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制度护航
下好党员回归这盘棋
舞台搭建起来了,如何让在职党员真正做到身到、行到、心到?
在实践中,我市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简便易行、能复制、有实效、可持续的路子,有效解决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到位、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工作难持续”4大难题,构建了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新机制——
通过领导示范引领、实行“线上线下”双报到、发挥基层单位党组织的作用,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到位”问题,确保“下到位”;
通过建立“立体网格”、发挥社区“主持人”职责、建立服务确认机制和“线上线下”联动机制,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难组织”问题,确保“动起来”;
组织争当“五个先锋”活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实施领导挂钩制度、实施“红土幸福社区”建设工程,群策群力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作用难发挥”问题,确保“出成效”;
严格考评问责、建立“龙岩市在职党员进社区”信息平台、明确部门职责、推动资源下沉,强化保障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难持续”问题,确保“可持续”。
有了制度护航,“在职党员回家”工程的基础更加坚实。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率达100%、服务率99.93%,组建了1119个社区网格临时党支部、946支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市社区设立在职党员工作站、党群工作室等服务点119个,开展“党员服务队”等组团式服务1123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3526次。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4月底,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15.4万余个服务岗位、结对帮扶615对、认领10772个微心愿,进社区38.6万人次,帮助解决问题3.3万多个。
通过“在职党员回家”工程,在职党员成为增进居民交流互信中的“催化素”、在提升社区(小区)党组织组织力中的“脊梁骨”、扩大党在城市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中的“培育员”、推动党建融合中的“助推器”、推动党建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中的“润滑剂”、在提升社区(小区)治理水平中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