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第12期
(总第139期)
福建省文明办 2010年5月30日
目 录
〔领导讲话〕
〔传达贯彻〕
〔一把手谈创建〕
〔经验做法〕
〔特约评点〕
〔情况通报〕
〔情况交流〕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杨玉湖对厦门市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省文明办副主任杨玉湖5月28日在厦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要求厦门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表率。
他说,厦门市连续两届荣登“全国文明城市”榜,2008年又荣获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这既是厦门市的荣耀,也是福建省的光荣。特别是,近年来,厦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之中,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深化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厦门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及专题会上,介绍了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经验,“文明小博客”活动更是受到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评价。厦门的工作经验不仅是厦门的宝贵财富,也是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不仅提高了厦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对推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他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同时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中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重视、毫不放松、一以贯之,并明确在下一轮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时,将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作为前置条件。省委对未成年人教育历来十分关心,省委孙春兰书记要求我们要以象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的责任和感情去研究和做好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孙书记还特别要求厦门、福州、莆田、三明四个城市要在全省发挥示范作用。省文明委还将专门召开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来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杨玉湖强调,当前,厦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进一步发挥表率作用,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新水平。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巩固提升上下功夫。要进一步认真总结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深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努力把典型经验转化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工作机制,通过典型示范来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实效、推动深入开展。要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主题教育及实践活动,一手抓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中央8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2.要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注网络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影响。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组张志勇副组长日前调研了福建中小学生在线、福州数字青少年宫及厦门“文明小博客”运作情况。厦门嘉滨小学的郑雅芬老师专程到场介绍了开展“文明小博客”活动的情况。之前,嘉滨小学的校长还先后三次到北京为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介绍经验,都得到中央文明办领导的高度肯定。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目前来说,也还是一个难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厦门市在应对这个新课题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最近,中央文明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的通知》,厦门市既是全国文明城市,又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希望厦门在这方面继续作表率,以推广“文明小博客”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运用新兴媒体开辟德育新途径,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继续完善“斩网行动”,努力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3.要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既是破解工作中被动应付、短期行为等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更加扎实成效的根本保障。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社会化共建和考核激励机制,持续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的龙头作用,促进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有机配合,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
〔传达贯彻〕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精神
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之后,我省各地认真传达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
