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应聚焦小人物揭示时代大主题
http://wmf.fjsen.com 2014-11-25 11:06:38 来源:绍兴文明网

改革开放后,小人物依然是作家关注的重点。比如,河南作家、周口市作协主席柳岸的长篇小说《浮生》,通过一个底层小人物柳三及柳小毛、柳大志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投机性,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诡异,引发读者对国民性问题的进一步反省和思考。再比如,作家罗伟章的《我们的路》,写了一个多年在外打工的农民春节回家,又不得不再次外出谋生的悲剧故事,其间另一个主人公便是郑大宝十六岁的一个同乡少女春妹,以及他们在城市挣扎和家乡生活的可悲生活片断。《大嫂谣》用第一人称写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嫂子”,她为了缓解家庭的贫窘,甚至是改变命运而走上打工路。他们的命运是在变革时期,农村大多数人得经历的命运。

由此,让我联想到习近平主席《忆大山》,文中最打动我的是这一段:作为一名作家,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他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华横溢、析理透澈。对人们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他往往有自己精辟独到、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我觉得,习主席当年对作家贾大山的这个评价,不仅是对贾大山本人的肯定,也指明了文学创作的触点和方向问题——文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用现实的眼光看,也是对文学创作中的浮躁、媚俗、过度娱乐化等不良现象的一种批判。

文艺创作需要捕捉时代新意。如何捕捉新意,与文艺工作者用什么样的目光看待生活、感受生活有关。把创作与表演的触角,伸向人民大众,伸向基层角落,双脚踩在大地上,自觉走进群众中,就会产生新的灵感和创作冲动,在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实践中获得艺术的升华。近年来,许多作家把手中的笔投向小人物,贴近平民生活,倾情关注贫困农民和弱势群体,传递百姓的善良,歌颂小人物的正能量。这种扎根生活贴百姓的创作基点,鲜明地体现了文艺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宗旨,让读者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走近了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于困境磨难中领略到小人物的坚强,又在这些小人物顽强自立、施善他人、献爱心于社会的故事里,表现普通劳动者平凡举止中的伟大。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应该关注不同人物命运,小人物自然也应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对象。小人物处于生活底层,或安守贫窘、或融入城市、或随波逐流,他们为生存拼命地奋斗,这种人物命运应该引起作家的关注。关注小人物不是要揭露生活的阴暗面,而应重点表现他们与社会时代同命运共沉浮的生命力。作家应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在群众中创作,在群众中提高,在群众中赢得市场、赢得口碑,牢牢地把握了这一点,其作品就会受到群众欢迎。(久久泰平)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