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提线木偶戏:文官出场 四个动作亮相
http://wmf.fjsen.com 2018-09-17 09:26:22 赖全平 来源:东南网

宁化传统木偶戏戏目多为《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历史名著改编而成的,还有民间传说,有一定的劝诫和警示作用。据1987年当地的统计数字,全县有业余木偶戏团11个,主要分布在泉上、沿口、沿溪、安远、杜家一带,较有名气的艺人有李巴子、李上永、赖天水、危朝仕等,常演剧目较为丰富,主要有《对金钱》《白蛇传》《二度梅》《昭君传》《赵玉林》《珍珠塔》《金钗记》《珠砂印》等数十部,深受观众喜爱。

逢年过节、迎神赛会,或是乔迁新居、孩子升学、老人做寿,村民都会请木偶戏班子进场演出,热闹几天,以示庆贺。宁化木偶戏唱腔为祁剧,属乱弹,以皮黄为主,视剧情、角色,插用采茶调、京调等,舞台语言则与闽西汉剧同,伴奏有锣鼓、管弦、唢呐及帮唱。木偶戏班农忙时分散在家务农,逢年过节或农闲时组班到外演出。戏班人数大多为五人,两人同台表演,三人伴奏,剧情节奏相对较慢,剧目陈旧更新少。

傀儡偶身高60厘米~70厘米,虽属提线类,但偶身为24身,俗称二十四诸天,角色可达70多个,可以根据不同服饰装扮出大量角色。木偶戏行当与京剧相似,分为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下面又有更细分支,不同行当的动作有不同的规范,比如文官出场就要有整冠、排衣、撩袍、端带四个动作,生走八字步,旦走小碎步,而武打场面更加复杂,对操纵技巧要求更高。

随着城乡电视电影、手机电脑的不断普及,加上提线木偶艺术存在表演形式老旧、舞台设计陈旧等缺陷,观看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了,真正能欣赏其中艺术性的人更少了,客家木偶戏正走向衰落。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赚钱,木偶戏的观众以老人和孩子为主。

近年来,宁化县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木偶戏。2016年9月,水茜中心学校正式将木偶戏引进校园,充分利用当地盛行客家木偶戏的优势,定期邀请民间艺人进校指导,排练适合学生表演的木偶戏。2017年1月,三明市第三届少儿春节联欢晚会上,水茜中心学校选送的提线木偶戏《过关》获金奖。今年7月,宁化水茜木偶戏被列入三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