厦门市6月份在翔安区召开全市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工作会议,交流城乡共建工作经验,表彰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先进单位。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157个建制村开展新一轮共建,签订共建协议;拟尽快建立市、区两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涉农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整合资源,整体联动。着力抓好农村“四个一批”建设,推广翔安区文明生态村创建做法,新培育一批文明生态村示范点;制定《2010年度厦门市文明诚信市场(企业)考评标准》,于7月份对农村文明集市创建进行考核评比。
漳州市召开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组织学习唐国忠部长讲话精神。开展了4次专题调研活动,走访了25个村,拟于6月底召开全市“文明和谐村”创建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继续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开展“五定”(定各村创建规划、定共建挂钩单位、定创建成员单位包村领导、定发展项目、定工作措施)、“四带”(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点子、带着项目)挂钩共建活动,并进行督促检查,力争使共建活动扩大到150个村;重点抓好50个村“农民文明乐园”工程建设。
三明市召开市文明委全体成员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在泰宁召开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创建经验;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墟场活动,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施“六联”育人工作法,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城乡结对共建,开展“文化结对帮扶、赠阅党报党刊”活动;持续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推进“农家游”观光活动,促进红色旅游景区向产品多元化旅游景区开发转变。
南平市召开首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联席会议,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帮扶措施,实施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工程,确定29个活动中心试点;拟在武夷山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议,推广武夷山市诚信村镇建设经验;继续实施百乡千村垃圾整治工程,开展80个重点村镇卫生整治调研督查,健全村镇长效保洁机制;完善乡规民约,把倡导环保低碳、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内容。
宁德市成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联席会,加强惠农资源的协调运作;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供市文明委领导决策参考;修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文明村镇享受同级文明单位奖励待遇;在海西宁德工业、宁德核电、宁武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所在村镇开展“建设文明村镇、服务重点工程”活动。(厦门、漳州、三明、南平、宁德市文明办)
〔一把手谈创建〕
台江区委书记马必钢:
以人为本创建文明城区 全力以赴构建“和谐台江”
台江区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5万人。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区之一,台江区的社会文明程度事关省会城市的形象、事关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近年来,我区围绕建设现代商贸复合区和滨江旅游繁荣区的目标,把文明城区创建作为推进城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作为构建和谐台江的“基础工程”,作为全面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工程”来持续推动,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我们在创建中体会到:
一、深化认识是抓好文明创建的前提
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中,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深化对创建工作的理解。一是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推动与干部群众参与的关系。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强化投入保障、营造浓厚氛围等途径,统揽协调各项创建工作。同时,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自觉行动。二是正确处理好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的关系。始终将文明创建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把文明创建工作与提升省会城市中心区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深化文明创建的内涵,促进各职能部门有效作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全市绩效评估活动中接连获得优良成绩,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全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我区不断扩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覆盖面,着力营造“全民创建、共享创建”的浓厚工作氛围,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正确处理好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的关系。坚持一手抓专项整治、一手抓长效管理,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消防安全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做到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步并进。
二、建设宜居环境是抓好文明创建的基础
