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大学还需要对申请者进行全方位审查,为此学生还需要提供中学成绩单,它占整个比重的3 0%左右。同时,还要对学生撰写的入学申请和推荐信进行审定,对初选合格的考生进行面试等。
对于推荐信的公平性,高校也有自己的对策。新生入学后校方会对其进行全方位考查,如果存在舞弊现象,不仅考生本人会被开除,而且出具推荐信的老师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而且,美国社会强调诚信,公众非常重视自己的签名权,对落实到纸面的东西非常慎重。在出具推荐信这种非常严肃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时更是如此。
日本:指定“生源学校”受质疑
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中,也存在着类似于中国“保送”方式的“推荐入学”制度。
一方面,公立大学对“推荐入学”较为谨慎。为确保公平和生源质量,顶尖的公立大学,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等学校,几乎没有推荐入学的制度,而且其学校的老师往往以这种“高门槛”为荣。而最早实行“推荐入学”的部分公立大学,大多是为了能够提前招揽到比较优秀的学生,确保生源质量。
另一方面,私立大学在“推荐入学”问题上相对积极。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日本“少子化”的后果,学生数量迅速减少,很多大学缺乏足够生源。为了确保入学人数,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都将接近半数的入学名额设为“推荐入学”(日本文部省规定招生人数的50%为“推荐入学”名额上限),这样才能确保招到足够的学生。另外,日本有不少大学都有自己的棒球队,在招收棒球运动员时,很多学校都是靠“推荐入学”来吸引比较优秀的运动员的。
通常,有“推荐入学”制度的大学,都会指定一些定点高中作为生源学校。在大学招收“推荐入学”学生时,首先是由大学根据学术、体育或艺术等需要的内容确定推荐标准,再向这些高中征求推荐意见。在高中出具成绩证明和调查书后,再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推荐入学考试。推荐入学的考试难度一般都大大低于通常的大学入学考试,某些私立大学在招收棒球运动员入学时,甚至连每年的考试题目都没什么变化。
对于“推荐入学”,日本社会也有不同的评价。
支持者认为,“推荐入学”制度有利于大学招到优秀学生,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升学过程中的负担,可以让双方获益;而反对者认为,各个生源高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一些学校推荐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再加上“推荐入学”的考试难度较低,使部分这样入学的学生缺乏必要基础,进入大学后跟不上学业,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另外,也有一些反对者认为,公立大学的“推荐入学”制度存在潜在的不公平。在“推荐”的过程中,大学和指定生源校之间往往形成固定关系,但公立大学使用的是全体纳税人的税金,因此应当将推荐入学的生源校扩大至一般中学,而非几所传统的“关系户”学校。 (驻洛杉矶记者军 驻东京记者刘华)
![]() |
责任编辑: 赵舒文 |
- 2009-11-19江苏首名由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学生产生(图)
- 2009-11-17北大回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择校标准质疑
- 2009-11-12校长实名推荐双轨不要变越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