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印象 > 正文
满目皆古桂峰村
http://wmf.fjsen.com 2010-03-04 10:05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尤溪的桂峰村,地盘不太大,名头不响,游客不多,来访者多是“网网”相传而得知此地的自驾游一族。

    桂峰藏在山的深处,离城市太远,远得超乎我的想象。车子在山里转悠很久,几疑迷路,几经问路之后才到达。

    踏进桂峰那一刻,感觉桂峰太新:新的石牌坊,新的引凤亭,农村常见的红砖楼。拐个弯,就发觉自己走进了桂峰的历史,这里满目皆古——古桥、古巷、古碑刻、古祠堂、古民居、百年老字号的“豆腐坊”“切面店”等。路上往来者都是衣着朴素的村民,遇到来访者,他们都会很热情地询问:某处去过了吗?并真诚地帮着指点路径。

    站在古老的石桥边,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这里便是桂峰的第一个景点:印桥皓月。桥下的流水被双桥夹成长方形,双桥之间有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花圃,分别种着四株高大的桂花树,这不同形状的花圃代表“日月书印”。

    桂峰的繁荣历史是从700多年前开始的,宋朝书法家蔡襄的九世孙蔡长来到此地,即为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定居下来。此后,经过几个世纪的辛勤耕耘,蔡氏子孙遵承着“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历代儒风不衰,仅明清两代就出进士3名、举人12名、秀才412名。

    桂峰现存39幢古建筑群中,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多数是清初建筑。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在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

    蔡氏宗祠是桂峰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屋檐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八闽名祠”的牌匾彰显其历史地位。门内,一个短短的庭院过道通往木质大红门,门的上方高悬后人复制的“父子举人”的匾额,此处大门只在每年祭祖的时候才打开。从侧门入,正堂修复过的痕迹颇重,但整体构架是旧式的。祠内牌匾众多,除了一块清同治年间的“文魁”牌匾外,其余的,如“硕士”、“兄妹硕士”等,都是后来挂上去的,但都显示了书香门第的骄傲。

    翰林第是桂峰另一修葺完整的建筑,与周围的木屋相比,显得庄严肃穆。“父子举人”的牌匾展现出祖上的荣耀。厢房上了锁,据说里面存着雕花床铺、夜壶、农具等古物,我们走得慢一步,没来得及看。登上二楼,从窗户往外看,近处是层层叠叠的灰瓦屋顶,远处,满目苍翠的青山静立夕阳中。

    石狮厝,以石镌的对联长久地代替了俗气的春联:“三谏风高勋业在苏黄以上,九峰派衍渊源从朱李而来。”背额书“紫气东来”四字。通过这些字眼,可以感受到蔡氏后裔的坚韧自信,其先祖蔡襄的成就不在苏东坡、黄庭坚之下,蔡元定的学问源自于朱熹、李侗,也表现了他们立志秉承乃祖的立身处世之道。厝内,精雕细琢的石构件相当多,石狮厝得名或与此有关。

    沿着被磨得光滑的青石路行走,周围都是老房子。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不想竟是武举厝。厝内有武举人用过的青龙偃月大铁刀,沉得几个人都抬不起来。

    桂峰,是一处真正耕读传家的所在。徜徉在此,你会感觉离红尘俗世很远很远……(李建珍 )


责任编辑: 叶玲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