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事件的“误读”与反思
http://wmf.fjsen.com 2010-03-19 09:32 来源:检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各种媒体突然间都被冠以这“门”那“门”之类的新闻充斥着。君不见“艳照门”、“解说门”、“诈捐门”、“情报门”、“涉黄门”等等,最近广西某市又爆出了个“日记门”,真可谓铺天盖地,目不暇接。“门”新闻之泛滥成灾,简直到了让人感到有点不胜其烦的程度。那扇“门”刚关上,这扇“门”又风声水起地被打开了,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沿着这一现象看过去,俨然今后的新闻若离开“门”便说不成事了。于是,我禁不住产生了一个疑问:“没‘门’之前,我们就没有新闻吗?”
所谓“门”者,大抵是由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关的“水门事件”而生。究其所以叫“水门事件”,则纯粹是因为该事件的发生地是水门大厦,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任何莫测高深之处。可谁想这竟被我们的某位先驱相中,于是,便不失时机地将其移植到了国内。只是不知我们的这位先驱是否想过,“水门”压根儿就是一个建筑物的名字?!由此观之,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都应该看得出来,我们所谓的“门”新闻,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个“畸形儿”,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可笑到了滑稽乃至荒唐的地步!
其实,要是静下心来仔细盘点一下,这也只能算是近年来“中国文化怪现状”之一,其他的还多着呢!君不见“张家界”被更名为“哈利路亚山”了,房地产项目被命名为中国的“莱茵河畔”别墅了,城市名片打上“东方小巴黎”了……照此下去,说不定哪天有人还敢将“中国的‘卢浮宫’”作为故宫的广告词呢!
我们时常提到一句老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话是经过多少代人验证过的道理了,可是,眼下我们那些“具有国际意识”的精英们就是不肯相信,宁愿“舍近求远地放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要,非要反其道向外国文化抛绣球”。这是典型的“盲目的崇洋媚外和对本国文化缺乏敬畏尊重之心,是一种文化不自信心态的体现”。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0-01-19关于“不敢扶老人”的若干反思
- 2010-01-18面对张磊的捐款 我们该有怎样的反思
- 2010-01-18“校长实名制推荐”的无奈与反思
- 2009-08-06经典阅读反思 逾七成中学生没看全四大名著
- 2009-02-20“山寨”文化的反思 文化产业的“危”中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