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在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和省长赵龙陪同下,先后来到漳州、厦门等地,深入乡村、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考察调研。
东南网10月3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10月28日至29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周联清率队赴厦门、漳州、莆田,向基层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进行实地调研。 周联清一行实地察看厦门石兜水库、漳州横山水库、莆田东圳水库违建整改、污染防治、退果还林等情况,现场协调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并与基层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学习理解和认识。 周联清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满怀忠诚爱戴之情,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准确把握福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不折不扣抓好督察问题整改,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生态修复、加强管控、推动违规项目处置等方式,寻求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的解决方案,确保整改工作全面有效推进。要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大力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
东南网10月3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罗小春) 10月30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苗延红深入龙岩市新罗区华莲社区,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苗延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回到工作过17年半的福建考察,这是对全省干部群众的莫大鼓舞和激励。要满怀忠诚爱戴之情,持续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龙岩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加快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要求,巩固提升近邻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下大气力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大力弘扬“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入开展向谷文昌、廖俊波等同志学习活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在新征程上锐意进取、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其间,苗延红还实地调研了解基层党建、民营企业发展等情况,到新罗区信访接待中心现场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
东南网10月3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 10月30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文斌赴平潭综合实验区,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林文斌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是对福建干部群众的极大鼓舞和鞭策,要怀着深厚感情、带着强烈责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希望平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结合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走前头、做表率,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开启“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新征程。要推动民族宗教、民间信仰、对台以及侨务等统战各领域工作出亮点、出成效,把凝心聚力的工作做得更好。要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向谷文昌、廖俊波等先进典型学习,以实干实效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开拓创新、奋勇争先。 |
东南网10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10月29日,省委常委、秘书长吴偕林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宁德市周宁县、霞浦县,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进行实地调研。 吴偕林一行先后前往福建三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东菌群生命疗养基地、花鲤小镇、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西胜村等,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谈,深入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解和认识。 吴偕林强调,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勇争先,以滴水穿石的毅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力把新福建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打好农业“特色牌”,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守正创新,繁荣乡村文化,传承历史文脉,赓续红色血脉,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其间,吴偕林还到周宁县接待群众来访,现场协调解决七步镇村民反映的村内电线老化裸露和污水管网未建设等困难问题。 |
东南网10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28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率有关部门同志赴南平市建阳区、松溪县调研,并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张彦一行深入建阳区医卫材料产业园、考亭书院、寒泉精舍、潭阳书舍等地,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全民阅读等进行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 调研后,张彦面向松溪县乡村党员干部、中小学校长、企业负责人代表开展宣讲。张彦指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带着深厚爱戴之情深学细悟笃行,持续兴起学习贯彻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记殷殷嘱托,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奋勇争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红色基因,厚植乡风文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深化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以百姓视角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贡献更大力量。加强党的领导,向谷文昌、廖俊波等同志学习,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 |
10月22日,诏安县深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宣讲小分队来到港头村开展宣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港头村属畲族少数民族村,位于诏安县城东郊,距县城1公里,全村560户2368人,党员79名。凭借依山傍水,竹木葱郁的良好自然风光,港头村努力打造生态和谐村庄。 当日,宣讲大篷车驶进港头村,现场播放视频《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随后深桥镇宣讲队成员作了主题宣讲,还邀请民间书法家现场书写“闽山闽水物华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等作品,不少村民还请书法家为自己或家人题写吉祥语,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通过面对面的宣讲、生动的视频、优秀的书法作品等新颖的方式,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传递给大家。村民们表示,这样的宣讲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十分接地气,令人印象深刻。 下一步,深桥镇将汇聚多方力量,采用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在全镇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活动热潮,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工作,干事创业。当地正逐步呈现“经济稳步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优美整洁,生活风尚文明,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新农村气象。(东南网 诏安县文明办 深桥镇) |
