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农家飘书香
http://wmf.fjsen.com 2012-11-02 08:58:58 吴美章 郑璜 方炜杭 来源:东南网

  码头镇诗南村村民在农家书屋认真看书。方炜杭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2日讯(本网记者 吴美章 郑璜 方炜杭)从2008年起,农家书屋建设每年都被纳入省委、省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这是一项旨在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民生工程,2007年在我省试点,2008年全面铺开。

农家书屋一小步,提升素质一大步。有人说,农家书屋仿佛播撒在农家人心田上的种子,若干年后,一旦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则会发生质的飞跃。

目前,我省已经在每个建制村都建立农家书屋。

近日,记者走进南安市多个乡村,探寻和书屋有关的故事。

村村有书屋

10月17日,南安市乐峰镇炉中村振扬文化中心。

像往常一样,下午3点半,结束了南音社的活动,62岁的黄展财就来到隔壁的农家书屋。

“劳驾,上次借的音乐书再给我下,有个地方没弄明白呢。”管理员潘丽红走到书架旁,熟练地为老黄找到了他需要的图书。

老黄不是本村人,每周都有三天来炉中村参加南音的排练,休息时偶尔发现隔壁还有书屋这么个“宝藏”,“音乐类的书找别人不好借,买又贵,现在可好,想看想借都行,方便又实惠”。

炉中村的农家书屋建得早。早在2001年,村里就建起了图书室。不过当时书少,管理也不规范。2008年,这里建成农家书屋。

如今的书屋有50多平方米,藏书4万多册,包括法律、农技、休闲、少儿等多个门类。

“今天人少,到了周末,附近工厂的工人和学校的孩子都会过来看书,那时候可热闹呢。”潘丽红说。她还说,武侠和言情是被借得最多的两类书。

距离炉中村半个小时车程的码头镇诗南村的农家书屋则是今年才挂牌的。书屋的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除去书柜,坐上三五个人,就显得满满当当,但村里已经有了改扩建的计划;书也不多,3600册,但分类摆放整齐,借阅记录明晰。管理员吴三宗说,新补充的3000册年内就能上架。

书屋门上贴着开放时间:上午8点到11点,下午3点到6点。但老吴坚持尽量延长开放时间,特别是在农闲时和节假日,“有时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10点”。

他是村里学校的退休教师,年过七旬,干书屋管理员没有任何补贴。“国家已经给我发退休金了,还能给村民做点事,没得说!”

能够吸引村民到书屋看书看报,对他而言,就很有成就感。

事实上,晚上到书屋看书的人也是最多的,有下了工才空闲下来的年轻人,还有放了学的孩子,他们的母亲一般就在不远处跳广场舞。老吴的经验是,种植、饲养、保健类的图书是最受欢迎的。

南安市文体新局文化科科长肖斯炜介绍,作为中央确定的文化惠民工程,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南安市从2007年启动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到今年6月底,已完成全市384个建制村的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村村有书屋”。

“我们希望,群众可以从中收获知识,也可以把这里当成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充实生活。”

“大馆”带“小屋”

炉中村和诗南村的农家书屋,都有一个专门的“流动图书专柜”。而这,就是南安市农家书屋的强大“后援”,也是其独到之处。

肖斯炜介绍,每新建一个农家书屋,省里和泉州市的补助分别为8000元和5000元,南安市另外配套3000元,而改建一个书屋,南安市也给5000元的补助。

书屋建成后,关键在“用”,就是如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书屋是否设备齐全、书籍内容是否及时更新、书屋管理是否到位,这些都是农家书屋发挥实效性及延续性的必要条件,也一度是摆在所有农家书屋面前的难题。

南安市的独到之处,就是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目前,南安市拥有市图书馆和李成智公众图书馆两个国家一级图书馆,总藏书量达30万册,同时两馆还配备有图书馆专业的专门人才。把这两个“巨头”的力量调动起来,支援农家书屋建设,那小书屋活起来就容易得多。

南安市图书馆馆长黄文介绍,种植养殖类的“三农”书籍,在馆里的借阅量不大,但农村对这类图书的渴求就十分迫切了。

他们会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选择配备图书,一般一个书屋配置图书500册,每季度更换一次,每次更新图书300多册。如果想要什么书,一时找不到的,还可以进行缺书登记,在下一次图书轮换时给予调配。“这就等于把农家书屋和公共图书馆挂上了钩,大馆有什么,小屋也能有。”

而这样的流动分馆,目前在全市的农家书屋已经设立了100多个。据统计,两个公共图书馆仅2011年就为农家书屋流动更新图书15万多册,农民群众借阅量达60多万次。

帮筹资金,帮搭平台,帮做督查,帮搞宣传……将推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创新农家书屋使用管理结合起来,一个“大馆带小屋”的格局,极大激发了南安市农家书屋的生机与活力。

而对“大馆”来说,服务领域得以拓展,图书的价值通过流通借阅,得到了更大体现,“连我们的人员,都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极大锻炼。”在黄文看来,虽然此举给公共图书馆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不失是一个双赢的好举措。

改造提升进行时

目前,南安市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已经全面完成。但探索如何发挥其在服务农村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的过程,还远未结束。

为增加农家书屋吸引力,近年来,南安市的公共图书馆还积极指导并联合农家书屋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定期邀请理论宣讲员、农技专家、致富能人等到农家书屋举办讲座,抓住传统节假日、农闲时间等时机,在农家书屋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心理辅导等活动和各类才智大比拼,既宣扬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普及了科技知识、培育了文明乡风,还激发了大家的阅读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南安市的农家书屋和乡村图书室、流动图书班共开展各类活动近千场,参与村民5.5万人次。

很多村民感慨地说,农家书屋建起来后,大家愿意而且主动走进书屋,读书、练字、吹拉弹唱的人越来越多了,喝酒、赌博等不良现象越来越少了。

肖斯炜介绍,下一步南安市将提升规范“大馆带小屋”延伸服务点,不断扩大延伸服务覆盖面,计划至2014年,全面推广“大馆带小屋”及经验作法,将所有农家书屋纳入“大馆带小屋”延伸服务,成为基层文化重要阵地。

而随着延伸服务点的增加,建立“大馆带小屋”专用图书库也势在必行。今年,除将新建89家农家书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外,南安市还专门安排财政资金80万元,用于采购增加公共图书馆“三农”图书量以及配备书架、桌椅等必要设施,在丰富“大馆”藏书的同时,保障“小屋”供给。

与此同时,一个个看不见的“卫星数字农家书屋”也在形成。南安市图书馆通过与省、市图书馆的协作共建,可将各类优秀数字出版物通过卫星,直接投递到农家书屋,极大丰富图书资源,拓展内容覆盖面。

而网上文献借阅系统的建立,也推动了农家书屋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通过运用卫星数字接收设备接收、存储、播放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和音像资料,农民群众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行情,休闲娱乐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传统农家书屋也将实现升级换代。

一个多功能的农家书屋,令人憧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