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校长实名制推荐”的无奈与反思
http://wmf.fjsen.com 2010-01-18 10:26   来源:黑龙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随着全国39所学校校长完成为北大实名推荐优秀生的任务后,舆论对北大推行“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的讨论戛然而止,这种集体无语所包含的意思,我想,应该是无奈和失望,再争论下去已经索然无味。

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是公众期待已久的,“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可以说是破茧之笔,虽然只在少数学校推行,虽然只惠及了少数学子,虽然只是少数人的博弈,但是,因为此举挑战了几十年不变的试卷定乾坤的局面,足以让人拍手称好。大家觉得,有此小突破,有此小改革,社会就有将来的大突破。

公众猜想,北大此举意在通过推荐而降低门槛,把那此难以在常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某一领域属偏才、怪才、鬼才、奇才的学子带进自己的讲堂,使他们不被社会常规的评判标准所误判,使他们不被世俗的筛子筛掉,使他们在北大这个精英荟萃的地方学习、深造。只有这样,北大推行的“推荐制”才有意义,才对高考制度改革有价值。

然而,随着事情的逐渐明朗,那些激赞之辞变得讪讪然,随即就尴尬到无语了,就像不由自主地卷进了一场闹剧,看清了面目后,急着退场了。全国39所知名学校校长几乎无一例外地推荐了本校的学习尖子,他们的成绩单不容置疑,他们考试竞争力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就出在这不容置疑和毫无疑问上。

实际上,这些被推荐生强悍到自己想考就能考上北大,他们还用得着降低门槛的吗?而且,对于其他高校而言,北大捷足先登向全国最出类拔萃的考生下了“订单”,这种推荐制倒有种不正当竞争的意思了。如果有点名气的学校都效仿,那么高考制度改革会不会以争夺优质考生的恶性竞争而开始?

这个所谓校长实名推荐制,于成绩拔尖的学生无益,于偏才怪才无缘,那么,一项针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没有受益群体,这是不是多此一举?

也许,北大并不想有今天的推荐结果出现。那样的话,他们就应该在推行“中学校长推荐制”的同时,确定好推荐的原则和方向,推荐的标准和尺度,免得众位中学校长们都去充当老好人,使推荐变了味道。

教育公平,是公众最强烈的呼吁。如今,39所高中的一些尖子生被推荐上北大一事尘埃落定,对于他们本人来说不知有何波澜,反正,对于高考体制改革,可谓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万冲 原题:此举无触动,说明什么?)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