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上筑起“绿色长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http://wmf.fjsen.com 2018-11-13 15:35: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奋 斗

几天下来,每个人手上都有了血泡,有的虎口震裂了,却没一个人吭声。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早日建成防护林

指挥部忙开了。办公室空着,人都在一线。

时任地区林业处处长的毕可显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领着几个技术员起早贪黑,在实验林工地一住就是一星期、半个月,吃饭啃干馕、喝渠水不足为奇,住的帐篷几次被风刮跑。先后取回了58个土壤剖面做精细的理化分析,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

水是生命之源。引水是首要任务。

1986年2月,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决定:修一条16公里的干渠从温宿县引水到柯柯牙,在干渠两边各建100米宽的林带。

7月骄阳似火,250多名施工人员冲向工地。由于太干热,很多人的嘴唇干裂得起了一层皮,鼻子流血。人们光着膀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和着黄沙雨珠般滴落在土地上。每个人铆足了劲干。原计划半年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两个月,硬是将一条长16.8公里,配有505座桥、涵、闸等水利设施的防渗干渠修成了。

第一块实验林是硬骨头。

作为第一代植树人,当年的场景又浮现在麦麦提依明·阿木提的眼前。1986年,25岁的他从天山林场来到柯柯牙林管站,由伐木工变成了种树人。

第一片林地确定的是3000亩。林管站只有32名职工,都住在工地。刚开始几天,由于来得急,不得不露天睡在地上。后来才搭了帐篷、土房。每天天刚亮,就干起来;天黑透了,才收工。山丘、高坡要推平,挖沟、平地、浇水,工程量非常大。

几天下来,每个人手上都有了血泡,有的虎口震裂了,却没一个人吭声。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早日建成防护林。

手抚着碗口粗的树干,麦麦提依明·阿木提流泪了:“这些树超过30年了。当时手指头这么细,1米多高,现在有30多米了。这么多年来,我和它们天天在一起,看它们一天天长大,跟我的孩子一样。”

麦麦提依明·阿木提指着柯柯牙原始地貌的一条深沟告诉记者:“这是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沟。其他的全部填平了。”据当时调查,大小深沟有数百条,长的有800米,宽的达260米,深的有13.6米,土壤盐碱量平均值高达5.58%,高出国家规定值4.58个百分点。

“阿克苏人多年来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既尊重规律,又不因循守旧。”阿克苏市委常委李新斌说,“比如挖树坑的标准确定为‘88323’,就是80厘米见方,深80厘米,底下30厘米土,往上20厘米肥料,最上面30厘米土。土必须是新的。盐碱土换掉了,又有了肥力,才能保证生长。这些经验很宝贵!”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硕果。1987年的春天,柯柯牙出现了一片绿色。阿克苏人民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奇迹,他们种植的树木成活率达到87.3%,超过了国家规定的85%的造林标准。

从此,去柯柯牙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几乎成为每个阿克苏人的自觉行为。至今,阿克苏已开展了54次植树大会战,近390万人次参加,完成造林面积115万亩,从东、北、南三面将阿克苏市环绕起来,成为蔚为壮观的城郊“森林公园”和令世人惊叹的“大漠绿屏”。

“这片荒漠之所以能变成绿洲,靠的是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人定胜天,这是阿克苏人的坚定信念。”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一字一顿说道。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