加强城区建设与管理是文明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通过不断改善城区居民居住条件,建设宜居环境,提升文明城区品位。一是大力推进旧屋区改造。历届区委、区政府都致力于加快推进旧屋区改造,改善城区居民居住条件。2006年以来,全区共拆迁旧屋区2558亩,拆迁1﹒3万户。同时,结合旧屋区改造,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江旅游街区、福州万达广场、世茂天城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工程,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二是强化城区管理。以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基础设施等五大方面26项专项整治工作为重点,对西二环路、广达路、八一七路等6条主干道沿线建筑实施景观改造,对全区23条主次干道店牌店招、户外广告进行专项整治,完善滨江灯光夜景工程建设。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推进南公园、新茶亭公园、苍霞公园等的改造提升,新增绿地385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投入1200万元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一批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推进“平安台江”建设。全面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成立街道综治服务中心,建立了由2221名平安中心户长组成的社区维稳队伍;认真开展“打黄扫非”、“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呈现出“五升五降”(即破案绝对数、破案率、抓获数、逮捕数、追逃数等五项打击指标全面上升,刑事立案总数、盗窃、盗窃机动车、抢夺、抢劫等案件全面下降)的良好态势。2009年度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43%,创历史新高。
三、坚持以人为本是抓好文明创建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是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明城区创建要做到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向民生问题倾斜。在“学有所教”方面,近年来,我区累计投入1.84亿元用于校舍及教学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确保了农民工子女100%就近入学并免收借读费。2007年,我区获得全省教育督导评估“一类区先进区”称号。在“劳有所得”方面,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每年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劳动就业及培训任务。小额创业贷款发放量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并在全市首创了手机短信平台服务项目,为群众搭建了便捷高效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在“老有所养”方面,争创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社区日间托老,并首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特色。目前,已经投入了近300万元,在城区建立了亚峰、宁化等1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在“病有所医”方面,巩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首创了居民健康身份证管理制度,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近”、“快”、“好”、“省”目标。医保扩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居民医保参保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在“住有所居”方面,我区将旧屋区改造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结合起来,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推进桂园怡景、亚峰居住小区、光明港苑等184幢、108万平方米的限价安置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四、实施“素质工程”是抓好文明创建的重点
一以贯之地抓好城区市民素质的提升,精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是当前文明城区创建的重点。要注重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我区创办了“网上市民学校”,举办“百姓讲坛”、“民俗讲坛”,编印《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感动台江》等一系列深受市民欢迎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以课堂教学、开设讲座、社会宣传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市民学习有关政策、法规、文明礼仪和科普知识,不断增强市民道德意识。二是发挥载体的推动作用。以“诚信台江”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诚信台江”建设纲要》,培植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社会信用“四大主体”,中亭街、台江东路先后荣获全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称号,全区共有210多家企业(商店)分别荣获省、市、区“诚信示范店”称号;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载体,引导市民尊重传统、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乡情感;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养成讲文明、懂礼貌、重礼节的好习惯,争当“四有新人”。三是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 “好邻里”、“十大孝星”、“十佳文明形象使者”、“书香门第”、“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感人事迹,通过先进典型和身边鲜活的例子感召人、带动人。
五、健全长效机制是抓好文明创建的保障
加强机制建设是促进文明创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常态化管理水平,使文明创建做到组织不散、力度不减、投入不少、要求不降、步子不停。在领导机制上,制定了《台江区贯彻落实福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专门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责任机制上,每年对创建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完善《台江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加强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奖惩和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督查机制上,认真落实区领导分片包段带队上路督查制度,成立了6个专项整治督查组和10个驻街道督导工作组,实行周例会、月点评制度,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整治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在投入机制上,严格按照人均不低于一元的标准下拨创建经费并逐年提高。2009年,区财政用于各类文明创建的投入达2.73亿元。另外,我区还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了文明创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台江区文明办)