东南网10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10月26日至27日,省委副书记罗东川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三明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调研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勇闯新路、奋勇争先,全力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罗东川一行先后前往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沙县区总医院、沙县区夏茂镇长阜村、建宁县溪口镇马元村,详细了解特殊儿童教育、公立医院党建、乡村产业发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情况,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三明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面对面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罗东川指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对标对表、争当示范,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抢抓沪明对口合作、京明科技合作等重要机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勇于先行先试,不断深化医改、林改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创造更多“三明经验”,让改革成果更好惠及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发挥优势、争创特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火车头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坚持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其间,罗东川向三明市委通报了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对整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还到挂钩联系的建宁县接访,现场协调解决濉溪镇水南村村民反映的道路交通和农田遭水毁等困难问题。 |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福建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重大政治任务,19日至27日,《福建日报》连续推出9篇评论文章,推动全省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 接下来 让我们共同跟随这些评论文章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感受八闽大地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的时代脉搏 ↓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19日02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福建日报评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文提到:不管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省委和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十年来,福建实现的一个个突破、取得的一个个成绩,都是沿着新福建建设的思想轨迹,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践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甘做铺垫之事,善积尺寸之功,不求名利、不计得失、无问西东,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新的历史时间。详情>>>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20日02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福建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福建日报评论:奋勇争先促高质量发展》一文提到:福建的发展应具备全局意识,理解“立”与“破”的辩证法,并增强使命自觉。 新征程上,福建将感恩奋进、奋勇争先,以滴水穿石的毅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不断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详情>>>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21日03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福建日报评论:闯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路》一文提到:多年来,福建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理念和实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跑出了科技创新“加速度”。新福建建设十年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63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有了良好基础。 站在新起点上,福建要紧跟时代步伐,勇立创新潮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奋发有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注入强劲动能。详情>>>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22日01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福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 《福建日报评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一文提到: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之一,福建的改革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脉动。从“松绑”放权到国企改革、从乡镇企业一枝花到民营经济大发展,福建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爱拼才会赢的顽强斗志,写下激荡昂扬的时代篇章。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福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向开放要活力、善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详情>>>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23日02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福建日报评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示范》一文提到:多年来,我省每年实施一批山海协作重点项目,有力推动沿海地区产业向山区梯度转移,山区劳动力向沿海合理配置,实现山区与沿海携手共进——2023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04%,比全国高4.8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0,比全国优0.29;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缩小至1.73,比全国优0.08。 全省“一盘棋”,山海同奋进。福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携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奏出新乐章。详情>>>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24日03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 《福建日报评论:久久为功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一文提到:多年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八闽大地深厚的文气文脉结合起来,聚焦守护传承中华文化,深入实施中华福文化、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推动福建特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福建要奋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福建力量。详情>>>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25日03版 作为生态“优等生”,福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福建日报评论: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一文提到:多年来,福建牢记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深化生态省建设,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第一,绘就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的和美画卷。