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频道>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
[2010年第12期]《动态与研究》
http://wmf.fjsen.com  2010-06-22 17:07:34 来源:福建省文明办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情况交流〕

 

我省加强农村“六大员”管理,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对农村村级农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公共卫生员、文化协管员“六大员”的管理,去年5月我省出台了《福建省农村“六大员”管理办法(试行)》,有效激发了队伍活力,“六大员”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支可靠的生力军。主要做法与成效是:

1.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推力。省农办建立“六大员”联络员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总结交流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相应建立了“六大员”工作会议制度,推动了业务主管部门履行好人员选聘、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职责,乡镇履行好日常管理职责,村级组织履行好用人和评议职责。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职能和关系,进一步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实现了从“强调工作”向“落实工作”转变,从“单兵作战”向“整体运作”转变,从“部门工作”向“社会工作”转变。

2.强化条块结合,促进五级互动。“六大员”管理实行“县聘、乡管、村用”办法,提高评聘“门槛”,促进了“六大员”考核评议、教育培训、津贴补助工作的落实,强化了“乡镇管理、村级用人”的责任,使业务的“条”管(省、市、县三级)与用人的“块”管(乡村两级)结合更加紧密。各地通过建设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等方式,进一步理顺业务部门与乡村之间的工作关系,构建了业务互动、县为主导、乡镇为枢纽、村为重点、“六大员”为骨干、乡镇“三农”服务机构和村级综合服务站为平台的运作体制。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层次。省业务主管部门认真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依托专业院校开展“六大员”专业培训,提高培训层次。各地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训、现场指导、以会带训等方式,做好“六大员”培训工作。据统计,2009年全省共组织“六大员”参加各类培训活动2000多期(场),受训人数达20多万人次。建宁县文体局还与县职业中学联合开办群众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中专班,开设8门课程,招收村级文化协管员,为培育专业化的“六大员”队伍探索了路子。

4.规范评聘程序,改善人员结构。2009年各地结合村级换届,按照“三年一聘”要求,对选聘满3年的“六大员”依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按程序组织考评和重新选聘。调整后的“六大员”素质有新提高,结构更趋于年轻化、学历化和专业化,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六大员”队伍年纪偏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偏低的状况。

5.采取积极措施,落实津贴待遇。各地和业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提高“六大员”津贴补助标准。2009年全省共落实“六大员”津贴补助1.99亿元,实现按时足额发放。省卫生厅建立了“乡村医生津贴补助”公示制度,将乡村医生津贴补助情况每半年在《福建卫生报》上进行公示,加强对津贴补助发放工作的监督。综治部门采取“上级拨一点、地方补一点、受益单位出一点、基层奖一点”的办法,通过综治平安协会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提高综治协管员的津贴补助。一些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还通过误工补贴或定补的方式提高“六大员”待遇。

6.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积极因素。各地和各业务主管部门把“六大员”考评工作与技术职称评定、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把优秀“六大员”纳入后备村干部、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定向培养对象,有效地调动了“六大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明市成立林业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小组,每两年开展一次职称评定,对考核合格、工作称职的村级林技员颁发职称评定证书。省人口与计生委、省文化厅、省卫生厅在全省分别开展了“‘百佳’村(社区)计生管理员”、“优秀村级文化协管员”、“优秀乡级医生”评选表彰活动,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晋江市把“六大员”纳入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培养,对考核合格者参照国家行政机关上班制度,安排到所在村(社区)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从事农村(社区)建设、服务及管理工作。(省农办)


上一页 [1] [...]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徐嵘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