〔经验做法〕
南安市蓉中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七步棋”
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共有村民640户,26591人,人均年收入14760元,村财年收入达230万元。该村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得到中央领导李长春和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批示肯定。5月22日,在全国经济强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上,蓉中村作了经验交流。它概括起来就是,围绕“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精心下好培育新风尚、塑造新农民、满足新需求、打造新优势、增添新活力、美化新家园、平安新蓉中“七步棋”。
1.唱响主旋律,培育新风尚。一是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社会规范、法制规范、道德和行为规范,改变村民封建迷信、婚姻喜庆大操大办的陋习。二是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围绕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崇文重教、科技兴农、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热心公益、环境保护、平安创建、家园清洁十个方面,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同时把文明农户星级与银行贷款授信额度、入党评先、推荐就业、后备干部推选挂钩起来,吸引农民参与。三是建立村民福利保障机制。村财每年为小学生缴纳课本费,为全村农户全额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老年人发放慰问金。重奖考入高校的学生。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有效地引导村民弘扬文明新风尚。
2.优先办教育,塑造新农民。一是加大对村小学和幼儿园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省级达标学校标准。二是组织村后备干部、企业骨干、青年企业家到福建电视大学梅山实验学院进修培训;与南安电力公司联合举办农村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班,把村青年学员输送到蓉中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就业。三是开办科技实用知识讲座,聘请技术人员入村开办“田头会”,推广农技,解决村民种养难题。四是发挥老年协会作用,组织老年人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南音知识、历史知识和时事政治。五是成立村教育基金会,发动海外侨亲和企业家捐资助学。目前已形成从幼儿园、小学、中专、成人教育、电大、远程教育、老年大学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形成“家家户户进课堂,全体村民学习忙”的新气象。
3.繁荣村文化,满足新需求。树立“小村庄也要有大文化”的理念,把乡村文化、侨乡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交汇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蓉中文化。连续举办三届村文化节,开展文艺表演、企业宣传推介、产品订货会和拔河比赛等活动,为村民提供“文化大餐”。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一屋”,即全省最具规模的农家书屋示范点——“蓉中书屋”;“两中心”,即建成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三馆”,即国家一级达标图书馆----李成智公众图书馆、村进士第---南安市美术馆以及蓉中村综合文体馆。同时,还建有遍布各个自然村的10个户外健身走廊和篮球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组建女子腰鼓队、工会“威风”锣鼓队、青年管弦乐队、老年南音队和门球队等文体活动团队;依托福建电大梅山实验学院成立“蓉中村艺术学院”,筹建农民艺术团,培育乡村文化人才。
4.联合“工青妇”,营造新优势。村工会每年开展“五一”主题月、“学习培训工程”、“岗位模范之星评选”、“技术大练兵”等特色活动。有7名成功创业的村“两委”成员担任青年人创业导师,加强对青年的帮扶培养。春节期间,全村青年企业主们自发举办发展论坛,并为老年人捐款,赠送运动服。村团支部今年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村妇联组建了“女子清洁家园队”、“妇女关爱慈善协会”等组织,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5.共建助发展,增添新活力。五年来,该村先后与中国东方歌舞团、福建省联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银行、南安电力有限公司、泉州市光前医院、台湾彰化县埔盐乡埔南村等20个单位共建,形成文化阵地共建、文化活动共办、农民教育共抓、人居环境共创、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让共建单位的信息、资金、人才为蓉中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助一臂之力。通过与中国东方歌舞团开展文化共建,蓉中村成为全国首个中央级文艺院团联系群众基地;与省文化厅共建,群众的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得到配套完善;与福建省农业银行共建,有450户村民办理了农业银行三户联保的“惠农卡”,共获得375万元的授信额度,有效扶持了6家生猪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与泉州、南安电力系统共建,实现企业、村民电网入户检修;与泉州市光前医院共建,促进送医送药进村入户,老年人享受免费体检;与省电大梅山实验学院共建,村里的后备干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青年企业家可就近进修学习市场营销和市场管理知识。
6.规划促整治,美化新家园。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设新村住宅小区,实施“三旧”改造工程、芙蓉溪整治工程、夜景美化工程,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目前,该村顺利实现“四通五化”目标,全村村级道路硬化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广播电视入户率高达98%。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 实施“一元长效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实行全日保洁,共同监督美化环境。
7.管理讲民主,平安新蓉中。建立了基层事务民主决策机制,重大事项均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决定。同时,在公共事业建设投入中采取以村集体为主、群众筹集为辅的方式,调动村民共建新农村的积极性。建立蓉中村村级网站,促进村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确保了村民的知情权。加强“平安蓉中”创建,成立村警务室、矛盾调解室、巡逻队,建立了由村老人会、村民小组长、村委会多层次的村民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在全村安装了24个电子眼,成立了24小时治安联防巡逻队,公安警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创造了村连续五年零上访案件、零刑事案件、零重大封建迷信活动发生的佳绩。2009年,被评选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南安市文明办)