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福建要在更高起点上深化生态省建设,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详情>>>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26日02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福建日报评论: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一文提到:多年来,福建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接续奋斗、苦干实干,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福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道路上奋勇争先,坚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更加火热的生活”成为八闽乡村的幸福实景。详情>>>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27日02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专门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语重心长地说:“谷文昌同志在福建是有口皆碑、深入人心的,他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我们学习他的事迹,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 《福建日报评论: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一文提到:回望来时路,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奋力拼搏,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部署,以勇当先行者的舍我其谁之志、谱写新篇章的挺膺担当之姿,汇聚起矢志不渝跟党走、奋发有为谱新篇的磅礴力量,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厚望,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展现福建担当。详情>>> |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山县考察期间,专门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语重心长地说:“谷文昌同志在福建是有口皆碑、深入人心的,他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我们学习他的事迹,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 总有一种精神,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积劳成疾的焦裕禄,“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毅然决然;两度进藏的孔繁森,“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的满腔热血;因公殉职的廖俊波,“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担当作为……他们在选定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在为民造福的征程上始终如一。这是信仰的力量,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密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怀抱赤子初心,上下求索。在宁德工作时,他建立“四下基层”制度,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在福州,他大力倡导“马上就办”,推出“一栋楼”办公,开展“四个万家”活动;到省委、省政府工作,他提出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在全国率先开创和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习近平同志心怀百姓、一以贯之,为福建加快发展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崇高风范一直激励着福建广大干群奋力投身新福建建设。 今年是新福建建设10周年。回望来时路,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奋力拼搏,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展,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繁重前所未有,更加需要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牢记为民宗旨。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要向谷文昌、廖俊波等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得民心的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教育领导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锐意进取、善作善成。 夯实基层基础。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长期坚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更多的力量充实到基层中去,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眼光向下、脚步向下,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勇于自我革命。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高各级党组织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领导水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算好人心向背账,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让政治生态像自然生态一样山清水秀。 山雄有脊、房固赖梁。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创造新业绩新成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部署,以勇当先行者的舍我其谁之志、谱写新篇章的挺膺担当之姿,汇聚起矢志不渝跟党走、奋发有为谱新篇的磅礴力量,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厚望,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展现福建担当。(福建日报评论员)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考察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摆脱贫困之后,中国广袤农村启航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从昔日落后的小渔村变身“全国最美渔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澳角村的变迁是中华大地乡村巨变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维度,还体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发展差距的缩小上。高质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从三进下党到三上毛家坪,从解决“茅草房”“连家船”问题到组织实施“造福工程”,从抓大农业到提出大食物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多年来,福建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接续奋斗、苦干实干,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把“蛋糕”做大,才能谈怎么分的问题。自古以来,福建人民就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观念。“特色农业是福建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福建农业的亮点所在。”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过程中,各地要立足自身优势,从优势中找特色,从特色中找亮点,走出一条“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亮”的发展道路,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开辟新路径、打造新模式。 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开展选派干部驻村和推行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加强乡村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要发挥村级党组织火车头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化党员的示范引领,推动党员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作表率。要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完善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要制定出台更有吸引力、更有竞争力的乡村人才引育政策,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 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尤其是抓住数字化和信息化机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大的动力。