬得英姿勃发。“这是我第一次穿汉服,古时候人们都这样穿着吗?真是太漂亮了。”小记者吴安祈激动地说。

串场讲解 打响平潭名片

试穿汉服

虽然24位远道而来“寻根”的华裔少年都流淌着平潭血脉,但大多数人都在幼年时迁居国外或外地,对平潭这几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不甚了解。于是,小记者林睿可发挥“东道主”精神,对24位华裔少年介绍她最喜爱的平潭美景。

“沿着环岛路,就能到达长江澳风力田。一排排大风车映入眼帘,非常壮观。要是正巧遇上傍晚,在夕阳的照射下,大风车会闪闪发亮。向远处眺望,大风车慢悠悠地转动着,吱呀呀,吱呀呀地像是朗诵着优美的诗歌。夕阳把天空和大海染成了金黄色,好像到处洒满了金子。”走进台创园34号楼主会馆,小记者林睿可对着远道而来的“寻根”青少年们介绍她最喜爱的平潭美景。

作为此次的串场小嘉宾,林睿可还用形象生动的话语和切身实际的感受,为华裔青少年们介绍了环岛路上的优美风光。“放眼望去,蓝天、白云、大风车、大海、沙滩、向日葵、石头厝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只要去过一次,相信你们也会陶醉其中。”林睿可毫不怯场的表现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鼓励。

随后,主讲嘉宾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福建省汉服文化协会副监事长董脆红身着自己设计的烟紫色汉服,从复兴汉服的意义入手,告诉在场的青少年们,衣冠只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她此番授课,希望通过汉服让更多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重拾上国衣冠,复兴华夏精神文明。

生动形象的图片配上言简意赅的语句,董脆红从小记者们身着的“交领右衽齐腰襦裙”讲到“唐圆领衫”,在幻灯片上展示出中国传统服饰变化历程的大致脉络。小记者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幻灯片,仿佛跟着董脆红坐上了一班与时光有关的列车,游览在历史的观光长廊之中。

其中,董脆红特别介绍了齐胸襦裙,她说,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课堂上,董脆红对传统古学经典文学信手拈来,令在场的小记者们无不对她的国学知识储备表示叹服。

学礼习仪 具体掌握古礼

学习古礼

如果说,华服是历史的有形遗产,那么优秀中华礼仪就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无形积淀。“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董脆红说,无论以前还是现在,中华礼仪都是当代青少年必须学会的课程。

在礼仪课堂中,董脆红先是将“礼”与“仪”分开解释。她告诉在场的青少年们,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项不同的概念。随后,董脆红具体从立、行、跪、坐等方面对着细节进行指点。

仔细观察董脆红的站姿不难发现,她在站立时,双手交叠垂放于腹前,即垂拱而立。“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男子站立时,心中要有大丈夫的气概,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面不改色,心不跳。和尊长同立时,应该采用恭立或肃立,以示谦逊。俯身程度视尊长而定,要比尊长深。”董脆红说,站立的时候,头要正直,微微颔首,两臂自然下垂,两足平放,稍分开。整理好衣物,端正大腿、双足,并且肘部不要摇动。

这一系列的演示令在场小记者们啧啧称奇,随后的坐容,董脆红邀请现场的青少年们上台一同演示。小记者吴易凡踊跃举手,率先近距离感受传统礼仪的魅力。“虚坐、空坐……我从来没觉得坐下有这么多的规矩,不同的场合,坐法还各有不同。在台上坐着,感觉我的腿都有点麻痹了。”从舞台下来后,小记者吴易凡告诉记者,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感受到礼中所蕴含的庄重的力量。

行礼送礼 延续传统礼节

体验汉服魅力

“无论如何,脊梁都是要挺直的。立、行、跪、坐都是有礼可言的。”董脆红说,礼仪更多的是要求自己。朋友间平等用拱手礼,敬长辈的用揖礼或拜礼。

在礼仪课堂结束之际,在场的所有成员一同跟着老师的节奏行礼,那一刻,有一种自豪之感在小记者们的心中蔓延。“礼,是一个有礼有节的过程,它蕴含着许多人生道理。让孩子们学习礼仪,不只是学习表面的礼仪,更多是用礼中根深蒂固的、推陈出新的优秀文化,去熏陶孩子们。”董脆红说。

小记者卓若茜手里拿着笔记本,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礼节的细节。“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万福礼、叉手礼、鞠躬礼……原来礼节还分这么多种。妈妈从小就要求我懂礼貌,要跟认识的长辈们问好。听了董老师的课,我以后也会在礼节方面更加注意。”小记者卓若茜说,她还准备回家查阅礼节方面的故事,深入了解礼节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具体传承和作用,尽自己所能成为一个“守礼”和“爱礼”的小记者。

佛珠、古扇、皮影人偶……在活动的最后,平潭时报的小记者们还为来自来自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的24位青少年献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特别注重礼节。礼是人与人交往沟通的媒介,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更是修养的表现。虽然现在古礼节已经不常见了,但就像老师所说的,微笑应答、点头、躬身,这些都是礼,都是生活的智慧。”小记者家长李海玲说,以后,她也会给家中的孩子们制定礼仪计划,引导孩子们重视传统礼仪和生活礼仪。(平潭时报见习记者郑也/文 记者 林映树/摄)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