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师生共同编曲 带来新的《感动》
http://wmf.fjsen.com 2019-11-30 22:06:24 来源: 责任编辑:卢超颖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乐团合唱团的同学们正在排练

  音色悠扬的西洋乐器,配上温柔的二声部合唱,是否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感动》?本报报道四川游客为厦门写歌点赞的暖心事以来(详见10月30日A10版《被文明厦门感动 游客写歌点赞》),接连收到多个版本奏唱《感动》的优秀作品。前日,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的师生们,带来了钢琴、大小提琴、手风琴、单簧管、架子鼓、圆号等9种乐器搭配合唱团2个声部的演唱,虽稚嫩却又特别。

  演唱者是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的45个孩子,包含17个乐手和28个合唱队员。负责编排的带队老师林严严介绍说,这些孩子大部分来自高一年级,他们组成的这个器乐合唱团很年轻,刚刚成立3个月,《感动》是他们排练的第一首歌曲。

  林严严告诉记者,她看到本报发出的征集便惊喜地发现,《感动》的原谱恰好能让器乐合唱的孩子们运用近期的课堂知识,“节奏悠长,学生们哼着,便自然而然地做起了‘加花’ (对原有旋律的骨干音进行装饰,使曲调更为丰富)的尝试。”于是,短短半个月里,师生一同进行了三次大编曲、十多回小调整。“排练完成后,《感动》将成为学校器乐合唱团演出的保留曲目。”林严严说。

  “团里的同学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听到这首歌、了解它诞生的故事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们为这座城市骄傲。”负责手风琴演奏的陈炜钰同学说。

  【特写】

  一个“没谱”乐团 尝试音乐无限可能

  一个器乐合唱团如果没有曲谱,是真的“没谱”吗?同学们用动人的演唱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

  林严严告诉记者,一般乐器和声乐的排练都有各自严谨的、固定的乐谱,但在本次《感动》的排练中,他们仅仅只有一段共同的简谱旋律,甚至一开始,连固定下来的合唱声部、配器和声都没有。“大家现在听到的演唱,是同学们和老师在一遍遍的尝试中修改,一起商量、探索怎么演绎得更好。”合唱团的曾泊宁同学说。对此,林严严说,希望借此机会锻炼学生们主动创造的能力,不再一味以老师的“照本宣科”为主导,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尝试音乐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每一次的改动不论效果好坏,都是惊喜,是值得珍惜的试错机会。”在这样自由的创作环境中,初识的孩子们渐渐成为知音,《感动》为他们带来了别样的感动。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