要鼓励基层首创探索,发扬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办法。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道路上奋勇争先,坚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更加火热的生活”成为八闽乡村的幸福实景。(福建日报评论员) |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举行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指引 对标对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福建新篇章 周祖翼主持并讲话 赵龙参加并发言 10月25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在福州举行,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并讲话。周祖翼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在“四个更大”上下功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罗东川、张彦、崔永辉、吴偕林、苗延红作发言,其他常委同志作书面发言。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八闽大地的惦念牵挂、对福建人民的深厚感情、对福建工作的关心支持、对福建发展的殷切期望,让全省人民备受鼓舞、倍觉激励、倍感振奋。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021年来福建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一体学习、一体思考、一体落实,怀着特殊感情学、带着特殊责任学,真正学深悟透笃行,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满怀赤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征程福建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引,对标对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福建新篇章。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体现福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化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工作,推动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要持续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丰富完善具有福建特色的山海协作模式,促进区域共促、产业共兴、山海共富。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要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会议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谆谆教诲,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向谷文昌、廖俊波等同志学习,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大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要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持续弘扬优良作风,赓续红色血脉,长期坚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会议要求,常委同志要持续抓好学习贯彻工作,在学深悟透上作表率,分专题分领域分阶段深入学、细致学、反复学,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把握,更好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宣传宣讲上走前头,发挥“头雁效应”,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在落细落实上当示范,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兴调查研究,集中精力抓好四季度各项工作,更好地强信心、稳预期,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参加。 |
生态兴则文明兴。 作为生态“优等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倾注巨大心血:在厦门组织开展筼筜湖综合治理,在宁德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在福州大力推动闽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等重要理念,开创了莆田木兰溪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怀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美”纳入新福建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为我们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逐绿前行,驰而不息。多年来,福建牢记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深化生态省建设,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第一,以约占全国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绘就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的和美画卷。 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如何守住、守好家当,同时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厚植现代化建设的生态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选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先行,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森林“绿碳”、海洋“蓝碳”等工程,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大力培养绿色文明生活方式,通过观念引导、加强社会治理等途径,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保护生态环境。 拓宽“两山”转化的路径。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立足实际敢为人先,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23项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成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肯定。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构建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理体制,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跨领域改革系统集成和协同推进,加强陆海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扩大生态容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践行生态为民的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是牢牢根植于民,长汀经验成为世界生态修复典型,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范例。面对群众由过去盼温饱、求生存到如今盼环保、求生态的转变,要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污染问题,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我们要在更高起点上深化生态省建设,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福建日报评论员) |
