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26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柯明娇 文/图)又到岁末年终,也是晋江地区置办嫁娶、乔迁等喜事的高峰期,这喜事肯定少不了喜饼。如今,市面上各式喜饼琳琅满目,大多走入了“机器时代”,而陈埭镇坊脚村却有一家传承了六代人的百年老店,沿袭着手工做饼的传统手艺。
近日,记者就专程来到这家百年老饼店探访。
原始灶台大锅柴火烧
老牌匾见证百年老店
说起这家店的店名“苏记正泉成”,对于很多老晋江人来说,一定是很熟悉的“老字号”了。今年76岁的苏炳文是这家百年老店的第六代传承人,然而与这个响当当的名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只是一家隐藏在村落里、不起眼的小店铺,甚至连店铺都谈不上。
在这座仅有几十平方米的老石头房里,苏炳文和妻子洪秀霞、女儿苏碧珍以及雇来的三个工人正忙碌地擀面皮、包绿豆饼,不时有人入门而来,要么带走几盒刚出炉的饼,要么下个几百盒的订单用于婚嫁。
隔壁的里屋,墙壁上安着最原始的灶台,灶台上放着两个圆形的大铁锅,直径足有一米左右,还烧着水冒着热气,灶眼边堆着燃料木屑、木柴,屋内是成袋的黄豆、绿豆。刚到店门口,一阵阵绿豆饼香便扑鼻而来。
苏老伯介绍,根据祖谱记载,两百多年前,苏氏的祖先因生计艰难,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台湾谋生,从干杂活做学徒起,刻苦学艺,掌握了当地传统点心绿豆饼的制作技术。后来小有积蓄便返回故乡,于1897年开设了第一代的饼坊——苏记泉成饼,后因制饼技术精湛,产品销路广,仿冒者太多,因而加了个“正”字。
在老房子的两间小屋内各挂着一块“正泉成”的老牌匾。苏老伯说,这两块牌匾在他出生之前就有了,仔细一看,一块署着庚子年,一块署着庚午年。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900年和1930年,而第一块牌匾已经有点脱漆,足见店铺悠久的历史。
做了大半辈子的绿豆饼,苏老伯感慨其实是阴错阳差。1957年,他还是一名中专刚毕业的高材生,学的是地质勘探专业,在家中等待工作分配的那段时间,他才正式跟着父亲学做绿豆饼,打打下手,没想到这一打就是一辈子。
苏老伯说,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底下还有六七个弟弟妹妹,当时家中的经济不是很宽裕。村里的文书看他挺能干,帮着父亲做饼、卖饼,还能分担家庭负担,便隐瞒了下发到村里的工作分配通知书,而等到他发现时已经错过时间了,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5让“古早味”老店走进春天里
- 2014-09-15泉州上百年雪片糕:甜甜古早味 片片糯米香
- 2014-08-18德化月记窑:柴烟袅袅“古早味” 带来了新生机
- 2014-08-18古早礼娶亲 石狮文化周闽南婚俗文化展引人入胜
- 2014-08-07晋江金井上包:松软甘甜 传承六代人的古早味
- 2013-07-23《园林》将拍摄泉州方言吟唐诗 重现浓浓“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