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热点新闻 > 正文
专家认为资源分配不均是择校根源 应促进均衡
http://wmf.fjsen.com 2010-03-04 16:20   来源:央视    我来说两句

“当时学校比较薄弱,应该说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来了之后还是觉得在想像之外。班级不及格的同学很多,超过半数以上,而且有很多考试成绩是在个位数。”

为了鼓励老师能到四中这样的学校任教,从2002年开始,大连市出台各类引导政策,至今市内四区已经有19%的教师实现了流动。郭建军在被派往较为薄弱的四中任职时,他的行政职务得到了提升,老师的工资也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500还是600多元,当时可能我们工资也不是很高,也就是刚过1000多元。”

师资力量的均衡流动,再加上教育投入对四中这样薄弱学校的倾斜,短短的几年间,四中的软硬件环境有了大幅提高。

“我们现在的学生留失情况最多的时候一年可能只有20个左右,有的时候甚至是不流失。”

四中的改变只是大连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大连已经初步实现了在城区内办学水平的均衡化。2005年小学六年级择校学生的66%转回到本学区初中学校,这一数据在2006年上升到72%,2007年上升到77%,2008年达到80%。

“在广义上,整个全大连市的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办学水平也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域内的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路还很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前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以此削弱“择校”的动力。怎么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打破择校怪圈,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

在北京和大连的学校感受城市义务教育十年来巨大的变化,而像择校费、奥数风这些问题,则反映出了当前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失衡的情况。其实在过去的十年间,作为民生重要领域的教育问题,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而这些进步的背后,正是许多代表委员一份又一份的提案议案的坚持,使得“上得起学和上好学”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他叫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告诉我, 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分组讨论时,就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递交了一份有关义务教育应该免费的书面建议。

周洪宇:“大家都发言很踊跃,我就想发言没成,我就把建议面交给他,总理看了之后,说代表的建议很好,提的问题确实很重要,很及时,我们会带回去研究的。”

周洪宇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建议中的主要内容,竟然在三年之后就逐渐变为了现实。2006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被写进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当年,在西部农村率先实施改革的地区,义务教育不仅免除了学杂费,还实行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政策。这与周洪宇在2006年两会时提出免除学生教科书费的建议不谋而合。

周洪宇:“我主要是感觉到义务教育免费呢,它就像工作它需要不断地推进,需要不断把义务教育免费的范围要明晰,不能仅仅是在学费和杂费,应该包括教科书费。那么这样呢,不仅是农村还应该包括城市,所以每一年我都会根据义务教育免费实施进展的情况,提出一些新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每一年的呼吁呢,来争取更多人的关注,引起国家对这个问题更大地重视。”

周洪宇告诉我们,也许是机缘巧合,从2003年到2008年,每年的两会,他都提出了免费义务教育的议案。而国家有关义务教育免费的政策,也继而陆续出台。2007年,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并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秋季学期起,政府又全面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从此覆盖全国。

周洪宇:“这项工作做的非常好,也是深得民心,体现了执政党治党为国的新的执政理念。”

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国家这些年对于教育的投入也在大幅增加。从2000年到2008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由3849亿元提高到了14500亿元,增长了近4倍。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也到历史最高的3.48%。但是,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1993年就提出的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蔡克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他已经连续三届担任了教育届别的政协委员。2008年,蔡克勤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实现教育投入占GDP 4%目标》提案,蔡克勤说以现在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这一目标其实并非难事。

蔡克勤:“因为我们人均的GDP已经超过2千美元,现在已经超过3千美元了,我们现在综合国力已经进入世界第三强了,因此我认为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也恳切的希望政府能够早日的兑现这个承诺,使我们的教育面貌有一个更可喜的一个变化。蔡克勤:我觉得现在提出来4%这个目标应该说不是一个高目标,从中国的长远发展看,我们将来的教育投入应该是远远高于4%的。”

2月28号,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在2012年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

教育部长袁贵仁:“过去我们投入主要是发展,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事倍功半,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2006年,择校费等等这些教育乱收费,曾经是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择校问题也成为影响教育公平发展的顽疾,那一年,有很多两会代表提出了要彻底取消择校费。那么在2007年呢,北京、安徽等地,就陆续出台政策,禁止学校收取任何形式的择校费。不过,这次采访的时候,家长告诉我,他们的教育负担并没有减轻,现在,用在择校和培优上的费用仍然不少,孩子教育依然是很多家庭最大的支出之一。

家长:“就光是课外这个辅导就得一万多。”

家长:“平均我觉得也得在两万块钱左右,至少两万块钱。”

家长:“你说你不报又不成,肯定就不成,你眼看着别人一点一点往前走,你不能在这坐着,坐以待毙,只能是报。”

家长:“其实我觉得也是很无奈的一种事情。”

周洪宇代表和蔡克勤委员告诉我,要杜绝择校和培优这些现象,关键是解决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今年的两会上,他们将继续针对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谏言献策,寻求解决之道。

周洪宇:“要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要实行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取消过去过分向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倾斜的一些政策、措施,包括经费投入,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完全靠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靠自己的来进行竞争。在这个没有解决之前,当然择校热不会消退。”

蔡克勤:“恐怕是要慢慢减火,关键在于薄弱项目,在差距不大了,那么这个也没有太大选择的那个了必要性的了,这(火)就慢慢就撤下来了,但是这个现象我们一定要批评,不能再助长了,现在已经对家长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了。”

择校费、奥数风,这些年让无数的孩子和家长不堪重负。尽管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了学杂费,也推行了就近入学的制度,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还较为普遍。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他们只能跟着不和谐的音符,疲于应付。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什么时候才能消除这些成长的烦恼?我们来听听代表委员们的最新观点。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根源就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我们一直推进的是一条效率优先的教育发展道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更多的是给了那些重点学校,好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好学校和差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在朱永新看来,当前中国择校问题盛行的症结就在于,教育资源长期分配不均衡造成的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而差距则必然造成选择。

“最根本的还是政府还是应该缩小差距。从国际的惯例来看,公办学校应该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尽可能优质的、面向所有老百姓的基本教育。所以所有 学校,很多国家很多区域有规定,所有学校建得都一样、配置都一样,教师相对流动、教师的配备一样。所以说一个孩子无论进哪个学校,都是受到基本一样的教育,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

以北京为例,据统计,2006年共有236所公办高中计划招收择校生6943人。按照这个数字,以北京规定高中每人3万元择校费上限计算,仅2006年,北京择校生支出择校费用近2.1亿元。那么现阶段,如何才能做到减少学校之间的差距,从而最大限度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呢。

“两个途径,第一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要满足学校基本的费用,同时投入应均等化。第二,对所有的教育收费,彻底和学校脱钩。”

北京师范大学曾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问题展开专题调研,其中75%的校长表示,产生择校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或特殊教育的愿望。但朱永新认为,这不应成为公立学校收取择校费的理由。

“我们很多收费还没有完全规范,因为规定不允许收择校费,但是自愿支持教育的赞助费是可以的,所以很多学校就用这样的名义。”

另一方面朱永新表示,组建教育集团,以优带劣的捆绑式发展模式,也可能成为短期内我国解决择校问题的一条现实路径。

“委托管理的形式,就是政府把一些薄弱学校,委托给民营的教育公司去管理,那么我们可能很难这么做,但是可以采取把差学校委托给优秀学校去做。这样的方式组建一体化的教育集团。校长可以把他的优秀的教师、优秀的骨干派到他管理的另外一个差的学校去。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提供品质。”


责任编辑: 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