400年前,福建茶 从武夷山走到喀山 400年后,福建茶 再次从喀山走向世界 —— 当地时间10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 习近平指出,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 因茶结缘,以茶会友 今天 我们回到这条 17世纪联通中俄的“世纪动脉” 随着福建这片神奇的树叶 一起走向世界 图源:大武夷文旅 “万里茶道”大致形成于17世纪中后期,沿线覆盖200多个城镇,是继汉代古丝绸之路后唯一一条联结中欧的陆上“丝绸之路”。 而它的起点,正是武夷山下梅村。 “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市下梅村 郑友裕/摄 400多年前,武夷茶就从这里出发,一路跨过南国山水,穿越草原、戈壁、沙漠、冻原,最终抵达圣彼得堡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绵亘1.3万公里,书写着东方树叶的芳香传奇。 与其说历史选择了武夷山,不如说武夷山选择了“万里茶道”。 因为,自唐起,武夷山一直都处在中国茶的C位。 “岭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唐时,武夷山属建州,华丽地出现在陆羽《茶经》里,并以蜡面茶而闻名。 景隆码头与梅溪上的运茶竹筏重现“万里茶道”起点的繁荣景象。伊凡/摄 宋时,武夷山也是北苑贡茶的主产区之一,得到了范仲淹的怒赞:“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元时,朝廷在武夷山设立皇家贡焙局,称为“御茶园”。 明末清初,武夷茶通过“万里茶道”和海上丝路这两大国际通道来到俄国,来到欧洲,一度成为中国茶的代称,也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19世纪俄国诗人普希金在诗中生动地写道。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也在其代表作《唐璜》里动情地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一壶来自中国的武夷茶,滋养了欧洲人的心田,也激发了他们的诗情。 在福建,有山的地方就有茶;而在世界,有水和路的地方,就能闻到福茶香。近年来,福建茶叶漂洋过海,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叶消费者杯中绽放,并在“茶叙外交”中多次用于接待外国元首、嘉宾。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与福建有着深厚的“茶之缘”: 在武夷山,他称赞“武夷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是茶叶的大观园,大有文章可做。”在政和,他鼓励东平镇茶农张步瑞“不要小看这一片叶子,既可以把外国的钱赚回来,又可以带富一方农户。”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为闽茶“代言”。他送出的国礼,正是一套富有福建文化特色的茶礼盒。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武夷山正山小种,福建五种极具代表性的茶叶,共同展现“多彩闽茶”版图的绚丽。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图源:新华视点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福建茶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香。 2022年底,一则喜讯传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就包括了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福建“三茶统筹”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372万亩、全国第五,茶叶产量55万吨、全国第二,毛茶产值、单产、出口额、茶树良种覆盖率等均居全国前列; 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数量、中国驰名商标数量等均居全国首位,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入选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从古至今,以茶会友一直是福建人的待客之道。品着福建茶,福建人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2013年9月,中蒙俄三国代表签署倡议书,迈出“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2014年11月15日,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在“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市下梅村开幕,来自中蒙俄50个沿线及关联城市的市长及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应邀出席。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乘势而上,同年12月,“万里茶道”申遗推进会在武夷山市成功举办。 2021年1月21日,首班武夷山“国际货运班列”在武夷山鸣笛发车,从武夷山出发经新疆霍尔果斯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中亚港口。 2021年1月21日,武夷山陆地港开出首趟“国际货运班列”。(资料图片) 同年6月5日,载有闽北茶叶及相关货物的首列“大红袍号”列车顺利开行,续写了“万里茶道”的新篇章。目前,武夷山中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万里茶道”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国际视野。曾经的“世纪动脉”,历史文化价值被不断挖掘,在推动经贸往来、人文互通的时代浪潮里,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穿越千年历史,福建茶、武夷茶仍在蓬勃生长,产文化、茶产业不断沿“路”延伸。 2023年11月“闽茶海丝行”活动历时10天,先后走进英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项由省农业农村厅、福建日报社共同发起的活动,“闽茶海丝行”于2016年启动至今,加上2013年至2015年举办的“闽茶世界行”,十年间已成为福建乃至全国最重要的海外茶事推广活动之一。 2023年“闽茶海丝行”马来西亚站活动,以茶会的形式进行,中马两国嘉宾围桌品茗,共叙乡情。福建日报记者关永辉/摄 同年11月,第四届海丝茶文化论坛在武夷山市举行,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国际友人、海外华侨华人、海内外茶界专家学者、茶企茶商、青年网红代表等逾200人,齐聚“万里茶道”起点城市,叙茶缘,话茶事,谋茶业。 来自中国、俄罗斯、爱尔兰、也门等国家的8位网红获聘“福茶”海外传播官,不断推动茶文化“走出去”,壮大“朋友圈”。 大国外交时刻,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万里茶道”,不仅是商贸往来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互鉴、民心相知相通的大道。 福建茶叶,也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友谊桥梁,因茶相交、接续千年,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茶汤入杯、茶香四溢 这是福建人民为全世界 献上的“一缕飘香”“一杯情深” (资料来源:《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新华社、福建日报等) |
东南网10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贤强 吴旭涛)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 如何在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对于闽北山区的南平来说,并不易。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科创资源、高端人才相对短缺的问题。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围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破解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难点,南平首创打造了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如今,南平“绿创”平台已在看产业、找技术、搜人才、配资金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的平台能够为需求方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日前,在平台有关负责同志的引导下,记者走进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一窥究竟。 “诊断”与“补链” 位于服务中心大厅的大屏上,实时更新着南平主导产业“四链”的最新数据情况。 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以“数”赋能,通过摸清产业链、嫁接创新链、导入人才链、融合资金链等服务,不断培育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中心主要由线上服务平台、线下服务大厅和运营团队组成。其中,线上服务平台汇集多方数据,还构建了产业链强补固拓模型、靶向企业推荐等模型,具备看产业、找技术、搜人才、配资金等功能。”南平实业集团副总经理胡怡玮说。 开展“产业体检”工作,形成“体检报告”。在平台大屏上可见,目前南平已绘制山、水、茶、竹、鸡和氟新材料、ES纤维、物联网电池8条重点产业创新链图谱,梳理出本地企业4507家,制定了县域重点产业白皮书10份。 富屯溪奔流不息,南平绿色生态产业不少,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的美誉。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林业资源丰富,于1958年荣获“绿色金库”称号。 一江碧水,茫茫群山,孕育着绿色产业发展的生机。然而,由于缺乏大数据等要素的支持,绿色产业家底不清、产业断点堵点难掌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需要破解。 带着问题找解法。 去年3月,在科技部推荐下,南平启动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方案设计,7月完成招投标并实施项目一期建设,12月22日揭牌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成果和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团队设立。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通堵点难点。 从重点产业入手开展“诊断”和“补链”。 南平市生态优势产业“一根竹”,是“诊断”的重点。“我们对重点产业链,配备专业的产业服务团队和专家智库,通过行业研究机构梳理产业链节点,由专家系统研判关键技术的难点堵点。”南平市科技局局长谭树龙说。 目前,平台共收到企业提出的竹产业技术攻关需求24项,已解决16项,正在解决8项。同时,平台自动诊断出22项影响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科技部门有针对性地策划生成科技创新项目。 用好“诊断”结果,积极主动开展“补链”工作。针对平台诊断出的“高性能竹机运输装备”“高端竹纤维复合材料(以竹代钢)制造”“竹木智能化精加工技术”等行业关键技术,南平市科技局支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福建)有限公司等企业策划生成了竹机械设备项目3个。