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域外文明 > 正文
墨西哥民族之魂——玛里亚奇
http://wmf.fjsen.com 2008-09-22 08:17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墨西哥,要谈到“国粹”,玛里亚奇当之无愧。确实,这种以民间乐队来演奏墨西哥民族音乐的形式非常普及。无论是婚庆、节日,还是日常聚会,都能见到玛里亚奇乐队的身影。
在与墨西哥一境之隔的美国人心中,玛里亚奇是墨西哥最具特色的文化代表。来到阳光明媚墨西哥海滩度假的美国人,最时尚的消遣就是点上一杯龙舌兰酒,听上一首墨西哥玛里亚奇乐队弹奏的民间乐曲。而居留美国的墨西哥裔人更是在聚会中演奏玛里亚奇乐曲,来表达自己怀乡的思绪。

  源于宗教音乐的世俗音乐

  据历史学家考证,在西班牙人入侵前1500年左右的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演奏笛子、鼓等乐器,用悠扬的乐曲在宗教仪式中祭拜天神。西班牙占领墨西哥后,传教士带来的天主教音乐与土著音乐融合,被百姓接纳,产生了由小提琴、大提琴组合而成的新民间乐队形式,宗教音乐转而成了家喻户晓的世俗音乐。

  历史学家们至今仍对“玛里亚奇”的本意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因为当时乐队常常被邀请在婚礼上演奏,“玛里亚奇”与法语中的“婚礼”谐音;也有人说,“玛里亚奇”来自印第安语,原意是一种搭建舞台的木材,引申为节日上演奏歌唱的音乐形式;还有人说,“玛里亚奇”是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而创作出来的音乐。不论孰是孰非,在500年的演变中,玛里亚奇早就融入了每个墨西哥人的心中。

  在独立与革命中得到发展

  玛里亚奇并非一开始就获得今天的殊荣,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它只是在民间传播的乡村音乐。19世纪,墨西哥被卷入拉美独立战争的惊涛骇浪中,当地人为了清除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的痕迹,大力推广墨西哥民间音乐。玛里亚奇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推到历史舞台的前列。墨西哥独立后,穿着白裤子、白衬衫,戴着宽边草帽的民间乐队走街串巷寻找主顾。这份职业在当时不算差,一旦乐队被某个庄园相中,聘为家用乐队,就能过上轻松自在的逍遥生活。

  1910年墨西哥土地革命之际,玛里亚奇乐队演变成流动于村镇,传递革命消息的表演形式,乐队成员即兴发挥,歌颂革命英雄和光荣事迹。为了更多地吸引听众,乐队吸收了华尔兹、波尔卡舞曲等音乐元素。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哈里斯科州玛里亚奇乐队开始名声远播。1936年,墨西哥总统候选人拉萨罗·卡尔德纳斯特地邀请哈里斯科的特卡提特兰乐队到首都为自己的竞选助威。卡尔德纳斯当选后,便大力推广玛里亚奇等墨西哥民间艺术,使其一时间风靡墨西哥。

  1950年后,著名玛里亚奇音乐家巴尔加斯在乐队中增加了小号,增添古巴音乐的旋律,他重写了许多玛里亚奇乐曲。上世纪50年代也是墨西哥电影的黄金年代。玛里亚奇在电影电视中频频亮相,终于奠定了它在墨西哥的重要地位。

  热闹非凡的玛里亚奇广场

  在墨西哥城有一个著名的玛里亚奇广场。每当夜幕降临,数十支玛里亚奇乐队到此汇集。一支乐队一般7至8人,人人穿戴华丽庄重的“恰罗”传统民族服装,头戴宽边大礼帽,裤腿边镶着金丝银线,手持大、小提琴、吉他或小号等乐器,像是马上就要登台表演。实际上,广场就是这些乐队的舞台。演奏时,乐手们一丝不苟,甜美的小提琴和着嘹亮的小号,展现了玛里亚奇音乐独特的魅力。

  到广场来的墨西哥人可以在这里消磨整个晚上,他们挑上一支自己最满意的乐队来为自己演奏,或者随着主唱一起高歌,或者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晚上到了高潮时分,广场成了玛里亚奇乐队的竞技场,这边歌声未落,那边又乐声大作。而没有揽到生意的乐队则四处逡巡,他们或者拿起小提琴拉出流畅的旋律,或者引吭高歌,吸引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如今的玛里亚奇广场,俨然已经成为墨西哥城一大景观。(驻墨西哥记者 张蕾)

责编:蔡意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