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一辆驶往成都五桂桥公交站的81路公交车上,一名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的年轻女孩没有主动给一位年岁较大的太婆让座。另外一位太婆要求女孩让座,女孩虽起身让座,但对此并不满,提出了异议,一老一少两位乘客因此发生了长达数分钟的争吵。(华西都市报2月18日)
从来就没觉得让座是多大一个事儿,但这几年,因让座而起的社会新闻似乎就从未断过。南京的7名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受到铺天盖地的谴责,沈阳一小伙因让座慢半拍,竟被人骂“痴呆”,太原一小伙被迫让座给孕妇,却一路爆粗口将其骂哭。公交车上为需要的人让座,举手之劳,传递友爱,彰显社会公德。这本是件小事,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一个严重的、严肃的事,甚至被上升为文明不文明、道德不道德的高度。
看看其他国家,在日本、美国等不少国家,并不提倡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在这些国家的公交车上,经常会有空着的座位,而站着的人若无其事地继续站着乘车,根本就没把座位太当回事。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国情不同,人家乘车环境好,没那么多人。这算是一个原因,但是根源是他们认为“让不让座”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义务。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所谓的道德绑架了,泛道德化了,以至于在公众中形成一种风气,让座即讲公德,不让座即没公德,甚至十恶不赦、“人民公敌”一般,人人可声讨之、谴责之,甚至掌掴之。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强加于人的道德不是道德”。倘若所有让座都是为了外界的道德观念,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就是畸形的。因此,与其说让座是一种美德,倒不如说是一种习惯,不需要多么刻意。让座是文明人的教养,却不是必须的行为,不让座者也有不让的权利与自由。而且,只有先尊重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而后才有让座的道德善意。自认为占领了道德高地,便可以侮辱别人,这本身就离文明有相当距离
让座确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出于自愿而且是不带任何外界道德观念强迫的自愿。当然,当我们“被迫让座”时,“被道德绑架”时,也无需气愤、甚至大爆粗口,相反我们应该学会自省,反省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主动让座,学会换位思考,思考如果需要帮助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人,又会怎么做。人只有在自省和思考中才会逐渐进一步。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是极其艰难的,需要太多流血太长时光。人类的实质心灵与精神文明的环境发展就像一只巨型的蜗牛在爬行。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每一种传统美德的传承,每一步文明程度的提高,都需要我们一代、几十代、甚至几百代人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发扬美德,传播真善美,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与渴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对于“让座”这一道德习惯的养成,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过多的道德焦虑反而会加重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负面情绪。我们与其在让座那点事儿上做无谓的较真,倒不如完善相关制度和设施,如倡导大家遵守公共秩序、改善乘车环境、尽可能错开上下班高峰出行等。这些事情和道德讨伐相比,要切实得多,重要得多,也更有效得多。(少华)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2-2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 2014-02-27好的“家风”是一种道德力量
- 2014-02-27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不能有“双面家长”
- 2014-02-27未成年人重知重行方会“道德强大”
- 2014-02-27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弘扬社会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