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发:用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
http://wmf.fjsen.com 2019-04-26 22:20:13 来源:莆田市委文明办

陈顺发,一个已过花甲之年,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孝子。18年来,他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承和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古训和“孝义传家”的当代家训。

四字家训

陈顺发家的大院门楣上端端正正立着一块石牌,朝向家门的一侧镌刻着歪歪扭扭几个繁体字——“孝義傳家”,其中的“義”字还漏了一个点。这所缺的一个点,背后却有故事。陈顺发的父母早年家境贫寒,一边含辛茹苦地拉扯着陈顺发等儿女,一边仍始终不忘教诲子女为人做事的道理。母亲对子孙说得最多的是“孝”与“义”。陈顺发耳濡目染,越发觉得“孝”“义”两字包含了生活的大智慧,一如既往地将“孝”“义”当成传家处世之道。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女们能够秉持这一家训,他请年逾八旬老母亲手书“孝義傳家”四字,训育子孙。他的母亲不识字,陈顺发因此将写好的字让母亲临摹。在老母亲收笔之后,陈顺发提醒说“義”字少了一个点,但老母亲却对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个点就空在那里吧!我们离至孝至义还差了一点。”陈顺发瞬间明白了母亲的一番苦心,于是他将家训雕成石牌,立于门楣,让子女在家或者出门总能看见,将此铭记在心。

一个厨房,两套厨具和菜谱

陈顺发家的厨房分为素食区和荤素综合区,界限分明,各有各的厨具、餐具和菜谱。素食区是单为老母亲准备的。为了让母亲开心,陈顺发购置了整套的厨具和餐具专门做素食。因担心粗淡的饮食会影响营养均衡,他精心制定素菜谱并经常亲手制作。日子虽然忙碌,陈顺发却乐在其中,说起母亲的饮食他头头是道:粥不能快煮,得慢熬;菜要拣嫩叶;下油要数滴,得是植物油;大米、小米、面食要搭配着煮……这数不清点点滴滴,无不承载着陈顺发孝心孝行。

百岁老人的“儿童房”

为了让老人住得舒适,陈顺发没少费工夫,他在床沿安上扶手栏杆以方便老人起卧;为防老人磕碰,他铺地毯和软垫,并在墙角桌角包上防撞泡沫。乍一看,有几分像儿童的活动房,他像养小孩一样尽心侍奉着老人。他的母亲从小爱干净,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整齐漂亮。老人晨起穿戴、昏时退妆,戴发簪、耳环、手镯、戒指,陈顺发理解、钦佩母亲对生活的态度,所以一直亲力亲为,为母亲梳妆佩戴是陈顺发每日的必修课。

父母的青铜塑像

2010年,陈顺发请来工艺师为还健在的双亲做了两尊青铜塑像。为活人立像,这不仅是新鲜事,也引起了邻里乡亲的不少疑惑和议论。面对议论,他不无感慨地解释:“父母一生操劳,养育子女太伟大了。如今一年年衰老,我就想着为二老立塑像,将他们的形象作永久性的留念。”塑像中的父亲手执水烟壶,母亲双手扶膝。陈顺发就是这样一个用心、用情的人,在孝顺老人时,他忘了自己也是一个老人,而只是父亲的儿子。

健体不忘健心

1986年,陈顺发带父亲去了北京,逛故宫、瞻仰毛主席纪念堂,上天安门城楼,登万里长城,游颐和园,看着心情舒畅、满怀感慨的父亲,陈顺发觉得带老人出去走走是值得的。1988年,他又特意带着母亲去北京。旅行归来后,母亲打趣说:“我现在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从那时起,陈顺发就更坚信心情舒畅对老人也很重要。现如今,家里按摩椅、按摩棒、保健治疗仪等保健器械虽一应俱全,但陈顺发还是会陪着老人出去走走,散散心,”为此,他为老人购置了一辆只在高尔夫球场才能见到的四轮电动车。天气好时,他就载着老人走街串户。这些年,他走遍了十里八村,也听遍了老人对一草一木的回忆……

18年来,陈顺发无怨无悔的坚守和感人至深的孝举早已传遍乡里,成为美谈。2018年,作为远近闻名的“孝星”,陈顺发众望所归受到了区“百孝之星”荣誉表彰。2019年2月24日、25日,《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报道,陈顺发给父母拉二胡的一幕被定格在镜头前,上了报道的最高版面。面对各种荣耀,陈顺发总谦虚地借用母亲的一句话:“还差一点,还差一点。”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