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康:六旬老人不顾自身残疾 举家照顾烈属长达六年
http://wmf.fjsen.com 2018-03-01 10:04:33 来源:宁德市委文明办

韩立康,1953年3月生,屏南县寿山乡叠石村村民。

韩立康,一个勤劳的中国农民,一个朴实的农村党员,不顾自身残疾,不顾自家困难,举家照顾一位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烈属长达六年。

萍水相逢,倾情照顾。2008年7月中旬,韩立康在老家料理完8旬母亲的丧事后,遂带着时年101岁的伯父一家5口迁至城北社区,成为张长明的邻居。一次,韩立康到邻居家串门,见到一位耄耋老人正吃力地帮助躺在特制轮椅上的儿子张长明转身,韩立康急忙上前帮忙。在接触中韩立康获悉,张长明现年49岁,系革命烈士张达炳嫡孙。张长明幼时得过一场大病,张家养千方百计寻来草药偏方,最终将张长明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令人扼腕的是张长明从此手足瘫痪、舌头萎缩、话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因母亲早逝,张长明只好由父亲张家养长期照顾,张家养80余岁身体虚弱、时常咳嗽,已力不从心。

向来仰慕革命先烈的韩立康见此情景,心想:他们是英烈的后代,现在遇到了困难,我家虽然也难,但再怎么难,也得帮他。2008年8月起,韩立康每天义务上门协助张家养老人照料张长明。2010年,张家养患咽喉癌病重,韩立康夫妻又照顾起父子俩的生活,每天为张家养、张长明喂饭、端药、送水、擦拭身子、收拾衣褥、料理拉撒。2011年7月,张家养病故,夫妻俩遂长期担负起张长明的生活护理工作。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好!”张长明发出一个含糊的音节并竖起大拇指。韩立康解释说:“这是夸赞党和国家政策好,十八大以后,政府部门来得更勤了,机关党工委还进行‘一助一’爱心助残挂钩,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以来,残联、民政、老区办、效能办等部门都加大了帮扶力度。”

“为了照顾好他,我们同一个屋子睡。记得有一年冬天有段时间,他受寒咳嗽得厉害,整夜连着咳,气都喘不过来,脸涨得通红。我的脚一到冷天,截肢处也酸疼得厉害,可硬挺着没敢睡啊,帮他翻身、暖褥子、热药,他那么大的个子,夜里翻起身来觉着特别沉。夜里排尿,我用管子给他接上,等半晌他又说没有,顺利地排一次尿都得反复接上十几次管子;看着他舒畅了,我心里才放松下来……到天明竟出了一身汗。”韩立康说,后来实在吃不消就和妻子黄淑英轮着照顾,我们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家人。

历经坎坷,自强不息。韩立康家境贫寒,他自幼体弱,从小右脚患血丝虫病,25岁后病情逐渐加重,特别是行走时,血液下行淤积于下肢不回致流静脉肿胀,结果毛细血管破裂,血汁顺着裤管往下淌,之后破裂处流脓、发烂。“脚疼得厉害时,掀开被子,里层沾满了南瓜色的脓水,实在无法忍耐,他就用背顶住墙壁,右脚抬高,靠在床架边沿,一直到天明。”妻子黄淑英说。几十年来带着病下地干农活,建寿山公路时当民工,乡里建工程做搬运工,还是寿山乡最早一批尝试栽培香菇的农民,韩立康没喊过苦和累。直至2004年病情加剧,韩立康无奈选择了截肢手术,因为家庭困难,没敢去福州大医院,他用乡亲们凑的7000多元钱在福鼎市点头镇医院动的手术。

与人为善,缘自家风。谈起韩立康,叠石村民都是竖起大拇指。身为村里的党员,文书,群众需求无小事,只要有益于群众的事都躬身而为。为发展生产组织种植香菇,争取资金扶持,韩立康不遗余力;村里的丧葬喜事,他总是帮忙记账、当家,料理顺当;哪家有困难或急事,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帮助,哪怕小小的邻里纠纷也积极化解;群众不管大事小事总喜欢找他,因为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做。

韩立康的孝顺也为人称道。父亲韩泽兴毕业于厦大,1951年间曾任双溪中学校长,却英年早逝;韩立康3岁起由母亲一手拉扯成人,他孝顺母亲,一直侍奉她至84岁过世,母亲腰背长肿瘤卧床7个月,俩夫妻端茶递水、细微照顾,期间还将101岁的大伯接至家中侍奉终老,直至2010年大伯过世。

扶危济困,人间有爱。“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我不放弃照顾张长明,去赚点钱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其实我要说的是,我做的没什么,一路走来,党和政府的关怀,无数好心人的援手,才使我们一家坚持到现在,我要说一声,谢谢!”韩立康说。

“2008年底县残联工作人员每年春节走访、慰问,从2009年起,另外还给予生活资助;张长明的亲属也十分感激,寄来生活费;老区办、民政、效能等部门也大力资助;今年3月,市残联领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基层亲切慰问。”说着韩立康掏出一本本子,上面工整地记着一个个机关单位名称和陈妙群、杨郑平等一个个好心人的名字,一笔笔资助的款项。

“一路援手,我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韩立康的话掷地有声。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