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12日讯(通讯员 陈晓龙)2018年,南安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注重顶层设计、试点先行,针对移风易俗工作认真“对症下药”,促进移风易俗工作“脱胎换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的新风尚逐步形成。中国文明网专题刊发了12篇专题报道,福建省文明风刊发30篇报道。江西省赣州市文明委一行人到该市参观考察移风易俗工作,充分肯定该市工作做法。
一、针对思想“软骨病”栽植“强心疫苗”。陈规陋习往往根深蒂固,干部群众常有畏难心理,容易患上得过且过的“软骨病”,南安市在思想层面上栽植“强心疫苗”,破解了这一难题。一是思想“化瘀”。坚决贯彻中央、省、泉州市移风易俗决策部署,落实好单位“一把手”管移风易俗制度,深化“全员管风俗”格局,有效破解了管不到、管不动、管不了的“三不管”问题。二是人事“做引”。以两办名义制定工作方案,要求各单位落实好工作职责,实现各单位的移风易俗工作有方案、有活动、有人员、有落实,实现全市424个村(社区)实现“一约四会”全覆盖,为移风易俗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学训“明目”。坚持开展好移风易俗培训工作,组织12名业务骨干参加泉州市移风易俗工作培训班,组织500多名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移风易俗专项培训。积极推行“送教下基层”活动,开展调研活动3次,有效破解了移风易俗工作“无头绪、无内容”乱象。
二、针对组织“关节炎”打上“预防霉素”。根据移风易俗工作组织难、开展难的“关节炎”问题,南安市在组织层面上打上“预防霉素”全面破解了这一难题。一是组织“点穴”。市镇两级均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在全省将全市分沿海、中部、山区3个片区,实行“点穴”疗法,各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移风易俗责任书签订率为100%、落实红白喜事报告制度100%,做到以上率下,树立标杆。二是责任“降火”。针对工作实际,将移风易俗实施情况作为乡镇(街道)和村(居)年度绩效考核等各类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今年已开展3季度考评。强化重点人员管理,结合巡察、责任制检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等开展专项督查,十八大以来,全市共查处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6起。三是典型“消炎”。高度注重培养和宣传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在向阳以群众为师,组织4个村破解百年“佛生日”陋习,在梅山主办了2018泉州市“身边故事·共同铭记”主题晚会,在洪濑、金淘、英都、康美、柳城、省新举行移风易俗专题晚会,开展李光前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开展身边好人征集、表彰美德少年过程中将移风易俗纳入评选全过程,有2个村被中央文明委表彰,有47个文明先进受省委省政府表彰,进一步强化典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