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发展领域,国外是如何解决拥堵难题的?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新加坡:公交以私家车为“竞争对手”
新加坡公交系统以私家车为“竞争对手”,作为世界上最早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的国家之一,规定在距离住户门口400米内必须设有公交车站。
新加坡政府将转移公共交通政策的重点,让公众觉得地铁或公交车可以取代私家车,从而吸引“有车族”或有能力买车的人把地铁和公交车作为首选代步工具。新加坡地铁又叫大众捷运系统,是迄今世界上最发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乘客足不出站就能中转到全岛各个角落。
伦敦:巴士就是我的私家车
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公交网络的城市。伦敦市去年以来在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打出了“巴士就是我的私家车”的宣传广告。为实现路口车辆,尤其是公交车的快速通过,伦敦在在公交车车头和车尾装上无线电发射器,当感应器接收到车头发射器信号时,就会自动将信号传给红绿灯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延长绿灯时间,使公交车快速通过红绿灯路口。2003年2月,伦敦对进入市中心区的社会车辆征收进城费,缓解市中心区车流量。
巴黎:庞大公交系统完全不愁交通
无论是巴黎市区的居民,还是远近郊区的外省乘客,完全不必为交通问题烦恼。喜欢清静和宽敞住房的巴黎人,很多都选择住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虽然几十公里的路程,但一般都能在一小时左右抵达巴黎市内的办公地点。在大巴黎地区的1100多万人口中,仅有200万人住在巴黎市区。
巴黎公交系统有地铁、城际快线、大巴,不仅系统庞大,而且运营时间长,正点率高。地铁、火车和大部分公共汽车的运营时间都是从早上5:30至夜间12:30,随后,42条夜间公交车一直运营至凌晨5:30到白班车发班。高峰时段,地铁列车每2分钟一班,公共汽车不超过10分钟一趟。在巴黎出门办事或上班,乘坐公交车远比自己驾车出行方便。
布鲁塞尔:自行车可以直接搭地铁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乘坐公共交通的比例2005年为37%,预计到2010年会继续增长到41%。为体现服务至上的理念,自2004年5月开始,乘客可以携带自行车上下地铁。不过自行车也需要购票。但自行车年票仅15欧元。最近,布鲁塞尔市有关部门为鼓励上班族更多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始在部分地铁站旁设置城市自行车交换点,提供专门的自行车,骑车人可以自动存取,使自行车也加入了公共交通工具的行列。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阅读>>>
国外公交优先模式
巴西库里蒂巴采取快速交通(BRT)模式解决市民出行,在建设公交换乘枢纽时充分考虑到市民换乘方便。他们用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线路运行方向:到市区为红色、环线为绿色、郊区为黄色、区域交通为白色,方便市民识别乘坐。而且市民不出这个枢纽就不用再买票了。
巴西圣保罗“零公里”做法体现了公益性。该市的交通规划强调政府出钱购买公共服务,企业作为服务的供应商,每三年招标一次,经营公里由政府补贴,这样,有人没人、人多人少,公交车都得开。
当公交服务的价格完全由政府管理时,监管运营公司的财务、提供适当的补助,以保证政府财政投入的公平性和发展的倾向性,是国内外城市公交管理的惯用手段。
法国里昂公共交通系统,其运行费中的车票收入仅占21%,而政府投入21%、交通税占36%;加拿大温哥华用于交通系统的预算,73%投入公共交通,车票收入只占其中的30%。
美国麦迪逊市服务校区的四条公交线全部免费,其它线路则对大学师生也免费。(来源:中国城市公交网)
责编:蔡意
![]() |
责任编辑: |
- 2009-02-18老年人高峰乘公交“烦”了谁?
- 2009-03-26永安市企业带动六统一 合作解决五难题
- 2009-03-25厦门:“空中走廊”让公交飞驰
- 2009-03-12龙岩市城市公交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 2009-02-25我省启动新一轮扫盲工作 我省加速推进公交优先
- 2009-03-05重庆公交车张贴雷锋语录 乘客上车感觉亲切
- 2009-03-25[厦门]“空中走廊”让公交飞驰 "福建文化宝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