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在职党员进社区 志愿服务助推小区守望相助氛围
http://wmf.fjsen.com 2019-05-27 10:01:06 石芳 来源:龙岩文明网

  1267个“兼合式”党组织活跃在全市各个小区,586个“红色业委会”投入到建设“红色幸福小区”的实践中,成为服务小区治理的主力军;在很多老旧小区,公共环境一改脏乱变得干净整洁;业主间由对门不相识变成熟人、朋友,守望相助……在龙岩,市民们切身体会着小区治理所带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我市全面铺开和持续实施“在职党员回家”工程,探索实践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组织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服务群众、实现居民小区“兼合式”党组织全覆盖,建设“红色业委会”,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激活小区治理一盘好棋。

  每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坚强的堡垒,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红土地上的共产党员秉承着苏区干部好作风、争当“急先锋”,志愿服务的足迹遍布街头、社区,走进群众的心里,为新龙岩建设奉献红色力量。

  激活红色基因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您好!我是莲东社区的在职党员。我们一起来学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知识。”“你们党员下班后还当志愿者,真不容易!快进来坐坐吧,喝杯热茶。”……这个周末,中心城市的每个小区里都会出现这样温馨的场景。

  而这在几年前,入户宣传的党员还时常遭遇按门铃时的等待、房主开门时的冰冷脸色和锐利审视及严厉责问。“天道酬勤,在我们的坦诚微笑、真情感动下,房主人的脸好看了、说话也热情了。”参与活动的党员心里美美的。

  变化得益于我市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探索——“在职党员回家”工程。如今,城市基层治理向着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方向发展。

  2015年7月,我市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古田会议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等党建经验,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办法,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民服务工作”,聚合散居在城市中的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在职党员主动服务,做社区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建设者。

  “深化拓展‘民情工作机制’‘四点工作法’‘党员e家’‘闽西党旗红’等党建工作品牌,探索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龙岩模式’。”把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写入市第五次党代会决议,足以彰显其重要意义。

  2017年12月以来,我市进一步深化“党员回家”工程,打造“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的升级版“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让党员真正“回家”。

  据介绍,成立由常住居民党员共同组成的“兼合式”党组织。让党员“回家”亮身份,成为所在小区业主的“主心骨”,为小区规范化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在全市1479个居民小区,单独或联合成立了1267个“兼合式”党组织,构建“社区党组织—居民小区‘兼合式’党组织—楼宇(楼栋)党小组—居民党员”组织体系,实现小区党建全覆盖。

  自此,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从“幕后”走向“台前”,争当模范居民先锋、民情收集先锋、政策宣传先锋、纠纷调解先锋、志愿服务先锋,成为打通党建服务“最后一百米”的“领头羊”。

  据了解,全市43157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小区)报到,120名市(县、区)委领导、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挂钩82个社区,组建55个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小组,选派27名机关党员干部挂职社区第一书记,增强了街道社区力量。

  创新制度护航

  下好党员回归这盘棋

  舞台搭建起来了,如何让在职党员真正做到身到、行到、心到?

  在实践中,我市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简便易行、能复制、有实效、可持续的路子,有效解决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到位、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工作难持续”4大难题,构建了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新机制——

  通过领导示范引领、实行“线上线下”双报到、发挥基层单位党组织的作用,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到位”问题,确保“下到位”;

  通过建立“立体网格”、发挥社区“主持人”职责、建立服务确认机制和“线上线下”联动机制,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难组织”问题,确保“动起来”;

  组织争当“五个先锋”活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实施领导挂钩制度、实施“红土幸福社区”建设工程,群策群力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作用难发挥”问题,确保“出成效”;

  严格考评问责、建立“龙岩市在职党员进社区”信息平台、明确部门职责、推动资源下沉,强化保障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难持续”问题,确保“可持续”。

  有了制度护航,“在职党员回家”工程的基础更加坚实。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率达100%、服务率99.93%,组建了1119个社区网格临时党支部、946支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市社区设立在职党员工作站、党群工作室等服务点119个,开展“党员服务队”等组团式服务1123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3526次。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4月底,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15.4万余个服务岗位、结对帮扶615对、认领10772个微心愿,进社区38.6万人次,帮助解决问题3.3万多个。

  通过“在职党员回家”工程,在职党员成为增进居民交流互信中的“催化素”、在提升社区(小区)党组织组织力中的“脊梁骨”、扩大党在城市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中的“培育员”、推动党建融合中的“助推器”、推动党建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中的“润滑剂”、在提升社区(小区)治理水平中的“领头羊”。

  勇于担当作为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彰显

  昨日,走进新罗区华莲社区恒兴绿景小区,眼前呈现一派新景象:从以前的门禁形同虚设、人员随意出入到如今的规范管理;污水倒灌横流的景象一扫而空,换来环境的整洁干净……

  改变始自去年4月,小区响应市委号召成立了小区党支部,市委讲师团团长冯岳当选为支部书记,与小区党员携手建立小区治理体系,解决小区治安、卫生、环境等居民关注的实际问题。

  在观念上从“政府的官员”变为“群众的服务员”,在行动上从“管理者”变为“执行者”,从“指挥员”转为“战斗员”——自启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起,我市便给党员们设定基本遵循。

  实践证明,“在职党员回家”工程是叫好又叫座的。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在职党员到社区回小区服务,不仅为社区党组织和小区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罗北城街道北星社区金色家园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小区医生党员住户多的优势,组织党员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心肺复苏、内外科以及血糖血压测定等医疗专业服务;

  福建煤电公司小洋退休基地小区,一群平均年龄70多岁的离退休老党员鼓足干劲与业委会一道精心治理小区,着力补齐治安管理、公共卫生,把小区治理成为环境整洁优美的文明小区。

  不仅如此,义诊义卖、扶危救困、维护秩序、宣传动员……在每一次倾心服务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广大在职党员在小区党组织的带领下,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打造‘红色业委会’,引领小区依法自治管理,相信睦邻友好、守望相助氛围一定会形成。”华莲社区党委书记邱鹭鹭如是说。(闽西日报记者石芳 通讯员 张建业)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