同时,申报省科技厅竹科技专项,已获得立项补助资金125万元。 让长板精准补短板 在南平,“绿创”平台当起“媒人”——让长板精准补短板。 福建福豆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端电子气体生产企业。去年,随着高端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发展,高纯超净、适用性强的含氟电子特气产品需求增大,但此类电子特气严重依赖进口。审时度势,公司决定进行国产化攻关。 “技术攻关难度大,需要精准匹配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这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福建福豆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修介绍,企业在“绿创”平台上提交了需求。很快,平台为企业推荐了福州大学邱挺教授等6名专家人才。 如今,合作攻关取得突破,企业高纯电子特气及专用化学品项目已投产,提升了高端电子气体国产化率。 尝到甜头,福豆新材料继续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这次,我们和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的院长团队进行了乙烯相关产品的合作,期待很快能够产业化。”马建修说。 在山区企业,科研和人才是短板,技术瓶颈突破难。因为有了“绿创”平台,这些需求点点鼠标就能找到答案。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人才是长板,需要寻找用武之地。“绿创”平台开展的资源对接也深受科研人员的欢迎。 “我们借助平台,在政府、企业、高校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电子气体研发技术,这种产学研合作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张章静说。 背靠“科特派”发源地,“绿创”平台汇聚了南平市的科技特派员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及全国高水平专家人才库数据,针对产业“卡脖子”问题精准对接,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协同创新模式,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我们还针对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通过人才评价模型,为企业筛选出最合适的专家人才。”南平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 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拉开帷幕。在数字福建展馆内,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在主参观路线上“C位”亮相。 大屏上,平台服务竹产业的案例作为成果展示,受到参展嘉宾的关注。在现场讲解的福建南平数字城市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祥堃告诉记者,南平市精心准备,直观呈现了平台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竹产业图谱清晰展示了全市竹产业生产要素资源分布情况,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功能模块整齐分布,哪些节点需要补链,哪些节点需要拓链,都一目了然,吸引不少业内人士点赞。”他说。 这一平台目前已在800多家竹企试用推广。同时,其他7条产业链图谱也在不断吸纳企业接入。随着推广应用的深入,平台功能也将根据需求不断升级完善,实现更多的以“长”补“短”。 动起来才产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如何完善创新环境,帮助创新主体产生价值、高质量发展? 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发展,南平不断夯实数据基座。 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一旦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也将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数据只有动起来、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发挥作用。通过“产业服务团队+专家智库”方式,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立足“创新链”的有效嫁接、“人才链”的精准导入,成效显著。平台共挖掘关键共性技术101项,形成“急用先行”“重点产业”“前沿技术”技术攻关需求42项。同时,今年以来,已为全市280家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294人,在重点产业上组建了21家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解决企业发展中高端人才不足难题。 除了各类创新资源数据,南平“绿创”平台还汇聚了产业资金流向。这为政策资金精准投放提供了决策辅助。 “在平台上,我们通过线上收集和线下确认企业的资金需求,撮合推荐科技金融产品和科技股权基金,提高企业的资金获得率。”“绿创”中心运营团队负责人张容城说。 福建帝盛科技是国内最大的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企业之一。“此前,我们光稳定剂产品主要应用在塑料、涂料、纺织品等领域。现在我们需要延伸产品线,研发用于人体的防晒剂。这就需要新建实验室指导生产。”福建帝盛科技技术总监夏跃雄说。 但研发和新建生产线需要大量资金。于是,福建帝盛科技通过南平“绿创”平台的“配资金”功能,提交了5000万元股权融资需求。平台精准对接资本市场,生成了一套定制化投资方案。去年底,企业顺利签约获得融资,建设了研发楼和新产品的生产线。预计2025年内,三期防晒剂项目将实现投产。 南平“绿创”平台还为竹产业注入金融“活水”。通过企业背景数据调查增信,平台已帮助22家竹企对接合适的金融产品,成功撮合企业融资1.6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南平“绿创”平台已累计为406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6.33亿元,帮助企业实现股权融资21.55亿元。 探索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高位统筹打造绿色产业创新平台,南平已迈出坚实一步。 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以“数”赋能,南平“绿创”平台打头阵。未来,如何完善数据更新机制,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拓展与大院大所、第三方专业数据服务商对接合作,加强平台推广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和细分领域,南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行动还将不断深化。 |
10月21日,诏安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落实省委、市委、县委有关会议要求,具体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突出主题,创新方式“宣”。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提出建设新福建10周年等主题,将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同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创作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情景剧、朗诵、宣传片等作品,讲好诏安故事。精心组织特色宣讲。以拆盲盒+宣讲、潮剧快板+宣讲、文明志愿服务+宣讲、村TV+宣讲、曲艺歌舞+宣讲等丰富形式开展宣讲活动,依托“大理包”理论宣讲品牌等特色载体,推出更多“冒热气”“接地气”“有生气”的理论宣讲,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播到全县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 牢记嘱托,结合实际“干”。深入谋划指导,推动非遗保护、研究阐释、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工作深入开展,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贡献诏安力量。在传承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上下功夫,串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艺术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书画名家馆、非遗传习所等作为文化推广交流阵地,以“小阵地”奏响“大乐章”,传承弘扬诏安特色文化;坚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国保”歪嘴寨修缮保护工作为示范,加快推动一批县级以上文物单位的修缮保护。文化赋能旅游发展,继续深入挖掘诏安特色文化,打造“五色”精品旅游路线。破题出圈、深度融合,推广“书画+非遗+国潮+旅游”等特色品牌,努力把诏安打造成为富有文化内涵、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做好以文系情。用好沈耀初美术馆、诏安县陈元光纪念馆、霞葛五通宫等对外宣传阵地,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诏安县委宣传部干部黄清珠说,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积极推进移风易俗。这为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群众的身边阵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三好”先进典型分享交流,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东南网 诏安县文明办) |