〔特约评点〕
为民惠民抓创建 凝聚合力促发展
-----蓉中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蓉中村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给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坚持围绕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提供物质保障。蓉中村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始终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发展为先。蓉中村是个不靠山、不靠海的村庄,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蓉中村有崇文重教的光荣传统,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积淀,使蓉中人具备了强烈的发展意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先后引进、创办18家企业,现有村“两委”9名成员中就有6人自办企业。蓉中村通过发展经济,汇聚了人气,振奋了人心,激发了村民追求先进文化的热情,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持久的内在动力。他们能够自觉意识到文明创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并抓住先进文化这个重点,通过文明创建这个平台,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各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综合效应、整体效应。这是难能可贵的。
----培育先进文化,通过融汇多元文化培育道德新风。当前,在强劲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面临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多样选择。如何在这种多元的文化交汇中,培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就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蓉中村充分发挥本村人文优势,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整合发展乡土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校园文化,不仅破除了不合时宜的陈规旧俗,而且为村里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营造了农村文明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这对于如何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显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创造和谐环境,通过为民惠民激发群众主体意识。蓉中村在培育文明乡风过程中,重视乡村和谐人文环境的营造。首先是班子和谐。蓉中村 “两委”成员都是在多年发展中涌现出来的经济能人,班子成员讲政治、顾大局,办事公道,向心力强。比如,村“两委”带头创办的一些企业,主动提取10%利润用作村财,支持村里各项事业,有的村委还免费为村里的老人协会、文化活动队伍提供装备等。其次是人际关系和谐。该村充分尊重民意,民主管理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商讨村里重大事项,遇到纠结不清的问题,也交由公议解决。同时还积极为民办实事,如企业优先安排本村人就业,解决了年轻人没事干的问题;成立各种文艺活动小分队,举办各类活动,丰富了广大妇女的闲暇生活;成立老人协会,组织老人集体活动,使老年人有了良好的精神依托。这些做法看似平常,却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纠纷。实践证明,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实惠、受教育,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就会真正获得生机与活力。
----善用社会资源,通过延伸工作“手臂”形成合力。农村基础薄弱,财力、资源有限,如果眼光向内,仅靠自身单一力量,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难于开展。蓉中村先后通过与省文化厅、省委办公厅、电力公司、农业银行、广播电视大学、驻军部队、东方歌舞团等多个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借力共建、伸长工作手臂的工作模式,较好地实现了互动双赢,促进了发展,带来了和谐。蓉中村的实践证明,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要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开展各类共建活动,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支持,文明创建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推动力。(省社科院)
〔情况通报〕
我省5月份有17人入选中国和福建省“好人榜”
本刊讯 5月份,经过广大网民在中国文明网和省文明风网、福建中小学生在线网的评议、投票,全省共有1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和“福建省好人榜”。名单如下:
(一)中国好人榜(12人)
助人为乐:林蓉蓉(泉州)、黄家焱(龙岩)、庄彩男(三明)
见义勇为:余志雄(莆田)、苏玉斌、陈文斌(三明)
诚实守信:黄小明(漳州)、陈鑫治(泉州)
敬业奉献:詹红荔(南平)、康育兰(省直)
孝老爱亲:张能樟(南平)、沈冬红(龙岩)
(二)福建省好人榜 (5人)
见义勇为:谢良城(厦门市)
诚实守信:祖榕海(福州)
敬业奉献:刘爱鸣(省直)
孝老爱亲:毛碧华(泉州)、蒋素枝(厦门)
〔情况交流〕
我省加强农村“六大员”管理,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对农村村级农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公共卫生员、文化协管员“六大员”的管理,去年5月我省出台了《福建省农村“六大员”管理办法(试行)》,有效激发了队伍活力,“六大员”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支可靠的生力军。主要做法与成效是:
1.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推力。省农办建立“六大员”联络员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总结交流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相应建立了“六大员”工作会议制度,推动了业务主管部门履行好人员选聘、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职责,乡镇履行好日常管理职责,村级组织履行好用人和评议职责。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职能和关系,进一步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实现了从“强调工作”向“落实工作”转变,从“单兵作战”向“整体运作”转变,从“部门工作”向“社会工作”转变。
