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十八年磨一剑 文明创建点亮“幸福泉港”
http://wmf.fjsen.com 2018-08-12 11:55:40 来源:中国文明网

  涂岭镇开展移风易俗家规家训“三进”活动

不久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大会在福州召开,会议命名表彰了2015—201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泉港区首次获评省级文明城区,实现历史性突破。喜讯传来,全区上下欢欣鼓舞。这是一件必将载入泉港开发建设发展历史的盛事、喜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要事。从建区开始,泉港就坚定地走上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的壮丽征程,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2015年以来,泉港区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来抓,大力推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与打造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良性互动、齐头并进,城市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取得了显著提升,泉港城乡焕然一新。

泉港在追逐文明城市梦想的创城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华丽蜕变呢?“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这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的三个指标,今天让我们顺着这些指标一起走进“省级文明城区”和全国文明城市泉州市的城区组成部分——泉港。

崇德向善篇

移风易俗 不比排场比慈善

踏入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一股清新的文化之风扑面而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二十四孝图,将“孝德”故事娓娓道来,引来村民的驻足观看和啧啧称赞。同时运用三字经形式编制的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的内容纳入其中,更加接地气。相互摆阔、攀比曾经成为许多红白喜事场面的普遍陋习。自去年以来,东张村把“婚丧从简、厚养薄葬”作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全村简办喜事166场,简办丧事15场,约占婚事丧事总量95%。2017年,全村累计节约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村级奖教助学等公益事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央视《焦点访谈》还关注报道了东张村的移风易俗成效。

这是泉港区移风易俗成效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移风易俗工作联系点之一,泉港坚持“抓两头带一片”,紧抓党员干部、企业家两个重头群体,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对党员干部明纪律、强监管,三年来查处大操大办问题5起,给予党纪处分6人,有效增进红事简办、白事俭办的思想意识。对企业家多引导、立新风,多名企业家将原本准备大操大办的钱转为捐赠慈善事业,累计达3000多万元。在各村(居)普遍建立“一约四会”,对铺张浪费、炫富攀比、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及时劝阻,形成基层广泛的正面力量。

志愿者开展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志愿服务 善行义举成风景

每逢节假日,细心的群众会注意到,在泉港汽车站、公交站点、城市公园等公共区域,会有一群头戴小红帽、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在为城市文明忙碌着,他们有的在交通路口劝导交通,有的在公交站点清理广告垃圾,有的在汽车站、公园、广场劝导文明行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泉港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展和推广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我们将主城区划分为汽车站、公交站点、交通路口、社区服务和公园广场5类服务项目、24个志愿服务网格站点,由41家文明单位认领,利用每月第一个周六及重要节日,开展卫生清洁、文明劝导、宣传引领等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有形化、常态化,营造‘日行一善,月积一德’良好氛围。三年来累计开展210多场次,社会反响很好。”该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道。

同时组建助老服务志愿者协会,打造“爱进百村”“关爱花蕾”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其中,由道德模范连建良牵头开展的“百善孝为先”公益活动,应邀至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龙岩、晋江、石狮、惠安、仙游等地作交流介绍。壮大志愿者队伍,锦绣公园志愿服务驿站入选全省第一批志愿服务驿站示范点,泉港家园义工协会获评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泉港区第四届“感动泉港 道德之光”提名奖获得者(林泽阳摄)

特色品牌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在泉港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沙盘推演室里,小朋友在沙盘上摆放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辅导站的心理咨询老师们从沙盘布景中读懂孩子的情绪表达,进而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做出心理疏导。

这种沙盘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放松自己,自然呈现内心世界,轻松搭建起孩子们与心理咨询师沟通的桥梁,解决了不少孩子的困惑。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辅导站获评首批全省示范站,并荣获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颁发的2016年度“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紧扣省级“教育强区”创建目标,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年来,累计投入2.35亿元,完成12个中小学校改扩建,创新推行教育集团化办学、校长教师城乡交流、普及高中免费义务教育等新机制,成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组织开展少年宫文艺展演和成果展示、“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80多场次,涌现出福建省“美德少年”郭嘉仪、陈诗欢,福建省“最美学生”林燕琴,泉州市“美德少年”庄雪莹等典型。

 

后龙镇后墘村的油画墙颇具特色

文化厚重篇

文化书香“飘”起来

在泉港,“百姓书房”不仅是闹市区的一道风景线,如今也走进了乡村。不久前,涂岭镇秀溪村的“百姓书房”正式对外开放,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阅读乐趣。“百姓书房”还专门设立了儿童阅读区,可提供亲子阅读。所藏书籍涵盖政治、哲学、文学等领域。

