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天津调研时强调,作家艺术家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火热社会生活,扎根人民伟大实践,推动文艺创作繁荣,推出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11月21日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坚持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坚持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这两个基本定位,让文艺作品更富内容、更接地气、更具时代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理所当然也应该是文艺作品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先进的思想引领人、用高尚的内容陶冶人、用艺术的魅力感染人,用丰富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激励人,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这样的文艺作品才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方向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诉求,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事业。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给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对生活素材深入挖掘、精心提炼的基础上生产的文艺作品,更能够放射出思想和艺术的灿烂光华,照耀、丰富我们的现实生活,激发我们追求的热情和前行的力量。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深入生活,热情拥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从平实而丰富的生活经历中汲取营养、积淀素材、激发灵感,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给生活、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明确文艺创作的方向,解决文艺创作为了谁、服务谁的问题,往往决定着文艺作品的深度、厚度、精度和生命力,牢固确立为人民创作的理念,远离铜臭气,不做市场的奴隶,淡泊名利、扑下身子,扎根于人民群众,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吸取人民群众的创作智慧,记录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创作出真正凸显中国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精品,才能经受得住人民的审阅、历史的检验,也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