2.强化条块结合,促进五级互动。“六大员”管理实行“县聘、乡管、村用”办法,提高评聘“门槛”,促进了“六大员”考核评议、教育培训、津贴补助工作的落实,强化了“乡镇管理、村级用人”的责任,使业务的“条”管(省、市、县三级)与用人的“块”管(乡村两级)结合更加紧密。各地通过建设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等方式,进一步理顺业务部门与乡村之间的工作关系,构建了业务互动、县为主导、乡镇为枢纽、村为重点、“六大员”为骨干、乡镇“三农”服务机构和村级综合服务站为平台的运作体制。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层次。省业务主管部门认真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依托专业院校开展“六大员”专业培训,提高培训层次。各地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训、现场指导、以会带训等方式,做好“六大员”培训工作。据统计,2009年全省共组织“六大员”参加各类培训活动2000多期(场),受训人数达20多万人次。建宁县文体局还与县职业中学联合开办群众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中专班,开设8门课程,招收村级文化协管员,为培育专业化的“六大员”队伍探索了路子。
4.规范评聘程序,改善人员结构。2009年各地结合村级换届,按照“三年一聘”要求,对选聘满3年的“六大员”依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按程序组织考评和重新选聘。调整后的“六大员”素质有新提高,结构更趋于年轻化、学历化和专业化,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六大员”队伍年纪偏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偏低的状况。
5.采取积极措施,落实津贴待遇。各地和业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提高“六大员”津贴补助标准。2009年全省共落实“六大员”津贴补助1.99亿元,实现按时足额发放。省卫生厅建立了“乡村医生津贴补助”公示制度,将乡村医生津贴补助情况每半年在《福建卫生报》上进行公示,加强对津贴补助发放工作的监督。综治部门采取“上级拨一点、地方补一点、受益单位出一点、基层奖一点”的办法,通过综治平安协会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提高综治协管员的津贴补助。一些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还通过误工补贴或定补的方式提高“六大员”待遇。
6.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积极因素。各地和各业务主管部门把“六大员”考评工作与技术职称评定、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把优秀“六大员”纳入后备村干部、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定向培养对象,有效地调动了“六大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明市成立林业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小组,每两年开展一次职称评定,对考核合格、工作称职的村级林技员颁发职称评定证书。省人口与计生委、省文化厅、省卫生厅在全省分别开展了“‘百佳’村(社区)计生管理员”、“优秀村级文化协管员”、“优秀乡级医生”评选表彰活动,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晋江市把“六大员”纳入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培养,对考核合格者参照国家行政机关上班制度,安排到所在村(社区)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从事农村(社区)建设、服务及管理工作。(省农办)
翔安区大力培育文明生态村
翔安区共有111个建制村(社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4%,虽然先后有81个村实行了“村改居”,但仍然还属于典型的农村区。2004年初,翔安区委、区政府提出以培育文明生态村为抓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带动农村发展。现已有近三分之一的村(社区)先后经过1至3批次的培育,基本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要求,涌现了马塘、茂林、东寮、山头、莲塘等一批先进示范典型,其中新圩镇马塘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二连冠。主要有以下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文明生态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培育文明生态村活动实施方案》,并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相关部门和各镇(街)、村的职责,形成培育合力;各镇(街)也成立了由1名副书记、党委宣传委员及驻村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确保工作有效推进。区、镇(街)两级党(工)委政府坚持把文明生态村培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培育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把培育工作的业绩列入各级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
2.确定培育对象,逐步辐射推广。按照“经济基础较好、领导班子较强、民风较好、规模适当”的原则,每年选择一批文明生态村培育点,经过2至3年的培育实践,努力达到文明生态村的要求,然后由区委、区政府组织检查验收、进行命名,从而逐步辐射推广到全区其他村(社区)。近六年来,先后分6批研究确定了61个(次)的村(社区)作为培育对象。到2012年,文明生态村培育点将覆盖到全区50%以上的村(社区)。
3.抓好整体规划,防止重复建设。注重吸取其它地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始终把整体规划作为培育文明生态村的基础工程来抓,把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规划先行,项目先报,经过科学认证后再进行动工建设,推动新村建设整体上档次、上水平。全区各文明生态村培育单位均投入了8至10万元不等的经费,专门请厦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单位进行了规划设计,交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并报请区规划局、建设局、环保局、文明办等部门进行认证审批,确保了文明生态村培育工作的科学有序实施。
4.突出“三化”整治,改变村容村貌。培育文明生态村以来,全区共计完成村庄主干道硬化300余公里。同时采取由村里出水泥和沙子、群众出工自行铺设的办法,引导村民对小街巷和房前屋后进行硬化。区财政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无害化公厕600多座,平均每村2座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90%,畜禽圈养率达90%。完善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全区各村(居)均成立了保洁队伍,一天两保洁。