“百姓书房”里的藏书,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整个秀溪村都飘满书香。“我们村自从今年修建‘百姓书房’以来,很多年轻人都会带小孩过来看看书,改善了乡风民风。”秀溪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百姓书房”带着泥土的气息来到乡村,是泉港区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坚持公共文化事业工作重心下移,补齐乡村文化设施短板。同时,结合“美丽泉港”建设,泉港依托镇(街道)、村(居),建成锦祥、龙山、凤阳、钟厝、东张、樟脚、小坝等一批文化示范村、精品村,以文化助力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提升人的素质。

文化共享“嗨”起来

近日,泉港区山腰街道乡村文化建设示范点启用暨钟厝文明礼堂正式揭牌运作。该礼堂占地面积为230平方米,由文明礼堂、道德讲堂、孝文化公园和村民活动场所等组成,是展现钟厝畲族村民精神风貌的品牌项目。

为推进文化共享,让文化服务农民群众和农村发展,泉港区建立以财政为支撑、镇村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农村文化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各镇(街道)文化站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00天,并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南音、北管等公益性免费培训。

泉港扎实推进送戏下乡、艺术扶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示、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文化志愿者服务等十大文化惠民系列工程。此外,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泉港、共建共享”为主题,持续开展“送文化下基层、送欢乐到农村”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全区农村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等日趋活跃,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雅俗共赏的文艺节目。

文化产业“兴”起来

近年来,泉港区东张村坚持打好“组合牌”,依托观光农业、油画、南洋楼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使东张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油画村、文创村,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全国文明村。

丰厚的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不竭源泉。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泉港全力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把美丽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美丽”经济。该区将2018年列为“文化旅游发展年”,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重点实施文化事业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行动等八大行动30个项目。

该区还推出“醉美之旅”“钟情之旅”两条文旅生态珍珠链,大力推进旅游+文化、农业、体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培育峰尾古城海丝旅游、涂岭休闲农业新业态,吸引和聚集人气,打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开发建设金钟潭生态旅游项目、黄田溪漂流项目、秀溪田园综合体、小坝蒙古族特色村寨、樟脚油画古堡等项目;创建山腰盐场海盐文化、涂岭绿色生态和体育休闲、峰尾古城文化和研学等文旅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特色村。

泉港城区全景

幸福宜居篇

因地制宜 改善乡村居住环境

走在街头巷尾,说起这几年泉港这座石化新城的面貌,很多人都会感叹变化很大,每年都有许多民生和城建项目开工,从地下管网、道路建设到园林绿化、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等,每一项工程都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面貌,刷新着城市的“颜值”。

漫步泉港区前黄镇古县村村道上,只见道路整洁、路灯明亮、房前屋后绿化美化,这一切都归功于该村认真抓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房屋外观美化等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分时段对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和保洁,做到卫生无死角、水资源无污染,村容村貌改善明显。

像古县村这样重焕光彩的村庄在泉港还有不少。泉港全面开展宜居环境行动,以保护乡村原始风貌、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重点抓好裸房整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五项任务,做到移步换景、看景辨村,彰显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完善设施 有效提升城市形象

近年来,泉港紧紧围绕“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个城市“成长”新坐标,以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着力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管理,补齐建设短板,扎实推进城市形象提升。

泉港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区各类生活要素提标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该区通过启动第二疏港大道、凤凰大道等主次干道道路建设,打通城乡主要节点和梗阻路段,促进城区、园区、镇区间的道路互联互通,打造该区10分钟交通圈,让群众生活更舒适、出行更便捷。在市政设施管养方面,出台“路长制”工作方案,加强城区市政道路隐患排查整治。

此外,该区还全面推行“河(库)长”制,切实做好坝头溪、郭厝溪、龙马溪等河道流域、主河道以及中小型水库、重点围塘的整治工作,并抓好沿岸畜禽养殖清理、污水排放治理。实施“七镇连通”地下管网工程建设,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微动力处理,加速实现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建工作带来的实惠。

民生事业 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近年来,泉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建设、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

泉港每年将80%以上本级财力用于民生,不断推动社会事业、社会治理取得新进步,加快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优化布局和有效供给,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社会救助统筹联动、联合办学、跨级医联体和文化综合体建设等,“救急难”被列入全国综合试点,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形成一批民生领域的知名服务品牌。

2017年,泉港实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每年免除学杂费1000万元以上,惠及5000多名学生,实现从小学到普通高中阶段共12年“普惠制”免费教育。

泉港把公共财政向困难群体、薄弱环节倾斜,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住房安居、养老服务等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标扩面。泉港常年实施就业、安居、帮困、医保、农保、助学等民生工程,实现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四个全覆盖”,建立高龄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慈善救助、松柏助学等制度。(泉州晚报记者吴志明 通讯员 陈三龙 文/图)(除署名外)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