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理 规范社会文明
不听劝导,多次将装修垃圾随意投放,还试图抵赖……被监控探头“逮”个正着的后坑社区一居民,因此被厦门市湖里区城管执法局金山中队依法处罚50元。
发生在2018年10月的这个案例,是厦门市首次利用监控取证,对个人开出的垃圾分类罚单。罚款数额不大,却折射出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不再“纸上谈兵”,对居民个人已从劝导为主迈向“动真格”了!
厦门市不仅加大了对各种不文明陋习的处罚力度,更在“精准治理”上取得成效。
早在制定《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时,厦门就采取“负面”清单的做法,将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避让行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不文明旅游、携带犬只户外活动违规等9类不文明行为列入重点治理清单。
“陋习有很多种,但不是全部适合通过立法来调整,负面清单主要是为了实现精准治理,促进社会文明。”厦门市人大法制委秘书处处长李明哲说,被列为重点治理清单的9类不文明行为都是厦门市民选出来的最讨厌的陋习,具有一定危害性,但同时可执行,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整治可以达到效果。
不仅如此,对9类不文明行为的治理,厦门市政府可以确定一定时段一定区域内先执行,再逐渐扩展开。同时,厦门市政府还被授权,根据本市社会文明促进工作的现状和目标,对重点治理清单的实施进行动态调整,根据需要对重点治理清单进行扩展,以适应发展变化要求,进一步提高治理效果。
精准治理,源自对9类不文明行为的行为模式和对应的法律后果的精准设计,以及在罚则的细化。比如,行人乱穿马路,就细化成6种情况,不同路口的通行规则不同,设置了不同底线,会被依法处以50元至100元的罚款。
“这次的法规设置不再是宽泛的处罚标准,根据危害性从轻到重,哪一种行为罚多少一一对应、一目了然,这就是精准立法,便于精准治理。”在李明哲看来,“一目了然”很重要,既便于执法部门执行,也便于市民遵守,有利于社会文明规范的形成。(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