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仁美,1963年3月出生,初中文化,思明区复印服务部退休,住在南轿巷17号,是中华街道中山社区一名普通的居民。在她的家中有着这样一位特殊的家属---身患精神残疾二级,智力等同于三岁小孩,生活基本无法自理,这是她已去世丈夫的哥哥魏宇平,她用她的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生活中,用真心待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变的长明灯,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在一个不足24平米的小房子里,住着三个人,廖仁美和她儿子,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大伯。廖仁美的丈夫生前曾是中华街道中山社区劳动保障站的一名工作人员,退休没多久,就因身患重病去世,他们家生活条件一般,儿子的2000元收入勉强够自己生活,廖仁美仅有自己一份900元的微薄退休金,加上残疾大伯魏宇平的低保金750元来贴补家用。在这样一个在厦门来说不算太富裕的家庭里,在这样一处狭小但却整洁的空间里,却有着一份对亲情的坚持和感动。
一提起廖仁美的名字,熟悉她的人都会说,她是一个好人,好女人,她的家庭是个和睦的家庭。"她人很不错!""她照顾她大伯尽心尽力哦!"在这些简单的评语中,却包含着两年来,廖阿姨孝敬去世丈夫的兄长,辛勤持家,做好女人的种种故事。身体残疾的魏宇平生活上几乎不能自理,基本靠人服侍,洗澡、吃饭这种基本的事情都不会,大小便有时都无法控制,还经常情绪化的乱发脾气。廖阿姨丈夫还在世时,他们夫妻俩就一起照顾他,照顾起来都十分费劲。除了洗澡这些事是由她丈夫经手,其余一些日常琐事都由他们两个一起打理。丈夫去世后,她主动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任劳任怨。廖阿姨十分明白伺候好兄长需要十二分的尽心、耐心、细心。她就一个人细心地照顾,从早晨起床就要伺候他洗脸漱口,一日三餐全都要悉心照料喂饭,除了洗澡由廖仁美的儿子帮忙,其余魏宇平平时换下来的脏衣服,她都要及时洗净凉干。她和儿子虽时有怨言,但是却从不抛弃,没想过放弃。这个家里每一份收入,廖阿姨都要精打细算,每天买多少菜吃多少米用多少钱,都要有合理的规划,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很悉心的照料大伯。魏宇平现在年纪也大了,吃不了米饭,怕他没办法正常进食,每天中午,廖阿姨还需要特别为他煮一餐稀饭。有一次,社区组织上门慰问,大伯看到有除了家人以外的陌生人,就像小孩子似的发脾气,说"我要出去,我要出去",廖阿姨像哄小孩一样地安抚他,他才平静下来。这些细节在我们眼里看来虽然仅仅只有几秒钟,但是在对待这样一位特殊的亲人,那是几年积累下来的情感啊!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她接替着他丈夫生前的责任和义务,全心全意为这个家去操持,让人不得不感叹,她真不愧为家庭和谐的典范。
廖仁美,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她坚持着丈夫生前的责任和义务,全心全意照顾智障大伯,她用她的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对家的责任和爱。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1-02带着瘫痪妈妈上大学 龙岩孝女获评“广东好人”
- 2013-12-30关爱志愿者 让好人不受伤
- 2013-12-30贴心帮扶道德模范让好人有好报
- 2013-12-30“楼道好人”夯实道德大厦的坚实地基
- 2013-12-24公交司机还卡包内有15万元借条 失主称还是好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