5.加强文化建设,树立文明新风。采取区、镇、村各级出一点的办法,各文明生态村培育单位室外普遍建立了标准宣传栏、篮球场、休闲公园等设施,有条件的村还建起了绿色网吧、电子信息站、民俗文化室、亲情谈心角等。新店镇欧厝社区群众民俗文化基础厚实,在上级支持下共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以弘扬南音为主题的民间文化活动中心。2005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抓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入户率由原来不到10%提高到了90%。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印制《公民道德三字经》小册子、 “八荣八耻”娱乐宣传扑克牌、《文明礼仪知识手册》等宣传品,以朴实、平和的文字,配以风趣、幽默的漫画,寓教于乐,增强教育效果。持续开展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村(居)民、诚信经营户、以及城乡共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有2人荣登“全国好人榜”、3人荣登“福建好人榜”。全区广大村(居)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助人为乐、孝敬老人等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日益浓厚。
6.借助多方力量,保证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用好上级投入资金。把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结合起来,将有关建设项目统一纳入村庄整体规划之中。二是提供启动经费。区财政为每个培育村提供20万元启动资金,各镇街为每个培育村配套10万元资金,均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各村自筹经费投入,有的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如村中集贸市场等还采用了集资入股形式。四是村民出工出力,弥补经费不足。五是发动社会各界捐助。如银鹭集团将马塘村的公益建设全部纳入公司保障,并投资100万元为上宅村修建1200米的水泥路及广场;利胜电光源有限公司每月投入4000元,用于东寮村环境卫生保洁,并配送一辆5万元的垃圾车;市象屿保税区每年投入18万元,用于云头村的新村建设工作;窗东村发动热心企业家出资70万元,建设7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并投入300多万元,用于环村公路建设;莲塘村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得到民营企业柯依达公司的每年几十万的长期支持,还争取到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等等。同时,区级财政在配套资金投入上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先进”的办法,不搞平均主义,突出培育典型,干好的多给,干快的先给,不干的不给。(翔安区文明办)
〔工作动态〕
晋江安海镇五举措提升小城镇形象
一是严格市政设施管理。严格审查各类破路工程、市政设施修缮及管道维修工程申请手续。今年来累计办理各类破路工程申请37宗,铺设总面积达3573.37㎡。
二是保持“制违”高压态势。健全日常巡查、动态跟踪和信息汇报制度,对制而不止、顶风建设、“游击”抢建等各类违法建筑给予摧毁性拆除。今年来共开展31场集中“拆违”行动,拆除违法建筑267宗。
三是开展镇容美化工程。采取疏导和取缔措施,引导流动商贩进入合法店内或邻近的早晚市场经营。今年来累计清理整顿各类综合市场8处695次。
四是加强道路交通整治。规划交通标线和配备交通疏导设施,强化“人员定点监控、车辆巡查执法、全天候管理”。重点整治“滴洒漏”现象,全面排查运输石灰、砂、砾石、铁渣、煤灰等散装物料的运输车辆厢体密闭性,累计清查“滴洒漏”车辆391宗。
五是落实“家园清洁行动”。积极探索“农村卫生保洁城镇化”思路,分期分批解决农村家园清洁难题,基本完成主要河道、溪流沟渠漂浮物的整治工作。建成4座垃圾压缩转运站,补助农村垃圾转运资金116万元,垃圾转运服务覆盖全镇,日垃圾转运能力达320吨。(晋江市文明办)
〔简讯〕
中央文明办资助我省原中央苏区县20名贫困生上大学 根据中央文明办2010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安排,我省今年考入全国或省(区、市)属重点高校、品学兼优的原中央苏区县学籍考生,每学年将获得5000元的资助。(省文明办)
我省举办3期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 本次活动在省农科院远程培训教室设立主会场,邀请专家讲授水稻田间管理、绿竹丰产、栽培、笋竹两用林丰产栽培、标准化水产养殖等技术知识,并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与12个乡镇农民进行互动交流,共有1.8万农民通过920个乡镇视频教学点参加了培训。 (省农办)
省直机关开展首届合唱节活动 由各厅局单位组建合唱队,并推荐1-2名有声乐基础的人员参加骨干培训班。于9月份预赛,国庆前后进行决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对活动组织出色的单位授予组织奖。(省直机关文明办)
宁德市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 市妇联、文明办、发改委和环保局联合下文,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举办启动仪式、“环三·女性”低碳生活主题巡讲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低碳知识、倡导绿色新生活。(宁德市文明办)
鼓楼区举办《漫话闽都文化》专题讲座 邀请民俗专家方炳桂先生为区委中心组和机关干部作报告,介绍福州六次建城、五度为都的灿烂历史和三坊七巷的名人足迹、明清建筑、民俗风情、民间歌谣等传统文化,有力推进了闽都文化进机关活动。(鼓楼区文明办)
翔安区积极帮扶市道德模范陈明嘉 拨出1万多元为其修缮房屋,省、市、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及市、区红十字会多次到医院看望,送上3.5万元慰问金,厦门市文明办积极联系专家进行会诊并帮助支付医药费1万元。(翔安区文明办)
安溪县感德镇评出50名“榜样茶农” 把“遵纪守法、崇尚公德;弘扬传统、技艺精湛;注重生态、科学管理;互帮互助、文明诚信”作为评选标准,通过群众自荐、村两委和茶商推荐、评审会审核、公众投票、综合考评五个环节,评出50名“榜样茶农”。大力宣传侯选人事迹,引导茶农科学管理、绿色生产、文明经营。(安溪县文明办)
长泰县高濑村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显成效 采取“村民理事会牵头、群众捐资投劳、村集体资金补助”的方式,融资318万元,建成拥有凉亭、石雕、篮球场、莲花池、健身器材等文化景观、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乡村文化活动园。(长泰县文明办)
石狮市开设《新石狮人服务在线》广播专栏 该栏目专为外来务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户口迁移、劳动保障、卫生保健、子女入学等咨询服务,每周两期。(石狮市文明办)
准 印 号:福建省内部资料出版物
出版许可证K149号
投稿专用邮箱:dtyj2766@163com
报:中央文明办,省五套班子领导,省文明委成员,省委宣传部领导
发: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文明办,省委宣传部各处室,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文明办
(共印8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